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一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殺雞焉用牛刀,在俗文俗語中的意思是,做小事不必動用大力氣,但是在儒學士眼裡,這句話的意思是,治小國亦用禮樂,這是孔子和弟子子游關於治國的一個辯論,朱翊鈞學過這句的真實意思。
 


    王崇古之所以要下這麼大的力氣,完全是因為官廠團造的重要。
 


    官廠團造,是刺激惰性或者安穩狀態的勢要豪右離開土地投入工坊、安置因為天下困於兼併遍地都是的流氓、用於引領大明向商品經濟蛻變的重要手段,或許在士大夫的眼裡,卑賤的工匠只是小人,但對王崇古而言,是他華麗的轉身的根基。
 


    所以,他拿出了三個辦法,來管理官廠的姑息裙帶,抄政敵張居正的作業,根本一點猶豫沒有,那叫一個心安理得。
 


    工部尚書汪道昆對此事深表贊同,工部本來居於六部之末,朝堂上的透明人,隨著官廠團造法的逐步推行,聲量越來越大。
 


    “官廠團造法的確是國初軍屯衛所和住坐工匠的結合,時光荏苒,今日非彼日,即便是再像,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如果從生產圖說的角度去考量,那麼我們很容易得到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官廠團造的生產力會隨著機械進步而快速進步,遲早有一天,能夠提供給人足夠的商品。”汪道昆對松江學派的一些觀點是不認可的。
 


    松江學派認為官廠團造軍屯衛所,但是軍屯衛所的生產關係是佃戶和地主之間的矛盾統一體,而官廠團造並非如此,受限於土地產出的影響,導致軍屯衛所的產出無法滿足軍屯衛所人口的增長。
 


    國初的時候,人口少、土地多,一戶可能管理一牛之地,一牛之地就是一頭牛能夠耕犁的土地,大約為一百畝,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越來越多,土地變少,人地矛盾開始突顯,這個時候一戶人家可能只有十畝地甚至二十畝地。
 


    農業生產的改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兩分種,三分管,五分肥,想要農業生產產生突破,都是以百年為單位去衡量。
 


    而官廠團造的技術進步,是肉眼可見的,這就是汪道昆對官廠團造如此重視的原因,它現在不是雞,而是一頭牛,未來它可能變成一頭壯實的牛。
 


    “工兵團營。”張居正提到了一個朝堂分歧最大的地方。
 


    王崇古、汪道昆、曾省吾領刑部、兵部和工部三部堅定支持,工兵團營向地方推行,流氓一多,治安混亂,民亂四起,違法普遍存在,刑部名存實亡,王崇古的刑部支持工兵團營,可不僅僅以為王崇古自己。
 


    而張居正、王國光、萬士和則反對工兵團營的馬上推行,雙方圍繞著工兵團營已經進行了數次的交鋒,但是誰都奈何不了誰。
 


    萬士和對著王崇古笑著說道:“吹求過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王次輔可是稍微等一下,等工兵團營的制度再完善一些,否則一個生瓜蛋子推向大明兩京一十四省,出了問題,朝廷翻了燒餅也就翻了,丟臉也就丟了,可是這個制度再想實現,就是難如登天了,因為它已經被證明錯了。”
 


    “王次輔,你也不想工兵團營失敗吧?”
 


    王崇古被堵了一下,萬士和講的是有些道理的,一旦實踐證明不可行,那工兵團營在萬曆一朝就不可能再次推行了,維持國朝穩定,在王崇古看來,從來不是貶義詞。
 


    王崇古面露不甘的說道:“在我看來,本就不是什麼大事,其實可以讓地方試著組建,跟著朝堂亦步亦趨,朝堂政策改變,地方也跟著變,而且地方也可以在踐履之實中,不斷的因地制宜,大明各地情況不同,具體政策也會有細微的差別。”
 


    萬曆維新的新政,在大明各地並不完全一致,執行起來,地方都有些細微的差別,比如,大明在雲貴川黔四地,都不會禁止聚眾講學,若是有士大夫前往,還會給路費配驛,這是興文教教化當地土司,而且清丈的力度很弱,雲南甚至默許黔國公府兼併土地,主要矛盾不同,政令各不相同。
 


    顯然,這件事上,保守派是張居正,激進派是王崇古了。
 


    “王次輔,咱們都是從地方爬上來的,朝堂變,地方真的會跟著變嗎?”萬士和搖頭說道:“這是不可能的,從一開始就少點空子為宜。”
 


    “行吧。”王崇古終於認了,再忍一段時間,現在制度上漏洞百出,還是需要再認真打磨一下。
 


    在這個最針鋒相對的議題之後,文華殿上的氛圍變得輕鬆了許多。
 


    李成梁在遼東又尺進寸取,拓土了一百多里地,設立了六個屯堡,這已經成為了每年的慣例,每年李成梁都要拓土,主要是黑土地真的非常誘人。
 


    萬曆共十年,李成梁拓土六百里,李成梁用每年拓土來表達自己的恭順之心,每年拓土不等,而今年,李成梁的屯堡已經抵達了吉林造船廠。
 


    吉林造船廠,特派遣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清於永樂十八年、洪熙元年、宣德七年三次領軍至此興役造船,規模龐大的造船廠,成為了連接京師、遼東都司、奴兒干都司的紐帶和鎖鑰之地。
 


    “遼東都指揮使劉清看到樹林裡有一堆的錦雞,故起名雞林,後來覺得不好聽,改為了吉林。”萬士和說起了吉林這個名字的由來,也算是趣事一件。
 


    戶部尚書王國光頗為感慨的說道:“大明屯堡在擴張,大明百姓在前往遼東謀生,土地肥沃,一年一熟也能養活一批百姓了。”
 


    “北衙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因為這裡是大明兩片最大產糧區的鎖鑰之地,戰略要地中的要地。”
 


    堪輿圖越來越精細,適合耕種的大範圍耕種區,華北平原和遼東平原的連接處,正是北衙,以農桑為本,北衙的地理位置顯得格外重要了。
 


    或許,當初成祖文皇帝開闢奴兒干都司,就是為了證明北遷的正確性,開闢一片產糧地,但各種原因導致成祖文皇帝沒有做完這件事。
 


    吉林這個地方,是永樂、宣德年間的實土郡縣的地方,隨著興文匽武的大勢,大明遼東方向完全龜縮在了鐵嶺、撫順沿線的長城地帶,這讓大明遼東都司始終處於一種被動防守,無法進攻的窘境當中,大明對關外的事情瞭解的越來越少,控制能力越來越弱。
 


    這真的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一旦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外喀爾喀、韃靼左翼土蠻汗諸部完成合流,大明將會徹底陷入兵兇戰危的困境之中。
 


    趕走了韃靼左翼土蠻汗諸部後,大明在遼東方向並不是高枕無憂,而是需要進一步的推進,完成實土郡縣。
 


    現在李成梁一直在做這件事,大明格物博士前往遼東繪製了比較精密的堪輿圖。
 


    讓朝堂慶幸的是,李成梁沒有繼續向藩鎮化的跡象,看起來,李成梁並不想當大明的安祿山,安祿山史思明能在大唐造反,是因為唐玄宗的縱容,也是因為大唐對河北三鎮之地的苛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