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3頁)
“不就是養寇自重嗎?王驥帶領京營前往,打了十年,打成那般糜爛的局面,就是最典型的弛防徇敵,養寇自重。”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說道,他敢下這個斷言,因為,他就是這麼幹的!
養寇自重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能徹底消滅敵人的時候不消滅,反而以各種名義立下協約,看似大獲全勝,卻顆粒無收,而後蠻夷索賞不成,悍然撕毀條約,繼續攻伐,重複的戲碼重複上演,弛防徇敵的那些人,一點點的獲得更大的權力,最終從養寇自重到擁兵自重,朝廷處置投鼠忌器。
王崇古對這套流程可太熟悉了。
王崇古想了想說道:“大明和北虜打了多少年?就從俺答汗入寇算起,嘉靖二十九年,到萬曆九年才徹底結束,平倭打了多少年?戚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山東打到了廣州,南衙、浙江、福建,轉戰數千裡之遙,從嘉靖二十九年朱紈自殺算起,一直到萬曆二年國姓正茂領兵徹底消滅電白港倭寇結束。”
“速勝?哪來的速勝?從矛盾說的角度去看,當矛盾激化到了一定地步才會發生戰爭,這是矛盾最激烈的狀態,想要達到沖和的狀態需要時間,需要矛盾激烈衝突中達成一致。他王驥帶的是天兵天將,攻伐以月計算?”
王崇古能想到的速勝,只有英國公張輔攻伐安南,但英國公親自去了兩次才平定,成祖文皇帝走後,大明立刻丟了安南,而安南的丟失,讓輔國大臣英國公張輔在朝堂上處處被動,正統年間,張輔甚至不能上朝,明英宗朱祁鎮,沒有接受過任何軍事教育。
大明是古典軍事帝國,一個皇帝可以不知兵,但對兵兇戰危沒有絲毫瞭解的皇帝,對大明是多麼可怕的災難。
速勝不是勝,速勝多數都是養寇自重。
“所以還是太祖高皇帝的尺進寸取好啊。”保守派的曾省吾,又在唸叨祖宗成法了。
朱元璋的尺進存取,就是進攻一百里,卻只取三十里,剩下這七十里地方就是軍事緩衝區,而這個緩衝區就是戰區,人為的製造一個無人區,這個時候,這七十里土地,徹底變成了無主之地,而後大明再進行開拓。
這就是洪武年間的戰法,效果就是開闢了大明朝,而且傳了近三百年。
李成梁在遼東也用的這種戰法,每年都要進攻,人為的製造無人區,而後再緩緩前進的佔領,徹底掃除統治的障礙。
現在西南有樣學樣,慢慢打,一點點的磨,緩緩恢復攻伐能力的同時,一點點的蠶食,最起碼讓對方數十年內沒有作妖的能力。
更加準確的說,現在西南戰事進入了拼血條的階段,大明打算用一眼看不到頭的血條,生生將東籲磨到抵抗意志徹底消散為止。
“舊港總督府的牙兵,給東籲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曾省吾說起了舊港總督府對東籲的進攻,大致可以總結為東籲、紅毛番一起打。
果阿總督府和東籲抱團取暖,鷹揚侯張元勳四處出擊,始終讓果阿總督府和東籲處於膽戰心驚的狀態,持續不斷的打擊敵人的士氣。
朱翊鈞看完了詳細的軍報說道:“莽應裡捱了幾巴掌,現在應該清醒了許多,過不久,他估計就該跟大明議和了,朕不通軍務,但前線的東籲軍已經有了潰營的徵兆,劉綎突入一百里深處,敵人望風而逃,繳獲了十七頭大象。”
象兵是東籲的特色兵種,象兵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的明顯。
優點就是體型龐大,既可以用來做運輸的工具,也可以用來作戰,尤其是兩軍對壘的時候,象兵的破陣能力極其強悍,而缺點就是笨重,行動緩慢,龐大的體型遇到訓練有素的軍隊,遠程的箭矢和火器,都會對象兵造成極大的傷害,大象一旦受傷開始狂暴,直接無差別輸出。
象兵虐菜,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強,但面對強者,就顯得非常呆板了。
朱翊鈞不通軍務,但大明軍如入無人之境一樣俘虜了十七頭大象,對方望風而逃,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敵人的士氣已經完全崩了,這個時候投降就變得順理成章,莽應裡結結實實捱了幾個大逼鬥,再不清醒,就該有人幫他清醒清醒了。
張居正思索了片刻說道:“陛下,不能接受他的投降,是他想投降就能投降的嗎?戰爭從來不是他想開啟就開啟,想結束就結束的,如果此時接受了他的投降,那西南諸國,老撾、安南、暹羅,都會有樣學樣,反正挑釁大明也不會付出什麼過分慘痛的代價,為何不試試?”
“這對大明海貿是巨大的傷害,唯獨將其打疼了,打死了,才能宣威西洋,讓西洋諸國不敢為難我大明的商船。”
“臣亦是如此認為,大明還能打得動,西南仍然沒有糧餉告急。”曾省吾贊同了張居正的說法,莽應裡想投降就能投降?大明是青樓女子嗎?你東籲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問道:“戚帥以為呢?”
“臣以為兵兇戰危,只要是打仗,就有輸的可能。”戚繼光眉頭緊蹙的說道:“但目前來看,大明也不是說一定能大獲全勝,但東籲一定會輸,所以暫時不同意議和,也要看黔國公和四川總兵的意見。”
“如果前線認為要議和,那就議和。”
仗是前線打的,具體是否繼續進攻,是否議和,前線應該有更大的權重,而不是朝堂廟算,因為打敗仗要付出極為沉重的代價。
戚繼光認為要聽前線指揮的意見,他們的權重更大,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大明佔據了絕對優勢。
軍報並沒有隱瞞。
嶽鳳的七萬強兵差點打到大理,初期戰局不利,黔國公府也沒有隱瞞的意思,瞞也瞞不住,前線是軍將、文官和宦官三方節制。
勝則得寸進尺,敗則總結經驗,這就是戚繼光的意見。
“再看看吧。”朱翊鈞總結性的說道,畢竟莽應裡還沒有投降,就是提前商議而已。
“黎牙實翻譯了逍遙逸聞裡的自由說,也包括最近那期。”禮部尚書萬士和一臉繃不住的說道:“他詢問鴻臚寺少卿高啟愚的意見,高啟愚的意見是,不要翻譯。”
“嗯,還是不要翻譯的好,費利佩和他的西班牙還沒到走投無路的時候,這種大缺大德的東西,還是不要翻譯的好。”朱翊鈞立刻說道。
這東西是會反噬的,要輸出也是輸出矛盾說生產圖說公私論階級論等思辨產物,這種封建+官僚+軍閥三座大山的制度,連周天子看了都眼前一黑,哪怕是搞點分封制呢!
真的輸出這東西,大明的臉都丟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