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3頁)

 


    指望大明的每一個人都忠君體國,確實很難很難,如同儒家大同世界,只要人人有德行,天下大同一樣的不切實際,而王民,則更多的是一種臣服,懾於武力、大勢、律法、公序良俗只能認可,這更加現實。
 


    侯於趙沐浴更衣後,才算是徹底的清醒了過來,換好了朝服,確定儀禮沒有問題後,坐上了車駕,匆匆前往了通和宮御書房,在路上,侯於趙拿著昨日酒後寫的奏疏,看了許久。
 


    更加明確的講,煤鋼,是暴力的一種。
 


    侯於趙覺得陛下理解的不對,曲解了他的意思,他本來的意思是: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就是唯一的一片天,應該是寰宇之內莫非王民,而不是人民,這就差一個字,但其根本意識,則是天壤之別。
 


    沒有!侯於趙就這麼幹脆、直接走了。
 


    證明侯於趙的能力不是靈光一閃的,而是真的很有才能,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經驗。
 


    “那就不改了。”侯於趙也覺得沒什麼必須要糾正的,反正執行上,還是王民,王,使臣服。
 


    侯於趙跟皇帝說起了遼東的趣事,這對於深居皇宮,被束縛在皇位上動彈不得的朱翊鈞而言,是新奇的見聞,他需要坐在皇位上,坐在黃金馬桶上,鎮壓異空間四大邪神。
 


    如果不是考成法,侯於趙是不可能坐的上巡撫這個位置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因為馳道修通,侯於趙入京只需要八天的時間,但就是這幾天的時間,讓侯於趙始終放心不下春耕之事,左右為難,還是直接走了。
 


    改漢姓、用漢文、用漢書、用大明禮儀,這就是同為大明人的具體舉措。
 


    “實踐之中,還是王民更好用。”朱翊鈞承認他多少有點理想主義了,實踐而言,王民則是最優解,而人民這個詞,反而更像是幻想鄉和理想國的虛妄。
 


    而侯於趙的這本奏疏,就是解決這個究竟立什麼規矩的問題,系統性的提出了塑造新共識的意見,並且給出了具體實施的舉措和標準。
 


    “臣途徑書坊遇到了林輔成,聊了幾句。”侯於趙選擇實話實說,林輔成的話,給了他很大的啟迪。
 


    呈送皇帝的奏疏,大多數不是一次就能寫成的,第一次構思打完了草稿後,第二次謄抄再批註一番,將錯別字挑出來,對一些語焉不詳的句子進行更改,再第三次謄抄。
 


    王謙偶遇侯於趙,侯於趙喝的大醉回到了會同館驛,朱翊鈞知道後,為了避免侯於趙御前失儀的問題,朱翊鈞才讓田富舉來的,愛睡就睡,睡醒了再幹活不遲,在塞外都幹了快十年活了,該歇歇了。
 


    “從堪輿圖上可以明顯看出,遼東已經不再適合都司這種簡單的軍事羈縻了,萬曆元年起,在遼東不斷拓土,已經直抵吉林,而且還在向北擴張,都司軍事羈縻的衙門,已經不能滿足遼東地面的需要了。”張居正陳述了一下理由。
 


    “我贊同。”萬士和作為禮部尚書,沒有咬文嚼字,只是表達了同意的觀點,他最近一直在忙著三級學堂的事兒,官廠團造的擴大,有利於興文教,大明天下賤儒太多,是禮部最頭疼的地方。
 


    煤銀對流將是大明極為重要的一個循環,北方獲得白銀後,更好的獲得南方的手工業製品和糧食,以後南衙的士大夫也不能再大叫,北方都是賠錢貨,應該精算掉,因為煤鐵銅銀都是剛需之物。
 


    但萬士和這套基於華夷之辨體系討論問題,打一頓之後要立什麼樣的規矩,並沒有解決。
 


    從字跡上看,這的確是他的親筆手書,可從內容上,怎麼看都有點匪夷所思,倒不是說有什麼大逆不道的言論,而是其結構之完整,邏輯清晰且縝密,有頭有尾,已經可以直接呈送御前了。
 


    “比較有趣的是,侯於趙打算留下師爺四處拜訪,師爺怒罵幾聲,跟著侯於趙回遼東了。”張居正忍著笑意說完。
 


    “謝陛下隆恩。”侯於趙不傻,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後,就趕忙謝恩了。
 


    朱翊鈞這才知道,這種比喻手法,明朝就已經有了,用牛馬比喻於生活所迫不得不供人驅使從事艱苦勞動的人。
 


    朱翊鈞還在釣魚,但張宏很清楚,陛下的心思早就不在魚上了,魚漂都已經沉底了,魚竿都彎了,陛下都沒察覺到,而是陷入了思考之中。
 


    已經籌備近一年的綏遠馳道動工了!
 


    在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裡,綏遠都是一個大工地,而這種建設,有利於大明對綏遠的王化,也有利於綏遠的礦藏入腹地,煤鐵銅銀,都是北方的礦產資源,為實現煤銀對流夯實了基礎。
 


    朱翊鈞解釋道:“人民是可以定性的,就是一切贊成、擁戴和踐履之實參與到大明建設的個人、階級、集體,都屬於這個範疇。”
 


    朱翊鈞當然知道侯於趙喝醉了,太白樓可是皇莊的產業,會同館驛也是大明朝廷的衙門,侯於趙這個馬上要做巡撫的人,更是萬眾矚目。
 


    哪怕是不擺席,去三大會館拜拜山頭,聯絡下感情總是應該的吧。
 


    “陛下,臣以為,理當煤鋼聯營和專營。”王崇古終於對煤下手了。
 


    侯於趙很清楚的意識到了自己聖眷正隆,但也就是意識到了,對他沒有任何的影響,他其實不怎麼會使用這些聖眷,結黨營私?僭越威福之權?為非作歹?好像還不如墾荒種地有趣。
 


    “臣謝陛下隆恩。”王崇古再次俯首謝恩。
 


    侯於趙急著面聖,連飯都沒吃,這是田富舉告訴皇帝的,喝了大酒睡到日上三竿,飯都不吃緊趕慢趕來面聖,侯於趙從來不說忠誠,但寫滿了忠誠。
 


    “李成梁把人稱之為牛馬?”朱翊鈞眉頭一挑。
 


    侯於趙的‘一個大明,皆是王民’的主張,得到了廷臣們的一致贊同,這侯於趙,在塞外哼哧哼哧幹了九年多,又一本奏疏,讓廷臣們刮目相看,和當初五等功賞的妙手偶得相比,這一篇《北山新論疏》是侯於趙的經驗,也是他的踐履之實。
 


    “忠君體國者人民也。”侯於趙恍然大悟總結性的說道。
 


    朱翊鈞在龍池釣魚,他用過午膳之後,本該去京營操閱軍馬,但侯於趙要來,朱翊鈞打算耽誤一會兒,田富舉和陛下耳語了兩聲,朱翊鈞示意張宏傳了一桌菜到御膳房。
 


    “戚帥討伐板升收復河套,李成梁在遼東拓土,黔國公府和劉綎在西南方向和東籲角力,國姓正茂在呂宋,徐渭在長崎,這些都是開拓之地,愛卿提出的這個辦法好啊。”朱翊鈞看著侯於趙有些好奇的問道:“是怎麼想到的?”
 


    “缺官。”萬士和的臉色跟吃了蒼蠅一樣的難受。
 


    《大誥律》啟動!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者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