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八十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3頁)
少壯派的庶弁將,如同一顆松樹一樣筆挺的站在那裡,雄壯彪悍氣息撲面而來,而這些少壯派,就是大明的底氣。
朱翊鈞沒有朱棣的困局,講武學堂系統性培養的庶弁將,有不少都會在不斷的征戰中,成為軍隊的中流砥柱。
“陛下,臣有罪。”戚繼光面色複雜的說道:“李如松闖禍了,臣沒教好他。”
“李如松闖什麼禍了?”朱翊鈞面色凝重的說道:“走進去說。”
朱翊鈞同樣是少壯派的一份子,那一身寬鬆的常服之下,是一身的腱子肉,他的確沒有軍事天賦,但努力讓自己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大明銳卒,這是他對天下軍兵的承諾,他會持續不斷的振武,即便是隔一天操閱一次,但休息日朱翊鈞也會出現在北大營。
“李如松怎麼了?”朱翊鈞換了武弁服後,看著戚繼光眉頭緊蹙的問道。
“塘報在這裡。”戚繼光將塘報遞給了陛下。
戚繼光和張居正可以面呈奏疏,就是不用假手於人,讓馮保代為傳遞,大明外臣就這兩個人有此殊榮。
“朕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呢,不就是搗毀了一個圩寨嗎?朕派他去就是幹這個事兒的。”朱翊鈞看完了塘報,鬆了口氣,他還以為出了什麼事兒,原來是平叛。
平叛是闖禍嗎?
戚繼光搖頭說道:“其實可以不用如此暴戾的平定,還是可以勸降的,他直接把那圩寨給夷為平地了,這保定府的圩主們,倒是嚇的真的不敢反抗了。”
“唉。”
“朕要他們的命,他們不肯讓朕要了他們的命,這可能勸降嗎?”朱翊鈞無奈的說道:“戚帥的刀刃從不向內,這是朝臣們以前敢欺負戚帥的原因。”
戚繼光總是如此,不願意和自己人鬥,不願意把力量浪費在內訌之上。問題是,戚繼光把別人當自己人,別人拿他當自己人看待了嗎?
完全沒有,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戚繼光真的是一個很溫柔的人,矛盾激化到了這個地步,他還是保守的認為可以勸降,違抗王命,等同謀反,平叛只需要一個位置。
戚繼光仍然十分堅持的說道:“李如松做的有些過分了,九斤的火炮他出動了三十門,直接把圩寨給轟塌了。”
真正的物理意義上的夷為平地,圩寨的圩牆用火炮拆除了,圩主不肯拆圩牆,李如松很大方的幫了他拆了。
“不然呢?他帶的那些火藥不打出去,就受潮不能用了。”朱翊鈞還是不覺得李如松的做法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陛下,暴力是決計不能失控的,否則就是天下傾覆之禍。”大將軍戚繼光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
在不得已的時候,當然要使用武力,但保定府拆除圩牆之事,大明朝廷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完全不必用如此激烈的手段。
恃武者滅,恃文者亡。
單純的依靠武夫,就是五代十國,黑道政治之下生靈塗炭,完全依靠文士,就是南北兩宋,堂堂中原皇帝,還要對外邦番夷俯首稱臣,就這還說什麼文興造極於趙宋之世,若對番夷奴酋俯首稱臣、丟土失地、喪邦滅國是文極的話,那這文極不要也罷。
李如松的蠻橫平叛,很容易把皇帝塑造成獨夫民賊的形象。
“戚帥所言有理,李如松做得不對,但是沒錯。”朱翊鈞琢磨了下,還是部分肯定了戚繼光的說法,他頗為確信的說道:“他應該快一點,一個圩寨,他生生折騰了十三天時間,著實有點慢了。”
李如松平叛是沒錯的,但平叛的手段,可以更快一些,李如松在第一天將圩牆炸燬之後,就一直圍而不攻,將水源斷絕之後,遣人攻入了圩寨之內,把糧食給點了,又退了出來,就一直等到了第十三天,圩寨之內的人出寨投降。
這完全就是貓捉老鼠的戲弄,而李如松之所以要如此戲弄,就是讓保定府地面的圩主們好好看看,面對京營銳卒的攻伐,任何的抵抗都是徒勞的。
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他們是大明的百姓嗎?一群坐寇而已,戚帥有博愛之心,把他們還當成大明的一份子,但這些圩主把窮民苦力堆肥的時候,用五斤糧換人家閨女的時候,用錢莊賭坊奪人家產的時候,可從沒想過自己是大明人,是鄉賢縉紳,朝廷給他們賦稅、律法上的特權,是為了讓他們安土牧民。”
“臣大抵是老了。”戚繼光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李如松此舉必然招致朝臣們群起而攻之,教不嚴師之惰。”
“等下,這才是戚帥最擔心的地方吧!先把朝官們要說的話說了,讓朝官們無話可說。”朱翊鈞一愣,隨即明白了戚繼光真正的目的,濃眉大眼的戚繼光,也會耍心思了。
李如松這麼幹,朝官們可不管李如松面臨的困難,只會把屠夫、劊子手之類的帽子扣在李如松的頭上,讓皇帝警惕武夫,這一輪的攻訐,其實不好面對,戚繼光、俞大猷,以前打了勝仗,不被問責就不錯了,更不用說恩賞了。
顯然,戚繼光真正擔心的不是暴力的失控,而是擔心朝官對李如松的攻訐。
而且戚繼光也不大清楚陛下的想法,大明對草原征伐之後,京營短期內沒有徵伐的規劃,而京營一年就要二百四十萬銀的支出,是金花銀的兩倍,京營每年花的錢,是朝廷給皇室的兩倍。
戚繼光不得不考慮,是不是到了馬放南山的時候?
這不是試探,無論陛下是否要馬放南山,戚繼光只會支持,戚繼光用自己的名聲,來為李如松這類的少壯派保駕護航,等到陛下要用人的時候,也不至於無人可用。
“陛下聖明。”戚繼光見自己被如此簡單的識破了,直截了當的承認了。
“不必擔心,李如松又不是把這個圩寨給屠掠一空,就是夷為平地了而已,又沒有舉起屠刀來,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朱翊鈞笑著說道:“朝官們若是真的是非不分,朕就把他派往保定府去,讓他們面對這些無法無天的圩主去。”
“李如松脾氣已經好多了,放以前,他恐怕早就把人殺光了。”
朱翊鈞可不是胡說,李如松剛入京營的時候,那脾氣暴躁無比,現在這種暴躁變成了悍不畏死,一往無前,以前只是匹夫之怒,血勇之氣,現在已經有了帥才的風範。
這樣的李如松,李成梁教育不出來的,只有在帝國大將軍手下,才會有如此的成長。
這次保定府一個小小圩寨,李如松打了十三天,不是無法快速平定,就是為了震懾宣威。
戚繼光、俞大猷、陳璘、馬芳、李成梁、李如松、劉顯、劉綎、殷正茂、張元勳、鄧子龍,這都是悍將中的悍將,朱翊鈞並沒有無人可用的窘迫。
還有個奶兇奶兇的熊大熊廷弼,十四歲就張牙舞爪的叫喊著要去綏遠,不讓去還跟張居正鬧。
相比較武勳上的人才濟濟,儲備人才十分充分,文臣上就顯得十分薄弱了。
(本章完)
朱翊鈞沒有朱棣的困局,講武學堂系統性培養的庶弁將,有不少都會在不斷的征戰中,成為軍隊的中流砥柱。
“陛下,臣有罪。”戚繼光面色複雜的說道:“李如松闖禍了,臣沒教好他。”
“李如松闖什麼禍了?”朱翊鈞面色凝重的說道:“走進去說。”
朱翊鈞同樣是少壯派的一份子,那一身寬鬆的常服之下,是一身的腱子肉,他的確沒有軍事天賦,但努力讓自己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大明銳卒,這是他對天下軍兵的承諾,他會持續不斷的振武,即便是隔一天操閱一次,但休息日朱翊鈞也會出現在北大營。
“李如松怎麼了?”朱翊鈞換了武弁服後,看著戚繼光眉頭緊蹙的問道。
“塘報在這裡。”戚繼光將塘報遞給了陛下。
戚繼光和張居正可以面呈奏疏,就是不用假手於人,讓馮保代為傳遞,大明外臣就這兩個人有此殊榮。
“朕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呢,不就是搗毀了一個圩寨嗎?朕派他去就是幹這個事兒的。”朱翊鈞看完了塘報,鬆了口氣,他還以為出了什麼事兒,原來是平叛。
平叛是闖禍嗎?
戚繼光搖頭說道:“其實可以不用如此暴戾的平定,還是可以勸降的,他直接把那圩寨給夷為平地了,這保定府的圩主們,倒是嚇的真的不敢反抗了。”
“唉。”
“朕要他們的命,他們不肯讓朕要了他們的命,這可能勸降嗎?”朱翊鈞無奈的說道:“戚帥的刀刃從不向內,這是朝臣們以前敢欺負戚帥的原因。”
戚繼光總是如此,不願意和自己人鬥,不願意把力量浪費在內訌之上。問題是,戚繼光把別人當自己人,別人拿他當自己人看待了嗎?
完全沒有,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戚繼光真的是一個很溫柔的人,矛盾激化到了這個地步,他還是保守的認為可以勸降,違抗王命,等同謀反,平叛只需要一個位置。
戚繼光仍然十分堅持的說道:“李如松做的有些過分了,九斤的火炮他出動了三十門,直接把圩寨給轟塌了。”
真正的物理意義上的夷為平地,圩寨的圩牆用火炮拆除了,圩主不肯拆圩牆,李如松很大方的幫了他拆了。
“不然呢?他帶的那些火藥不打出去,就受潮不能用了。”朱翊鈞還是不覺得李如松的做法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陛下,暴力是決計不能失控的,否則就是天下傾覆之禍。”大將軍戚繼光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
在不得已的時候,當然要使用武力,但保定府拆除圩牆之事,大明朝廷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完全不必用如此激烈的手段。
恃武者滅,恃文者亡。
單純的依靠武夫,就是五代十國,黑道政治之下生靈塗炭,完全依靠文士,就是南北兩宋,堂堂中原皇帝,還要對外邦番夷俯首稱臣,就這還說什麼文興造極於趙宋之世,若對番夷奴酋俯首稱臣、丟土失地、喪邦滅國是文極的話,那這文極不要也罷。
李如松的蠻橫平叛,很容易把皇帝塑造成獨夫民賊的形象。
“戚帥所言有理,李如松做得不對,但是沒錯。”朱翊鈞琢磨了下,還是部分肯定了戚繼光的說法,他頗為確信的說道:“他應該快一點,一個圩寨,他生生折騰了十三天時間,著實有點慢了。”
李如松平叛是沒錯的,但平叛的手段,可以更快一些,李如松在第一天將圩牆炸燬之後,就一直圍而不攻,將水源斷絕之後,遣人攻入了圩寨之內,把糧食給點了,又退了出來,就一直等到了第十三天,圩寨之內的人出寨投降。
這完全就是貓捉老鼠的戲弄,而李如松之所以要如此戲弄,就是讓保定府地面的圩主們好好看看,面對京營銳卒的攻伐,任何的抵抗都是徒勞的。
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他們是大明的百姓嗎?一群坐寇而已,戚帥有博愛之心,把他們還當成大明的一份子,但這些圩主把窮民苦力堆肥的時候,用五斤糧換人家閨女的時候,用錢莊賭坊奪人家產的時候,可從沒想過自己是大明人,是鄉賢縉紳,朝廷給他們賦稅、律法上的特權,是為了讓他們安土牧民。”
“臣大抵是老了。”戚繼光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李如松此舉必然招致朝臣們群起而攻之,教不嚴師之惰。”
“等下,這才是戚帥最擔心的地方吧!先把朝官們要說的話說了,讓朝官們無話可說。”朱翊鈞一愣,隨即明白了戚繼光真正的目的,濃眉大眼的戚繼光,也會耍心思了。
李如松這麼幹,朝官們可不管李如松面臨的困難,只會把屠夫、劊子手之類的帽子扣在李如松的頭上,讓皇帝警惕武夫,這一輪的攻訐,其實不好面對,戚繼光、俞大猷,以前打了勝仗,不被問責就不錯了,更不用說恩賞了。
顯然,戚繼光真正擔心的不是暴力的失控,而是擔心朝官對李如松的攻訐。
而且戚繼光也不大清楚陛下的想法,大明對草原征伐之後,京營短期內沒有徵伐的規劃,而京營一年就要二百四十萬銀的支出,是金花銀的兩倍,京營每年花的錢,是朝廷給皇室的兩倍。
戚繼光不得不考慮,是不是到了馬放南山的時候?
這不是試探,無論陛下是否要馬放南山,戚繼光只會支持,戚繼光用自己的名聲,來為李如松這類的少壯派保駕護航,等到陛下要用人的時候,也不至於無人可用。
“陛下聖明。”戚繼光見自己被如此簡單的識破了,直截了當的承認了。
“不必擔心,李如松又不是把這個圩寨給屠掠一空,就是夷為平地了而已,又沒有舉起屠刀來,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朱翊鈞笑著說道:“朝官們若是真的是非不分,朕就把他派往保定府去,讓他們面對這些無法無天的圩主去。”
“李如松脾氣已經好多了,放以前,他恐怕早就把人殺光了。”
朱翊鈞可不是胡說,李如松剛入京營的時候,那脾氣暴躁無比,現在這種暴躁變成了悍不畏死,一往無前,以前只是匹夫之怒,血勇之氣,現在已經有了帥才的風範。
這樣的李如松,李成梁教育不出來的,只有在帝國大將軍手下,才會有如此的成長。
這次保定府一個小小圩寨,李如松打了十三天,不是無法快速平定,就是為了震懾宣威。
戚繼光、俞大猷、陳璘、馬芳、李成梁、李如松、劉顯、劉綎、殷正茂、張元勳、鄧子龍,這都是悍將中的悍將,朱翊鈞並沒有無人可用的窘迫。
還有個奶兇奶兇的熊大熊廷弼,十四歲就張牙舞爪的叫喊著要去綏遠,不讓去還跟張居正鬧。
相比較武勳上的人才濟濟,儲備人才十分充分,文臣上就顯得十分薄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