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百一十四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2頁)

    所以,張居正選擇成本更低的方法。

    “元輔所言有理。”海瑞沉默了許久後,選擇了認可,畢竟談實踐,海瑞是個清流、是個言官,他可以避而不談,不去思考成本,但作為元輔,張居正必須考量。

    在經過了熱切的討論之後,最終通過了在草原推廣真武大帝轉世之說,龍虎山天師張國祥,還有來華使臣、研究道藏的利瑪竇一同前往草原,廷議批准了真武大帝的轉世。

    “咦?不需要朕下聖旨嗎?”朱翊鈞看完了張居正的浮票,立刻愣住了,最終形成的廷議結果就是,苦一苦喇嘛,罵名由潘季馴和三娘子來擔。

    真武大帝的轉世真人,也就是皇帝本人,並不公開承認。

    皇帝不下聖旨滅佛、皇帝不下聖旨推廣真武大帝轉世之說,也就是大明朝廷,不承認在神話皇帝,沒有留下任何證據來證明,是朝廷的主意,這完全是地方為了解決地方矛盾,推行的政令。

    海瑞聽聞,驚疑不定的看著張居正,大家都是讀書人,張居正難不成偷偷補過課?!

    早說你這個玩法,那還反對個屁!

    “不過留出一部分的空白,不至於進退失據而已。”張居正再次俯首說道,陛下當初問張居正是不是讀書人,張居正當然是,而且讀書讀的極好。

    張居正怎麼可能給反對派留下這麼個可以被攻訐的突破口?

    神話帝王?哪有的事兒!都是地方為了解決矛盾,想出的怪招。

    “那就依先生所言。”朱翊鈞又學了一招,睜著眼說瞎話。

    “長崎總督府發來奏疏,安土城織田信長答應了神田真一入明之事,總督徐渭上了一本奏疏,請求朝廷恩准。”張居正面色猶豫的說道:“徐總督在長崎,這麼做是不是太危險了。”

    徐渭說了什麼?簡而言之,可以稱之為白銀硫磺條約。

    倭國每年出口到大明的白銀大約有三百五十萬銀,硫磺將近六百萬斤,這兩樣商品,就是倭國的特產,也是倭國換取大明商品的重要來源,而現在長崎總督府要求織田信長答應,所有的白銀和硫磺,都要運抵長崎,交由長崎總督府,由長崎總督府負責週轉,理由是為了貿易安全。

    而放款的方式,就是以倭國通行寶鈔為主,大明貨物為輔。

    而這份條約最危險的地方就在於,長崎總督府有監察之權,可以以各種理由,來扣押貨物,暫停放款和不放款。

    也就是長崎總督府可以無理由的沒收抵達長崎的貨物,而且是名正言順的,正大光明的。

    這份條約需要安土幕府織田信長的簽字,只要織田信長簽字,那倭國就徹底失去了貿易自主。

    而倭國還不是大明,物產豐富,有極大的戰略縱深,還有陸路商路可以通商,倭國極為仰賴海外貨物的流入,這就是一份強制性閉關鎖國的條約,禁止了倭國和外界的交流。

    原先,倭國人的商賈在長崎,不僅僅可以跟大明商賈接觸,還可以和紅毛番的商賈接觸,現在只能和長崎總督府溝通了,能在外貿中得到什麼,全都由長崎總督府說了算。

    所以,張居正才說長崎總督府如此霸道行事,一定會有巨大的危險。

    “這個議題,朕是很希望通過廷議的。”朱翊鈞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作為皇帝他有一票否決權,也有通過權力,但他還是要看廷臣們的意見。

    “水師應該調動策應,防止生變。”曾省吾站在了兵部尚書的立場上,贊同了這項提議,並且認為應該積極行動。

    這其實還涉及到了一個自明初就在討論的問題,藩屬國,有沒有獨立外交的權力。

    自洪武年間冊封李氏朝鮮之時,這就是個被反覆提及的問題。

    李成桂是大明冊封的朝鮮的第一個國王,如果沒有大明冊封,李成桂能不能建立李氏朝鮮都兩說。

    洪武二十九年,朝鮮大臣鄭道傳,慫恿朝鮮國王李成桂聯合女真攻遼。

    在傳統的認知裡,朝鮮是孝子,但孝子也不是一直孝順的,李成桂自從稱王之後,對大明表面恭順,其實暗中一直在積極訓練軍卒,意欲何為,不言而喻。

    鄭道傳可是李成桂的心腹。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下旨到朝鮮,以賀表用詞輕薄戲侮,要求主張攻遼的鄭道傳去南京,鄭道傳不去,繼續慫恿李成桂。

    而李成桂的兒子李芳遠悍然發動了第一次王子之亂,誅殺了意圖攻遼的鄭道傳,逼迫李成桂當了太上王,禪讓了王位。

    朝鮮的國策‘事大交鄰’是在景泰年間首陽君李瑈發動了‘癸酉靖難’,奪取了侄子的王位後,才最終確立的,這也成了後來朝鮮的國策。

    在國初,大明臣子普遍認為,李成桂膽敢有攻遼的企圖,就是和女真人眉來眼去,才有這個膽子,那時候就有臣子提出,剝奪藩屬國的外交權。

    鄭道傳是李成桂的心腹,而且是嫡系,鄭道傳攻遼的想法,李成桂真的一點都不知道嗎?

    而現在,長崎總督府徐渭的這本白銀硫磺條約,就是在剝奪倭國的外交權,商貿、使者等等一體禁止,剝奪藩屬國的外交權,從倭國開始。

    “長崎總督府的提議是極好的,但長崎總督府是否有保護自己的力量是存疑的,長崎總督府的牙兵有一千五百人,長崎行都司的大阪灣守禦千戶所也只有三千人的規模,文華殿的決策,理當考慮地方的難處,還是要下章詢問長崎總督府是否堅決如此主張。”張居正也贊同這個條約。

    但是這個條約,有點逼織田信長造反的意思,到時候長崎總督府會非常的危險。

    “臣也是這麼認為的,還是下章到長崎,讓他們再慎重考慮一下,尤其是站在自己安危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王崇古也認為應該慎重一些。

    所有人都知道,去長崎的牙兵、客兵全都是瘋子,只要能滅倭,其他全然不顧及,但大明朝廷做決策就必須顧及。

    廷議沒有通過白銀硫磺條約,而是讓長崎總督府再慎重的考慮一番,而且神田真一,仍然沒有來到大明,可以再等一等,再削弱幾分織田信長的實力。

    廷議還在繼續,朱翊鈞認真的聽取了各方意見之後,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決策,有保守有激進。

    松江府的一條鞭法,推行的比較順利,因為曲氏行賄案止於賬簿,申時行推行一條鞭法,變得順利了不少,至少高門大戶們,同意了一條鞭法的試行,畢竟相比較抄家,多交那麼點稅,還是很少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松江府的高門大戶們其實對一條鞭法的加稅,其實不怎麼在意,因為一條鞭法是田稅。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皇帝對市舶司加稅,也就是各市舶司都餉館加稅,因為海稅百值抽六,真的很低很低,相比較海貿龐大的利潤,根本不值一提。

    南衙織造局門前發生了一起自縊案,是一個青樓女子半夜吊死在了織造局的門前。

    這個青樓女子打小被拐賣到了人牙行,因為皮囊好,就被賣到了青樓裡,她攢了五年的錢,傾盡所有為自己贖身後,趕到織造局,希望成為織娘,但王崇古前一天剛剛禁絕了娼門女子入廠,這個青樓女子心心念唸的彼岸,對她關上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