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零八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3頁)

 


    王崇古看廷臣們無人應答,又罵了兩句張居正過於狡詐,事情他在做,陛下說起,只有他來回答了,王崇古硬著頭皮開口說道:“陛下,天下疲憊,但仍然以營造十王城,遷藩入京,以工兵團營為根骨,為官廠團造為血肉,以點散面為宜,動作大了,恐致天下沸反。”
 


    “受苦的還是百姓,陛下本意解生靈倒懸之困,若是戰禍四起,恐還田法也沒什麼效果了。”
 


    “嗯。”朱翊鈞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王崇古的說法。
 


    治大國,越急越糟,沒點長久規劃,好意思說自己的是天朝上國?還田自然要搞,但也是一點點的搞,步子大了一定扯到褲襠。
 


    廷議總是鼓譟無聊的,大明潞王殿下自大婚後,就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了,朱翊鈞還是磨坊裡的驢,朝堂的每一個決策,都要朱翊鈞親自下印,做什麼都要三思而後行,需要慎重對待。
 


    戶部奏聞了大明各地普查丁口的進度,經過操戈索契這事一鬧,普查丁口的速度在加快;而刑部奏聞了三件疑難案件,都是比較典型的事例,會影響到大明會典的修纂;禮部上了新一卷的海外番國志書,而高啟愚將自己在泰西的經歷,寫成了《遣西心影錄》記錄了泰西的光怪陸離;
 


    兵部工部聯名上奏了綏遠馳道的修建進度,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甚至很多地方進度超過了預期,工程款到位,工程的速度自然跟得上,十王城已經完成了清理平整,地基已經挖掘,各官廠協調完成,磚石土木開始轉運。
 


    吏部和都察院上了一份名單,朝陽門外的快活碑林,又多了十七塊碑文,這一次出事的京堂都察院的御史,上一次寫滿了京堂御史外室的故事集妖書,終究是將十七位貪官給點了,他們的事蹟會留在碑文上。
 


    快活碑林,現在都成了一個景點,入京的學子,各個都要去裡面觀摩一圈,因為會試有可能會考到,算是收集素材了。
 


    都察院的御史們苦苦哀求,陛下別讓他們挑水了,士大夫的臉面都丟盡了,被人指指點點,朱翊鈞不為所動,只說,不想幹可以致仕回家,官帽一脫,官印一放就可以走了。
 


    折騰都察院的御史,不是朱翊鈞惡趣味在作怪,而是為了讓他們接點地氣,別整日裡袖手談心性,乾點正事,作為大明重要的糾錯力量,這麼下去,成何體統?
 


    “昨日松江巡撫申時行奏聞,游龍號的主體已經完成,定於八月十五日下海,而後進行兩個月的航測,十月十五日左右和大明水師一道至天津衛,接受陛下閱視。”工部尚書汪道昆彙報了一個振奮的消息,大明的快速帆船,已經可以下水了!
 


    只是戰船飛雲號,下水還早,甚至還有可能延期,遇到了工程難點需要克服。
 


    “好!”朱翊鈞笑著說道:“不急不急,慢工出細活,急功近利不可取,工期已經提前一年了,朕可以等到明年夏天,朕只希望快速帆船能成為大明海貿的強大助力。”
 


    更快、更多的貨物在大洋之間穿梭,大明的小農經濟蛻變為商品經濟的速度也就越快,鄉野之間九成八的赤貧現狀才能改變。
 


    十六匹的蒸汽機,其實可以講一個故事,快速帆船也可以講一個故事,朱翊鈞真的存心在交易行收割,這就兩個故事了,哪怕是勢要豪右能挺得過這兩把巨大的鐮刀?恐怕很難。
 


    但朱翊鈞沒有講,不講的原因,不是他心善,是他不想交易行向人性之惡的鴻溝滑落。
 


    王崇古彙報了下工兵團營三級學堂的建設,已經在各個工兵團營鋪開,但教育始終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短期內看不出太多的成果來,現在唯一解決的問題就是,大明許許多多的讀書人,終於不用以抄書為生了,至少去教讀書寫字,也能混口飯吃。
 


    十六匹蒸汽機的小規模量產的消息公佈後,綏遠馳道的票證價格上漲了許多,王謙從一開始就看好馳道,將自己所有的銀子都投入到了馳道之中,現在賣出,王謙將獲利20以上,但是王謙還是持有,而不是賣出。
 


    廷議之後,朱翊鈞看完了新修的海外番國志,這一卷寫的是英格蘭,裡面對英格蘭的描述是急轉而下的。
 


    本來禮部對於英格蘭人的評價不算低,因為去年完成了全球航海,這種行為是值得肯定的,這是勇敢,是探索,但隨著英格蘭女王頒佈的私掠許可證政策,大明禮部對英格蘭人的評價急轉而下,已經和倭國一個等級了,並且批評了英格蘭人對蘇格蘭人的殘忍壓迫。
 


    大明禮部之前懷疑是西班牙特使在故意說英格蘭的壞話,一直等到英格蘭特使喬治,洋洋自得的肯定了私掠許可證是種天才發明之後,禮部才最終修訂了這一卷的海外番國志。
 


    鼓勵海寇的都是,人間之屑。
 


    大明是傳統陸權大國,又因為倭寇禍亂東南,對海寇是極度厭惡,英格蘭人鼓勵海寇,那就和大明漸行漸遠了。
 


    “御史言官還沒人來伏闕嗎?”朱翊鈞收好了海外番國志,好奇的問道。
 


    上街挑水已經如此有辱斯文了,嘉靖朝動不動就伏闕的言官們,這都鬧了這麼久,還沒人來伏闕。
 


    馮保笑著說道:“陛下在這等著呢,他們不敢來。”
 


    嘉靖朝敢那麼鬧,是因為道爺手裡沒刀子,尤其是在緹帥陸炳薨逝後,道爺就更拿那些伏闕的言官無計可施了,現在不敢這麼鬧,是知道鬧了就出大事兒,陛下心心念念呢。
 


    朱翊鈞甩了甩袖子,搖頭說道:“無趣。”
 


    “上街挑水,總比去綏遠吃沙子強。”馮保對賤儒們的心態還是非常瞭解的。
 


    還是不值當,那會兒伏闕,鬧得越大越好,名聲越大,升官越快,只要能撈到廷杖,就是平步青雲,現在考成法都推行十年了,陛下的廷杖可是真的會打死人的。
 


    朱翊鈞去了北大營操閱軍馬,把沉浸在溫柔鄉里的潞王也拉到了北大營,這麼沉湎下去,難保年紀輕輕的潞王,就身體虧空了,朱翊鏐非常配合的揮汗如雨,好好的出了一把汗。
 


    “走跟朕看個熱鬧去。”朱翊鈞盥洗之後,準備帶著朱翊鏐瞧瞧熱鬧去。
 


    “什麼熱鬧?”朱翊鏐好奇的問道。
 


    朱翊鈞整理了一下衣服說道:“林輔成和一個叫顧公燮的人,最近在雜報上吵的熱火朝天,兩人約了今天在太白樓聚談。”
 


    “不去,看措大吵架有什麼好看的?還不如在校場看人角力。”朱翊鏐把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也不知道陛下為何喜歡看讀書人吵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