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

    張居正總是這麼的富有耐心,這是讓徐階最為遺憾的地方,如果張居正能夠冒進一些,徐階或者說南衙縉紳,就不會這麼的為難。

    但是張居正就是這麼的步步為營。

    “張居正為何首先把矛頭對準了顧氏?”徐階頗為感慨的說道:“因為顧氏控制著整個南衙的糧道,這意味著南衙地面,想要利用糧價挑起窮民苦力影從權豪,基本成了不可能的事兒。”

    “鬥而不破,只要握住了糧道,江南地面,就亂不起來,鬥而不破的局面就能維持。”

    “你知道那些個窮民苦力的,他們餓肚子的時候,就會變得凶神惡煞,彷彿這天底下就沒有攔得住他們的人;只要能給他們一口吃的,他們就會變得溫順;若是再給件衣服,他們就會感恩戴德;若是再給雙鞋,他們就會死心塌地,跪在地上叫我們大善人。”

    徐階發現張居正比過去要難纏的多,這一切都是那矛盾說搞出來的鬼,以前張居正已經足夠厲害了,但現在張居正和他們這些縉紳、朝士之間,拉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變得更加厲害的張居正,確實非常的難以對付。

    抓糧道,就是抓到了矛盾最為突出的地方,就是抓住了百姓的肚子。

    徐璠面色一喜,趕忙說道:“那為什麼不是我們,給窮民苦力、佃戶傭奴、遊墜匪寇們一口吃的,一件衣服,和一雙鞋呢?而是讓朝廷來做這個大善人!朝廷籠絡了人心,我們籠絡什麼?”

    徐階嗤笑一聲說道:“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那不是造孽是什麼?人心能當銀子花嗎?就像你說的那樣,等到民亂四起時候,頂多付出一點點的米,就能將民亂禮送出境,讓他們去別的地方折騰去。”

    “等到朝廷平叛之後,就可以侵佔田畝了。”

    徐璠呆愣住了,只能說縉紳有自己的行事標準和風格。

    “父親,朝廷讓把甲冑、弓弩的等全部交還朝廷,我們交不交?”徐璠向前走了一步的問道。

    “交,怎麼能不交,我們華亭徐氏要交,南衙地面的縉紳都要交,而後是浙江、福建、兩廣地區,這件事就是張居正的陽謀。”徐階靠在交椅上,手指極快的搓動著,思索著對策。

    “甲冑強弩,不是重點啊。”徐階伸出手說道:“百副甲,千張弩,看家護院能行,能打天下嗎?”

    徐璠想了想說道:“成祖文皇帝?”

    成祖文皇帝朱棣,起兵的時候,只有不到十五副甲冑,八百人,連一千張弩都沒有,不照樣打下了天下嗎?

    這不是現成的例子嗎?還是大明朝的。

    “你就氣我吧!氣我吧!非要把我氣死才行!”徐階拍桌而起,憤怒無比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道:“你氣死我算了!”

    “成祖文皇帝那是個特例,特例!有史以來,你見過哪個藩王打進京城做皇帝的?哪個?你再舉出一個來啊!”

    “氣死我了!”

    “父親,消消氣,消消氣。”徐璠趕忙給徐階倒了杯茶,笑著說道:“您接著說。”

    徐階得虧是身體好,否則這個歲數被兒子這麼頂撞,早就撅過去了,他氣不打一處來的說道:“剛才說到哪了?啊,對,甲冑強弩,不是重點,那點甲冑和強弩,只能看家護院,根本造不了反。”

    “張居正,毒就毒在分化這件事上。”徐階眉頭緊蹙的說道:“麻繩單從細處斷,張居正現在厲害了。”

    “南衙地面的縉紳,也不是鐵板一塊,同榮辱共進退,而是處處充滿了矛盾,而且每一家都不一樣,比如咱們松江府的三大家,顧氏、徐氏、沈氏,其實是樂意用田換船引,南下西洋的,因為松江市舶司離我們更近。”

    “但是有些地方縉紳是不樂意的。”

    “現在朝廷要各家把甲冑和強弩上交,就是在確定名單。”

    徐璠低聲問道:“什麼名單?”

    “抄家名單。”徐階面色凝重的說道:“你看,本來就不穩定的縉紳們,張居正直接來了箇中心開花,立刻就把這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肯交出甲冑和強弩的,一派是不肯交出的。”

    “然後張居正帶著這一派肯交出的,打擊那一小撮不肯交出的。”

    “再之後呢,張居正手裡的工具很多,他還能再次分化縉紳們,比如這還田換船引,一派肯換的,一派不肯換的,然後張居正繼續帶著這派肯換的,打擊那一小撮不肯換的。”

    “如此循環往復,一點一點的來,把這件事,不知不覺之中就辦完了,這張居正真的該死,把這矛盾玩得爐火純青!”

    徐璠似乎頗為驚訝的問道:“張居正這麼厲害?”

    “那是,你不看是誰教出來的學生。”徐階還是略微有些得意的說道,張居正無論如何,都無法否定一個基本事實,張居正是他徐階的學生。

    徐璠立刻說道:“嘉靖三十二年,張居正寫了一封長信,和父親分道揚鑣,父親還生氣的大罵他是個叛徒,這看起來,也不像是父親學生的樣子,這止姑息之弊,就是從父親開始的啊。”

    “趕緊走吧,駱千戶已經等很久了。”徐階好懸一口氣兒沒倒過來,眼不見心不煩,他立刻揮手,讓徐璠趕緊滾蛋!

    滾!滾!滾!

    徐璠再次跪下,磕了個頭說道:“父親知道張居正厲害,而且還知道張居正比過去更厲害,而且還知道,現在張居正有陛下的支持,他身後站著的是大明皇帝,是皇權的支持,會比厲害更厲害還要厲害。”

    “小皇帝甚至都不肯讓張四維回朝,給張居正掣肘。”

    “父親,不要再行那螳臂擋車之舉了,擋不住的,我們老老實實的賺錢,我們徐家還能穩當,兒孫自有兒孫福,沒了兒孫,哪來的千秋萬代永世不移呢?”

    “孩兒,走了,父親多保重。”

    徐璠再磕了一個頭,才站起身來,一步步的離開了書房,跟著駱秉良離開了徐家老宅。

    徐階在老宅裡坐了很久,他兒子的官身被削了,徐家也被拱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徐階的眼神,明滅不定。

    而駱秉良把徐璠送上了流放的路上,包括了徐璠的妻兒等一共十幾口人,這麼多的犯人,駱秉良給了兩個百戶,和五十個南兵隨行。

    之所以這麼多人隨行,不是怕徐璠跑了,哪怕讓徐璠自己去薊州,他也能去,也不會跑,之所以是這麼多人隨行,是駱秉良怕路上有人對徐璠下手。

    讓徐璠身敗名裂,並不是追擊的結局,很多案犯都會死在流放的路上。

    駱秉良送走了徐璠,立刻奔著崑山而去,這裡一條大魚已經落網,現在到了吃魚的時候,如何將魚打暈、剝鱗、開膛破肚,駱秉良有自己的辦法。

    到了崑山縣衙,駱秉良首先提審了顧紹芳,原應天巡撫顧章志的親兒子,萬曆元年舉人,萬曆二年要去考進士的顧紹芳被關在了崑山衙門,由緹騎看管。

    駱秉良並沒有動刑,而是讓顧紹芳坐下,朝廷還沒有剝奪顧紹芳的功名,對舉人用刑,不合規矩。

    駱秉良頗為溫和的說道:“現在崑山有南兵一千五百人,由副總兵陳璘親自坐鎮,倭寇鬧起來的時候,你還小,你不知道,我可以告訴你,這一千五百的南兵,若是打倭寇的話,大約能打一萬五千餘。”

    “去年,俞帥指揮,一日連克十八寨,那金牛塘的獨眼阿六,號稱二郎真君轉世,寨號嘯天,聚嘯了四千餘眾,築大寨架槍船,威風無二,五百南兵,一日將其蕩平,連寨子都給他燒了。”

    “還需要我再詳細與你說明,咱們大明南兵的戰力嗎?”

    “不用了,不用了。”顧紹芳連連擺手,他知道南兵兇悍,可是俞大猷在南衙一日分兵連拔十八寨,還是小刀拉大腚,給南衙的縉紳們開了大眼,喚醒了他們記憶深處,被倭寇支配的恐懼。

    倭寇已經很兇悍了,但是這些個南兵,比倭寇還要兇悍十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