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百七十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3頁)

    這五條是關於軍事方面,停戰不代表著小規模衝突不會繼續,保持必要的溝通渠道,防止戰略誤判就很重要了,而清理海寇、約束武士也都是為了緩解糧食危機。

    而關於經濟方面則是:

    在銀山進行檢地法的試點,毛利家在石見銀山進行,而織田信長在生野銀山展開試點;

    雙方都會力求保證白銀開採的有序進行,同時對進出礦山,進行更加嚴格的約束;

    調撥一部分的糧草應急,供應礦山開採;

    大明提供一筆高達二百萬貫的寶鈔借款,沒有利息,為安定礦山提供部分的資金;

    毛利家開放廣島城(鯉魚城)、織田家開放大阪港、橫濱港,供商船往來;

    在開放的港口給過往船隻給予必要的食物、水和柴薪。

    一共十二條,其中最後一條是最有趣的,就是談判決定:全面實行禁教令,完全驅逐泰西來到倭國的傳教士,禁絕泰西教會在倭國的傳播。

    這一條不在計劃中,是出乎意料的決定。

    織田信長和毛利輝元一見面,對了一下賬,發現很多事,居然不是自己做的,但最後屎盆子都扣在了自己的頭上,有人居中生事,而仔細一查,發現是泰西的傳教士們搞的鬼!

    其中以傳教士阿爾卡佐瓦為首這些人,可沒少幹壞事,甚至還在暗地裡鼓譟百姓一揆,矛盾還沒激化到一揆的地步,但這些傳教士一鼓譟,搞得人心思動,人心惶惶。

    幹壞事的人,首先就排除了大明,大明有自己的高道德劣勢,大明對倭國的惡意都是明面上的,手段是雷厲風行的,要打擊報復也是明著來,根本不屑於玩這些鬼蜮伎倆,而這些傳教士們,則是利用宗教凝聚人心這一特點,進行活動。

    這種情況之下,織田信長和毛利輝元決定禁教,驅逐傳教士,不允許任何傳教士進行傳教。

    “不得不說,大明真的是有先見之明,從萬曆元年起,就禁止了一切形式的傳教,任何傳教士抵達大明,都會被嚴密圈禁,防止禍端。”織田信長站在碼頭上,由衷的對著徐渭說道。

    大明有很多決策,看起來極為保守,但絕對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陛下自然聖明,在大臣們還沒意識到這個危害的時候,陛下就已經對海防同知羅拱辰要求,禁絕傳教士傳教了。”

    “你們二位可是在和約上籤了名字,用了印綬,若是這剛出了門,就在長崎海面上打了起來,那不是彼此爽約,而是不給大明面子,定要注意和約履行。”徐渭再次叮囑了這幫喜歡出爾反爾的倭人,他們出門就打起來,那就不是爽約的問題了。

    關起門來,你們願意怎麼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大明都管不著,但長崎和約既然是在大明作為中間人、擔保人和見證人的情況下籤訂的,大明就會督促、監察和約的履行。

    也不知道陳繩是怎麼相信毛利輝元的許諾的,三百萬銀?陳繩真的把水肥的工藝帶到了倭國,毛利輝元也會把所有人知情人殺的一乾二淨,不留後患。

    信倭人會信守承諾,不如相信老母豬會上樹,畏威而不懷德的番夷,根本不知道承諾為何物。

    神谷壽禎發現了石見銀山,宗丹和桂壽二人從大明福建搞到了吹灰法冶煉白銀,但是最後石見銀山不歸神谷壽禎而是歸了大名們。

    倭國這幫蟲豸實在是太過分了,搞得連跑到倭國滅倭的徐渭、孫克毅、李誠立、羅應和都看不下去了。

    大明皇帝在密州停留了大約三天的時間,再次開始南下,沒有了馳道後,只有官道,道路變得顛簸了起來,甚至連行進的速度都變慢了許多,從之前一日七八十里,降低到了一日不到五十里。

    折騰到了二月底,朱翊鈞才走到了沂蒙山腳下的沂州城(今臨沂),因為要往徐州去,所以才走這條路線。

    沂州隸屬於山東兗州府,沂州下轄郯城、費縣兩縣。

    “聽說最近沂州鬧了老毛犼子?”朱翊鈞下榻了位於沂州的行宮,隸屬於皇莊的燕澄樓。

    在南巡的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大明皇帝沒有遇到一次火災,一次沒有。

    老毛犼子,是山東的方言,不是什麼青面獠牙、喜歡吊走愛哭孩子的精怪,而是野生的狼,因為毛髮雜亂,而且夜晚眼睛會熒黃綠色的光,在格外瘮人,所以當地哄孩子睡覺,都是再不睡,讓老毛犼子把愛哭的孩子叼走。

    沂蒙山下鬧了狼災。

    王一鶚趕忙俯首說道:“臣有罪。”

    “免禮吧,有這事兒,就在運河的臺兒莊設立一個巡檢司,本就有這方面的需要,正好解決狼禍。”朱翊鈞說起了自己的處置方法。

    臺兒莊這個地方,是運河山東段上最重要的兩個最重要的碼頭之一,另外一個是臨清。

    臺兒莊本身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說徐州是南衙的門戶,那麼臺兒莊就是徐州的門戶,這裡很繁華,設立巡檢司也很有必要,除了緝盜、抓賊之外,巡檢司的弓兵也要捕獵野獸,安定地方。

    朱翊鈞已經收到了長崎總督府通過海防巡檢發來的奏疏,他簡單看過之後,只能搖頭,徐渭這人不好鬥,唯好解鬥,倭國的局面因為長崎的干預,達到了一種平衡的狀態。

    這看起來對倭國是個好事,但更多的是個壞事,織田信長還在,毛利家也還在,這就是對倭人而言,最大的壞事。

    龐憲在治療賀六的時候,對皇帝說:庸醫害人,開的藥都沒有問題,但是這腐肉不去,新肉不生,如何能痊癒?所以才會拖延那麼久遲遲無法康復。

    治病的道理,有的時候,在治國時候也是通用的。

    倭國需要一次大破大立,才能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案,達到沖和的狀態,維持長久的穩定,現在在長崎總督府的強力干預下,雙方調停,看似短暫的迎來了和平,但度過了糧食危機後,更加慘烈的戰爭一定會爆發。

    歷史上也是如此,豐臣秀吉兩次進攻朝鮮,都被大明給打了回去,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戰爭,沒有獲得任何的收益,最終豐臣秀吉的幕府倒臺,換上了德川家康,才迎來了戰國的終結,變得穩定了起來。

    兩條兇狠的豺狼廝殺,累了短暫休息,養精蓄銳之後,只會撕咬的更加迅猛。

    “馮大伴,鏐兒最近忙什麼呢?”朱翊鈞有些疑惑,居然沒有聽到朱翊鏐胡鬧的消息。

    孩子靜悄悄,必然在作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