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餘舟 作品

第113章 仲卿(捉蟲) 打匈奴的序幕。(第2頁)

 

    劉徹自然也想過這些,他肯定是希望大漢能夠千秋萬世的,但是如果哪一任皇帝如此無用,那還真就是大漢將亡了。
 

    “你覺得用穀梁如何?”劉徹雖然這麼問,但是內心完全沒有用穀梁的意思。
 

    穀梁派如今不合他的心意,也沒有像董仲舒那樣拿出一套完整的治國理論的。
 

    “不好,我對穀梁派還沒有那麼深入的研究。”
 

    兩人聊著聊著說到了改革學校制度上。
 

    “說起來,我很喜歡他的一句話。”尚謹最喜歡這句,“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才而授官,錄德而定位。”
 

    “任子、貲選,終究都是權貴子弟,不能盡最大可能選拔真正的人才。”
 

    任子幾乎就是純粹的關係戶,官秩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只要任職滿三年,皆可推薦子孫一人為官。
 

    不論這名子弟德行才幹如何,只要推薦就能直接被選為郎官。
 

    要是官員有卓越貢獻或者是皇親國戚,能推舉的子弟更多。
 

    尚謹當初在大秦就是先做的郎官,但那是因為他有功才直接成了中議郎。
 

    而貲選就更簡單了,就一個字——錢。
 

    任子和貲選,一個靠家庭政治背景,一個靠家庭資產狀況,一個是貴族子弟入仕的最快捷徑,一個是富豪子弟入仕的最快捷徑。
 

    總之和普通人都沒什麼關係。
 

    “以才德推舉,雖說仍然可能是同以往一樣,至少給平民一個機會,他們或許能走上一條路。”
 

    雖說是極其微小的希望,也好過一丁點都沒有。
 

    “若是世家永遠把持著選官,而其他人連一點希望都看不到,最終只會導致災禍。”
 

    劉徹早把董仲舒所言都記住了,立刻想起董仲舒的原話:“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民以禮。”
 

    “正是如此。”
 

    總不可能一下子躍進到科舉制,察舉制仍然有許多弊端,但總比現在的好。
 

    劉徹看向低著頭的霍去病,敲了敲他的頭:“去病也到要入學的時候了,不如進官學?”
 

    霍去病這時候早就調整過來了,不管那未曾謀面的父親如何,他該珍稀如今陪伴著他的人。
 

    “入學之後是不是不能見到舅舅和陛下了?”這是霍去病最擔心的事情。
 

    劉徹早知道他會這麼問,回答道:“放假時就可以見到了,和平時一樣。”
 

    “那是不是不能和謹一起了?”霍去病看向尚謹。
 

    尚謹點頭道:“入學後要專心學業,我不能時時陪著你。”
 

    “那我不去!”霍去病猛地搖頭。
 

    “怎麼能不讀書呢?”劉徹蹙眉道。
 

    衛青則是慢慢地引導著詢問:“去病想想,你要是不讀書,以後連兵書上的字都不認得,怎麼領兵打仗?”
 

    霍去病疑惑地反問:“學兵法做什麼?照著書打仗那不是趙括嗎?”
 

    他聽尚謹講過趙括的故事,心裡已經把趙括釘在了武將恥辱柱上。
 

    尚謹扯了扯嘴角,真的是莫名符合歷史,就是提前的有點多。
 

    “那只是代表你不能不講實戰,不代表要不學兵法啊。”衛青作為熟讀兵書的人,無奈地摸了摸霍去病的頭,輕聲和他解釋。
 

    尚謹笑眯眯地說:“我相信去病不學兵法一樣能打仗,可我們大漢的臣子,哪個不是能文能武,出將入相的?”
 

    “你看陛下,寫起賦來文采斐然。”尚謹毫不吝嗇地大肆誇耀劉徹和衛青,“你再看你舅舅,熟讀各家典籍。”
 

    “你不想以後做了大將軍,人家拿你和別人比,說你略輸文采吧?”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doge]
 

    [但是豬豬的文采其實很好,還特別喜歡寫哈哈哈哈]
 

    劉徹對此非常贊同:“也不要你和司馬長卿那般寫得一手好賦,書總是要讀的,你現如今連字都不識得,以後做了將軍如何發號施令?”
 

    “你捨不得我們,可又不是見不著了。何況未來還有許多時日可以相伴。”衛青抱著霍去病溫柔地說。
 

    [啊啊啊啊啊別立flag啊!]
 

    [嗚嗚嗚,我的冠軍侯,我的長平侯qaq]
 

    [豬豬老年在長楊宮和五柞宮的時候會不會想起衛青訓練羽林軍的樣子……]
 

    [別刀了,人快沒了。]
 

    霍去病漸漸被說服了,可是突然想起了一個現成的例子,他直勾勾地盯著尚謹:“可是謹也沒去讀書啊?”
 

    “那是我都會了,不必去。”
 

    霍去病頓時想到了兩全其美的方法:“那你教我!”
 

    要是尚謹教他,他不就能過著和以前一樣的日子了嗎?
 

    尚謹搖搖頭:“不行,我並非專門的夫子,怎能教你?何況我比你大不了多少,懂得再多,又怎比得上那些博學鴻儒呢?”
 

    [小謹,你說這話不臉紅嗎?你以前可是帝師誒!]
 

    [確實,扶蘇的幾個皇子可都是你教的。]
 

    「我要是有二十,就同意了。」
 

    劉徹倒是挺想親自教導,可惜他和衛青不能日日都抽出時間。
 

    真把霍去病完全交給尚謹他也不放心。
 

    他甚至動起了把這兩個人一起送到官學的心思。
 

    不過尚謹看起來不像是願意去的樣子。
 

    “去病也該多交些同齡的朋友才好。”衛青雖然相信尚謹帶霍去病開蒙沒有問題,但是也贊成霍去病去上學。
 

    最終在多重勸說之下,霍去病不得不接受了自己以後每日都要上學的命運。
 

    元光二年春。
 

    轉眼間衛青已經二十,但衛家沒有及冠禮的傳統。
 

    奴僕一生勞作到死,是用不著舉行及冠禮的。
 

    可如今他們已然不同,而且劉徹堅持要給衛青舉行及冠禮,直接給了一筆錢,還要親自參與。
 

    最要緊的就是定下所需人員,一一邀請。
 

    原本該由父親作為主人來操辦整個及冠禮,可鄭季遠在河東郡,劉徹本來是要不管鄭季願不願意都強行把人弄過來的。
 

    但是衛家人都不願意見到鄭季,劉徹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這種人出現在及冠禮確實很膈應。
 

    當初衛青在鄭家受盡折辱,如今已經改姓衛了,鄭季也沒那個厚臉皮好意思貼上來。
 

    這場及冠禮邀請的都是極為親近的朋友,於是也沒那麼多講究。
 

    衛家沒什麼宗親,主人原本該是宗親裡德高望重的男性長輩,於是尚謹力排眾議,讓衛媼做了主人。
 

    贊冠是長輩同輩親友都可以做的,有司則以同輩為好,所以劉徹本來想做贊冠或者有司,奈何被所有人當場否定。
 

    他畢竟是皇帝,來給衛青梳髮換膚,衛家人實在沒那個膽子,只敢將他奉為上賓。
 

    最終贊冠選了衛青的姐夫公孫賀,有司選定了公孫敖、嚴助和東方朔。
 

    衛青原本是想要尚謹做有司的,可是年紀太小,實在不合適。
 

    劉徹覺得自己和尚謹同病相憐一個是地位太高,一個是年齡太小,痛失親手幫衛青及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