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2頁)
葛守禮是認同張居正的部分做法的。
他認同應該給武將事權,不能讓武將跟文官的奴隸一樣,那打仗真的打不贏,打不贏就只能承受屈辱;他認同應該振興京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皮之不附,毛將焉存?沒有京營,地方藩鎮必起;
而且對校武藝遴選京師將才也認同,把京營搞成晉黨一家之美,那也是亡人臣之禮。
葛守禮只是不認同讓十歲人主這麼辛苦,陛下上午聽政講筵、下午習武種地,陛下已經很辛苦了;葛守禮更不認同的是,張居正把皇帝當成提線木偶去操縱。
這已經不是葛守禮第一次彈劾張居正亡人臣禮了,上一次的話更難聽,什麼伱一死,恥辱必然伴隨而來之類的話,簡直不堪入目。
在葛守禮的視角下,張居正獨佔講筵,就是利用教育對小皇帝進行哄騙,但是葛守禮和陛下一陣奏對之後,發現陛下條理清晰、邏輯完整,而且沒把話點明,給他這個總憲留了幾分面子。
這不是張居正能哄騙出來的。
張居正甩了甩袖子,像是甩晦氣一樣說道:“葛總憲,你若是眼饞這講筵差事,或者覺得我隔絕內外,我可以讓與你!”
好像給陛下講筵是什麼美事一樣!
張居正面對那些角度刁鑽的問題,都對自己的學問產生了疑惑!
這已經不是張居正第一次把講筵的差事推出去了,楊博看葛守禮又要答應,趕忙拉了拉葛守禮說道:“陛下,元輔乃是不器君子大才,講筵之事,還是讓元輔擔著為宜。”
“我…”葛守禮還想說話,楊博立刻開口說道:“葛總憲,慎言。”
下了文華殿,楊博一定要跟葛守禮講明白其中的兇險,葛守禮不是循吏,他更偏向清流,他去講筵,三兩句話,就被陛下給難住了。
王家屏、範應期都快成了士林笑柄了。
葛守禮這個總憲的位置坐的本來就不穩當,要是再丟這麼大個人,只能致仕了。
“元輔先生?”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為自己講筵,就這麼為難嗎?三品一條槍捅進去的時候,高低得整點辣椒麵,好教張菊正先生知道厲害!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於陛下之職分也。”張居正俯首,這次這話,略顯無奈,他領了先帝遺命,為輔國大臣,帝師這件事,只能他來做。
朱翊鈞看著葛守禮問道:“葛總憲還有什麼疑問嗎?”
言官就是負責找茬的,葛守禮雖然腦子不靈光有些憨直,但到底是為了他這個人主說話,不是為了族黨排異不勝不止,朱翊鈞對言官的要求很低,不能搞族黨排異那套。
這是之前彈劾譚綸事兒中,在鬥爭中,明確的底線,明確的對錯。
“臣慚愧。”葛守禮趕忙說道。
“成國公以為呢?”朱翊鈞看向了成國公朱希忠,他可是位列勳貴之上,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京營提督總兵官!
朱希忠聽聞皇帝點名,先是一愣,廷議他很少說話,也沒他說話的份兒,他趕忙俯首說道:“陛下,臣以為善。”
朱希忠對於自己的弟弟朱希孝教皇帝練武這件事,舉雙手贊成,對於重振京營,舉雙手雙腳贊成!武勳式微,原因很多,這京營糜爛絕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大明已經很久沒有新的武勳了。
“諸位大臣還有疑慮否?”朱翊鈞又看向了所有的廷臣,這裡是文華殿,就是商量的地方,若是商量不通,強制執行,執行也執行不下去,大明早已經不是洪武、永樂年間,皇帝說一不二,口含天憲,言出法隨的年代了。
諸位臣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並沒有人再站出來質詢張居正讓皇帝操勞軍務。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朕曾聽聞元輔先生講筵,岳飛盡忠報國事。”
“嶽少保子岳雲十二歲沖齡既入軍陣,編入張憲麾下,十六歲隨父出征隨州、鄧州,每戰衝鋒在前,勇不可當,相繼攻克隨州、鄧州,人人皆稱:贏官人。”
“紹興十年,二十二歲岳雲已為背嵬軍前鋒,郾城騎步混戰,岳雲身先士卒,一戰定勝;”
“金賊盤踞潁昌十萬餘,岳雲立軍令狀,攻不下潁昌提頭來見,岳雲領兵三萬,力克潁昌金兀朮十萬雄兵,陣斬金兀朮女婿夏金烏。”
戰報可能會撒謊,但戰線不會,潁昌被岳雲攻克之後,金兀朮狼狽逃竄至汴梁,渡過黃河,生怕南宋軍隊追擊。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雲、張憲被斬首示眾,岳飛在風波亭大理寺被冤殺。
岳雲死的時候,二十三歲,已經從軍十一年,為國征戰七年。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元輔先生所請,朕以為並無不可。”朱翊鈞總結性的說道,答應了張居正所請。
他引用了一句李白的詩詞,表達了自己不會因為年少,就丟失志向,會好好的做好這個皇帝奮祖宗餘烈,讓大明變得更好一些。
“陛下英明。”張居正俯首說道。
“陛下英明。”群臣紛紛俯首見禮。
自從刺王殺駕案以後,小皇帝的懶散不見,雖然年紀尚幼,但說話已經很有條理了,就以兩次駁斥葛守禮彈劾張居正亡人臣之禮來看,陛下睿明日開,已有明君之相。
小皇帝這個改變,到底是因為刺王殺駕案,還是因為懼怕張居正,還是其他原因,群臣並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們很清楚,這種改變對大明是有益的。
當然有些人看到小皇帝這種改變,就會如鯁在喉,寢食難安,大明的皇帝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在乾清宮、文華殿、奉天殿做個會蓋章的神像!
朱翊鈞這樣的皇帝,不是有些人期盼的!
想要把手摸向京營,小皇帝是不是可以安排落水了?
廷議很快結束,朱翊鈞答應了自己要考校武藝,其實就是去露個臉,具體的事情,由兵部左侍郎吳百朋、薊鎮副總兵楊文負責。
“兵部左侍郎吳百朋如何?”朱翊鈞看著奏疏問張居正主持校考武藝的兵部左侍郎。
張居正想了想說道:“吳百朋和海瑞是好友。”
張居正把吳百朋和楊文二人的履歷介紹了一下。
吳百朋和張居正是同榜進士,多年主持平倭之事,親自指揮了揚州平倭、虔州剿倭、三巢治亂,是大明朝堂之上,除譚綸外,少有的擁有軍事天賦、能夠指揮軍士作戰的文官。
而楊文是戚繼光南兵的核心人物,譚綸在做台州知府時候招募的鄉兵,以戰功升任薊鎮副總兵,楊文在薊州,主要負責練兵,戚繼光的南兵共有六千人,其中有三千人,就是楊文負責訓練的。
在軍事上,譚綸招募的台州抗倭六虎是南兵的主要將領;在政治上,吳百朋、譚綸、張居正都會為南兵說話;在經濟上,南兵完全仰賴朝廷給銀、給糧。
南兵是一個複雜的集合,戚繼光是最閃耀的那一顆明珠,南兵也從來都不是戚繼光的私軍。
上一次戚繼光封爵後,玄武門外還腰牌之事,一些個看戚繼光不順眼的言官,開始上奏彈劾,即便是張居正不開口,也自然會有人為戚繼光說話。
吳百朋和海瑞是好友,倆人一個性格,眼裡揉不得沙子,馬芳賄賂之事,就是吳百朋發現的,但是彈劾並不是吳百朋發起的。
因為吳百朋人不在京師,而是在薊州、永平、山海關閱視戚帥轄下三鎮之地的長城鼎建。
這也是晉黨面對張居正一拳又一拳無力招架的原因。
他認同應該給武將事權,不能讓武將跟文官的奴隸一樣,那打仗真的打不贏,打不贏就只能承受屈辱;他認同應該振興京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皮之不附,毛將焉存?沒有京營,地方藩鎮必起;
而且對校武藝遴選京師將才也認同,把京營搞成晉黨一家之美,那也是亡人臣之禮。
葛守禮只是不認同讓十歲人主這麼辛苦,陛下上午聽政講筵、下午習武種地,陛下已經很辛苦了;葛守禮更不認同的是,張居正把皇帝當成提線木偶去操縱。
這已經不是葛守禮第一次彈劾張居正亡人臣禮了,上一次的話更難聽,什麼伱一死,恥辱必然伴隨而來之類的話,簡直不堪入目。
在葛守禮的視角下,張居正獨佔講筵,就是利用教育對小皇帝進行哄騙,但是葛守禮和陛下一陣奏對之後,發現陛下條理清晰、邏輯完整,而且沒把話點明,給他這個總憲留了幾分面子。
這不是張居正能哄騙出來的。
張居正甩了甩袖子,像是甩晦氣一樣說道:“葛總憲,你若是眼饞這講筵差事,或者覺得我隔絕內外,我可以讓與你!”
好像給陛下講筵是什麼美事一樣!
張居正面對那些角度刁鑽的問題,都對自己的學問產生了疑惑!
這已經不是張居正第一次把講筵的差事推出去了,楊博看葛守禮又要答應,趕忙拉了拉葛守禮說道:“陛下,元輔乃是不器君子大才,講筵之事,還是讓元輔擔著為宜。”
“我…”葛守禮還想說話,楊博立刻開口說道:“葛總憲,慎言。”
下了文華殿,楊博一定要跟葛守禮講明白其中的兇險,葛守禮不是循吏,他更偏向清流,他去講筵,三兩句話,就被陛下給難住了。
王家屏、範應期都快成了士林笑柄了。
葛守禮這個總憲的位置坐的本來就不穩當,要是再丟這麼大個人,只能致仕了。
“元輔先生?”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為自己講筵,就這麼為難嗎?三品一條槍捅進去的時候,高低得整點辣椒麵,好教張菊正先生知道厲害!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於陛下之職分也。”張居正俯首,這次這話,略顯無奈,他領了先帝遺命,為輔國大臣,帝師這件事,只能他來做。
朱翊鈞看著葛守禮問道:“葛總憲還有什麼疑問嗎?”
言官就是負責找茬的,葛守禮雖然腦子不靈光有些憨直,但到底是為了他這個人主說話,不是為了族黨排異不勝不止,朱翊鈞對言官的要求很低,不能搞族黨排異那套。
這是之前彈劾譚綸事兒中,在鬥爭中,明確的底線,明確的對錯。
“臣慚愧。”葛守禮趕忙說道。
“成國公以為呢?”朱翊鈞看向了成國公朱希忠,他可是位列勳貴之上,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京營提督總兵官!
朱希忠聽聞皇帝點名,先是一愣,廷議他很少說話,也沒他說話的份兒,他趕忙俯首說道:“陛下,臣以為善。”
朱希忠對於自己的弟弟朱希孝教皇帝練武這件事,舉雙手贊成,對於重振京營,舉雙手雙腳贊成!武勳式微,原因很多,這京營糜爛絕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大明已經很久沒有新的武勳了。
“諸位大臣還有疑慮否?”朱翊鈞又看向了所有的廷臣,這裡是文華殿,就是商量的地方,若是商量不通,強制執行,執行也執行不下去,大明早已經不是洪武、永樂年間,皇帝說一不二,口含天憲,言出法隨的年代了。
諸位臣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並沒有人再站出來質詢張居正讓皇帝操勞軍務。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朕曾聽聞元輔先生講筵,岳飛盡忠報國事。”
“嶽少保子岳雲十二歲沖齡既入軍陣,編入張憲麾下,十六歲隨父出征隨州、鄧州,每戰衝鋒在前,勇不可當,相繼攻克隨州、鄧州,人人皆稱:贏官人。”
“紹興十年,二十二歲岳雲已為背嵬軍前鋒,郾城騎步混戰,岳雲身先士卒,一戰定勝;”
“金賊盤踞潁昌十萬餘,岳雲立軍令狀,攻不下潁昌提頭來見,岳雲領兵三萬,力克潁昌金兀朮十萬雄兵,陣斬金兀朮女婿夏金烏。”
戰報可能會撒謊,但戰線不會,潁昌被岳雲攻克之後,金兀朮狼狽逃竄至汴梁,渡過黃河,生怕南宋軍隊追擊。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雲、張憲被斬首示眾,岳飛在風波亭大理寺被冤殺。
岳雲死的時候,二十三歲,已經從軍十一年,為國征戰七年。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元輔先生所請,朕以為並無不可。”朱翊鈞總結性的說道,答應了張居正所請。
他引用了一句李白的詩詞,表達了自己不會因為年少,就丟失志向,會好好的做好這個皇帝奮祖宗餘烈,讓大明變得更好一些。
“陛下英明。”張居正俯首說道。
“陛下英明。”群臣紛紛俯首見禮。
自從刺王殺駕案以後,小皇帝的懶散不見,雖然年紀尚幼,但說話已經很有條理了,就以兩次駁斥葛守禮彈劾張居正亡人臣之禮來看,陛下睿明日開,已有明君之相。
小皇帝這個改變,到底是因為刺王殺駕案,還是因為懼怕張居正,還是其他原因,群臣並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們很清楚,這種改變對大明是有益的。
當然有些人看到小皇帝這種改變,就會如鯁在喉,寢食難安,大明的皇帝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在乾清宮、文華殿、奉天殿做個會蓋章的神像!
朱翊鈞這樣的皇帝,不是有些人期盼的!
想要把手摸向京營,小皇帝是不是可以安排落水了?
廷議很快結束,朱翊鈞答應了自己要考校武藝,其實就是去露個臉,具體的事情,由兵部左侍郎吳百朋、薊鎮副總兵楊文負責。
“兵部左侍郎吳百朋如何?”朱翊鈞看著奏疏問張居正主持校考武藝的兵部左侍郎。
張居正想了想說道:“吳百朋和海瑞是好友。”
張居正把吳百朋和楊文二人的履歷介紹了一下。
吳百朋和張居正是同榜進士,多年主持平倭之事,親自指揮了揚州平倭、虔州剿倭、三巢治亂,是大明朝堂之上,除譚綸外,少有的擁有軍事天賦、能夠指揮軍士作戰的文官。
而楊文是戚繼光南兵的核心人物,譚綸在做台州知府時候招募的鄉兵,以戰功升任薊鎮副總兵,楊文在薊州,主要負責練兵,戚繼光的南兵共有六千人,其中有三千人,就是楊文負責訓練的。
在軍事上,譚綸招募的台州抗倭六虎是南兵的主要將領;在政治上,吳百朋、譚綸、張居正都會為南兵說話;在經濟上,南兵完全仰賴朝廷給銀、給糧。
南兵是一個複雜的集合,戚繼光是最閃耀的那一顆明珠,南兵也從來都不是戚繼光的私軍。
上一次戚繼光封爵後,玄武門外還腰牌之事,一些個看戚繼光不順眼的言官,開始上奏彈劾,即便是張居正不開口,也自然會有人為戚繼光說話。
吳百朋和海瑞是好友,倆人一個性格,眼裡揉不得沙子,馬芳賄賂之事,就是吳百朋發現的,但是彈劾並不是吳百朋發起的。
因為吳百朋人不在京師,而是在薊州、永平、山海關閱視戚帥轄下三鎮之地的長城鼎建。
這也是晉黨面對張居正一拳又一拳無力招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