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一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3頁)
不得不貪官不聊生本就是胡話,在大明折鈔這一百七十年時間裡,只有少數官員能夠維持兩袖清風的清廉,大部分官員,上下兩個口,都沒餓著自己。
“諸位,你們當真以為,大帆船帶來的白銀、倭銀,還有剛發現的臥馬銀,能夠滿足大明白銀的需求嗎?”王國光看著所有人說道:“大明太大了,白銀赤銅流入多少,其實都無法滿足大明所需,開海九年,一共流入大明的白銀,不過5400萬兩。”
“聽起來很多,可大明需要多少?十個5400萬兩都不夠。”
只有戶部尚書才知道大明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喂不飽,根本喂不飽。
“不夠嗎?”張居正有些疑惑的問道。
王國光開口說道:“元輔,5400萬銀大部分都還在大都會堰塞,可萬曆元年京師的糧價一石五錢銀,現在一石還是五錢銀,紋絲不動。”
曾省吾一愣,疑惑的問道:“這不是好事嗎?”
“糧價紋絲不動,這的確是個壞消息。”張居正面色凝重,他對京師糧價是很清楚的,但是他沒有把糧價和白銀流入堰塞聯繫到一起,王國光提及此事,張居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張居正從萬曆元年就一直提到一條鞭法,他的新政會以一條鞭法收尾,但現在看來,白銀的數量,根本不足以支撐一條鞭法。
淨鞭三聲響,廷臣們走進了文華殿的正殿之內,群臣見禮,皇帝擺手示意就坐。
“怎麼一個個面色如此嚴肅?”朱翊鈞有些奇怪的問道:“這利得稅的消息剛剛散播出去,還沒有成文下章各大市舶司,這反對的聲音,就讓明公們如此為難嗎?”
張居正俯首說道:“回陛下,倒不是利得稅的事兒,利得稅只禁白銀、赤銅流出大明,臣昨日前往格物院詢問了徐九皋等人,泰西的紅毛番、金毛番亦是如此,以費利佩二世所定律法,殖民地不得設立隸屬總督府鑄幣廠,也禁止金屬鑄幣流入殖民地之中。”
張居正還專門瞭解了下他國的做法,尤其是已經在海上殖民了近百年的泰西,泰西的所有國家,都是禁止本國鑄幣、貴金屬流出海外,大帆船貿易,本質上是費利佩二世的官船官貿,有特別准許,才會攜帶白銀貿易往來。
特許經營權,可是泰西王室謀求利益的不二法門。
禁止金銀銅流出,不會影響到開海的積極性,因為貨物也能充當貨幣。
張居正已經寫好了奏疏,詳細討論關於貨幣的種類和發展,闡述利得稅的合理性,他把剛才偏殿的爭論告訴了陛下。
“大明這麼缺錢的嗎?”朱翊鈞這幾日聽白銀流通性都聽膩歪了,感情不是簡單的流通性問題,而是數量不足。
王國光立刻拿出了三卷書,朗聲說道:“流入的5400萬兩白銀,對大明京師、南衙的物價,沒有造成太大的波動,臣有《萬曆會計錄》三卷呈送。”
主要是三項物價的對比,糧食、柴薪、油料。
柴薪主要指的是煤炭,西山煤局的煤炭,有一部分順京杭大運河南下,張學顏將其稱之為北煤南運,將白銀沿運河北上,稱之為南銀北運,南銀和北煤正在形成新的對流,煤銀對流正在取代鹽引白銀對流成為大明最重要的經濟循環。
這三種和百姓息息相關的物價,從萬曆元年,穩定到了萬曆九年,期間雖然因為天氣等多種緣故有些短期變動,但長期和平均、中間數來看,卻是極為平穩的。
“京師的糧價,甚至還有所下降。”朱翊鈞翻看了一下,京師丁口已經超過了200萬,可是物價沒有隨著人口的聚集而飛漲,反而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朱翊鈞可不覺得這是好事,銀貴米賤,代表著大明開海以來的白銀流入,等於沒有流入。
王國光無奈的說道:“陛下,必要的時候,也要考慮大明用鈔法,而不是錢法了,如果有辦法,臣也不想腹地行鈔法。”
在大明腹地推行鈔法,王國光害怕自己被人挖祖墳,但他看來看去,是真的沒有太好的辦法。
其實還有個辦法,那就是徹底拿下倭國和西班牙在秘魯的超大銀山,再加上臥馬崗銀山,三管齊下,可能會化解部分錢荒。
王國光其實想說的是:發行可兌現紙幣的金融機構銀行。
事實上,當下大明寧波幫組建的民信局,大明九龍驛站的承兌匯票,就有一定的紙幣功能了。
“鈔法不可行。”汪道昆立刻大聲的反對道:“陛下,真的要行鈔法,那也得等大明的白銀再多一些。”
官庫存銀要和發出的寶鈔有一定的比例對應,要不然又是一場信譽危機。
政治這東西,有的時候,什麼不做也是一種智慧,因為很多情況,都是兜兜轉轉回到原點,古今中外,吃迴旋鏢的不計其數。
“難,都難,大家,勉為其難吧。”朱翊鈞合上了三卷會計錄,只能學萬士和和稀泥,行鈔法不成熟,只能繼續在錢法上跌跌撞撞的前行。
“戶部把新印的寶鈔,給大家看看吧。”朱翊鈞選擇擱置爭議,先在殖民地裡試行,總結經驗,栽的跟頭多了,這鈔法的經驗累積足夠充分,再探索大明的寶鈔之路。
王國光掏出了兩個小盒子,裡面是戶部倒騰出來的寶鈔,一個盒子送到了御前,一個盒子放在了長案之上。
“一共是百文、五十文、十文、五文,四種面值的寶鈔。”王國光打開了盒子,一股油墨的味道撲面而來,萬曆寶鈔長八寸一分(27cm),寬二寸七分(9cm),是橫鈔,寶鈔四周飾以龍紋,票面頂部有大明通行寶鈔,中部左側寫有大小寫的面值,右側畫有山水,背面則是印信和編號。
王國光開口說道:“紙鈔、圖文、印信、印泥、編號等五個方面做了防偽,紙鈔的紙張是棉紙,而墨是松豆油墨,圖文更是複雜,主要是編號,每張各不相同。”
大明寶鈔從國初,防偽就已經是這五個方面,國初用的寶鈔是桑皮紙,已經很昂貴了,而棉紙更貴,如果只印五文,大明寶鈔局甚至會賠錢,橫鈔是為了方便油墨壓印,也是為了節省成本。
新的寶鈔極為精美,戶部為了爭奪發幣權,已經用盡全力了。
寶鈔從來都不是防偽的問題,而是私印的問題,戶部為了減少私印,甚至將寶鈔的面值降低到了一百文,而不是之前慣用的一貫。
利薄就沒有人那麼大的膽子去私印了。
“這寶鈔極好。”朱翊鈞對戶部的努力基於了肯定,剩下的事兒,就是如何讓海外殖民地接受寶鈔了。
這玩意兒,最好的試驗場地,就是長崎總督府。
(本章完)
“諸位,你們當真以為,大帆船帶來的白銀、倭銀,還有剛發現的臥馬銀,能夠滿足大明白銀的需求嗎?”王國光看著所有人說道:“大明太大了,白銀赤銅流入多少,其實都無法滿足大明所需,開海九年,一共流入大明的白銀,不過5400萬兩。”
“聽起來很多,可大明需要多少?十個5400萬兩都不夠。”
只有戶部尚書才知道大明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喂不飽,根本喂不飽。
“不夠嗎?”張居正有些疑惑的問道。
王國光開口說道:“元輔,5400萬銀大部分都還在大都會堰塞,可萬曆元年京師的糧價一石五錢銀,現在一石還是五錢銀,紋絲不動。”
曾省吾一愣,疑惑的問道:“這不是好事嗎?”
“糧價紋絲不動,這的確是個壞消息。”張居正面色凝重,他對京師糧價是很清楚的,但是他沒有把糧價和白銀流入堰塞聯繫到一起,王國光提及此事,張居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張居正從萬曆元年就一直提到一條鞭法,他的新政會以一條鞭法收尾,但現在看來,白銀的數量,根本不足以支撐一條鞭法。
淨鞭三聲響,廷臣們走進了文華殿的正殿之內,群臣見禮,皇帝擺手示意就坐。
“怎麼一個個面色如此嚴肅?”朱翊鈞有些奇怪的問道:“這利得稅的消息剛剛散播出去,還沒有成文下章各大市舶司,這反對的聲音,就讓明公們如此為難嗎?”
張居正俯首說道:“回陛下,倒不是利得稅的事兒,利得稅只禁白銀、赤銅流出大明,臣昨日前往格物院詢問了徐九皋等人,泰西的紅毛番、金毛番亦是如此,以費利佩二世所定律法,殖民地不得設立隸屬總督府鑄幣廠,也禁止金屬鑄幣流入殖民地之中。”
張居正還專門瞭解了下他國的做法,尤其是已經在海上殖民了近百年的泰西,泰西的所有國家,都是禁止本國鑄幣、貴金屬流出海外,大帆船貿易,本質上是費利佩二世的官船官貿,有特別准許,才會攜帶白銀貿易往來。
特許經營權,可是泰西王室謀求利益的不二法門。
禁止金銀銅流出,不會影響到開海的積極性,因為貨物也能充當貨幣。
張居正已經寫好了奏疏,詳細討論關於貨幣的種類和發展,闡述利得稅的合理性,他把剛才偏殿的爭論告訴了陛下。
“大明這麼缺錢的嗎?”朱翊鈞這幾日聽白銀流通性都聽膩歪了,感情不是簡單的流通性問題,而是數量不足。
王國光立刻拿出了三卷書,朗聲說道:“流入的5400萬兩白銀,對大明京師、南衙的物價,沒有造成太大的波動,臣有《萬曆會計錄》三卷呈送。”
主要是三項物價的對比,糧食、柴薪、油料。
柴薪主要指的是煤炭,西山煤局的煤炭,有一部分順京杭大運河南下,張學顏將其稱之為北煤南運,將白銀沿運河北上,稱之為南銀北運,南銀和北煤正在形成新的對流,煤銀對流正在取代鹽引白銀對流成為大明最重要的經濟循環。
這三種和百姓息息相關的物價,從萬曆元年,穩定到了萬曆九年,期間雖然因為天氣等多種緣故有些短期變動,但長期和平均、中間數來看,卻是極為平穩的。
“京師的糧價,甚至還有所下降。”朱翊鈞翻看了一下,京師丁口已經超過了200萬,可是物價沒有隨著人口的聚集而飛漲,反而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朱翊鈞可不覺得這是好事,銀貴米賤,代表著大明開海以來的白銀流入,等於沒有流入。
王國光無奈的說道:“陛下,必要的時候,也要考慮大明用鈔法,而不是錢法了,如果有辦法,臣也不想腹地行鈔法。”
在大明腹地推行鈔法,王國光害怕自己被人挖祖墳,但他看來看去,是真的沒有太好的辦法。
其實還有個辦法,那就是徹底拿下倭國和西班牙在秘魯的超大銀山,再加上臥馬崗銀山,三管齊下,可能會化解部分錢荒。
王國光其實想說的是:發行可兌現紙幣的金融機構銀行。
事實上,當下大明寧波幫組建的民信局,大明九龍驛站的承兌匯票,就有一定的紙幣功能了。
“鈔法不可行。”汪道昆立刻大聲的反對道:“陛下,真的要行鈔法,那也得等大明的白銀再多一些。”
官庫存銀要和發出的寶鈔有一定的比例對應,要不然又是一場信譽危機。
政治這東西,有的時候,什麼不做也是一種智慧,因為很多情況,都是兜兜轉轉回到原點,古今中外,吃迴旋鏢的不計其數。
“難,都難,大家,勉為其難吧。”朱翊鈞合上了三卷會計錄,只能學萬士和和稀泥,行鈔法不成熟,只能繼續在錢法上跌跌撞撞的前行。
“戶部把新印的寶鈔,給大家看看吧。”朱翊鈞選擇擱置爭議,先在殖民地裡試行,總結經驗,栽的跟頭多了,這鈔法的經驗累積足夠充分,再探索大明的寶鈔之路。
王國光掏出了兩個小盒子,裡面是戶部倒騰出來的寶鈔,一個盒子送到了御前,一個盒子放在了長案之上。
“一共是百文、五十文、十文、五文,四種面值的寶鈔。”王國光打開了盒子,一股油墨的味道撲面而來,萬曆寶鈔長八寸一分(27cm),寬二寸七分(9cm),是橫鈔,寶鈔四周飾以龍紋,票面頂部有大明通行寶鈔,中部左側寫有大小寫的面值,右側畫有山水,背面則是印信和編號。
王國光開口說道:“紙鈔、圖文、印信、印泥、編號等五個方面做了防偽,紙鈔的紙張是棉紙,而墨是松豆油墨,圖文更是複雜,主要是編號,每張各不相同。”
大明寶鈔從國初,防偽就已經是這五個方面,國初用的寶鈔是桑皮紙,已經很昂貴了,而棉紙更貴,如果只印五文,大明寶鈔局甚至會賠錢,橫鈔是為了方便油墨壓印,也是為了節省成本。
新的寶鈔極為精美,戶部為了爭奪發幣權,已經用盡全力了。
寶鈔從來都不是防偽的問題,而是私印的問題,戶部為了減少私印,甚至將寶鈔的面值降低到了一百文,而不是之前慣用的一貫。
利薄就沒有人那麼大的膽子去私印了。
“這寶鈔極好。”朱翊鈞對戶部的努力基於了肯定,剩下的事兒,就是如何讓海外殖民地接受寶鈔了。
這玩意兒,最好的試驗場地,就是長崎總督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