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2頁)
那王國光還是從山西考出來的進士,怎麼不見王國光和晉黨走到最後!
王崇古立刻反駁道:“你這話說的,當初他也是拜了楊博楊太宰為座師的,怎麼就不是我們晉黨了?我們晉黨也有能做事的人,不是靠著朝中爭名奪利走到今天的!現在石總督離任,我如此舉薦,也舉賢不避親!”
“王家屏也是晉黨人物,到了陝西地面也好做事!甘肅新設,理當以穩妥為宜。”
王崇古說的也是踐履之實,陝西地面官員有不少都是晉黨,王家屏到了陝西,就像是回家了一樣,石茂華的政令都可以得到延續,甘肅新設,的確需要腹地的主力。
“潘季馴不合適,一個綏遠都讓潘季馴忙的暈頭轉向了,元輔倒是擅長往手裡攬權,攬到手裡有什麼用呢,潘季馴忙不過來的,你也多少體諒下做事的人。”王崇古精準的找到了潘季馴的痛點,他太忙了。
綏遠的事兒真的很多,就一個移風易俗,就夠潘季馴張羅很久,馳道、開礦、營造城池營堡,每一件事,都是大事。
“為什麼不讓久任?九年為限,過期必然調任,就是為了防止你說的這種現象發生!離了晉黨,陝西地面的事兒,就不做了嗎?再過些年陝西、山西都姓王得了!”張居正嗤笑一聲說道。
王崇古易怒,被張居正戳到了肺管子,立刻面紅耳赤了起來,畢竟這廷臣裡,當過反賊的就他一個,他立刻站起來大聲的說道:“元輔!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
張居正含笑不語,當爭執不下的時候,張居正就會拿出當年的事兒來說,無往不利,王崇古坐下之後,嘟嘟囔囔的說著北虜猖狂、國勢飄搖、人心啟疑這類的詞,最終還是沒有爭辯下去。
但是現實問題是潘季馴,又太忙了,一個綏遠都夠潘季馴忙活的了,再加上陝西甘肅,潘季馴又不是巴依老爺家的驢,不能這麼使喚。
萬士和笑呵呵的說道:“二位輔臣閣老,要不看看侯於趙?侯於趙好啊,你們看,要履歷有履歷,要能力有能力,而且和各家各門都沒什麼太大的關係,為人耿直,履任陝西,不是正正好嗎?”
“遼東暫且離不開他,周良寅還得再看看。”張居正眉頭一皺,他對侯於趙沒意見,但對於賤儒出身的周良寅,張居正由衷的不信任。
周良寅現在表現極好,但還是多看看為宜。
“要不就沈一貫吧。”萬士和倒是沒有堅持,他對周良寅也沒有多少信心,再看看就再看看,廷臣們看王一鶚看了整整十年。
周良寅再觀察幾年也不遲。
“也行。”王崇古倒也不反對,只要不落入張黨的手裡就好。
“那就沈一貫吧,大司空以為呢?”朱翊鈞看吵出了結果,才詢問汪道昆的意見。
“陛下,飛雲號這個螺旋槳,大約八月就能再次海試了,臣相信這次一定能行。”大司空汪道昆立刻大聲回答了陛下的提問。
朱翊鈞看著汪道昆,面色複雜,工部大司空為了這個螺旋槳,真的是有點寢食難安了,主要是工部被架了起來,不上不下,要麼向下,徹底否認這套方案,還以風帆為唯一動力,要麼就向上,徹底攻克難關。
朱翊鈞看著汪道昆說道:“大司空,有沒有一種可能,現在廷議的內容不是飛雲號,是陝西總督的人選,都爭執不下,決定讓沈一貫去。”
“啊?沈一貫?他不適合啊。”汪道昆呆愣了下說道:“沈一貫要忙京城的事兒,他要修路,要拆城門擴建,要埋化糞池,要埋水管,要建熱水鋪,他走了,這些誰來幹?”
“京師是天下首善之地。”
“沈一貫不是大司空舉薦的嗎?”萬士和看著汪道昆,笑呵呵的問道。
陪跑的成了最終人選,是汪道昆如何都沒有料想到的局面,汪道昆以為這麼重要的職位,和浙黨註定無緣,浙黨小門小戶,怎麼可能跟楚黨、晉黨抗衡?
張居正也不想攬這個權,所以他推薦了潘季馴,而不是王希元,王希元在雲南督辦滇銅立了大功,若是張居正真的想攬權,就該舉薦王希元,他只要保證陝西總督不再落入晉黨的手中就是。
張居正對石茂華的晉黨身份是不認可的,石茂華根本不參與到晉黨那些爛事之中,座師是座師,楊博當初也是忠君體國之人。
而王崇古的確想攬權,把這個位置還留在晉黨的手裡,可惜張居正不答應,王崇古退而求其次,不落在楚黨手裡,他就同意。
所以陪跑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汪道昆顯然沒有做好這個準備,舉薦的人,根本就不合適。
“給周良寅一個機會?”汪道昆其實對西北之事並不熱衷,以汪道昆而言,他覺得大明的重心應該放到開海上去,西北都是大漠,折騰也折騰不出什麼來。
“不給。”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說道:“再歷練幾年,如果他能繼續保持,朕就給他機會。”
周良寅是個賤儒,就是這幾年改過自新,朱翊鈞依舊對其極為的慎重,王一鶚都被觀察了十年,周良寅還有兩年的時間,就在邊墾荒十年了,只要到了期限,經過了仔細的審查,他沒有問題,朱翊鈞就會啟用他。
“那就沈一貫吧,那順天府丞誰來擔任呢?”汪道昆思前想後,發現也就只有沈一貫合適了。
如果範應期不出事,範應期前往,張居正也不會阻攔,王家屏在兩廣,安南之事,王家屏還在靈活處置,短期內,王家屏走不脫。
朱翊鈞立刻說道:“高啟愚,朕看他極為合適。”
他非常看好高啟愚,因為這傢伙,確實很能幹,是個極為典型的循吏。
“不行。”張居正立刻說道:“他能做鴻臚寺少卿已經是陛下法外開恩了,臣不認為他合適。”
“先生,當初高啟愚出的那個鄉試題,也是模稜兩可,連葛守禮葛公彈劾的時候,也是以避嫌為宜,而不是說僭越之舉,高啟愚也證明了他忠君體國,無論是蘇州收回馬一龍墾荒田畝,還是前往泰西出使,都是用命換來的。”朱翊鈞面色複雜的說道:“朕當初說了,他把蘇州的田收為官田,朕就原諒他了。”
避嫌,不是僭越,其罪名遠遠小於僭越之罪,高啟愚也贖罪了,作為張居正的嫡系門生,高啟愚的能力,是極為出眾的。
“先生,朕記得劉漢儒,不想高啟愚重蹈覆轍。”朱翊鈞說起了一個名字,劉漢儒,三都澳私市的罪魁禍首。
劉漢儒是那種典型的循吏,闖禍都是彌天大禍,禮部右侍郎陳經邦庇佑劉漢儒,發現根本兜不住,完全沒想到劉漢儒能把天捅個窟窿出來。
劉漢儒太能幹了,私市的規模之龐大,超過了陳經邦的想象。
劉漢儒死了,但他的教訓還在,這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升轉,內心生出怨恨來,但凡是搞出點動靜來,都是天大的動靜。
王崇古立刻反駁道:“你這話說的,當初他也是拜了楊博楊太宰為座師的,怎麼就不是我們晉黨了?我們晉黨也有能做事的人,不是靠著朝中爭名奪利走到今天的!現在石總督離任,我如此舉薦,也舉賢不避親!”
“王家屏也是晉黨人物,到了陝西地面也好做事!甘肅新設,理當以穩妥為宜。”
王崇古說的也是踐履之實,陝西地面官員有不少都是晉黨,王家屏到了陝西,就像是回家了一樣,石茂華的政令都可以得到延續,甘肅新設,的確需要腹地的主力。
“潘季馴不合適,一個綏遠都讓潘季馴忙的暈頭轉向了,元輔倒是擅長往手裡攬權,攬到手裡有什麼用呢,潘季馴忙不過來的,你也多少體諒下做事的人。”王崇古精準的找到了潘季馴的痛點,他太忙了。
綏遠的事兒真的很多,就一個移風易俗,就夠潘季馴張羅很久,馳道、開礦、營造城池營堡,每一件事,都是大事。
“為什麼不讓久任?九年為限,過期必然調任,就是為了防止你說的這種現象發生!離了晉黨,陝西地面的事兒,就不做了嗎?再過些年陝西、山西都姓王得了!”張居正嗤笑一聲說道。
王崇古易怒,被張居正戳到了肺管子,立刻面紅耳赤了起來,畢竟這廷臣裡,當過反賊的就他一個,他立刻站起來大聲的說道:“元輔!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
張居正含笑不語,當爭執不下的時候,張居正就會拿出當年的事兒來說,無往不利,王崇古坐下之後,嘟嘟囔囔的說著北虜猖狂、國勢飄搖、人心啟疑這類的詞,最終還是沒有爭辯下去。
但是現實問題是潘季馴,又太忙了,一個綏遠都夠潘季馴忙活的了,再加上陝西甘肅,潘季馴又不是巴依老爺家的驢,不能這麼使喚。
萬士和笑呵呵的說道:“二位輔臣閣老,要不看看侯於趙?侯於趙好啊,你們看,要履歷有履歷,要能力有能力,而且和各家各門都沒什麼太大的關係,為人耿直,履任陝西,不是正正好嗎?”
“遼東暫且離不開他,周良寅還得再看看。”張居正眉頭一皺,他對侯於趙沒意見,但對於賤儒出身的周良寅,張居正由衷的不信任。
周良寅現在表現極好,但還是多看看為宜。
“要不就沈一貫吧。”萬士和倒是沒有堅持,他對周良寅也沒有多少信心,再看看就再看看,廷臣們看王一鶚看了整整十年。
周良寅再觀察幾年也不遲。
“也行。”王崇古倒也不反對,只要不落入張黨的手裡就好。
“那就沈一貫吧,大司空以為呢?”朱翊鈞看吵出了結果,才詢問汪道昆的意見。
“陛下,飛雲號這個螺旋槳,大約八月就能再次海試了,臣相信這次一定能行。”大司空汪道昆立刻大聲回答了陛下的提問。
朱翊鈞看著汪道昆,面色複雜,工部大司空為了這個螺旋槳,真的是有點寢食難安了,主要是工部被架了起來,不上不下,要麼向下,徹底否認這套方案,還以風帆為唯一動力,要麼就向上,徹底攻克難關。
朱翊鈞看著汪道昆說道:“大司空,有沒有一種可能,現在廷議的內容不是飛雲號,是陝西總督的人選,都爭執不下,決定讓沈一貫去。”
“啊?沈一貫?他不適合啊。”汪道昆呆愣了下說道:“沈一貫要忙京城的事兒,他要修路,要拆城門擴建,要埋化糞池,要埋水管,要建熱水鋪,他走了,這些誰來幹?”
“京師是天下首善之地。”
“沈一貫不是大司空舉薦的嗎?”萬士和看著汪道昆,笑呵呵的問道。
陪跑的成了最終人選,是汪道昆如何都沒有料想到的局面,汪道昆以為這麼重要的職位,和浙黨註定無緣,浙黨小門小戶,怎麼可能跟楚黨、晉黨抗衡?
張居正也不想攬這個權,所以他推薦了潘季馴,而不是王希元,王希元在雲南督辦滇銅立了大功,若是張居正真的想攬權,就該舉薦王希元,他只要保證陝西總督不再落入晉黨的手中就是。
張居正對石茂華的晉黨身份是不認可的,石茂華根本不參與到晉黨那些爛事之中,座師是座師,楊博當初也是忠君體國之人。
而王崇古的確想攬權,把這個位置還留在晉黨的手裡,可惜張居正不答應,王崇古退而求其次,不落在楚黨手裡,他就同意。
所以陪跑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汪道昆顯然沒有做好這個準備,舉薦的人,根本就不合適。
“給周良寅一個機會?”汪道昆其實對西北之事並不熱衷,以汪道昆而言,他覺得大明的重心應該放到開海上去,西北都是大漠,折騰也折騰不出什麼來。
“不給。”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說道:“再歷練幾年,如果他能繼續保持,朕就給他機會。”
周良寅是個賤儒,就是這幾年改過自新,朱翊鈞依舊對其極為的慎重,王一鶚都被觀察了十年,周良寅還有兩年的時間,就在邊墾荒十年了,只要到了期限,經過了仔細的審查,他沒有問題,朱翊鈞就會啟用他。
“那就沈一貫吧,那順天府丞誰來擔任呢?”汪道昆思前想後,發現也就只有沈一貫合適了。
如果範應期不出事,範應期前往,張居正也不會阻攔,王家屏在兩廣,安南之事,王家屏還在靈活處置,短期內,王家屏走不脫。
朱翊鈞立刻說道:“高啟愚,朕看他極為合適。”
他非常看好高啟愚,因為這傢伙,確實很能幹,是個極為典型的循吏。
“不行。”張居正立刻說道:“他能做鴻臚寺少卿已經是陛下法外開恩了,臣不認為他合適。”
“先生,當初高啟愚出的那個鄉試題,也是模稜兩可,連葛守禮葛公彈劾的時候,也是以避嫌為宜,而不是說僭越之舉,高啟愚也證明了他忠君體國,無論是蘇州收回馬一龍墾荒田畝,還是前往泰西出使,都是用命換來的。”朱翊鈞面色複雜的說道:“朕當初說了,他把蘇州的田收為官田,朕就原諒他了。”
避嫌,不是僭越,其罪名遠遠小於僭越之罪,高啟愚也贖罪了,作為張居正的嫡系門生,高啟愚的能力,是極為出眾的。
“先生,朕記得劉漢儒,不想高啟愚重蹈覆轍。”朱翊鈞說起了一個名字,劉漢儒,三都澳私市的罪魁禍首。
劉漢儒是那種典型的循吏,闖禍都是彌天大禍,禮部右侍郎陳經邦庇佑劉漢儒,發現根本兜不住,完全沒想到劉漢儒能把天捅個窟窿出來。
劉漢儒太能幹了,私市的規模之龐大,超過了陳經邦的想象。
劉漢儒死了,但他的教訓還在,這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升轉,內心生出怨恨來,但凡是搞出點動靜來,都是天大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