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3頁)

  “若是報的戰損軍兵太多,那朝廷必然追究,所有人軍將,都被打上一個作戰不力,武官無能的標籤。”

  “所以戰損,就是能少報就少報,但是折損的把總、參將、副總兵、總兵得如數上報,因為瞞不住,畢竟是軍將陣亡,嘉靖年間戰報已經詭異無比了,宣大遼東的總兵副總兵相繼戰亡,卻沒有軍兵陣亡數字。”

  “這非常奇怪。”

  “那軍兵畢竟陣亡,如何做賬?分攤到平日疾亡、逃所、訓練、逃所和事故之中。”

  朱翊鈞還是第一次聽聞這樣的說法,眉頭緊皺的說道:“那豈不是陣亡軍士,就沒有撫卹了?”

  譚綸吐了口濁氣說道:“陛下英明。”

  “陣亡軍士沒了撫卹,這樣一來軍兵無戰守之心,連馬革裹屍、忠勇二字都得不到了,打起仗來,自然而然的就是士氣低下,時日日久,天順元年京營解散,大明在河套和大寧衛屢戰屢敗,最終丟掉了河套和大寧衛。”

  上陣殺敵,結果成為了分期死人,自己為大明戰守死在了戰場上,撫卹得不到,連自己本人也是個分期死人,隔一段時間被報聞逃所,成為逃兵。

  在興文匽武的大勢所趨之下,軍將們如果不想被文官斬殺,就不得不粉飾太平,就只能把軍兵當成消耗品,每期折舊攤銷賬目。

  譚綸一直在談恢復大寧衛和河套,對當年的事兒反覆研究,對大明邊軍戰鬥力的急速下降,研究的非常透徹,興文匽武的大勢下,不僅僅是銀子和糧食,還有榮辱,全都被遮掩了。

  這也是譚綸為了報功之典反覆奔走的原因,忠勇祠要建,世襲武官要給,哪怕是不給俸祿,給點榮譽也好過於什麼都不給。

  “嗯,原來如此。”朱翊鈞嘆了口氣,怪不得從戚繼光到李成梁,都要請命立忠勇祠,錄名記錄軍兵功績。

  一個八角亭、一個忠勇碑,刻上名字和事情,忠勇祠甚至沒有官祭,但也是武官們衡量朝廷風力的重要參考,朝廷還肯立這樣的碑文,那就是振武,連這樣的碑文都不肯立了,那朝中就是匽武了。

  一種奇怪的量化標準,但格外的合理。

  “最近遼東巡按侯於趙和大寧參贊軍務周良寅,已經分別出彰武和大寧衛屯田了。”朱翊鈞拿出一本奏疏,這是侯於趙奏聞的事兒。

  “侯於趙忠君體國。”譚綸頗有感觸的說道,這種搞法,土蠻汗根本擋不住。

  侯於趙在玩一種很新的進攻方式,屯耕進攻法。

  就是在墩臺遠侯夜不收的探聞下,找到適合建立土營堡的地方,然後向前推進,就像是一把小刀切肉一樣,一次切下一小塊,切下來就吞到大明肚子裡。

  這招數多少有點無解,唯一的問題就是農戶不夠用了。

  招數之所以無解,是因為土蠻汗的人並不多,一些地方,也不總是有部族,佔領所有的土地。

  草原人多數都隨水草放牧遷徙,這頭草原人剛讓出來的地盤,那頭侯於趙的鋤頭就挖了過來,來年牧民再想放牧,就必須想辦法攻破這些營堡,但是攻破這些營堡,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日拱一卒。

  周良寅見侯於趙玩的挺好,自己也開始了,反正輕啟邊釁捱罵的事侯於趙,不是他周良寅。

  土營堡的修建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十天半月的功夫,就能修建一個初步的營堡。

  當土蠻汗想要進攻這些營堡的時候,就不得不顧慮到背後的大寧衛軍兵和李成梁客兵。

  農戶不夠用其實也好辦,大明別的不多,唯獨這失地的佃戶,數不勝數,戶部已經在養濟院招募失地佃戶前往大寧衛屯耕去。

  大司寇王崇古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家中,他重重的靠在了椅背上,眼神極為狠厲的盯著眼前,他要知道到底是誰燒了煤市口大街的煤炭行。

  一百多人被燒死,若是天災失火,也就罷了,但最近西山煤局在籌辦,無論怎麼看,都是有人在刻意使壞。

  “父親昨日煤市口大火,是不是另有隱情,才讓父親如此憂愁?”王謙見父親回到家中,滿面疲憊,低聲詢問道。

  “馬上就要會試了,你好好準備,這次再落榜,下次就要考算學了。”王崇古似乎不願多談,更希望兒子能好好考進士,日後哪怕是家道中落,有個進士出身,再差勁兒也是個縉紳了。

  王謙笑著說道:“孩兒還是很有信心的,考進士已經準備很充分了。”

  “最好如此。”王崇古點頭,王謙的學業,王崇古還是很認可的。

  王謙想了想還是有些不放心的說道:“父親,煤市口大火,坊間都在傳聞是有人縱火,想來父親也有些想法,不如告訴孩兒,讓孩兒幫忙參詳一二。”

  王崇古略微思索了一下,將自己的想法說的很明白,最近有人放煤,即便不能證明是案犯,也能證明知情了,只要有根線索,就能順藤摸瓜把這個膽大包天的人物找出來。

  王謙聽完之後,十分確定的說道:“父親,不如這樣,一魚雙吃。”

  “怎麼個一魚雙吃法?”王崇古看著王謙,略顯疑惑的問道。

  王謙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拿出了紙筆,寫寫畫畫了一番說道:“既然敢燒煤市口,那自然會等到煤價漲上天的時候,才會放煤,否則冒著天大的風險,就為了賺往日的錢財,那這些膽大包天的傢伙,自然是不肯的。”

  “既然是貪財,那就好好讓他們貪一把,西山官窯採出的煤炸堆積了不少,按照往常的經驗,這大雪封路,西山的煤是萬萬運不到京城來。”

  “我們每天都放煤,一天一天的抬價,必然有人吃進,等到對方吃不動的時候,就是放煤的時候,我們再以平價大量放煤!讓他賠了夫人又折兵,還能把他給找出來。”

  “之所以能這麼做,是西山官窯產煤極多,能夠供應得上,第二個則是立個規矩,省的日後還有人不自量力,非要抗朝廷明旨。”

  王謙,一個玩弄人心的高手,他收買張四維的小妾、外室、奴僕、柴夫等等,都是用這些個手段。

  王崇古想要找出罪魁禍首來,而王謙要一魚兩吃,日後這京師的煤價漲跌,得看朝廷的臉色,而不是富商巨賈們的臉色,這就是王謙想要達成的效果。

  “你這個想法很好,但是操作起來,難度很大。”王崇古認可了王謙的主意。

  但是這個主意,最大的問題,就是找到這個精準放煤的時機,找到了朝廷大賺,找不到,這立規矩就無從談起了。

  “這不是有父親在嗎?”王謙當然知道難度很大,就跟釣魚一樣,什麼時候起杆,很講究經驗。

  而王崇古做買賣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