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餘舟 作品
第113章 仲卿(捉蟲) 打匈奴的序幕。(第3頁)
於是劉徹決定整個及冠禮由他和尚謹策劃。
至於最重要的正賓,左挑右選實在不知道選誰,選一個長輩倒是很多,但是要不在意主人是女子並且嘴嚴,這就麻煩了。
最後陰差陽錯把衛綰薅了過來。
按劉徹的說法,他只是路上恰好遇到正在養老的前前丞相兼他曾經的太子太傅,衛綰是出了名的老實嘴嚴,加上衛綰也姓衛,突然就動了心思。
按還沒有寫出來的《史記》的說法,衛綰是“醇謹無他,綰無他腸”。
衛綰大約也沒想到自己被罷官以後還有機會再受到皇帝的任用。
雖說只是為了一個人加冠,但總歸算他這個三朝老臣發揮些餘熱。
別人或許覺得衛青原來是奴隸,給衛青當正賓是跌份兒的,但是他自己也是戲車為郎,沒那麼多忌諱。
他向來是皇帝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能為同姓人行及冠禮也算是緣分。
衛青的及冠禮沒有過大的排場,到場的人也不多,都是熟人,反而更加自在。
冠禮結束,最後的環節就是吃吃喝喝,這種時候少不了酒,他們也算是有故飲酒,喝了個盡興。
“仲卿,敬你。”劉徹第一次念衛青的字,邀衛青舉杯共飲。
衛青勾起一抹笑,兩人皆是一飲而盡。
霍去病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其他人喝酒,最後忍不住拿筷子蘸了一點點嚐了一點,頓時就不羨慕其他人了。
公孫敖則是手舞足蹈的,甚至當場來了一段義渠地方的舞蹈。
相比之下,嚴助都顯得沉穩許多了。
東方朔更是一張嘴把氣氛推向高潮。
在歡聲笑語之下,衛青的及冠禮圓滿結束。
雁門馬邑,聶家。
聶家是馬邑有名的富商,多年來在整個雁門都極有名氣。
聶家子弟關係和睦,生活過得富貴愜意,若說有什麼美中不足,便是從漢初到如今,自家的生意總是被匈奴人破壞。
不是人被掠了,就是貨物被搶了,於是整個聶家愈發痛恨匈奴了。
聶壹的長子剛得了貨物被搶掠的消息,氣得差點沒把案給掀翻。
“父親,這匈奴實在可惡,如此侵擾,我們還如何經商?”
“你以為我便咽得下這口氣?我已思慮此事。我與當今大行令王恢有些門路,可請他向陛下獻計。”聶壹瞥了長子一眼,想起如今朝廷說復仇之道,更覺得自己想的對了。
“先前和親後,大漢已取信於匈奴,他們覺得大漢依然不敢反抗他們,匈奴人如此兇殘,又常常只要誘之已利,必能擊潰匈奴。”聶壹有一個絕妙的計謀。
“可風險實在太大了,若是未能功成,豈非要背上千古罵名?”長子少見的退縮了。
“我意已決,無論是為了我聶家的未來,還是為了邊境的安定,總要有人提出來。”聶壹堅持如此,“若坐視匈奴壯大,那我們才是完了。”
“父親不提,也總會有人去提的……”他還沒說完,就被聶壹恨鐵不成鋼地瞪了一眼。
長子連忙說:“一切聽從父親安排。”
長安。
“你說他願意孤身入匈奴做誘餌?”劉徹心中是訝異的,他覺得這種願意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的人極少,尤其是放在重利的商人身上,就更加奇怪了。
他不得不揣摩對方的真實意圖,原先也有被騙過去結果被殺死的。
“不僅如此,他願以家財作為禮物獻給匈奴,以取信於匈奴。”連王恢這個主戰派都沒想到聶壹會做到如此地步。
“陛下,匈奴多年來對我大漢虎視眈眈,總不能永遠以和親求得短暫的和平吧?”王恢對於朝中盛行的求和風氣非常不喜,於是苦言相勸,“不可養虎遺患啊!”
劉徹沉吟片刻,點頭說:“我自然也想滅殺匈奴,只是此事不得不謹慎,召集諸臣,詢問他們的意見。”
他是真的時時刻刻都想打匈奴。
“陛下英明!”王恢知道這事有機會了,激動不已。
等到王恢離開,劉徹才問一旁的衛青:“仲卿,你覺得可行嗎?”
“確實是好計策,可但凡行差踏錯一步,便是滿盤皆輸。”衛青在思量此事帶來的後果,“若能成功,匈奴沒了單于會陷入混亂,屆時大漢便可一鼓作氣。可若是被識破了計謀,這便是激化大漢與匈奴的矛盾,很容易挑起邊境戰亂。”
見衛青如此,劉徹驚訝地問:“你主和?”
“不,臣主戰。”衛青搖搖頭,“遲早要打匈奴,即使沒有此事,匈奴對我大漢的侵擾還少嗎?邊境的戰事還少嗎?邊民過得還不夠苦嗎?這場仗必須要打。”
“只是臣以為,此事必須細細斟酌,出不得半分差錯。”衛青認為誘敵深入這種計謀是最容易出問題的,“聶壹雖說一片赤誠,可他到底不是將軍,計策仍有紕漏。”
“該寫詔書了,且看朝中諸人都是如何想的。”劉徹說動手便乾脆利落地寫起來。
等到第二日朝會之時,劉徹問道:“朕曾與匈奴和親,給匈奴的賞賜也很豐厚,可匈奴單于卻表現的愈加傲慢,侵掠不已。邊境被害,朕深感不安。如今朕想發兵攻討匈奴,眾卿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整個朝會都亂了一瞬。
主戰與主和吵得不可開交。
以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堅決反對劉徹攻打匈奴的想法。
“陛下,我們才送了一位公主和親,緩和了與匈奴的關係,這安定了沒多久,就要主動挑釁,這怎麼可以?”
他們不提和親還好,一提起和親,劉徹只覺得屈辱,大漢的和平竟然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源源不斷地把漢女送給匈奴來搖尾乞和。
“是啊!陛下三思!若是攻打匈奴失敗,恐怕大漢難有安寧之日了!”
主戰派也絲毫不落下風。
“如今的日子安寧?這是在長安待久了?覺得太平可以去邊境看看。”
以王恢為首的主戰派有不少都是武將,常年待在邊關,對於主和派沒有好臉色。
“一味的忍讓是為了什麼?是要讓匈奴憑藉我們變得富有嗎?我不信你們不清楚如此下去,會發生何事。”
在兩派的爭論聲中,劉徹一錘定音,戰!
聶壹長吐一口氣,他有些緊張。
馬上就要到匈奴人的帳篷了,他很擔心自己的意圖被識破。
他堵上了自己的性命和全部身家,不成功便成仁。
果不其然,當他假意投降時,險些被發現。
“帶他回來做什麼?搶了財物殺了不就行了?誰知道是不是真的投降?”匈奴單于看他的眼神像一條陰冷的毒蛇,讓聶壹渾身不自在。
聶壹的心逐漸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