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四十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
大明的飛雲號正式開始了航海測試,這次的測試只攜帶了少量的火器,路線也非常的保守,松江府出發,途徑浙江寧波、福建月港、澎湖巡檢司、雞籠島興隆莊港、呂宋密雁港,到馬尼拉停留十五日,而後在馬尼拉港口回航,整個航測會有兩艘五桅過洋船、十艘馬船、兩艘觀星艦進行護航。
觀星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領航,防止迷航。
整個航測預計在六月份完成,主要測試的目標是船隻的穩定性、操控性以及新型船隻的操縱,大體而言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船上的設備是否能夠穩定運行,是否需要進一步改良,新船設計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需要實踐去印證而後修改;
而另外一部分就是人了,大明水師也需要圍繞著新型船隻展開訓練。
船隻遠航火藥保存是重點項目,在船艙裡堆積了超過三十萬斤的火藥,海上濃郁的水汽,其火藥的密封尤為重要,會在馬尼拉進行一次拆封,試射火器後,返回松江府時,再試射一次。
第二個項目,也是最最重要的,則是人力驅動的尾部螺旋槳,這是飛雲號獨有的設計,保留了安裝蒸汽機的位置,因為蒸汽機小型化和馬力的問題,現在蒸汽機還不能上船,但人力驅動螺旋槳,已經安裝完成,總計需要四十名軍兵,踩踏帶動螺旋槳進行推動。
飛雲號上的螺旋槳已經是第二代產物了。
第一代的螺旋槳,有4個風車式槳葉,乃是鍛造而成,而且根據在長江水面的長達一個月的實驗,四葉螺旋槳的推進,遠不如明輪,就是船隻兩側巨大的水車樣式的推進器,無論怎麼調節螺旋槳的螺距,結果都是明輪的效率,大於螺旋槳。
因為低速情況下,明輪是絕對會優於水面之下的螺旋槳。
在經過皇家格物院的五經博士們反覆論證後,結合長江實測數據,大明皇家格物學院設計了新的螺旋槳,基於阿基米德螺旋線設計,這一代的螺旋槳也被命名為阿基米德螺旋槳,這是正式命名,皇家格物院非常務實,從哪裡學來的思路,就如何定名。
當然,這一代螺旋槳,還有個俗名叫番槳。
水面之下的推進器,還有許多的考驗,比如推進器可怕的共振、在水線下的螺旋槳軸承的磨損、槳軸動密封、推力軸承使用壽命、槳葉軸承鏽蝕、海中植物纏繞、海洋動物附著等等,都需要一步步的攻克。
無論多麼困難,第一代阿基米德螺旋槳,通過了測試,安裝在了飛雲號上,並且如期進行了海測。
「以朱載堉、焦竑、張嗣文、邢雲路為首的五經博士,對螺旋槳日後的成就非常看好,朱載堉說,在低速的情況下,兩側的明輪更加能夠發揮它的優勢,但在高速之下,明輪就會變成阻礙。」朱翊鈞做著一個很古怪的動作,他把兩個手伸了出去,想象了一下,放下了手臂。
馮保和張宏對視了一眼,天才們的想象世界,實在是有點讓人理解不能,陛下對格物院研究的內容還能看得懂,馮保和張宏就實在是有些無能為力了。
朱載堉為了解釋這個現象,專門製作了兩個模型,兩側明輪,低速的時候還好,高速的時候,水就會變硬,明輪在30裡每小時的速度中,就會折斷,即便是安裝在船尾,也會出現槳葉壽命太短等諸多問題。
螺旋槳就是推進器裡最終的答案,即便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朱翊鈞的動作是想象了下在水裡游泳時的動作,手臂就是兩側明輪,兩側安裝明輪,在機械結構裡是最簡單的,但飛雲號作為戰艦,兩側安裝明輪,多少有點失智,一炮打到明輪上,船直接癱瘓。
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許多機械裝置的性能、原理,在人們還不太清楚的時候,就已經廣泛使用了,比如 水肥,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人們在不完全理解它的物理規律和沒有完整的理論分析以前,這些裝置,就很難達到它的最佳性能。
所以才要發展格物,才要對進士額員增設,才要理解它的物理規律,才要進行總結,才要進行理論分析,需要持續不斷的對著人類未知的邊界去探索。
科學的發展,能帶來持續不斷的發展動力,帶領大明努力向前。
「明天的水肥施肥之事,安排好了嗎?」朱翊鈞看向了馮保詢問道,三十萬畝的試驗田將全部使用水肥施肥,西山煤局已經準備好了水肥,並且運到了京畿的官田,等待著時令。
隨著春風的吹拂,信風已經開始改變,微暖而潮溼的東南季風已經開始在華北平原上開始擴散,每一年度皇帝親事農桑,又要開始了。
每到這一天,朱翊鈞都會換上短褐,上衣下褲的在寶岐司親自種地。
朱翊鈞懂種地,他知道時令的重要性,他的親事農桑選在了寶岐司。
萬一禮部官員,為了等他這個皇帝有時間,準備好典禮,搞一些虛禮,進而錯過了施肥的時令,那才是得不償失,所以,水肥下田,並沒有什麼盛大的典禮,只有悄無聲息的推行。
而朱翊鈞,也要親自在寶岐司那十畝地上進行施肥。
徐貞明還在綏遠主持屯耕之事,沒有回到寶岐司,寶岐司現在歸皇家格物院負責,農學也是皇家格物院分科治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分支。
「一切都安排妥當了。」馮保面色猶豫的說道:「陛下,第一年寶岐司收穫的時候,還讓大臣們一起來,後來就再也沒有了,今年是不是安排他們一起過來?」
馮保想要把大臣們拉下水,天下最尊貴的陛下還會親自種地,怎麼說也趁著這個機會為難下大臣們,不為難大臣的宦官不是好大璫。
朱翊鈞搖頭說道:「還是算了,沒必要。」
大明大臣們年歲都不小了,能爬到廷臣這個地位的大臣,最少也要50歲了,種地是個苦差事,幹不動活兒還添亂,寶岐司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育苗和進行科學研究,而不是為了為難大臣。
當初之所以要把大臣叫到後山收穫,主要是為了番薯的推廣,而且也的確是為了為難大臣,主要是為了為難晉黨,後來朱翊鈞就再沒這麼做過了。
但每年他都會種地,都會親事農桑,也算是祖宗成法了。
「臣遵旨。」馮保見陛下不肯為難大臣,也沒有過分的追擊,皇帝的意志大於天。
「各地的藩王們,都在問什麼時候才能遷藩,怎麼河南地面藩王遷徙入京後,就沒動靜了?怎麼就河南五王在享福!藩王們問…」馮保的臉色變得為難將一本奏疏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問什麼了?」朱翊鈞打開了奏疏,司禮監已經票擬過了,顯然馮保不太好意思說出來。
馮保左看看右看看,左顧而言他的說道:「陛下還是看看吧,臣實在是沒法說出口。」
跟著皇帝這麼多年,作為近臣,馮保就沒有這麼為難過!
朱翊鈞打開了奏疏,來自代王朱鼐鉉,大明皇帝看著奏疏,奏疏的內容開頭還算正常,對皇帝一陣歌功頌德,而後又陳述了自己的辛苦,希望能夠早日獲准遷藩,內容和之前大多數都一樣。
觀星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領航,防止迷航。
整個航測預計在六月份完成,主要測試的目標是船隻的穩定性、操控性以及新型船隻的操縱,大體而言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船上的設備是否能夠穩定運行,是否需要進一步改良,新船設計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需要實踐去印證而後修改;
而另外一部分就是人了,大明水師也需要圍繞著新型船隻展開訓練。
船隻遠航火藥保存是重點項目,在船艙裡堆積了超過三十萬斤的火藥,海上濃郁的水汽,其火藥的密封尤為重要,會在馬尼拉進行一次拆封,試射火器後,返回松江府時,再試射一次。
第二個項目,也是最最重要的,則是人力驅動的尾部螺旋槳,這是飛雲號獨有的設計,保留了安裝蒸汽機的位置,因為蒸汽機小型化和馬力的問題,現在蒸汽機還不能上船,但人力驅動螺旋槳,已經安裝完成,總計需要四十名軍兵,踩踏帶動螺旋槳進行推動。
飛雲號上的螺旋槳已經是第二代產物了。
第一代的螺旋槳,有4個風車式槳葉,乃是鍛造而成,而且根據在長江水面的長達一個月的實驗,四葉螺旋槳的推進,遠不如明輪,就是船隻兩側巨大的水車樣式的推進器,無論怎麼調節螺旋槳的螺距,結果都是明輪的效率,大於螺旋槳。
因為低速情況下,明輪是絕對會優於水面之下的螺旋槳。
在經過皇家格物院的五經博士們反覆論證後,結合長江實測數據,大明皇家格物學院設計了新的螺旋槳,基於阿基米德螺旋線設計,這一代的螺旋槳也被命名為阿基米德螺旋槳,這是正式命名,皇家格物院非常務實,從哪裡學來的思路,就如何定名。
當然,這一代螺旋槳,還有個俗名叫番槳。
水面之下的推進器,還有許多的考驗,比如推進器可怕的共振、在水線下的螺旋槳軸承的磨損、槳軸動密封、推力軸承使用壽命、槳葉軸承鏽蝕、海中植物纏繞、海洋動物附著等等,都需要一步步的攻克。
無論多麼困難,第一代阿基米德螺旋槳,通過了測試,安裝在了飛雲號上,並且如期進行了海測。
「以朱載堉、焦竑、張嗣文、邢雲路為首的五經博士,對螺旋槳日後的成就非常看好,朱載堉說,在低速的情況下,兩側的明輪更加能夠發揮它的優勢,但在高速之下,明輪就會變成阻礙。」朱翊鈞做著一個很古怪的動作,他把兩個手伸了出去,想象了一下,放下了手臂。
馮保和張宏對視了一眼,天才們的想象世界,實在是有點讓人理解不能,陛下對格物院研究的內容還能看得懂,馮保和張宏就實在是有些無能為力了。
朱載堉為了解釋這個現象,專門製作了兩個模型,兩側明輪,低速的時候還好,高速的時候,水就會變硬,明輪在30裡每小時的速度中,就會折斷,即便是安裝在船尾,也會出現槳葉壽命太短等諸多問題。
螺旋槳就是推進器裡最終的答案,即便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朱翊鈞的動作是想象了下在水裡游泳時的動作,手臂就是兩側明輪,兩側安裝明輪,在機械結構裡是最簡單的,但飛雲號作為戰艦,兩側安裝明輪,多少有點失智,一炮打到明輪上,船直接癱瘓。
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許多機械裝置的性能、原理,在人們還不太清楚的時候,就已經廣泛使用了,比如 水肥,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人們在不完全理解它的物理規律和沒有完整的理論分析以前,這些裝置,就很難達到它的最佳性能。
所以才要發展格物,才要對進士額員增設,才要理解它的物理規律,才要進行總結,才要進行理論分析,需要持續不斷的對著人類未知的邊界去探索。
科學的發展,能帶來持續不斷的發展動力,帶領大明努力向前。
「明天的水肥施肥之事,安排好了嗎?」朱翊鈞看向了馮保詢問道,三十萬畝的試驗田將全部使用水肥施肥,西山煤局已經準備好了水肥,並且運到了京畿的官田,等待著時令。
隨著春風的吹拂,信風已經開始改變,微暖而潮溼的東南季風已經開始在華北平原上開始擴散,每一年度皇帝親事農桑,又要開始了。
每到這一天,朱翊鈞都會換上短褐,上衣下褲的在寶岐司親自種地。
朱翊鈞懂種地,他知道時令的重要性,他的親事農桑選在了寶岐司。
萬一禮部官員,為了等他這個皇帝有時間,準備好典禮,搞一些虛禮,進而錯過了施肥的時令,那才是得不償失,所以,水肥下田,並沒有什麼盛大的典禮,只有悄無聲息的推行。
而朱翊鈞,也要親自在寶岐司那十畝地上進行施肥。
徐貞明還在綏遠主持屯耕之事,沒有回到寶岐司,寶岐司現在歸皇家格物院負責,農學也是皇家格物院分科治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分支。
「一切都安排妥當了。」馮保面色猶豫的說道:「陛下,第一年寶岐司收穫的時候,還讓大臣們一起來,後來就再也沒有了,今年是不是安排他們一起過來?」
馮保想要把大臣們拉下水,天下最尊貴的陛下還會親自種地,怎麼說也趁著這個機會為難下大臣們,不為難大臣的宦官不是好大璫。
朱翊鈞搖頭說道:「還是算了,沒必要。」
大明大臣們年歲都不小了,能爬到廷臣這個地位的大臣,最少也要50歲了,種地是個苦差事,幹不動活兒還添亂,寶岐司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育苗和進行科學研究,而不是為了為難大臣。
當初之所以要把大臣叫到後山收穫,主要是為了番薯的推廣,而且也的確是為了為難大臣,主要是為了為難晉黨,後來朱翊鈞就再沒這麼做過了。
但每年他都會種地,都會親事農桑,也算是祖宗成法了。
「臣遵旨。」馮保見陛下不肯為難大臣,也沒有過分的追擊,皇帝的意志大於天。
「各地的藩王們,都在問什麼時候才能遷藩,怎麼河南地面藩王遷徙入京後,就沒動靜了?怎麼就河南五王在享福!藩王們問…」馮保的臉色變得為難將一本奏疏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問什麼了?」朱翊鈞打開了奏疏,司禮監已經票擬過了,顯然馮保不太好意思說出來。
馮保左看看右看看,左顧而言他的說道:「陛下還是看看吧,臣實在是沒法說出口。」
跟著皇帝這麼多年,作為近臣,馮保就沒有這麼為難過!
朱翊鈞打開了奏疏,來自代王朱鼐鉉,大明皇帝看著奏疏,奏疏的內容開頭還算正常,對皇帝一陣歌功頌德,而後又陳述了自己的辛苦,希望能夠早日獲准遷藩,內容和之前大多數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