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2頁)

    這是張居正的原話,張居正告訴小皇帝,要是君臣離心離德,那麼君主的亂命,臣子明知道不對也只會執行而不是責難陳善,皇帝是個人,不是個無所不知的、不會犯錯的神,如果各方面專業的人才不肯責難陳善,則再英明的君主也會昏聵,再賢良的臣子也會變成奸佞。

    在講這段的時候,張居正將北宋末年的蔡京舉例,年輕時候的蔡京也是一個不畏權貴、嫉惡如仇的臣子,甚至是北宋末年明相章惇的左膀右臂,就是幫助大宋攻伐西夏、攻滅吐蕃、開拓西南的章惇,蔡京的能力極強。

    可宋徽宗趙佶繼位後,蔡京成為了奸佞。

    君臣上下同心同德,則再平庸的君主也會變得英明,而臣子再奸佞也會成為賢良,君臣有著共同的目標,就可以實現旋乾轉坤之功,君主會變得更加尊貴,國家變得更加周全。

    張居正以諸葛亮和劉禪為例,劉禪並不是一個十分英明的君主,可諸葛亮和劉禪還是成為了魏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強悍無比的魏國,只能拿出龜縮戰術,等著諸葛亮鞠躬盡瘁,武侯薨逝後,劉禪守蜀國堅持了三十年,最終不敵魏國,國破投降。

    朱翊鈞這一記迴旋鏢打的張居正無話可說。

    “先生以為國朝誰可為太傅元輔?”朱翊鈞看張居正不說話,直接開口問道。

    諸葛亮還能推薦郭攸之、費禕、董允、張裔、蔣琬等人,張居正推薦誰?一看就沒有任何擔當只想著和稀泥的申時行?還是聚斂興利謀求僭越的王崇古?還是執拗到有些固執的馬自強?還是不太喜歡振武的王國光?亦或者是國姓正茂、凌雲翼等人?

    張居正其實想說王國光,王國光不喜振武,還是因為振武花的太多了,可王國光並不反對振武,只是不喜而已,王國光的政治主張是國富民強。

    張居正最後仍然沒說出口,因為他知道皇帝后面就在等著他開口,而後一記又一記的迴旋鏢砸向他。

    比如,君子不器。

    王國光是個器才,而不是不器全才。

    不要跟皇帝辯論,這是大明科道言官們用自己的面子踐行過的一個道理,上道胡言亂語的奏疏,會被皇帝當著滿朝文武給反駁的體無完膚。

    這是自己的弟子,張居正還不知道大明皇帝的實力?

    朱翊鈞和張居正聊了很久,聊到了呂宋總督府,說起了陳成毅,這是個舉人,在呂宋負責開採銅礦、金礦,去年第一年送了三十萬斤的銅礦,今年則送了近六十萬斤,能鑄銅錢九千萬錢,而婆羅洲送來了不少的金子。

    琉球使者將大明的條件送了回去,琉球國王十分的猶豫,大明要海防巡檢,還要良港駐軍,這對琉球國王尚久而言,是個比較難以接受的條件,朱翊鈞也不急,琉球國王一旦完全倒戈倭國,那麼琉球戰場,就是大明水師的磨刀石。

    而長崎總督府今歲一共輸入白銀不過一百二十萬兩,預計會達到兩百到三百萬兩,成為和泰西大帆船一樣可靠的白銀輸入端,朱翊鈞跟張居正聊到了徐渭,徐渭這個人對朝廷沒有任何的恭敬之心,說他是反賊並不為過,可是徐渭到底是大明人,他忠誠於大明,也是個可用之人,只要大家志向一致,目標相同,就是可用良才。

    朱翊鈞看張居正有些疲憊,就讓張居正休息,自己跑去雁回池鑿冰取魚去了,他玩的不亦樂乎,第二天天還沒亮,朱翊鈞打算悄悄的走,張居正前天沒休息好,睡了一會兒又跟皇帝聊了很多國事,誰承想,皇帝剛起床,就看到了張居正早就起來,準備送駕事宜了。

    張居正的確懷疑自己是個佞臣,為了那點銀子,折騰了那麼一大圈,還不如王崇古聚斂興利這幾年的上交利潤。

    朱翊鈞擺駕並沒有回京,而是去了永定毛呢廠,他開始了自己忙碌的生活,去宜城伯府拜訪,更像是忙碌中的片刻休息,忙裡偷閒的時光,總是如此的短暫。

    永定、永豐毛呢廠,去歲上交了三百萬銀的利潤,這個數字恐怖到讓張居正都懷疑自己是佞臣的地步。

    嘉靖年間一年朝廷歲收折算為九百萬兩銀,而九邊支出就超過了五百四十萬銀,到了嘉靖二十九年之後,九邊支出銳增到了七百餘萬兩,那時候大明朝廷入不敷出,一年總支出就超過了1300萬兩。

    當時都說嚴嵩是奸佞,嚴嵩倒臺後,從嘉靖四十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隆慶二年,朝廷的歲入一直在持續下降,一直到隆慶二年,大明朝廷歲入折銀不過四百餘萬兩,每年的度支只能做到三月份,再往下做毫無意義,因為只能欠著。

    欠錢,是大明的常態。

    嚴嵩是濁流,徐階是清流,就結果而言,清流濁流都救不了大明朝。

    “擊鼓傳花這個遊戲,果然是聚斂之法。”朱翊鈞到了永定毛呢廠,見到了王崇古和王謙父子二人,快過年了,二人到官廠來,派過年禮,因為朝廷分潤的利潤實在是太多了,王崇古和王謙心有慼慼,總覺得自己太肥,皇帝的鍘刀遲早會落下,所以就開始了散財。

    官廠的工匠,過年每人二兩銀子過年銀,成為了王崇古和王謙挾民自重的辦法,這就是王崇古和王謙的自保之法,王崇古實在是太擅長保命了。

    永定、永升毛呢廠,匠人總計超過了三萬人,每人二兩過年銀置辦年貨,基本過年就完全不愁了,王仙姑、王世貞、共工之流也是挾民自重,裹挾著十萬教眾,讓朝廷投鼠忌器,而王崇古也是挾民自重,他的手法是發錢,給工匠更好的待遇,得到的結果完全不同。

    除了過年銀之外,還有開工禮,這兩個度支完全是老王家支出,就這,王崇古還覺得心虧,皇帝做主,朝廷分潤給他家的利潤,實在是太多了。

    利潤來源何處,朱翊鈞說是擊鼓傳花,精紡毛呢的買賣,越來越大,一匹布的價格已經漲到了二十兩銀,這個價格,已經完全忽略其使用價值,只看中其交換價值了。

    官廠賣精紡毛呢賺一次錢,而精紡毛呢的交易,還要再抽掉千分之三的交易稅,這就是精紡毛呢的生意,而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還在繼續,而且參與的人越來越多。

    即便是民間有了大量的交易行,可燕興樓還是毛呢交易第一行。

    擊鼓傳花傳的是花球,鼓聲響起的時候,賓客們將花球傳遞出去,鼓聲停止的時候,花球在誰手裡,此人就要吟詩作對,否則就罰酒,這個遊戲被唐玄宗李隆基發揚光大,他極其擅長,有一次,李隆基一敲鼓,未發芽的柳樹開始吐芽,令賓客驚歎不已,人言皆稱祥瑞。

    現在花球就是精紡毛呢,參與這個巨大賭局的人,所有人都認為自己不是那個拿到球需要挨罰的人。

    “未嘗不是好事。”王崇古對這個遊戲倒是有些認同的,他看了眼王謙,這精紡毛呢的故事,還是自己兒子講出去的。

    稀缺性,草原羊毛就那麼點兒,精紡毛呢的數量就那麼點兒,數量稀少的同時,也是財富的象徵,便攜性,精紡毛呢高昂的價格,決定了在大宗貿易中更加便攜,而且還不容易被朝廷察覺,做點髒活累活見不得人的活兒,就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