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2頁)

 


    “自上次國姓正茂上奏說要大明收稅之後,呂宋總督府開始設立府州縣等衙門,這開了個好頭,呂宋也不缺少官吏了。”朱翊鈞說起了殷正茂請大明收稅的後續。
 


    在呂宋逐漸安定下來後,殷正茂當然要進一步王化呂宋。
 


    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也是游龍號下水的日子,林輔成回到京師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二十三日了,八月二十六日,游龍號已經完成了第一次海測,快速帆船從松江新港出發,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抵達了琉球,而後用了僅僅不到五天的時間,繞雞籠島一圈,在澎湖巡檢司補給後,回到了琉球,再次返回了大明。
 


    不缺官吏,是因為航海技術的發展,讓前往呂宋不再是冒險,也是因為呂宋逐漸穩定了下來,讓前往呂宋任官更加容易做事,國初大明也不缺少人前往雲南,相應的現在大明也不缺少官吏前往呂宋。
 


    “陛下聖明,有仁愛之心。”張居正並無反對的想法,入京省親覲見,歸家探望父母尊親,是一種政治手段,大明和呂宋總督府並無間隙,如果出了問題,就可以入京省親,說明情況。
 


    和倭國和解,只是沒辦法向百姓交待嗎?還有奉國公戚繼光,平倭一生的他,怎麼面對這件事呢?
 


    “條件還是不錯的,但沒必要接受他的投降。”王崇古頗為肯定的說道:“東南沿海飽受倭患襲擾數十年,生靈塗炭,家家戶戶戴孝,接受他的投降,朝廷沒法向百姓交待。”
 


    “倭國的寶鈔…”朱翊鈞看著來自長崎總督府的奏疏,略帶著些嘲弄的說道:“這些個大名們,真的是貪婪無厭。”
 


    織田信長的確是個人物,算是倭國少有的人傑了,但也沒什麼用,大明會有條不紊的執行自己的滅倭計劃。
 


    松江巡撫申時行報喜,將快速帆船的第一次海測的消息,呈送御前。
 


    “織田信長願意俯首稱臣,受大明冊封;繳納歲供白銀三十萬兩;接受大明寶鈔在倭國的發行;開放倭國港口;織田信長承諾,施行一公二民稅制,安頓平民,減少倭寇;配合大明艦隊,打擊倭寇。”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張居正。
 


    朱翊鈞以前也疑惑,明明知道安東尼奧是對手,為何費利佩二世還要任命安東尼奧為船長,讓他帶著大帆船前來大明,費利佩二世也不想,這不是沒人用嗎?現在費利佩二世的大帆船,也要倚仗馬爾庫斯的引領。
 


    政治軍事經濟多方面接受大明的強羈縻,只求大明皇帝手下留情,不要在過量超發寶鈔了,倭國本就糜爛,現在正是結束戰亂的關鍵時間,大明皇帝這一攪合,倭國滿目瘡痍。
 


    大明若是再冊封一個有實力當國王的織田信長,那代表著大明和倭國和解。
 


    張居正看完了遞給了王崇古。
 


    這海上貿易,沒有經驗豐富的船長和引航員,大航海就是飛將軍李廣進草原,暈頭轉向。
 


    臺灣海峽在閩人口中叫大黑溝,橫跨這條大黑溝是一件很難的事兒,現在前往雞籠島的航線,一共有兩條,一條是從新港、寧波雙嶼前往琉球而後南下到貓鼻頭,就是雞籠島北端,因為像貓的鼻子而得名;而另外一條路線,則是月港至澎湖巡檢司,再到興隆莊(今高雄),這兩條航線,都是要避開大黑溝複雜的海流。
 


    也就是說從大明沿海出發,更容易下南洋,而不是去雞籠島,這就是為何雞籠這個大島,這麼多年也未曾大規模開發的緣故,自從琉球王府內遷,大明水師駐軍琉球后,雞籠島的開發進程,大幅度加快的緣故。
 


    誰控制了琉球,誰就控制了雞籠島。
 


    琉球,俞大猷、陳璘都說是大明海疆的鎖鑰之地,這裡的確是萬國海梁。
 


    有一條船從寧波雙嶼前往淡水鎮買賣木材,因為請不到舟師,只能冒險出海,打算從雙嶼直撲淡水鎮,結果走了幾天,再看到岸的時候,已經到了瓊州…
 


    舟師是一種極為專業的人才,他們鬧著不讓朝廷擴招,鬧著要待遇,連大明皇帝都忍了,跟舟師們談了條件,說明了擴張的詳情,而申時行和舟師們的談話,也在逐步應驗,大明海貿逐漸興旺,對舟師的需求在增加。
 


    現在是船等人,各大海商們也反應過來了,哐哐的給各個海事學堂砸銀子,生怕海事學堂資金不足關了門,沒人可用。
 


    “五個市舶司建了五個海事學堂,還不夠嗎?”朱翊鈞有些撓頭了,開海發展到現在,人才的增長速度,跟不上海貿擴張的速度,海商大戶現在回過神來,開始鼓譟著再興辦一些海事學堂。
 


    馮保低聲說道:“豈止是舟師,還有尋礦的地師,扎銀幣的銀匠,各行各業的大師傅,都缺。”
 


    只缺舟師嗎?是各行各業,都缺乏人才。
 


    舟師因為影響更大,所以體現的更加直觀,可是其他的缺口,其實也非常非常的的大,系統性培養人才,已經成為了大明的當務之急。
 


    朱翊鈞思索了一番說道:“分科治學,迫在眉睫。”
 


    分科治學,說起來容易,可是大明傳統士大夫的阻力,也是朝廷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朝廷的行政力量恢復後,的確有能力強摁著牛喝水。
 


    但是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問題,讀儒學可以做官,這是讀書成為人上人的固定晉升通道,大明的讀書人們,也是不樂意學其他的科目,鄉賢縉紳、勢要豪右之家,沒人會讀,又無法實現階級的躍遷,學來做什麼?
 


    所以,學這些的只有窮民苦力,而這些窮民苦力沒錢讀書,大明需要對教育進行龐大的投入,才能有成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長線投資,短期收益不明朗,長期收益才會有直觀的體現。
 


    組織架構、發展、資金、規模、指向性、招生數量、教職工來源數量和質量等等問題,都是分科治學要解決的問題。
 


    朱翊鈞將這幾個事情,依次寫在了紙上。
 


    主要矛盾是大明缺乏專業人才的現狀和士大夫對知識的壟斷地位,次要矛盾是學生對專業學院缺乏認可而專業學院需要大量招生。
 


    組織架構上,肯定要脫離原來國子監、太學、貢院這個體系,這會引發矛盾激烈衝突;而發展方向上以專業人才為主,而不是培養官員,這引發次要矛盾;
 


    資金上反而不是問題,內帑國帑有大筆大筆的銀子,而且海事學堂也有無息學貸的經驗;
 


    在教職工上,皇家格物院可以提供部分的教職工,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師傅,可以成為教職工,來源數量和質量都不必擔心;而工兵團營的三級學堂可以提供生員,指向性的學堂的就業也不缺少方向。
 


    朱翊鈞在備忘錄上,寫好了規劃,他放下了鋼筆,將自己的規劃謄抄,最後提起了硃筆鄭重落筆:皇家理工學院。
 


    冠以皇家之名,自然是資出內帑,這是為了減少朝堂的阻力,無論是脫離原來的教育體系,還是挑戰士大夫對知識的壟斷地位,皇權都是利器,而理工之名,則是區分於儒學,儒學對於機械是極為反感的,認為是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