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2頁)
大明皇帝很確信對泰西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影響,但對於世界是否會變的更好一些,朱翊鈞沒什麼興趣去探討,他只在乎大明。
朱翊鈞,一個完全大明優先的皇帝。
萬曆十一年的六月份格外的炎熱,炙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已經連續好幾日沒有下雨了,京堂樹木都耷拉著腦袋,知了在瘋狂的嘶鳴,吵的過往行人更加心煩意亂,甚至空氣中都氤氳著一層層的熱浪,而這個時候,大明皇帝沒有以‘暑熱難熬’為由,停罷廷議,更沒有停止接見外賓。
“今天本該是各國使者覲見的日子,但是因為天氣酷熱,就取消了。”張居正在廷議上奏聞了一件事。
朱翊鈞疑惑的問道:“天氣酷熱和覲見有什麼關係呢?”
“有點嗆得慌。”萬士和麵色複雜的說道。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還是覲見吧,這些番夷使臣的訴求朕已經知道了,見一見讓他們抓緊時間辦自己的事情去。”
馮保低聲說道:“陛下,確實有點嗆得慌,連潞王府都把人趕回了太常寺做樂伎了。”
各國送到皇帝面前的禮物,尤其是美人都是精挑細選的,保證沒有體味的,比如那個在浣衣局洗衣服的泰西教廷聖女辛迪·西莉亞,就沒有體味。
但潞王府的萬國美人混進來一個漏網之魚,潞王朱翊鏐那一次聞到了之後,吃一塹長一智,現在每到夏天,朱翊鏐都會遠離那些萬國美人,因為萬國美人的體味,實在是有些驚人,讓很喜歡萬國美人的朱翊鏐都無法接受。
李太后不讓朱翊鏐和萬國美人過多的接觸,叛逆期的潞王根本不聽,朱翊鏐也算是狠狠的吃了一記迴旋鏢。
解刳院基於天擇、人擇、優勝、劣汰,提出了大明人優越論,自古以來,人口眾多,而每一次天下劇變都是一次篩選,任何體味過大的人,都無法躲過戰爭,戰爭裡的狗是搜尋人的好幫手,找到了人就找到了財富和糧食,一次次的篩選,讓大明擁有體味的人不足5%,這就是解刳院優勝論的證明。
天擇人擇優勝劣汰朱翊鈞認同,並且邸報刊發天下,但是對於優越論朱翊鈞選擇了封禁,不讓解刳院四處宣揚。
“行吧,朕呢,聽勸。”朱翊鈞選擇了認同臣工們的說法,萬士和與馮保都基於為陛下考慮的想法,勸皇帝,那自然是有他們的道理。
朱翊鈞接見外番使臣的日子,因為酷熱往後推遲了兩日,直到六月十三日,大雨傾盆,洗刷了酷熱,朱翊鈞才在下午的時候,在文華殿上接見了這些外番使臣。
各國的使臣呈送了國書,各國的國書早已經呈送禮部,並且朱翊鈞也寫好了回函,所以就是走個流程。
神聖羅馬帝國又換了個使臣,似乎也是出自某個貴族的家庭,也沒什麼大事,就是跟著費利佩二世的大帆船,過來湊個熱鬧,英格蘭還是老樣子,訴求還是和大明通商,請大明不要售賣棉布,只不過這次想要購買五桅過洋船,大明以產能有限拒絕了,特使約翰,甚至無法到文華殿面聖。
索倫最終沒有當著皇帝的面表達費利佩二世的不滿,對著皇帝一頓歌功頌德,因為若是真的得罪了大明皇帝,大明皇帝真的會賣火器給尼德蘭地區的特使,索倫選擇直接滑跪,繞開了中間環節,。
整個覲見流程有條不紊的結束,沒有發生什麼么蛾子的事兒發生。
又是一年,朱翊鈞看著外番使臣離開的背影,頗為感慨。
第一次見馬爾庫斯的時候,他還是個十歲的孩子,那時候還需要躲在張居正的後面,現在馬爾庫斯臉上已經有了些溝壑,兩鬢都有了些斑白,而大明皇帝已經成為了帝國實至名歸的皇帝,可以為張居正遮風擋雨了。
東華門外的奇觀正衙鐘鼓樓,即便是酷熱的天氣,仍然加班加點的修建,大明計劃從天津修到密州的馳道,也開始了營造官廠團造,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有條不紊。
當皇帝心情十分美麗的時候,自然有人跳出來讓皇帝的心情變得糟糕,而這一次是逍遙逸聞的筆正,林輔成。
“這個林大師,非要趁著朕心情很好的時候,給朕潑一腦門的冷水,讓朕冷靜下來嗎?”朱翊鈞一拍桌子,憤怒無比的說道。
林輔成又寫好了新的一期逍遙逸聞,題目是:《人比驢便宜》,送到了王謙手裡過審,王謙呈送了皇帝御前。
在這一期的逍遙逸聞裡,林輔成還是以他在保定府的見聞為開頭。
林輔成投宿祁州一家農戶,農戶畏懼,把家裡米缸裡僅剩下的一點小米,熬了一碗粥,林輔成喝了粥,給了十五文錢,不能多給,多給這家農戶就會倒黴。
林輔成沒什麼去鄉野之間的經驗,還是陳末提醒了他,絕對不能多給,否則村裡人一旦知道,就是破門滅戶之日,村裡的人會惦記,鄉野之間不僅僅有鄉野的淳樸,還有打造搶燒偷的遊墮惡霸。
如果貴人給多,這一戶人家沒有在外面抱怨貴人扣扣索索,就付了一點銅錢,那就會有賊人惦記上這一家人,到時候才是麻煩的開始。
賊惦記著要頭、惡霸上門討要、甚至那些個山匪們下山劫掠借糧的時候,村裡人也會指向這一戶人家。
不能多給,多給就是害人。
陳末出身微末,他就是村裡的孩子,對這些事知之甚詳,林輔成聽完陳末的描述後也是嚇了一身冷汗,本以為是善舉,反而是害人。
在這一家農戶,林輔成看到了一個叫做穀風車的農具,這個農具已經損壞,很顯然是放壞的。
穀風車有進料口將曬乾的穀物放進去,然後轉動手搖風箱,手搖風箱會在旋轉的時候,產生很高的風壓,打開風門就可以把雜草、秕穀等物吹出去,糧食從出口滑出。
陳末是窮苦出身,他三下五除二的修好了穀風車,並且詳細的記錄了這東西的大小,好用是真的好用,但是放壞了讓林輔成有些疑惑。
如此好用的農具居然放在家裡放壞了,簡直是太奇怪了。
林輔成就和那農戶攀談了起來,可惜農戶不善言辭,也說不清到底是因為什麼,林輔成就四處打聽,經過三五天的觀察,林輔成終於明白了穀風車這種農具為何會被放壞了。
地主家都養著牲畜,而秕穀是牲畜的飼料之一,穀風車會把秕穀吹的哪裡都是,所以就專門要人用木鍁去揚,而且還得揚的好,秕穀不亂跑才行,慢慢的穀風車就放壞了。
木鍁一天能揚兩石,而穀風車一天能揚二十多石。
林輔成在鄉野之間,一點點的看,一點點的觀察,發現田間地頭的深耕,不用畜力,而是用人力。
深耕細作這個詞,本身是牛該乾的活兒,但都是人一點點的去翻,甚至連驢也不用,有牲畜也不用,就是用人。
一個村裡普遍有四五頭驢,而這四五頭驢專門用來拉車,而不是幹農活。
林輔成發現,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比驢便宜。
起初林輔成將其認定為,大明人實在是太多了,你不幹有的是人幹,勞動力供應過於充足,擁有生產資料的地主可以為所欲為,予取予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