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百七十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2頁)

    在毛利輝元看來,織田信長就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已。

    出家人講究一個塵緣已斷,金海盡幹,但對金池長老而言,若不披上錦襴袈裟,眾生又怎知我塵緣已斷,金海盡幹。

    織田信長沉默了許久,才開口說道:“嘴上厲害,有本事你打贏我,哼。”

    毛利輝元被狠狠地噎住了,織田信長的內政可能真的不太行,很多政令都是拍拍腦袋就要做,有的時候顯得沒頭沒尾,結果往往是做不成,但他真的很能打,這一點沒人否認。

    “能打有個屁用。”毛利輝元嘴硬了一句,沒有過多的反駁。

    “大明不會提供太多的幫助,可以幫你們完善制度,可以賣你們丈量步車,至於更多的,還是不要太過於貪心的好。”徐渭做出了表態。

    完善制度這個可以教,學不學的會,大明就不管了,丈量步車也可以賣,但其他的都得倭國自己去努力了。

    倭國不是大明的藩屬國,哪怕是藩屬國,大明也沒有義務去幫他們完成檢地。

    “在部分地區這麼做,比如石見銀山、生野銀山、佐渡金礦等地,充分保障當地糧食的供應,不要再出現百姓一揆,干擾銀礦開採了。”徐渭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對於倭人而言,白銀開採也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沒有白銀,就無法獲得來自大明的各種貨物。

    倭國全面檢地,大明不是不肯幫忙的問題,而是做不到,別說來倭國這種地方,就是綏遠,大明皇帝給了一些豐厚的條件,都沒幾個讀書人願意前往。

    在讀書人眼裡,鳥不拉屎的窮山惡水,蠻夷連人都不是,到這些地方做事,他們無論如何都是不肯。

    所以,這次的談判,最後達成的共識是,部分特別地區進行檢地,在檢地完成之前,要確保糧食供應,防止出現百姓一揆,導致白銀礦山停工的舊事發生。

    “那麼現在來談論一下賠款問題吧。”徐渭開始了談判的第二個議題,倭國對大明的若干賠償問題。

    毛利輝元因為圖謀大明水肥,被大明抓了個現行,照許諾賠償,而織田信長要賠付一千五百萬銀的助軍旅之費,第一年要給三百萬銀,後面是為期四十年的展期。

    大明皇帝發明的這套年息4%展期四十年,就是明晃晃的鈍刀子割肉,就是一點點的掏空倭國的所有。

    葡萄牙也有三十年的所謂低息展期,但大明對葡萄牙沒有窮盡一切手段的朘剝,甚至還分享了部分的利益。

    對付一個已經完成了國朝構建的國家,就要用這種辦法,一點一滴的掏乾淨它所有的血肉,才能將其徹底消滅,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倭國是一個擁有八百萬丁口,擁有海洋天塹的海島國家,要徹底消滅,就需要用不惜一切代價的用上一切手段。

    毛利輝元沒有足夠的白銀賠付大明,包括織田信長也沒有。

    毛利輝元、織田信長他們沒有足夠的白銀賠付,大明對此一清二楚,倭國整體一年能夠開採出的白銀,滿打滿算也不過500萬銀(200噸左右),這五百萬銀並不是全都掌控在毛利輝元和織田信長手中,而且他們還要對下分配,在維持自己存續的前提下,又有多少可以拿來賠償大明呢?

    不賠償白銀,可以賠償別的東西,比如閹割好的倭奴,比如遊女,比如硫磺,比如魚油等等,這些都是大明所需要的貨物。

    “是不是可以借貸一些寶鈔?”織田信長提出了一個辦法,從長崎總督府借貸寶鈔,而後用寶鈔向下朘剝,完成對大明的賠款。

    “借寶鈔可以,但是得還白銀。”徐渭大發慈悲的沒有要利息,他心善,沒有在寶鈔的面值之上,再加利息。

    借一貫的寶鈔,還一兩的白銀就行,寶鈔就是要多少有多少。

    “也只能這樣了。”毛利輝元思索了片刻,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他只能如此,不想方設法的對下朘剝找出這三百萬兩銀子,或者等價的貨物,那長崎總督府就會從實力的角度出發,站在織田信長那一邊。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最殘忍的制度,因為封建主的存續不再需要本國人的支持,只需要看外人的臉色即可,這就是其殘忍之處,為了自己的存續下去,任何自我之下的人,都可以是朘剝的對象,不需要去分配利益團結,家臣、武士、足輕、百姓統統都可以朘剝。

    善良的長崎總督府從來沒有濫發寶鈔,以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銀為基準,進行發鈔,上下浮動不到3%,而且就面值而言,多數都是百文以下的小額,而不是一貫大鈔,這種善良的行為,是為了可持續的竭澤而漁,源源不斷的獲得倭國的白銀,客觀上促進了倭國的商貿發展。

    即便是為了賠償借貸的寶鈔,其總數仍然保持在浮動之內,不讓寶鈔的貶值速度過於迅速。

    “倭國寶鈔能不能換鈔,換成大明海外通行寶鈔?哪怕是新發行的寶鈔。”織田信長詢問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他之所以思考鎖國令,其實也是出於無奈,被迫鎖國。

    大明建起了高牆,物理上是對馬島、濟州島、長崎總督府、琉球總督府,而在經濟上,則是寶鈔,就這兩條韁繩,拴在倭國的脖子上,隨時都可以讓倭國窒息。

    倭國的寶鈔是特殊的,是沒有蕉麻的,是廢紙一堆,不能在海市上直接交易到貨物,織田信長希望能夠獲准,使用大明海外通行寶鈔,這樣一來,軍事上的封鎖對經濟的影響就會變得很小。

    除了軍事封鎖、經濟封鎖外,大明也實質上對倭國完成了外交封鎖。

    紅毛番在長崎建立了教區,甚至還有九州島大名希望派遣使者前往泰西,再加上織田信長也曾豢養過傳教士,他還有件泰西風格的國王披風,但長崎教區被徐渭、李誠立攻破,而泰西的商船已經數年沒有抵達了,頂多抵達長崎,傳教士也在相繼離去。

    政治、軍事、外交、文化都被大明羈縻,這也就罷了,可是這寶鈔也讓倭國變成了世界孤島,讓織田信長徒嘆奈何。

    “這是格外的厚待,他們都用那些個通行寶鈔,就很普通,但倭國的就很特殊,物以稀為貴,倭國寶鈔更加穩健,不受大明政令的影響。”徐渭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本事和大明皇帝是一個水平,都是讀書人水平。

    長崎談判總共要維持三天的時間,最終就多項具體事務達成了共識,並且簽訂了一個共計十二條款的和約。

    長崎談判,毛利家和安土幕府,算是議和了。

    解決倭國糧食危機的最簡單辦法,停止戰爭,只要戰爭停下,土地就會有人去種植,兵荒馬亂對於土地生產的破壞是最為嚴重的,商貿的繁榮反倒其次。

    所以,長崎條約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戰爭方面的。

    雙方同意維持戰線的基本現狀,停止戰爭行為,為停戰期限為三年,恢復生產;雙方呼籲所有的大名,停止彼此攻伐,休養生息;雙方派遣信使,溝通有無,防止誤會和誤判,造成更大的戰爭規模;共同清繳海盜倭寇,保證海路暢通,商船的順利通行;雙方同意,約束手下武士進入城鎮,不得隨意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