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五十七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2頁)
梁夢龍的神情可謂是五味雜陳,這幾日他親自到各地看了看,甚至覺得當初朝中精算風力輿論,也有可取之處,這河套,的確很難治理。
“這還不是最難的。”梁夢龍繼續說道:“最大的問題是水土流失,黃河為何泥沙極多?那一道道黃土高坡上的溝壑,就是原因,黃河水鹹,也是如此緣故,柴米油鹽,柴字當頭,生活在河套的人,世代伐木取薪,樹木被採伐,草不能活,一下雨就是濁龍滾滾,這土地便越來越貧瘠。”
“但即便如此貧瘠的土地,百姓依舊在努力耕種,天順二年巡撫延綏都御史餘子俊,上奏建榆林鎮,成化九年,河套諸衛軍撤回榆林,口外皆歸北虜矣,百姓自榆林,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
春天冰雪還沒有消融的時候,住在關內的百姓也會出塞種地,等到秋天收穫後,燒燬秸稈,再返回關內,年年如此,皆為雁行人,如此遷徙生活已經一百年。
黃土高坡在土地退化,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等多種因素,造成了土地的乾旱和半乾旱的土地退化。
“的確困難。”戚繼光聽聞梁夢龍的抱怨頗為肯定的說道,的確是困難重重。
梁夢龍的神情從頹然變得振奮了起來,他目光炯炯的說道:“千頭萬緒,這一年,我們要把牧草種起來,要把煤礦開出來,要把官道驛路修好,只有培育牧草,才能鎖住土地,不讓土地繼續流失,把煤礦開出來,百姓才不會一直伐木取薪,只有把官道驛路修好,才能四通八達。”
“河套的路其實很好修,從歸化城往西,皆是平原,東勝衛以東的黃土高坡雖然有些困難,但也比居庸關要簡單許多。”
梁夢龍也制定了自己的河套開發計劃,難不怕,如果沒有困難,就沒有機遇,他現在是吏部尚書,但吏部的堂上官一直是張居正,要成為真正的明公,治理河套,就是機遇。
比如牧草,梁夢龍就從皇帝的寶岐司找到了一種很合適的草種,名叫冰草,生活在非洲最南部的羅經正峰附近,羅經正峰,也是當初鄭和下西洋走的最遠的地方,因為經過那裡,羅盤正南正北,所以就此得名,只需要再往前一步,就可以看到暴躁的大西洋了。
而這種冰草,耐旱、耐寒、耐乾旱的特點,再加上玉米草、青蘭草、黃竹草等多種牧草,解決部分百姓生活問題,梁夢龍還是很有信心的。
比如就河引灌,就是黃河的支流開渠引灌,擴大墾種規模,永濟、剛目、中和、永和、通濟、長勝、塔布、義和等八大幹渠,都是格物博士在三角繪測之後,得到最合適的一個灌溉渠,防止土地繼續鹽鹼,也是防治土地退化的關鍵。
梁夢龍和戚繼光溝通了許久,有些事需要軍兵配合,尤其是該死的馬匪,這些趁機劫掠的傢伙,都應該被抓去修路,直到戚繼光答應了剿匪之事後,梁夢龍才心滿意足的離去。
合天時、地脈、物性之宜,力足以勝天,是寶岐司影壁牆上,陛下親自題寫的聖訓。
當天下午,大明京營開始以營為單位,從五原府四散而出,與其說是個府城,不如說是個廢墟,戚繼光就靜靜的坐在大帳裡,看著大明京營四散而出剿匪,他就這樣坐了半天多的時間,坐到了太陽西斜,落日的餘暉灑在了陰山之上,掃過了古老的土地,掃過了出擊的京營,掃過了那些跪在道路兩旁的百姓身上。
百姓畏懼大明軍的軍容整齊,所以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就立刻跪下,生怕多看一眼,就被殺死在路旁,這種畏懼的習慣,顯然是俺答汗的軍隊通過時留下的。
但很快百姓們就會清楚,這支軍隊和其他軍隊完全不同的地方,上報天子,下救黔首,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踐履之實。
戚繼光終於露出了個笑容,對著陳大成說了兩句,安心的休息去了,即便是此刻晉人真的要了他的命,他也死而無憾了。
他這一生,平了倭患,也蕩了北虜,海波漸平,虜禍漸止。
他死了,還有李如松、麻貴、陳大成、楊文、王如龍、馬林等等可以帶著京營繼續鎮守河套,左右影響不到大局。
戚繼光完全可以理解陛下對晉人那種刻在骨子裡的不信任和忌憚。
先帝大行,陛下幼衝登基,高拱是內閣首輔、王崇古是京營總督軍務、王國光是戶部尚書、葛守禮是都察院總憲,楊博是吏部尚書、譚綸是兵部尚書,高拱要敲掉司禮監,要徹底拔了皇帝的爪牙,王崇古要他家的狗到京營吃皇糧,張四維大逆不道,刺王殺駕大火焚宮,殘酷的宮廷鬥爭,讓陛下對晉人始終抱著懷疑和忌憚的態度,是好事。
這也是一種料敵從寬,其實晉黨現在壓根就沒有那麼大的膽子,別的不說,現在留守京師的兩萬京營銳卒,晉黨就完全沒有手段去抗衡。
戚繼光醒來之後,給陛下回了一封信,而後命令王如龍帶一個步營前往臥馬崗,保護格物博士,對整個臥馬崗礦藏進行全面繪測。
萬曆九年七月十七日,朱翊鈞收到了戚繼光的回信,主要是稟報了前線的情況,以及大明京營要駐紮一年,清剿匪患,戚繼光簡單的陳述了一番關於漠北草原開拓計劃,這個計劃就是步步為營。
朱翊鈞將書信交給了張宏,讓張宏用松脂澆築,日後這都是他要帶到墓裡的東西。
“國窖是怎麼回事兒?去年七月到今年七月,一共盈利一百二十四萬銀?”朱翊鈞看向了馮保,詢問國窖生意,不是少,而是太多了。
小小國窖生意,居然超過了每年國帑供養皇宮的金花銀,皇莊可不止國窖這一種生意。
馮保趕忙說道:“得益於清丈還田,皇莊有田七萬餘頃,都種的是紅薯,這有糧食才釀酒,這國窖一瓶作價四銀,一年才賣了四十七萬瓶,不算多了,陛下,這還是因為要供應水師,所以才沒能盈利更多,供應水師,才是大頭。”
一瓶只有一斤,而大明的烈酒一斤只賣四錢銀,國窖的價格是普通烈酒的160倍,按四斤乾糧一斤國窖,也不過是一萬五千石糧。
“這玩意兒這麼貴也能賣的出去?”朱翊鈞眉頭一皺,當初馮保定價的時候,朱翊鈞只是簡單的看了一眼,這玩意兒能賣這麼貴,還賣的這麼暢銷,出乎意料之外。
馮保小聲說道:“供不應求,錢都讓二道販子給賺了去,他們每從皇莊買一瓶國窖,轉手就能賺半兩銀子,陛下又不讓敞開了賣,優先供應水師。”
從使用價值上看,國窖自然不值這個價,但還有交換價值,撐起了這個價,白酒本就利厚,否則兩宋也不會專營了。
“朕知道了。”朱翊鈞思考了片刻,皇莊主打一個高端,被廣泛認可,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了。
朱翊鈞手裡拿著一本奏疏,問道:“大司徒和少司徒到了嗎?”
“在西花廳候著了。”朱翊鈞帶著手裡的奏疏,來到了西花廳,見到了王國光和張學顏。
“這還不是最難的。”梁夢龍繼續說道:“最大的問題是水土流失,黃河為何泥沙極多?那一道道黃土高坡上的溝壑,就是原因,黃河水鹹,也是如此緣故,柴米油鹽,柴字當頭,生活在河套的人,世代伐木取薪,樹木被採伐,草不能活,一下雨就是濁龍滾滾,這土地便越來越貧瘠。”
“但即便如此貧瘠的土地,百姓依舊在努力耕種,天順二年巡撫延綏都御史餘子俊,上奏建榆林鎮,成化九年,河套諸衛軍撤回榆林,口外皆歸北虜矣,百姓自榆林,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
春天冰雪還沒有消融的時候,住在關內的百姓也會出塞種地,等到秋天收穫後,燒燬秸稈,再返回關內,年年如此,皆為雁行人,如此遷徙生活已經一百年。
黃土高坡在土地退化,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等多種因素,造成了土地的乾旱和半乾旱的土地退化。
“的確困難。”戚繼光聽聞梁夢龍的抱怨頗為肯定的說道,的確是困難重重。
梁夢龍的神情從頹然變得振奮了起來,他目光炯炯的說道:“千頭萬緒,這一年,我們要把牧草種起來,要把煤礦開出來,要把官道驛路修好,只有培育牧草,才能鎖住土地,不讓土地繼續流失,把煤礦開出來,百姓才不會一直伐木取薪,只有把官道驛路修好,才能四通八達。”
“河套的路其實很好修,從歸化城往西,皆是平原,東勝衛以東的黃土高坡雖然有些困難,但也比居庸關要簡單許多。”
梁夢龍也制定了自己的河套開發計劃,難不怕,如果沒有困難,就沒有機遇,他現在是吏部尚書,但吏部的堂上官一直是張居正,要成為真正的明公,治理河套,就是機遇。
比如牧草,梁夢龍就從皇帝的寶岐司找到了一種很合適的草種,名叫冰草,生活在非洲最南部的羅經正峰附近,羅經正峰,也是當初鄭和下西洋走的最遠的地方,因為經過那裡,羅盤正南正北,所以就此得名,只需要再往前一步,就可以看到暴躁的大西洋了。
而這種冰草,耐旱、耐寒、耐乾旱的特點,再加上玉米草、青蘭草、黃竹草等多種牧草,解決部分百姓生活問題,梁夢龍還是很有信心的。
比如就河引灌,就是黃河的支流開渠引灌,擴大墾種規模,永濟、剛目、中和、永和、通濟、長勝、塔布、義和等八大幹渠,都是格物博士在三角繪測之後,得到最合適的一個灌溉渠,防止土地繼續鹽鹼,也是防治土地退化的關鍵。
梁夢龍和戚繼光溝通了許久,有些事需要軍兵配合,尤其是該死的馬匪,這些趁機劫掠的傢伙,都應該被抓去修路,直到戚繼光答應了剿匪之事後,梁夢龍才心滿意足的離去。
合天時、地脈、物性之宜,力足以勝天,是寶岐司影壁牆上,陛下親自題寫的聖訓。
當天下午,大明京營開始以營為單位,從五原府四散而出,與其說是個府城,不如說是個廢墟,戚繼光就靜靜的坐在大帳裡,看著大明京營四散而出剿匪,他就這樣坐了半天多的時間,坐到了太陽西斜,落日的餘暉灑在了陰山之上,掃過了古老的土地,掃過了出擊的京營,掃過了那些跪在道路兩旁的百姓身上。
百姓畏懼大明軍的軍容整齊,所以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就立刻跪下,生怕多看一眼,就被殺死在路旁,這種畏懼的習慣,顯然是俺答汗的軍隊通過時留下的。
但很快百姓們就會清楚,這支軍隊和其他軍隊完全不同的地方,上報天子,下救黔首,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踐履之實。
戚繼光終於露出了個笑容,對著陳大成說了兩句,安心的休息去了,即便是此刻晉人真的要了他的命,他也死而無憾了。
他這一生,平了倭患,也蕩了北虜,海波漸平,虜禍漸止。
他死了,還有李如松、麻貴、陳大成、楊文、王如龍、馬林等等可以帶著京營繼續鎮守河套,左右影響不到大局。
戚繼光完全可以理解陛下對晉人那種刻在骨子裡的不信任和忌憚。
先帝大行,陛下幼衝登基,高拱是內閣首輔、王崇古是京營總督軍務、王國光是戶部尚書、葛守禮是都察院總憲,楊博是吏部尚書、譚綸是兵部尚書,高拱要敲掉司禮監,要徹底拔了皇帝的爪牙,王崇古要他家的狗到京營吃皇糧,張四維大逆不道,刺王殺駕大火焚宮,殘酷的宮廷鬥爭,讓陛下對晉人始終抱著懷疑和忌憚的態度,是好事。
這也是一種料敵從寬,其實晉黨現在壓根就沒有那麼大的膽子,別的不說,現在留守京師的兩萬京營銳卒,晉黨就完全沒有手段去抗衡。
戚繼光醒來之後,給陛下回了一封信,而後命令王如龍帶一個步營前往臥馬崗,保護格物博士,對整個臥馬崗礦藏進行全面繪測。
萬曆九年七月十七日,朱翊鈞收到了戚繼光的回信,主要是稟報了前線的情況,以及大明京營要駐紮一年,清剿匪患,戚繼光簡單的陳述了一番關於漠北草原開拓計劃,這個計劃就是步步為營。
朱翊鈞將書信交給了張宏,讓張宏用松脂澆築,日後這都是他要帶到墓裡的東西。
“國窖是怎麼回事兒?去年七月到今年七月,一共盈利一百二十四萬銀?”朱翊鈞看向了馮保,詢問國窖生意,不是少,而是太多了。
小小國窖生意,居然超過了每年國帑供養皇宮的金花銀,皇莊可不止國窖這一種生意。
馮保趕忙說道:“得益於清丈還田,皇莊有田七萬餘頃,都種的是紅薯,這有糧食才釀酒,這國窖一瓶作價四銀,一年才賣了四十七萬瓶,不算多了,陛下,這還是因為要供應水師,所以才沒能盈利更多,供應水師,才是大頭。”
一瓶只有一斤,而大明的烈酒一斤只賣四錢銀,國窖的價格是普通烈酒的160倍,按四斤乾糧一斤國窖,也不過是一萬五千石糧。
“這玩意兒這麼貴也能賣的出去?”朱翊鈞眉頭一皺,當初馮保定價的時候,朱翊鈞只是簡單的看了一眼,這玩意兒能賣這麼貴,還賣的這麼暢銷,出乎意料之外。
馮保小聲說道:“供不應求,錢都讓二道販子給賺了去,他們每從皇莊買一瓶國窖,轉手就能賺半兩銀子,陛下又不讓敞開了賣,優先供應水師。”
從使用價值上看,國窖自然不值這個價,但還有交換價值,撐起了這個價,白酒本就利厚,否則兩宋也不會專營了。
“朕知道了。”朱翊鈞思考了片刻,皇莊主打一個高端,被廣泛認可,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了。
朱翊鈞手裡拿著一本奏疏,問道:“大司徒和少司徒到了嗎?”
“在西花廳候著了。”朱翊鈞帶著手裡的奏疏,來到了西花廳,見到了王國光和張學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