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三百零五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


    焦竑有點懵,大明皇帝愛看熱鬧這件事,焦竑有所聽聞,之前一直不太相信,現在親眼所眼見,終於肯定了之前的傳聞,但是他怎麼都沒想到,黃悅忠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陛下居然不選擇怪罪,而是選擇了打補丁,這讓焦竑百思不得其解。

    “黃公!以民視之,君臣名異而實同,那以臣視君,又當如何?”而另外一個學子站起來,發出了自己的疑惑,黃悅忠既然敢借著青蓮詩社的名頭,要宣講自己的學說,那必須要有兩把刷子。

    道並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就是說天地之所以這麼大就是容許各種道路和學說的存在,即便是存在分歧,也可以互補,並不是完全相悖。

    所以這名學子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想知道這個問題。

    朱翊鈞等待著黃悅忠的回答,有些話題是不能觸碰的,一旦觸碰就得問到底,即便是皇帝不問,也有學子想要知道。

    黃悅忠這次斟酌了許久,才開口說道:“君為天為天下父為綱常,其身當正,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者之不正?政、正也。”

    朱翊鈞直接笑了起來,對著張居正說道:“先生,黃悅忠這說的不是挺好的嗎?他真的沒讀過矛盾說嗎?”

    “應當是讀過了,只不過不願意承認而已。”張居正知道皇帝為何發笑,黃悅忠明明在偷偷補課,卻礙於反對派的身份,所以不得不說自己沒讀過,以致於自己學說上產生漏洞,明知道如何去補救,無法說出來,這又當又立的模樣,的確符合賤儒的身份。

    矛盾說,是一種辯證看待問題的方法論,當一些問題想不明白的時候,只要看過,就會自然而然的浮現在腦海裡,這就是模因汙染的恐怖威力。

    “黃悅忠其實是想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君臣權力與義務,在百姓的角度看來,君臣名異而實同,也就是治人者的權力和義務,但是先生的公私論裡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了。”朱翊鈞說了一下自己對黃悅忠的理解。

    “陛下聖明。”張居正看著黃悅忠,略顯失望的搖了搖頭,陛下也就是懶得跟黃悅忠辯論而已,無論是用賤儒的方法去論術還是用循吏的方法去論道,黃悅忠都不是對手。

    大明國朝的第二槓精一定是海瑞,而第一槓精,是國朝最高機密。

    張居正早就在《陳五事疏》裡規定了皇帝的義務,而皇帝也答應了這個義務,並且堅定的履行了到了現在,這五件事已經擴展到了六件,分別是御門聽政、應批盡批、召輔臣見廷臣、國事廷議、百官考校和皇帝自己加的操閱軍馬。

    這也是為何張居正推行考成法,行之有效的原因,而其他人做不到,因為張居正給貓掛了一個鈴鐺。

    以民視君臣實同,以臣視君則不同,那麼以君視臣民呢?也是相同的,在這個關係裡,大明皇帝在法理和事實上都是至高無上的,那麼規定皇帝的義務,這就是給貓掛鈴鐺,張居正一個臣子,居然敢給最大的肉食者掛了一個籠頭,那天下肉食者,還有張居正不敢掛籠頭的嗎?

    考成法,在崇禎年間,為了挽救大明國事頹廢,崇禎皇帝朱由檢重新撿起了考成法,國勢已經完全敗壞了,而且考成法也不可能考成到皇帝的頭上,所以終究是不能成。

    其實在張居正看來,陛下是不必那麼辛苦,每日都去操閱軍馬,只需要每五日閱視一次就可以,可是陛下作為青年組第一高手,還是很喜歡校場,張居正只是太傅,朱翊鈞不是他的提線木偶。

    “黃大師以為,當今陛下,是身正還是不正?”朱翊鈞忽然大聲開口詢問道,他坐在雅間裡,旁人也只能聽到聲音看不到人,這個問題直接在整個會場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炸的所有人都不敢大聲說話,會場鴉雀無聲。

    這問題其實就非常直接了,不是下套,就是問黃悅忠-->>
                                         
,你到底要不要謀反。

    “這…”黃悅忠略顯有些後悔,在浙江時候,他講學討論,都不敢討論這麼可怕的問題,到了京師,這幫天子腳下的儒學士膽子這麼大嗎!都敢討論皇帝的功過了!

    “自然是正人君子!”黃悅忠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英明睿哲,天縱至性,敦大優容,動必中節,聖德彌隆,九州四海沐浴玄化,自臻治古幾康之理!陛下衝齡踐阼,江陵公當國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

    “然,朝中秉軸者,懲操切之過,不無稍劑以寬大。”

    黃悅忠當然不敢說皇帝不是正人君子,哪怕是他心裡已經快要把朱翊鈞給罵死了,但是這話絕對不能說出來,所以詞藻堆砌的說了一大堆肉麻的話,說的朱翊鈞都起了雞皮疙瘩。

    可是他話鋒一轉,把事情扣在了秉軸者吹求過急,皇帝是英明的,但是朝中佞臣當道。

    清君側那個味兒,撓兒一下就上來了。

    朱翊鈞端著手看著黃悅忠滿頭是汗,符合他對賤儒的刻板印象,天生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

    將君臣名異而實同,卻不敢罵皇帝,這就是怯懦,膽小怕事,大明又不是不能罵皇帝,君不見海瑞,罵了嘉靖罵隆慶,罵的那麼難聽,嘉靖嘉靖,家家皆淨,根本就是在道爺的心窩上戳,道爺能咋辦?連反駁都反駁不了,海瑞不還是活的好好的嗎?

    黃悅忠連皇帝都不敢公開的罵,遠不如海瑞。

    “什麼君臣名異實同。”另外一名學子聽到了這裡,連連搖頭,嗤笑了一聲坐下不再說話,顯然在場的各位學子,對黃悅忠這種發乎己者有不忠,對自己都不忠誠的人,他的言論又有什麼值得肯定的地方嗎?

    “膽小鬼。”朱翊鈞對著張居正略顯失望的說道。

    張居正聽聞也是滿臉的笑容說道:“陛下,海瑞這種骨鯁正臣,又有幾個呢?”

    大明朝也就出了一個海瑞而已。

    黃悅忠的面色通紅,北衙這幫學子真的太難伺候了,一句話,咬文嚼字的有意思嗎?他的主要內容還沒有開始講,整個會場的秩序和節奏已經完全失控,必須要挽回局面!

    挽回局面,就必須要說出點什麼所以然來,黃悅忠憋了半天才開口說道:“振武興殺孽為虐,聚斂興利為貪,魚肉士人為暴,今日國朝看似鮮花錦簇,然而危急潛於淵,必有傾覆之危!”

    “三代之上多大治之世,三代之下有亂而無治!”

    黃悅忠的話引起了所有人的議論,而後一名學子站了起來,作揖之後開口說道:“我不能認同黃大師的觀點,就先走一步了。”

    “這位學士請留步,為何一言不發離開?這裡是詩會,既然要討論,說清楚再走不遲!”黃悅忠直接就急了,這剛剛開場,就直接有人離場,他這個儒學大師,還有沒有面子了?!

    這名學子回頭看了一眼黃悅忠,站定,對著所有人開口說道:“振武興殺孽為虐?在南人看來大約如此,因為十年過去了,有些喪良心的已經開始忘記了。”

    “可是在北人看來,戚帥在塞外馳騁縱橫,我京畿萬民可安居樂業,你大抵不知,自戚帥由南到北,順天府人丁從七十萬漲到了二百餘萬人,人們肯回來,肯安頓下來,戚帥護我等生民周全,殺孽自擔,何來虐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