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問題的關鍵(第2頁)
其實這就是一種無知的體現,咱們就不說別的課文內容了,就拿三字經來說事。
三字經可能很多人沒辦法背全,一般人都知道什麼人之初,性本善啥的,但是《三字經》這篇文章全篇有1145個字。
先不說抄100遍,300遍了,就是抄一遍,拿著毛筆去寫,哪怕你寫的再小,一張紙能寫多少個字?
那麼一篇《三字經》寫下來最少要好幾張紙吧?
那麼寫個100遍要多少紙張?
那麼抄錄100遍需要多少時間?估計《三字經》真要抄個100遍,300遍的話,這個紙張可能需要用籮筐去挑。
要知道古代的紙是很貴的,因為造紙術沒有現在先進,造出一張紙的價格可能是普通人都承擔不起的。
到了後期還好一點,因為蔡倫的出現,好歹還有了紙張,如果是在漢朝之前紙都不存在的情況下,寫字只能用竹簡,有錢人可能會用絲綢。
這樣一來普通人怎麼去學習?就拿關羽讀的春秋來說,全部都是竹簡寫的,要想搬家的話,就這一部春秋都要用馬車去拉。
哪怕到了華夏的近代史,學習變得全民化了,普通老百姓讀書的比例還是很小,就拿八幾年之前吧,農村的孩子10個有個兩三個讀書的就算不錯了。
八幾年的時候,你能讀到初中,你就可以當老師了。
就算是到了九幾年,初中畢業的,小學畢業的,甚至沒讀書的人照樣是很大一個群體。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就明白了,為什麼說這是本身文化的個人基礎問題了。
你像縹緲宗招雜役,你首先有個硬性條件你就得認字,普通雜役那身份是最低的,家裡有錢有本事的人他不屑於做這個雜役。
想做這個雜役的人說明家裡可能都混不下去了,最起碼家裡是有困難的,就好比地球上給人家官老爺做丫鬟做家丁是一個道理。
那麼這些人當中,100個人當中有那麼35個認識字就很不錯了,所以也就是說這500個人當中,已經是之前報名的時候經過了一次篩選。
不過這種篩選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你報名的時候給一張表格,上面有一些基本信息讓你去填寫。
你能將表格填寫完整,字還沒有錯別字,那就說明這些人是讀過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