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為力
權盛者摧,功高者隳,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楊博在看到事不可為後,立刻選擇了急流勇退,能急流勇退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按常理而言,張居正也躲不過這個循環,但是皇帝的支持,讓張居正、戚繼光脫離了這種循環,成為了歷史長河裡,任時光和歲月沖刷都無法磨滅的磐石,這已經不是期許,而是現實了。
如果陛下真的要對張居正反攻倒算,之前張居正生病就是最好的時機。
陛下不是神,能庇佑的人數極為有限,王崇古很羨慕張居正,也很想成為張居正,所以拿出了《臃腫四疾疏》,來抑制官場根深蒂固的臃腫。
密疏這種手段,專治官場各種頑疾,不僅僅是臃腫,當然相比較考成法這種正大光明的進攻,密疏顯得陰暗的多。
萬曆元年的時候出過一個案子,就是南京光祿寺卿兼任應天府府尹的顧章志,貪墨河道疏浚銀三十六萬兩,在這個案子中,顧章志徵三十四營力夫十萬兩千人,疏浚江南段運河,四十八萬銀,只發了十二萬。
“那要不留下?臣抽空修訂一下。”朱載堉一想到自己之前從陛下這裡拿走了一百萬銀,就覺得應該做點什麼。
本來到了這一步,事情不會鬧到文華殿上,師爺侄子的同鄉趙丁健,想方設法把錢還了就是。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為皆為正義。
“留步留步,皇叔,每天要曬半個時辰的太陽,活動活動身體,這是皇叔答應朕的,可千萬不能忘了,緹騎會提醒皇叔的,不必送了,朕回宮去了。”朱翊鈞讓朱載堉不必送了,臨走的時候,提醒朱載堉要注意身體健康。
朱翊鈞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說道:“河南田畝清丈問題,不僅僅是宗藩的問題,朕可以下旨在西山營造十王府,甚至是十王城,遷天下諸藩入京,那麼,把藩王遷回京師後,就能保證河南、各地藩王府的清丈有序進行了嗎?”
但徵召這些力夫的鄉賢縉紳、衙役、經紀買辦,成了最後的負責人。
墊付了勞役每日兩升米的則是這些個鄉賢縉紳、衙役、經紀買辦,而後這些撲買了朝廷疏浚的人,再問南京衙門要銀子。
在考成法實施前,即便是鬧到了文華殿上,也只需要趙丁健為整件事負責就行了。
“厲害。”朱翊鈞由衷的說道,他根本不期許會獲得結果,但朱載堉好像越來越接近答案了。
“陛下,不是說找德王商量下,勸鄭王入京的事兒嗎?”馮保低聲問道。
順天府的人丁分為了城坊、城廂、鄉野,在九門之外的民舍草市,屬於城廂,這就是分界嶺,裡面是城坊,再往外就是鄉野,而對於丁口的普查,也是登記造冊,新的黃冊出現在了朱翊鈞的桌上。
朱翊鈞在密匣裡給各大巡撫總督挨個寫了一封信,通過九龍驛傳的塘報,發往了各地。
“朕也想清靜些,但是清靜不了啊,河南清丈不搞好,大明剩下地方就會有樣學樣,再難再久也要做。”朱翊鈞坐直了身子,還是沒有認同馮保的想法,和稀泥當然簡單,遇到了重大阻力和困難,暫時停下腳步,也不是不行。
朱載堉理所當然的說道:“這不是一目瞭然的嗎?很容易得到啊。”
這個案子,鄉賢縉紳們告趙丁健欠錢不還,順天府衙門判了趙丁健限期還錢。
大明皇帝日理萬機,禮部收到御書房下章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反對,藩王建藩,可是祖宗成法,雖然建藩已經弊大於利,甚至說是百害而無一利了,但這可是對著洪武年間的祖宗成法開刀,這等同於皇帝在自掘墳墓。
“之前計算密率,都是需要用割圓法,我在想能不能整理成一個公式出來,更加便於計算,我去年的確弄出了一個公式來,但是需要計算二十萬次,才能達到小數點後六位,甚至不如割圓法方便,今天,我終於整理出來新的公式!”
“什麼成了?”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多爾袞剛在山海關打敗了李自成入關後,下旨:至朱姓各王歸順者,亦不奪其王爵,故明勳戚贍田己業俱準照舊,乃朝廷特恩,不許官吏侵漁、土豪佔種,各勳衛官舍亦須仰體,毋得滋事擾民。
十四萬人的賣身契銷燬,不是一個小事,為了順利執行,王一鶚請求禮部制定了儀程,並且邀請陛下親自觀禮。
朱翊鈞在操閱軍馬結束之後,坐著大駕玉輅,車駕沒進通和宮,而是拐進了皇家格物院,皇家格物院的藏經閣的第一層,是鄭王世子、德王朱載堉的書房。
王崇古在用考成法,太好用了!
這就是河南清丈還田的世紀難題。
削藩已經搞出了一次靖難之戰,這滅藩,會是何等可怕的政令?
朱載堉相繼用了三種辦法,來訴說他的成果,割圓法、舊公式和新公式,新公式簡單明瞭,甚至需要更多的精確度時,可以繼續展開,和割圓法進行印證,結果是相同。
一直清丈不設限期等於不清丈。
萬士和認慫了,他入宮面呈陛下後,勸諫了皇帝暫緩此議,等戚帥回京之後,再論不遲。
密率就是圓周率,而朒數和盈數,就是314159267之間。
給朱載堉的父親鄭王寫信,讓鄭王做個表率,帶著鄭王藩入京來,這件事很難做,因為鄭王藩不是鄭王府一家,那麼多的郡王,都需要仔細商量,這是大事。
朱載堉的每一秒鐘對他而言,對大明而言都非常的寶貴,亂七八糟的事兒,擋在格物院門外就好。
那是皇帝自己的問題。
別說河南地方有司了,張居正都不敢妄動,朱翊鈞看了都頭疼,連韃清看了都得撓頭。
這個要銀子的過程並不順利,民告官那本身就是困難重重,墊付了勞動報酬的鄉賢縉紳們,委託了一個狀師,告了師爺的同鄉趙丁健,不敢告官,只能找這個趙丁健了。
馮保知道河南清丈的複雜性,才低聲說道:“就這樣吧,也不是說河南不清丈,就一直清丈就是。”
田文鏡作為河南山東總督,作為雍正心腹大臣,在河南地面推行攤丁入畝,地籍官司打的田文鏡焦頭爛額,因為到了雍正年間,河南地面的田畝,仍然沒有釐清地籍。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這還只是釐清地籍,後面還有一座怎麼看都無法翻越的還田。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朱載堉這才注意到,房間裡多了三個人,皇帝、馮保、趙夢祐,書房極為凌亂,這地上的紙也不知道有用沒用,三個人都只能小心翼翼的避開。
這是重新樹立朝廷信譽的關鍵,如果朝廷在萬曆維新中,說到做到,朝廷的信譽就可以快速恢復,即便是以後出現了螺旋上升的反覆,也不會是完全反對、全盤否定,這對大明的日後,極為重要。
遷徙藩王回京,就是商鞅變法的徙木立信!
“陛下,河南地面要不就這樣吧。”馮保看著河南地方有司的奏疏,無奈的說道,讓誰去都不合適,對付的是老朱家的宗藩,誰去都免不了被秋後算賬,這是必然。
按常理而言,張居正也躲不過這個循環,但是皇帝的支持,讓張居正、戚繼光脫離了這種循環,成為了歷史長河裡,任時光和歲月沖刷都無法磨滅的磐石,這已經不是期許,而是現實了。
如果陛下真的要對張居正反攻倒算,之前張居正生病就是最好的時機。
陛下不是神,能庇佑的人數極為有限,王崇古很羨慕張居正,也很想成為張居正,所以拿出了《臃腫四疾疏》,來抑制官場根深蒂固的臃腫。
密疏這種手段,專治官場各種頑疾,不僅僅是臃腫,當然相比較考成法這種正大光明的進攻,密疏顯得陰暗的多。
萬曆元年的時候出過一個案子,就是南京光祿寺卿兼任應天府府尹的顧章志,貪墨河道疏浚銀三十六萬兩,在這個案子中,顧章志徵三十四營力夫十萬兩千人,疏浚江南段運河,四十八萬銀,只發了十二萬。
“那要不留下?臣抽空修訂一下。”朱載堉一想到自己之前從陛下這裡拿走了一百萬銀,就覺得應該做點什麼。
本來到了這一步,事情不會鬧到文華殿上,師爺侄子的同鄉趙丁健,想方設法把錢還了就是。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為皆為正義。
“留步留步,皇叔,每天要曬半個時辰的太陽,活動活動身體,這是皇叔答應朕的,可千萬不能忘了,緹騎會提醒皇叔的,不必送了,朕回宮去了。”朱翊鈞讓朱載堉不必送了,臨走的時候,提醒朱載堉要注意身體健康。
朱翊鈞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說道:“河南田畝清丈問題,不僅僅是宗藩的問題,朕可以下旨在西山營造十王府,甚至是十王城,遷天下諸藩入京,那麼,把藩王遷回京師後,就能保證河南、各地藩王府的清丈有序進行了嗎?”
但徵召這些力夫的鄉賢縉紳、衙役、經紀買辦,成了最後的負責人。
墊付了勞役每日兩升米的則是這些個鄉賢縉紳、衙役、經紀買辦,而後這些撲買了朝廷疏浚的人,再問南京衙門要銀子。
在考成法實施前,即便是鬧到了文華殿上,也只需要趙丁健為整件事負責就行了。
“厲害。”朱翊鈞由衷的說道,他根本不期許會獲得結果,但朱載堉好像越來越接近答案了。
“陛下,不是說找德王商量下,勸鄭王入京的事兒嗎?”馮保低聲問道。
順天府的人丁分為了城坊、城廂、鄉野,在九門之外的民舍草市,屬於城廂,這就是分界嶺,裡面是城坊,再往外就是鄉野,而對於丁口的普查,也是登記造冊,新的黃冊出現在了朱翊鈞的桌上。
朱翊鈞在密匣裡給各大巡撫總督挨個寫了一封信,通過九龍驛傳的塘報,發往了各地。
“朕也想清靜些,但是清靜不了啊,河南清丈不搞好,大明剩下地方就會有樣學樣,再難再久也要做。”朱翊鈞坐直了身子,還是沒有認同馮保的想法,和稀泥當然簡單,遇到了重大阻力和困難,暫時停下腳步,也不是不行。
朱載堉理所當然的說道:“這不是一目瞭然的嗎?很容易得到啊。”
這個案子,鄉賢縉紳們告趙丁健欠錢不還,順天府衙門判了趙丁健限期還錢。
大明皇帝日理萬機,禮部收到御書房下章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反對,藩王建藩,可是祖宗成法,雖然建藩已經弊大於利,甚至說是百害而無一利了,但這可是對著洪武年間的祖宗成法開刀,這等同於皇帝在自掘墳墓。
“之前計算密率,都是需要用割圓法,我在想能不能整理成一個公式出來,更加便於計算,我去年的確弄出了一個公式來,但是需要計算二十萬次,才能達到小數點後六位,甚至不如割圓法方便,今天,我終於整理出來新的公式!”
“什麼成了?”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多爾袞剛在山海關打敗了李自成入關後,下旨:至朱姓各王歸順者,亦不奪其王爵,故明勳戚贍田己業俱準照舊,乃朝廷特恩,不許官吏侵漁、土豪佔種,各勳衛官舍亦須仰體,毋得滋事擾民。
十四萬人的賣身契銷燬,不是一個小事,為了順利執行,王一鶚請求禮部制定了儀程,並且邀請陛下親自觀禮。
朱翊鈞在操閱軍馬結束之後,坐著大駕玉輅,車駕沒進通和宮,而是拐進了皇家格物院,皇家格物院的藏經閣的第一層,是鄭王世子、德王朱載堉的書房。
王崇古在用考成法,太好用了!
這就是河南清丈還田的世紀難題。
削藩已經搞出了一次靖難之戰,這滅藩,會是何等可怕的政令?
朱載堉相繼用了三種辦法,來訴說他的成果,割圓法、舊公式和新公式,新公式簡單明瞭,甚至需要更多的精確度時,可以繼續展開,和割圓法進行印證,結果是相同。
一直清丈不設限期等於不清丈。
萬士和認慫了,他入宮面呈陛下後,勸諫了皇帝暫緩此議,等戚帥回京之後,再論不遲。
密率就是圓周率,而朒數和盈數,就是314159267之間。
給朱載堉的父親鄭王寫信,讓鄭王做個表率,帶著鄭王藩入京來,這件事很難做,因為鄭王藩不是鄭王府一家,那麼多的郡王,都需要仔細商量,這是大事。
朱載堉的每一秒鐘對他而言,對大明而言都非常的寶貴,亂七八糟的事兒,擋在格物院門外就好。
那是皇帝自己的問題。
別說河南地方有司了,張居正都不敢妄動,朱翊鈞看了都頭疼,連韃清看了都得撓頭。
這個要銀子的過程並不順利,民告官那本身就是困難重重,墊付了勞動報酬的鄉賢縉紳們,委託了一個狀師,告了師爺的同鄉趙丁健,不敢告官,只能找這個趙丁健了。
馮保知道河南清丈的複雜性,才低聲說道:“就這樣吧,也不是說河南不清丈,就一直清丈就是。”
田文鏡作為河南山東總督,作為雍正心腹大臣,在河南地面推行攤丁入畝,地籍官司打的田文鏡焦頭爛額,因為到了雍正年間,河南地面的田畝,仍然沒有釐清地籍。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這還只是釐清地籍,後面還有一座怎麼看都無法翻越的還田。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朱載堉這才注意到,房間裡多了三個人,皇帝、馮保、趙夢祐,書房極為凌亂,這地上的紙也不知道有用沒用,三個人都只能小心翼翼的避開。
這是重新樹立朝廷信譽的關鍵,如果朝廷在萬曆維新中,說到做到,朝廷的信譽就可以快速恢復,即便是以後出現了螺旋上升的反覆,也不會是完全反對、全盤否定,這對大明的日後,極為重要。
遷徙藩王回京,就是商鞅變法的徙木立信!
“陛下,河南地面要不就這樣吧。”馮保看著河南地方有司的奏疏,無奈的說道,讓誰去都不合適,對付的是老朱家的宗藩,誰去都免不了被秋後算賬,這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