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七十七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2頁)
失土之罪責,楊士奇罪責難逃。
大明放棄了交趾十三司,就是放棄了出海,放棄了白銀流入,這讓貨幣稅成為了鏡中花水中月,無法實現,桂萼能看得起楊士奇才怪。
“陛下,張璁之所以要抨擊三楊,是因為自三楊之後,大明官場對邊方文臣武將的考成就變了,從之前的滅虜幾何,變成了修了多長的邊牆、營造了幾個營堡,整修城池關隘,自正統二年王驥擅殺都指揮安敬之後,百五十年再無文臣武將練兵幾何,滅虜幾何的記載了。”
“此為興文匽武大弊之始,也是三楊的可鄙之處。”
萬士和詳細解釋了下張璁和桂萼這兩個嘉靖年間革故鼎新的重臣,為何會對這三人如此鄙夷的緣故,自那之後,大明武備不興,邊方無備,戎事徹底敗壞。
“原來如此。”朱翊鈞還以為就自己看楊士奇這三楊不順眼呢,結果原來不只是他的偏見,連同為臣子的張璁、桂萼之流,都對其極為不齒。
無論是棄地,還是僭越主上威福之權,還是藉著禮法的大旗破壞祖宗成法,都是大逆不道之大罪,甚至桂萼把楊士奇等人,定性為太宗皇帝的罪人,這是指著鼻子罵。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往的事兒已經不可挽回了,但未來的事兒還來得及,一切都還來得及,這本札記,內署抄錄後,就留禮部,日後修史用吧。”朱翊鈞略顯唏噓的說道,過去的事兒,斤斤計較已經沒有用了,往前看。
“大宗伯啊,你那個玩具,治兒非常喜歡,大宗伯主張的,讓格物贏在起點,深得朕心。”朱翊鈞誇獎了萬士和搞得玩具,萬士和在禮法這塊,做得很好。
萬士和剛入文華殿的時候,朱翊鈞還以為他會和陸樹聲一樣,很快就離開,沒想到一直到今天,依舊是屹立不倒,反倒成了朝中的一顆常青樹,無論多麼大的風浪,都巋然不動。
這與萬士和的立場有關,他是完全的帝黨。
“這本身就是臣該做的事兒。”萬士和樂呵呵的說道:“皇嗣喜歡就好,喜歡就好,陛下,是不是該立太子了?”
萬士和看起來頗為隨意的問著,看起來隨意,但他已經猶豫了數日之久,就在尋思著一個合適的機會問出來,這個話題極為敏感,稍有不慎就是掀起一場黨錮的大事兒。
陛下膝下有三子,嫡長子朱常治,次子朱常潮,三子朱常洵,朱常治是皇長子而且是嫡出,無論是從嫡庶還是從長幼,朱常治都名正言順,早立太子,人心思安。
“大宗伯知道朕在擔心什麼。”朱翊鈞看著萬士和頗為平靜的說道:“不立。”
“臣遵旨。”萬士和立刻俯首說道,他甚至連多問一句都不問,陛下在擔心什麼,萬士和非常清楚。
自孝宗之後,大明國朝的皇位繼承就變的不正常了起來,孝宗只有一個兒子,武宗直接絕嗣。
世宗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兩個月夭折了,嘉靖十五年十月,第二個兒子,莊敬太子太子出生,嘉靖十八年立為太子,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六日加冠,十七日患疾,很快就暴疾而亡。
嘉靖一朝,再無太子,自此之後,世宗皇帝,開始崇信二龍不相見,不僅不立太子,甚至不見兒子。
大明的官員個個都是人才,都把皇帝逼著住進了通和宮裡,連西苑都不住了,防備誰,一目瞭然,甚至萬士和本人也是防備的對象。
知道陛下的明確態度後,萬士和就可以做到進退有度了。
“臣告退。”萬士和辦完了事兒,再次俯首,選擇了離開。
朱翊鈞看著萬士和的背影,愣了愣,對著馮保問道:“大宗伯就不再爭取下嗎?朕說不立,他就直接遵旨,就這麼走了?”
萬曆一朝的國本案,可是一直持續到了福王就藩那一天,皇帝和朝臣賭氣賭了那麼多年,從一開始鬥爭就極為激烈。
結果萬士和,就這麼輕易的走了,甚至沒有多說一句。
“陛下,大宗伯這問題估計憋了很久了,今天問出來已經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氣,大宗伯沒有立場在這個事兒上跟陛下爭執。”馮保低聲說道:“大宗伯還是很勇敢的,臣都不敢問,滿朝文武,就沒人敢問。”
大明現在的皇帝和先帝爺隆慶皇帝一點都不像,反而和道爺最像,尤其是跟前二十年的道爺,都是少年天子,都是勵精圖治,都是革故鼎新,也都是名臣賢臣在朝,唯一不同的是,朱翊鈞沒有武宗皇帝歷史負擔,可以大肆振武。
嘉靖初年,是沒有振武的條件的,武宗皇帝因為尚戎事,弄的自己絕嗣,甚至因為親征平叛,落水染疾,從風寒到肺炎最後撒手人寰。
騎馬很容易傷到子孫根,這也是常識,戚繼光之前一直不讓皇帝上馬,直到皇帝馬步,扎的根基厚實,才肯讓陛下上馬。
因為環境相同,所以立太子就和當初嘉靖年間一樣,成了一個碰都不能碰的話題。
萬士和敢這麼看似不在意的問出來,已經鼓起了所有的勇氣,讓他跟皇帝爭執早立太子什麼的,太難為他了。
萬士和可是被士林戲謔為萬無骨,可萬無骨敢問,滿朝文武有一個人敢問的嗎?馮保都不敢。
作為禮部尚書,萬士和必須要知道陛下明確的態度才好做事,陛下說不立,那就暫時不立,等陛下什麼時候覺得有必要立太子了,再立不遲。
萬曆十一年十月初,石茂華終於在京師安頓了下來,石茂華謝絕一切的拜訪,包括首輔張居正、次輔王崇古的拜帖,將閉門謝客進行到底,既然已經退了,那就要有退了的樣子,劉顯和馬芳也都是如此。
石茂華帶著陛下加官賜宅的聖旨,來到了通和宮面聖謝恩。
“不必行大禮了,坐下說話。”朱翊鈞等在了御書房,等到石茂華走了進來,立刻開口,免了石茂華的大禮,石茂華仍然抱恙在身。
石茂華再次俯首,十分鄭重的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石部堂,當初皇極門一別,已經七年有餘,當初石部堂對朕說,要復套,現在已經復套了。”朱翊鈞說起了石茂華最心心念唸的事兒。
石茂華一臉輕鬆的說道:“是啊,當初臣憂心忡忡,還怕自己說的,被朝中的士大夫們以為是在危言聳聽,陝甘寧三邊之地,少糧多兵,別的地方民亂也就是百姓揭竿而起,這陝甘寧要是亂起來,那就是兵禍了。”
“現在好了,臣最擔心的事兒,不會發生了。”
“陛下,臣低估了馳道,即便是不重開西域,馳道在,則河套在,不必重開西域也能固守,大明京營能在五天到十天之內投射到河套,那就是腹心之地,不會再丟失了。”
朱翊鈞有些疑惑的說道:“石部堂以為,不用重開西域了嗎?”
“當然不是,該開還是得開,西域有礦,還能種棉花。”石茂華搖頭說道:“重開西域,就是一道藩籬。”
大明放棄了交趾十三司,就是放棄了出海,放棄了白銀流入,這讓貨幣稅成為了鏡中花水中月,無法實現,桂萼能看得起楊士奇才怪。
“陛下,張璁之所以要抨擊三楊,是因為自三楊之後,大明官場對邊方文臣武將的考成就變了,從之前的滅虜幾何,變成了修了多長的邊牆、營造了幾個營堡,整修城池關隘,自正統二年王驥擅殺都指揮安敬之後,百五十年再無文臣武將練兵幾何,滅虜幾何的記載了。”
“此為興文匽武大弊之始,也是三楊的可鄙之處。”
萬士和詳細解釋了下張璁和桂萼這兩個嘉靖年間革故鼎新的重臣,為何會對這三人如此鄙夷的緣故,自那之後,大明武備不興,邊方無備,戎事徹底敗壞。
“原來如此。”朱翊鈞還以為就自己看楊士奇這三楊不順眼呢,結果原來不只是他的偏見,連同為臣子的張璁、桂萼之流,都對其極為不齒。
無論是棄地,還是僭越主上威福之權,還是藉著禮法的大旗破壞祖宗成法,都是大逆不道之大罪,甚至桂萼把楊士奇等人,定性為太宗皇帝的罪人,這是指著鼻子罵。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往的事兒已經不可挽回了,但未來的事兒還來得及,一切都還來得及,這本札記,內署抄錄後,就留禮部,日後修史用吧。”朱翊鈞略顯唏噓的說道,過去的事兒,斤斤計較已經沒有用了,往前看。
“大宗伯啊,你那個玩具,治兒非常喜歡,大宗伯主張的,讓格物贏在起點,深得朕心。”朱翊鈞誇獎了萬士和搞得玩具,萬士和在禮法這塊,做得很好。
萬士和剛入文華殿的時候,朱翊鈞還以為他會和陸樹聲一樣,很快就離開,沒想到一直到今天,依舊是屹立不倒,反倒成了朝中的一顆常青樹,無論多麼大的風浪,都巋然不動。
這與萬士和的立場有關,他是完全的帝黨。
“這本身就是臣該做的事兒。”萬士和樂呵呵的說道:“皇嗣喜歡就好,喜歡就好,陛下,是不是該立太子了?”
萬士和看起來頗為隨意的問著,看起來隨意,但他已經猶豫了數日之久,就在尋思著一個合適的機會問出來,這個話題極為敏感,稍有不慎就是掀起一場黨錮的大事兒。
陛下膝下有三子,嫡長子朱常治,次子朱常潮,三子朱常洵,朱常治是皇長子而且是嫡出,無論是從嫡庶還是從長幼,朱常治都名正言順,早立太子,人心思安。
“大宗伯知道朕在擔心什麼。”朱翊鈞看著萬士和頗為平靜的說道:“不立。”
“臣遵旨。”萬士和立刻俯首說道,他甚至連多問一句都不問,陛下在擔心什麼,萬士和非常清楚。
自孝宗之後,大明國朝的皇位繼承就變的不正常了起來,孝宗只有一個兒子,武宗直接絕嗣。
世宗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兩個月夭折了,嘉靖十五年十月,第二個兒子,莊敬太子太子出生,嘉靖十八年立為太子,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六日加冠,十七日患疾,很快就暴疾而亡。
嘉靖一朝,再無太子,自此之後,世宗皇帝,開始崇信二龍不相見,不僅不立太子,甚至不見兒子。
大明的官員個個都是人才,都把皇帝逼著住進了通和宮裡,連西苑都不住了,防備誰,一目瞭然,甚至萬士和本人也是防備的對象。
知道陛下的明確態度後,萬士和就可以做到進退有度了。
“臣告退。”萬士和辦完了事兒,再次俯首,選擇了離開。
朱翊鈞看著萬士和的背影,愣了愣,對著馮保問道:“大宗伯就不再爭取下嗎?朕說不立,他就直接遵旨,就這麼走了?”
萬曆一朝的國本案,可是一直持續到了福王就藩那一天,皇帝和朝臣賭氣賭了那麼多年,從一開始鬥爭就極為激烈。
結果萬士和,就這麼輕易的走了,甚至沒有多說一句。
“陛下,大宗伯這問題估計憋了很久了,今天問出來已經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氣,大宗伯沒有立場在這個事兒上跟陛下爭執。”馮保低聲說道:“大宗伯還是很勇敢的,臣都不敢問,滿朝文武,就沒人敢問。”
大明現在的皇帝和先帝爺隆慶皇帝一點都不像,反而和道爺最像,尤其是跟前二十年的道爺,都是少年天子,都是勵精圖治,都是革故鼎新,也都是名臣賢臣在朝,唯一不同的是,朱翊鈞沒有武宗皇帝歷史負擔,可以大肆振武。
嘉靖初年,是沒有振武的條件的,武宗皇帝因為尚戎事,弄的自己絕嗣,甚至因為親征平叛,落水染疾,從風寒到肺炎最後撒手人寰。
騎馬很容易傷到子孫根,這也是常識,戚繼光之前一直不讓皇帝上馬,直到皇帝馬步,扎的根基厚實,才肯讓陛下上馬。
因為環境相同,所以立太子就和當初嘉靖年間一樣,成了一個碰都不能碰的話題。
萬士和敢這麼看似不在意的問出來,已經鼓起了所有的勇氣,讓他跟皇帝爭執早立太子什麼的,太難為他了。
萬士和可是被士林戲謔為萬無骨,可萬無骨敢問,滿朝文武有一個人敢問的嗎?馮保都不敢。
作為禮部尚書,萬士和必須要知道陛下明確的態度才好做事,陛下說不立,那就暫時不立,等陛下什麼時候覺得有必要立太子了,再立不遲。
萬曆十一年十月初,石茂華終於在京師安頓了下來,石茂華謝絕一切的拜訪,包括首輔張居正、次輔王崇古的拜帖,將閉門謝客進行到底,既然已經退了,那就要有退了的樣子,劉顯和馬芳也都是如此。
石茂華帶著陛下加官賜宅的聖旨,來到了通和宮面聖謝恩。
“不必行大禮了,坐下說話。”朱翊鈞等在了御書房,等到石茂華走了進來,立刻開口,免了石茂華的大禮,石茂華仍然抱恙在身。
石茂華再次俯首,十分鄭重的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石部堂,當初皇極門一別,已經七年有餘,當初石部堂對朕說,要復套,現在已經復套了。”朱翊鈞說起了石茂華最心心念唸的事兒。
石茂華一臉輕鬆的說道:“是啊,當初臣憂心忡忡,還怕自己說的,被朝中的士大夫們以為是在危言聳聽,陝甘寧三邊之地,少糧多兵,別的地方民亂也就是百姓揭竿而起,這陝甘寧要是亂起來,那就是兵禍了。”
“現在好了,臣最擔心的事兒,不會發生了。”
“陛下,臣低估了馳道,即便是不重開西域,馳道在,則河套在,不必重開西域也能固守,大明京營能在五天到十天之內投射到河套,那就是腹心之地,不會再丟失了。”
朱翊鈞有些疑惑的說道:“石部堂以為,不用重開西域了嗎?”
“當然不是,該開還是得開,西域有礦,還能種棉花。”石茂華搖頭說道:“重開西域,就是一道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