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七十二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3頁)

    這種被稱之為政治謠讖的童謠,從秦朝就開始存在。

    一直到大明也是有的,比如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要造反,就放出了童謠:若要江西反,除非蚌生眼,當時的南昌府,孩子們普遍喜歡把河蚌磨個洞套在手上玩,這種童謠流傳,就是為了造反做準備。

    寧王雄心勃勃的造反,碰上了王陽明,鬧騰了一個月,武宗皇帝還沒來的及親征,造反的寧王就被王陽明給活捉了。

    很顯然,政治謠讖和蘇聯笑話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掀起輿論風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手段。

    海瑞的做法其實非常不明智,他最正確的做法是置之不理,但如果置之不理,那就不是海瑞了。

    送西山煤局並不合適,西山煤局的總辦王崇古已經表達了他的嫌棄,而且耽誤生產這種事要不得,朱翊鈞思前想後,決定給大明的賤儒們好好開開眼。

    “昨天朕收到了沈一貫的奏疏,說是這東城的仁壽坊的糞道主為了糞道爭執不斷,這樣吧,讓他們去挑糞吧,這都察院再不好好收拾下,就要變成化糞池了。”朱翊鈞思索了一番,決定給這幫賤儒找點活幹,在挑水之後,朱翊鈞給他們安排了挑糞的差事。

    朱翊鈞這就是直接了當的為海瑞站臺,張居正評價海瑞,說曲則全,海瑞太過於剛強,其實在官場上就很容易折斷了。

    現在不會了,大明皇帝這個執劍人已經少壯,海瑞放心衝,大明皇帝在後面保駕護航!

    所有人廷臣們都覺得眼前一黑,在有辱斯文這件事上,陛下總是能想到各種有趣而行之有效的辦法,若是真的安排去挑糞,那這些個科道言官還不如直接死在糞坑裡算了。

    “怎麼覺得過分?那咱家就不得不說起南漢時候,南漢後主劉繼興下旨,門內人方可給官,門內人就是摘了鈴鐺的宦官,如果不把自己騸了不能當官,士大夫直接揮手一刀,就把自己給騸了,成了閹人繼續做官。”馮保平靜的說道:“這才哪到哪,不算什麼為難人的事兒,挑糞而已。”

    馮保提醒朝臣們,陛下的說法,不算過分了,就是挑個糞,又不是讓他們手起刀落,多大點事。

    “陛下,還是讓都察院御史們分批到西山煤局來吧。”王崇古左看右看,只有自己能救下都察院的御史了,到西山煤局還可以打著深入官廠治理煤煙的旗號,不算太丟人。

    王崇古雖然不怕被罵,但也不想被人天天罵,怎麼說都是同一階級,該有的體面需要維持一下。

    當皇帝要掀屋頂的時候,王崇古就同意了開窗。

    “還是要下窯的,為了不耽誤都察院的差事,就分成五批人,每兩天輪換一次吧,暫行三個月看看效果吧。”王崇古給出了具體的制度,也不是讓御史們天天下井,但不能不下,至少要讓他們深切的體會到窯民之苦,才不浪費陛下一片苦心。

    按照李贄和林輔成的說法,賤儒們之所以有一種無知者之惡,就是因為不事生產,不指望這些士大夫們能生產多少,但至少要士大夫們知道,貨物不是從貨架上長出來的。

    “也行,就依王次輔所言。”朱翊鈞聽聞之後,也沒有堅持,選擇了認可王崇古提出的方案。

    朱翊鈞的方案是短期方案,而王國光的方案是長期的,這並不衝突,廷議對王國光的方案是極為認可的。

    王崇古開始彙報大明的鼎建大工逐項事宜,正衙鐘鼓樓、皇家理工第二期工程、綏遠馳道修建、京開馳道、天津密州馳道籌建、都江堰修繕等等,都做了詳細的奏聞,而工部緊隨其後,彙報了關於飛雲號的進度,主要是螺旋槳方面的一些技術改良。

    “總督山東河南兵部尚書凌雲翼上奏疏言,均田役宜在河南試行。”王國光拿出了凌雲翼的奏疏,河南地方是齊頭並進,清丈、普查丁口、廢除賤奴籍、營造官廠團造,組建工兵團營,雖然起步慢,但步子快,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請均田役,是嘉靖十一年兵部尚書唐龍最先提出,但是礙於當時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推行,被王崇古從舊案裡翻了出來,佐以清丈和普查丁口,完成了制度設計,但也就是停留在制度設計上。

    均田役,就是把勞役四差銀納入田畝之中,各個地方、各種假託徭役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會被均田役掃進垃圾堆裡,因為田畝的產出有限,一旦確定了稅率,要更改這個稅率,都是以百年去計算。

    “凌部堂的步調還是太大了些,有些吹求過急了,此事不急。”朱翊鈞看完了凌雲翼的奏疏說道:“朕知道凌部堂忠君體國之心,但還是以鞏固成果為主,先把官廠團造和工兵團營弄好,再言均田役之事。”

    朱翊鈞選擇了保守。

    “臣也是這麼認為的,還是有點操之過急了。”張居正立刻說道:“為政之弊有二,其一:躁急之人,方為其事而遽責其效,這是欲速之弊。君子為政,必須推行有漸,不可欲速以求目前之效;其二:淺狹之人,狃於淺近而昧於遠大,這是見小之弊。君子為政,必須志量廣大,不可見些小事功便以為得。”

    “天下之事,莫過於必有漸而後可以達。”

    為政大弊,惟欲速,惟見小昧遠,這是在萬曆二年張居正講筵歷史的時候,講過的道理。

    “臣倒是覺得凌部堂所請之事,倒不算急切。”王崇古還是硬著頭皮,跟皇帝和元輔唱起了反調,他其實仍然不贊成還田,更傾向於均田役,攤丁入畝。

    萬曆十一年,藉著增發了一百張船引,大明朝廷又收了一百萬畝的官田,因為船引收攏官田達到了四百萬畝。

    “以河南眼下的局面而言,鬧不出什麼亂子來,馳道修通之後,就更不會有什麼亂子了。”王崇古提醒陛下,大明皇帝第一期投入七百萬銀、總計投資高達1400萬銀的京開馳道不是修來看的,馳道通車,王崇古還不信這幫勢要豪右不怕京營的快刀。

    他王崇古都怕!

    李如松到了保定府,整個保定604個圩主,沒有一個反對拆除圩牆,全都是擁戴,一共230家圩主,毀家紆難支持馳道修建。

    直接的軍事威脅比什麼都行之有效,武器的批判是最直觀的批判,沒有馳道的地方,工兵團營不應該廣泛存在,這是防止藩鎮化的先決條件,有馳道的地方,步子大一點其實無妨。

    王崇古的話可謂是非常大膽,等同於直接怒斥皇帝和張居正:膽子這麼小,還搞什麼新政!還搞什麼萬曆維新!

    “但是隻要出現亂子,就不是小亂子。”張居正立刻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