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一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2頁)

 


    大明皇帝不縱容李成梁,對李成梁常懷有警惕之心,這一點連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都很清楚,戚繼光不止一次表示,李成梁是否會向藩鎮滑落,主要取決於京營是否強橫,京營強他就是想也不能,京營弱,他就是不想也得藩鎮化。
 


    李如松認為:戚帥說得對。
 


    朝堂整天搞興文匽武,搞以文制武,甚至文官可以先斬後奏殺死武官(王驥殺安敬),那邊方軍鎮懷恨在心,不反也會出工不出力,臨陣對天放三銃,對得起朝廷了,誰家好人好好的大明寧遠侯不當,當野猴子的山大王?
 


    大明對遼東都司,更談不上苛責二字,相反各種政令支持李成梁在遼東開拓,忠君體國侯於趙,多次請屯田政策,編民齊戶,甚至山東每年還要運糧到遼東都司,而遼東都司也是最先實現全餉的軍區,在萬曆二年討伐古勒寨時,就補足了全餉,比其他九邊要早一年。
 


    苛責虧待決計談不上,遼東失去了藩鎮化的基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基礎,李成梁現在表現的更像是大明忠君體國、可靠的開拓大將,在遼東橫衝直闖,現在已經拓土到了吉林,並且請命重設造船廠。
 


    “最近解刳院上了道奏疏,內容比較玄奇,請諸位一觀。”張居正面色古怪無比的說道:“解刳院的大醫官,從自然選擇這件事上,論證華夷之辨。”
 


    張居正面色五味成雜,他看到這本奏疏的題目時,只覺得解刳院的大醫官瘋魔了,但認真閱讀之後,反而覺得非常合理,邏輯自洽,而且可以解釋很多問題。
 


    一篇怪東西。
 


    “什麼東西?論證華夷之辨?”禮部尚書萬士和多少有點麻,華夷之辨這個可是禮法的重要戰場,結果解刳院的大醫官要從生物學上去解釋。
 


    解刳院討論的是變化和選擇。
 


    一切都要從門頭溝西山煤局的撲稜蛾子說起。
 


    煤煙導致西山的撲稜蛾子都變成了黑色,因為更加不容易被天敵發現,而白色逐漸稀少,這是天擇也是人擇,解刳院的大醫官李時珍和陳實功注意到了這一事實,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一個《天擇論》、《人擇論》主張:生物界物種的進化及變異,系以天擇的進化,亦以人擇演化。
 


    天擇,自然選擇,人擇,人為選擇。
 


    這些撲稜蛾子的變化,引起了解刳院對人類進化的思考,人從毛茹飲血,到穩定的農耕,而後建立了聚集地,形成了穩定的生態,自然對人類的影響變得微弱,人類是否停止了演化,是解刳院的擔憂。
 


    很快,解刳院釋懷了,因為他們從寶岐司看到了育種,這是人為的選擇。
 


    人類馴化了牲畜植物,不斷按照需求選擇牲畜植物,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加輕鬆,比如兩宋占城稻逐漸代替了傳統稻穀,比如現在救荒的番薯,不斷選種育種之下,產量節節攀升。
 


    人為選擇,相對於自然選擇而言,目的性更強,而且速度更快。
 


    人為選擇干涉了農作物、牲畜的演化,那人為選擇是否干涉到了人類本身呢?
 


    答案是肯定的。
 


    人類的演化在加速,這就是《天擇論》、《人擇論》的框架下,對人類演化的思考。
 


    “首先,解刳院的《天擇論》可謂是石破驚天,一語道破天機,這一點是要值得肯定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簡單的八個字,概括了萬物無窮之理。”萬士和首先肯定了天擇論,他解釋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字,是陛下給天擇論的批註,鞭辟入裡,精煉見解,可謂是妙筆天成哉!”
 


    廷臣們暼了萬士和一眼,頗為嫌棄,萬士和真的是逮著機會就拍馬屁,都成本能了。
 


    明明對禮法如此精通可以靠能力堂堂正正的做明公,整日裡,卻只知道溜鬚拍馬,簡直是有辱斯文。
 


    明公們也承認,陛下這八個字對天擇論總結的非常到位,天擇論講的就是就是自然對物種演化的干涉,除了天擇論之外,就是人類活動對物種演化的干涉,人擇論。
 


    “這東西要是給泰西那些傳教士看到了,怕是要怒火中燒,討伐大明瞭。”王崇古倒是覺得這天擇論,完全跟神創造了世界背道而馳,天擇論會得到一個自然而然的推論,人類本身才是自己的神。
 


    因為人在做干涉,在做選擇,在對植物、動物進行全方位的干涉,門頭溝的大蛾子、寶岐司的種苗、大寧衛圍場的馬種等等,都是人類干涉的結果。
 


    泰西的教廷影響深遠,這玩意兒流傳到泰西,一定會被教廷列為禁書,這可是倒反天罡,動搖教廷根基的妖書。
 


    大明完全沒有這種擔憂,本來就是以人為本,李成梁都把龍王廟給轟了,也沒見龍王翻江倒海,要斬了李成梁的意思,畢竟李成梁真的有火炮。
 


    “但是後面的內容,就值得商榷了。”張居正示意大家往後看,前面的天擇、人擇,都是踐履之實,物種在繁衍的過程中,會有各種變化,自然環境的改變選擇了這些變化,人類的干涉比自然環境更加直接,而且目的性更強、演化速度更快。
 


    後面部分,則是人擇論證華夷之辨。
 


    中國人口眾多,從先秦時代起,中原的人口遠遠領先於世界,人口基數的龐大,造成了人的變化在增多,而春秋戰國八百年亂戰,殘忍的人為選擇開始了,長得矮小、力量較弱、不夠聰明的人在殘酷的內部傾軋中不斷死去,子孫後代變得愈發強壯,而後就是更加殘忍王朝輪迴。
 


    王朝輪迴的戰爭強度,每一次的人口大衰減和戰後人口增加,社會的劇變,讓人自身演化進一步加速。
 


    人口決定了變化,劇烈的動盪選擇了變化。
 


    在天擇論裡,天擇的速度遠遜於人擇速度,因為自然環境變化,都是百年計算,但是人有目的的選擇,烈度遠高於天擇,而中原的戰爭強度、人口變化的劇烈程度,都遠高於世界,繼而論證了華夷之辨。
 


    即:數量龐大的人口才能出現更多的變化,而更加劇烈的人擇,選擇了變化,讓無法適應的人淘汰,導致中原人的體魄、智力等本性,遠大於世界其他人。
 


    “說的其實蠻有道理的。”禮部尚書萬士和首先對解刳院的天擇論、人擇論,人擇大於天擇、中原龐大的人口和殘酷選擇、橫向縱向兩方面更大規模的變化與選擇,導致中原人本性優於世界其他人。
 


    邏輯自洽,沒有問題。
 


    張居正眉頭緊鎖的說道:“有道理嗎?泰西的船舶製造曾經獲得過商品優勢,若非陛下銳意開海,這個優勢會進一步的擴大。”
 


    “我不認為這種論點有利於大明,泰西在羅馬滅亡後的思辨如火如荼,大旅行文化,讓這些思辨的效率變得更高,這種優越論,是故步自封起點,是中原文明的生死之敵。”
 


    “大明已經如此強大了,停下腳步,安享太平就好,這不就是當初興文匽武的起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