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三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2頁)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京畿,已經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大明男子十六歲結婚,都快兩代人了,當年的血仇在時間面前,變得平淡了許多,當年的是非已經變的斑駁了起來,似乎已經完全過去。
三十一年了,俺答汗從長驅數千裡入寇的海東青,變成了一個頑固的老頭,親眼目睹俺答汗入寇的老人,許多已經成為了一抔黃土,街頭巷尾也早就不再訴說當年的兵荒馬亂,即便是還活著,當年的記憶早已經變得模糊。
過去了嗎?似乎真的過去了,大明和俺答汗打了二十五年終究是和解了,大明開放了邊方貿易,而俺答汗俯首稱臣,成為了草原的叛徒,黃金血脈的恥辱,大明的順義王。
朱翊鈞似乎從百姓的眼中看到了一些疑惑,都已經過去了,為何還要征伐?這個疑惑,也是朝中部分主和之人的疑惑。
儀仗走過了德勝門,路過了一眼看不到頭的民舍,一步步的走進了北土城的武英樓內,經過幾年的擴建,武英樓金碧輝煌,從一個單獨的五層樓閣,變成了一片的宮舍,朱翊鈞翻身下馬,走進了武英樓內。
能入樓的只有廷臣和大明京營的將領。
朱翊鈞坐在了屬於自己的王座之上,等待著朝臣們見禮之後,才摘下了兜鍪說道:“朕知道,很多人疑惑,為何要征伐俺答,因為要復套,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就是河套地區。”
“天順年間,大明丟了河套,嘉靖年間復套,又鬧出了俺答入寇京畿的亂子。”
“潘季馴和潘晟告訴朕,要治理黃河水患,在下游折騰都是無用功,要治理黃河,要先治理河套治理那黃土高坡,束水衝沙,沖掉的沙永遠沒有流失的水土多。”
“戶部尚書王國光、張學顏告訴朕,如果河套一直在胡虜手中,那麼陝西、甘肅、延綏三邊的軍屯衛所,就始終入不敷出,需要將糧餉轉運三邊,靡費鉅萬而無所得,更加明白的說,三邊會一直賠錢下去。”
“兵部尚書譚綸對朕說,陛下啊,河套胡漢雜居,入不敷出,若有變,九邊亡則天下亡,得三邊者得天下,河套一日在北虜手中,大明一日不得安寧。”
“禮部尚書萬士和對朕說,這俺答汗終究還是虜王,這北虜還是北虜,不是邊民,更不是大明百姓,側臥之榻豈容他人鼾睡,唯有把俺答汗的汗旗給拔了,北虜就不再是北虜,而是邊民。”
“工部尚書汪道昆對朕說,要把馳道修到河套去,馳道到了,大明覆套就能守得住,就不會再丟了,大明京營只要能在一個月內抵達河套,虜人便不敢侵擾,而大明現在國用日盈,現在不修,等到日後恐怕很難修的起來了。”
“吏部尚書梁夢龍出身軍伍,對朕說,打,再不打,俺答汗就死了,草原那些死硬頑抗者,就會化整為零,更不好清理,更難王化。”
朱翊鈞有些絮叨,這很少見,但大明文武官員靜靜的站著聽陛下的絮叨,其實陛下不必說的這麼清楚和明白,因為從京營重建那日起,大明和北虜都很清楚,這場未曾結束的戰爭,還要重啟。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京營靡費鉅萬重建,就是為了這一天。
朱翊鈞把六部都點名了,唯獨漏了刑部尚書王崇古,因為王崇古對這件事沒有任何的表態,晉人在這件事上只能沉默,無論是支持戰爭還是反對戰爭,晉人都決計不能表態,這和立場有關,也和過往有關。
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頗為平靜的說道:“朕剛登基那會兒,總覺得眾正盈朝,先生在朝中,要手腕有手腕,要能力有能力,一切交給先生就是,萬曆元年,王景龍衝進了乾清宮,一刀把偷懶的朕給驚醒了。”
“自那之後,朕如履薄冰,謹慎小心。”
朱翊鈞住通和宮,和講武學堂離得很近很近,和緹騎駐紮京營很近很近,和戚繼光的大將軍府很近很近,朱翊鈞整日裡頂著大將軍府戚帥家人的名義四處行走,某種意義上而言,不是撒謊。
王崇古立刻就汗流浹背了!皇帝住通和宮,還不是當初晉黨鬧得?
陛下從沒忘記,從來沒有忘記晉黨當初有多麼的無法無天,但陛下也從沒有忽視晉黨在掉頭之後,為大明做出的貢獻,功與過,是與非,從來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矛盾著相互依存。
就像當初那個問題,楊博,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王崇古面露苦澀,早知道皇帝你如此英明,晉人就是吃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兒。
王崇古思前想後,覺得都怪高拱!高拱從隆慶四年開始教育還是太子的陛下,高拱覺得陛下不為人君!是高拱的判斷,干涉了晉黨的決策,一定是這樣的!都怪張四維,晉人的確膽大包天,但遠沒到張四維那種無法無天的地步。
刺王殺駕、大火焚宮、栽贓嫁禍給高拱激化朝中黨錮,這哪個罪名最輕也是族誅,所以張四維進了解刳院,被做成了標本。
朱翊鈞繼續說道:“朕那會兒怕,但是怕又不能表露出來,越表露出來,越被人欺辱,只能硬挺著虛張聲勢,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朕是天下之主,天命所在,朕知道,許多的臣子在私下裡就唸叨朕,冷血無情,薄涼寡恩,族誅張四維、族誅兗州孔府,前段時間朕手刃了徐階,前不久,剛剛族誅了新都楊氏。”
“朕為什麼要征伐俺答?因為在那段如履薄冰的日子裡,朕為了自己的安危,對戚帥許下了一個承諾,畫餅充飢一樣,對戚帥說,戚帥啊,朕封你伯爵,你回京主持京營,護朕安全,朕就讓戚帥你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其實說起來真的很可笑,朕一個十歲的孩子,虛張聲勢以皇帝的名義許諾,戚帥這麼大個大將軍,居然就信了。”
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當年他把命交給了戚繼光,主少國疑的時候,將京營從王崇古手裡奪去,交給戚繼光這個將領,就是在賭命,賭戚繼光的忠心。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有歷史教訓的,把京營交給戚繼光的確是一場豪賭,朱翊鈞賭贏了,從萬曆元年京營遴選軍將開始,戚繼光都沒想過要把京營弄成自己的私兵,京營是大明的京營,更是皇帝的京營。
少年多智近似妖又有什麼用呢?
那時候朱翊鈞其實沒有選擇,要麼把命交到張居正、戚繼光手裡,要麼把命交到晉黨王崇古、張四維手裡。
“今天,到了朕履諾的時候了。”朱翊鈞看著戚繼光,拿起了手邊的戚家軍刀,走到了戚繼光面前說道:“戚帥,朕的佩刀交給你了,京營殺賊,就當是朕殺賊了,此刀在,戚帥可便宜行事,先斬後奏。”
朱翊鈞鄭重的說道:“大明軍容耀天威!大明軍!威武!”
戚繼光將佩刀掛在身上,站直了身子,帶著軍將們齊聲喊道:“陛下威武!”
三十一年了,俺答汗從長驅數千裡入寇的海東青,變成了一個頑固的老頭,親眼目睹俺答汗入寇的老人,許多已經成為了一抔黃土,街頭巷尾也早就不再訴說當年的兵荒馬亂,即便是還活著,當年的記憶早已經變得模糊。
過去了嗎?似乎真的過去了,大明和俺答汗打了二十五年終究是和解了,大明開放了邊方貿易,而俺答汗俯首稱臣,成為了草原的叛徒,黃金血脈的恥辱,大明的順義王。
朱翊鈞似乎從百姓的眼中看到了一些疑惑,都已經過去了,為何還要征伐?這個疑惑,也是朝中部分主和之人的疑惑。
儀仗走過了德勝門,路過了一眼看不到頭的民舍,一步步的走進了北土城的武英樓內,經過幾年的擴建,武英樓金碧輝煌,從一個單獨的五層樓閣,變成了一片的宮舍,朱翊鈞翻身下馬,走進了武英樓內。
能入樓的只有廷臣和大明京營的將領。
朱翊鈞坐在了屬於自己的王座之上,等待著朝臣們見禮之後,才摘下了兜鍪說道:“朕知道,很多人疑惑,為何要征伐俺答,因為要復套,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就是河套地區。”
“天順年間,大明丟了河套,嘉靖年間復套,又鬧出了俺答入寇京畿的亂子。”
“潘季馴和潘晟告訴朕,要治理黃河水患,在下游折騰都是無用功,要治理黃河,要先治理河套治理那黃土高坡,束水衝沙,沖掉的沙永遠沒有流失的水土多。”
“戶部尚書王國光、張學顏告訴朕,如果河套一直在胡虜手中,那麼陝西、甘肅、延綏三邊的軍屯衛所,就始終入不敷出,需要將糧餉轉運三邊,靡費鉅萬而無所得,更加明白的說,三邊會一直賠錢下去。”
“兵部尚書譚綸對朕說,陛下啊,河套胡漢雜居,入不敷出,若有變,九邊亡則天下亡,得三邊者得天下,河套一日在北虜手中,大明一日不得安寧。”
“禮部尚書萬士和對朕說,這俺答汗終究還是虜王,這北虜還是北虜,不是邊民,更不是大明百姓,側臥之榻豈容他人鼾睡,唯有把俺答汗的汗旗給拔了,北虜就不再是北虜,而是邊民。”
“工部尚書汪道昆對朕說,要把馳道修到河套去,馳道到了,大明覆套就能守得住,就不會再丟了,大明京營只要能在一個月內抵達河套,虜人便不敢侵擾,而大明現在國用日盈,現在不修,等到日後恐怕很難修的起來了。”
“吏部尚書梁夢龍出身軍伍,對朕說,打,再不打,俺答汗就死了,草原那些死硬頑抗者,就會化整為零,更不好清理,更難王化。”
朱翊鈞有些絮叨,這很少見,但大明文武官員靜靜的站著聽陛下的絮叨,其實陛下不必說的這麼清楚和明白,因為從京營重建那日起,大明和北虜都很清楚,這場未曾結束的戰爭,還要重啟。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京營靡費鉅萬重建,就是為了這一天。
朱翊鈞把六部都點名了,唯獨漏了刑部尚書王崇古,因為王崇古對這件事沒有任何的表態,晉人在這件事上只能沉默,無論是支持戰爭還是反對戰爭,晉人都決計不能表態,這和立場有關,也和過往有關。
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頗為平靜的說道:“朕剛登基那會兒,總覺得眾正盈朝,先生在朝中,要手腕有手腕,要能力有能力,一切交給先生就是,萬曆元年,王景龍衝進了乾清宮,一刀把偷懶的朕給驚醒了。”
“自那之後,朕如履薄冰,謹慎小心。”
朱翊鈞住通和宮,和講武學堂離得很近很近,和緹騎駐紮京營很近很近,和戚繼光的大將軍府很近很近,朱翊鈞整日裡頂著大將軍府戚帥家人的名義四處行走,某種意義上而言,不是撒謊。
王崇古立刻就汗流浹背了!皇帝住通和宮,還不是當初晉黨鬧得?
陛下從沒忘記,從來沒有忘記晉黨當初有多麼的無法無天,但陛下也從沒有忽視晉黨在掉頭之後,為大明做出的貢獻,功與過,是與非,從來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矛盾著相互依存。
就像當初那個問題,楊博,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王崇古面露苦澀,早知道皇帝你如此英明,晉人就是吃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兒。
王崇古思前想後,覺得都怪高拱!高拱從隆慶四年開始教育還是太子的陛下,高拱覺得陛下不為人君!是高拱的判斷,干涉了晉黨的決策,一定是這樣的!都怪張四維,晉人的確膽大包天,但遠沒到張四維那種無法無天的地步。
刺王殺駕、大火焚宮、栽贓嫁禍給高拱激化朝中黨錮,這哪個罪名最輕也是族誅,所以張四維進了解刳院,被做成了標本。
朱翊鈞繼續說道:“朕那會兒怕,但是怕又不能表露出來,越表露出來,越被人欺辱,只能硬挺著虛張聲勢,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朕是天下之主,天命所在,朕知道,許多的臣子在私下裡就唸叨朕,冷血無情,薄涼寡恩,族誅張四維、族誅兗州孔府,前段時間朕手刃了徐階,前不久,剛剛族誅了新都楊氏。”
“朕為什麼要征伐俺答?因為在那段如履薄冰的日子裡,朕為了自己的安危,對戚帥許下了一個承諾,畫餅充飢一樣,對戚帥說,戚帥啊,朕封你伯爵,你回京主持京營,護朕安全,朕就讓戚帥你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其實說起來真的很可笑,朕一個十歲的孩子,虛張聲勢以皇帝的名義許諾,戚帥這麼大個大將軍,居然就信了。”
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當年他把命交給了戚繼光,主少國疑的時候,將京營從王崇古手裡奪去,交給戚繼光這個將領,就是在賭命,賭戚繼光的忠心。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有歷史教訓的,把京營交給戚繼光的確是一場豪賭,朱翊鈞賭贏了,從萬曆元年京營遴選軍將開始,戚繼光都沒想過要把京營弄成自己的私兵,京營是大明的京營,更是皇帝的京營。
少年多智近似妖又有什麼用呢?
那時候朱翊鈞其實沒有選擇,要麼把命交到張居正、戚繼光手裡,要麼把命交到晉黨王崇古、張四維手裡。
“今天,到了朕履諾的時候了。”朱翊鈞看著戚繼光,拿起了手邊的戚家軍刀,走到了戚繼光面前說道:“戚帥,朕的佩刀交給你了,京營殺賊,就當是朕殺賊了,此刀在,戚帥可便宜行事,先斬後奏。”
朱翊鈞鄭重的說道:“大明軍容耀天威!大明軍!威武!”
戚繼光將佩刀掛在身上,站直了身子,帶著軍將們齊聲喊道:“陛下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