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五十五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2頁)
光天化日,眾目睽睽。
“陛下下旨處決百夫長以上的所有俺答汗帳下,連三娘子名下的兒子都不例外。”王崇古首先開口說道,這件事做的其實很暴戾。
捕魚兒海之戰後,天元帝的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五十餘人被藍玉俘虜,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命有司給地保奴和公主生活所需。
後來,這個地保奴說藍玉和元主天元帝的妃子有染,導致妃子自殺,地保奴抱怨大明朝沒有恩恤前朝遺貴,朱元璋聽聞後大怒,也沒有殺地保奴,而是將他流放到了琉球。
地保奴抱怨的朝廷沒有恩恤前朝遺貴,說的是禮法中的賓禮,二王三恪。
歷代王朝在改朝換代後,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也就是封前二代後裔為二王后,封前三代後裔則稱為三恪。
朱元璋的登基詔書是認可元朝正朔地位,但卻不遵循慣例,恩恤前朝遺貴,這讓地保奴非常不滿,朱元璋性格暴戾,但也沒有殺人,而是將其流放。
地保奴觸怒了太祖皇帝都沒有被殺頭,俺答汗這個大明冊封的順義王,卻要百夫長以上全部斬首,這的確非常的暴戾。
如果不是明初南北撕裂過於嚴重,朱元璋也不會認元朝為正朔,畢竟當時漢人王朝亡了100年,秦嶺淮河以北丟了280餘年,燕雲十六州更是丟了450多年的時間,朱元璋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元朝的正朔。
而朱翊鈞如此處置,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明承唐制,唐朝俘虜了突厥的頡利可汗,可沒有斬首頡利可汗。
王崇古提及這件事,不是要聯合廷臣封駁聖意,讓陛下收回成命,他只是通知大家,陛下有這個決定。
“大明不是沒有懷柔,柔遠人什麼用都沒有,不得已而為之。”萬士和為陛下找補了一下,既沒有說祖宗成法,也沒有提革故鼎新開闢之舉,時代不同,一味的因循舊例,無法妥善處理問題。
嘉靖二十九年,胡虜入寇,那時候被戰火波及的百姓,都還活著,既然已經俘虜,不殺如何能平息民憤,如何能徹底和解?草原人的情緒需要照顧,大明人的情緒就不需要照顧了嗎?
陛下顯然做出了取捨。
“血仇血報罷了。”張居正看著王崇古平靜的說道:“斬首示眾後,勞煩三位國公前往世廟郊祀奏聞世宗皇帝吧。”
“善。”萬士和點頭應承了下來。
上一次是新都楊氏,這一次是俺答汗,這都是讓道爺顏面掃地的仇寇。
右都御史李幼滋面色冷峻的說道:“陛下是不是有點過於暴戾了?這個私掠許可證,泰西的番夷做的,咱們大明如何做的?陛下認真的考慮了一番…”
所有人都看向了張居正,陛下今天這個性子,在廷臣們看來,都是他張居正教的!
張居正的拇指在食指上摩擦著,他身上的黑鍋可太多了,那解刳院根本就是皇帝的主意,但罵名現在張居正還擔著,在儒家傳統文化裡,人之性善,孟子就非常贊同這個主張。
荀子被開除儒籍,就是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就是人性本惡,那些善良的行為都是人為的糾正,是在長期教育、公序良俗的影響下、法律的嚴格約束下,才不再作惡。
人的本性是善,這是儒家所有理論的基礎,人的本性是善,只需要學習,就可以發覺人性之善,修德之後,天下大同。
而荀子作為儒學大家,卻在根本上,否定了儒學,所以他被開除了儒籍。
人性本惡,那還怎麼挖掘靈性裡的善?怎麼修德?
張居正作為矛盾學說的源頭,他再結合陛下這個例子,去看到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個問題的時候,驚訝的發現,人性有善有惡,是對立而統一的存在。
進而張居正立刻思考到了人之所以是人,是人擁有理性,用理性去壓制本性中的惡,合理運用本性中的善,只有人擁有了理性,才會擁有自由。
“我倒是覺得不算是壞事。”張居正停下了思考,認真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大明在鉅變,世界也在鉅變,如果有必要的話,私掠許可,也不是不可以,就許倭寇能搶劫我們大明,我們大明不能搶劫倭國,這是何等的道理?”
汪道昆立刻說道:“火爐裡的火沒有了柴薪就會熄滅,馬匹拉車馬匹力竭後乘輿就會停下!新政滾滾大勢,需要柴薪草料之時,私掠,也未嘗不可!”
“眼下大明大軍征伐河套,橫掃胡虜,傳檄而定,奈何朝廷沒錢修路,只是有點修官道驛路,馳道還要張羅,若是如此,何不私掠?臥馬崗如果能開礦,我大明還會缺銅如此嗎?”
汪道昆是激進派,比陛下還要激進,所以他認為私掠又有何妨?大爭之世,就要不擇手段,朝廷現在想做的事兒太多,缺錢又缺的厲害,即便是徵調民夫,也要每日給兩升米,徵調民夫可不是讓民夫自帶乾糧。
金山銀山銅山煤山,不開採出來,都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朱翊鈞對朱翊鏐說,激進派總會自己毀滅自己,顯然,汪道昆的說辭,就把自己陷入了一個絕地之中。
“譚司馬在的時候,大家都說,河套之地拿下來也守不住,不如直接軍事羈縻,現在好了,個個都是自己扯自己嘴巴子,看見煤銅金銀,就挪不動道了,一個個叫著吼著要修路,修馳道,何其怪哉。”王崇古看著王國光問道:“大司徒,這修路得有銀子,朝廷沒有銀子,陛下說要向民間借錢,這錢,借還是不借呢?”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王國光在打馬虎眼,他還是不想讓內帑國帑向民間借錢,實在是有損朝廷威嚴。
最主要的是,還要出利息。
大明第二摳唆,正是大司徒王國光本人。
“要不這樣吧,咱們讓戚帥把俘虜用於修橋補路?”兵部尚書曾省吾提出了一個建議。
王國光好懸一口氣沒倒騰過來,咳嗽了好幾下,才連連擺手說道:“那還是借錢吧。”
當有人說掀屋頂的時候,王國光就立刻同意開窗了,這頭兒工部尚書要私掠,那頭兒兵部尚書要抓壯丁,還是折中一下,借錢好了,出點利息,總比鬧出民亂來要強。
王國光略顯惆悵,按理說,他這個大司徒可謂是名至實歸,大明邊軍都是全餉,雖然是以實物代銀,但也是實打實的拿到了軍餉,軍餉的餉是是食字旁,軍餉從一開始就不是銀子,而是糧食;
大明皇帝一年一百二十萬金花銀,也能夠如數到賬;大明百官也有足俸可以領取,至少那些清廉的官員,不必和濁流同流合汙的貪腐;
大明國帑內帑,累年皆有結餘,大明甚至還有餘力對開海進行大力投資。
說一句財相經營有方,絕不過分,萬曆九年的大明國朝,比大明大多數時候都要富裕。
就這,可是這事到臨頭,還是缺錢,根本就不夠花,王國光一時間有些迷茫,這多少錢才夠花?
“那就戶部擬個章程吧。”張居正看向了王國光,眉頭緊鎖的說道:“白銀浪費,資產增殖之事,這事不好辦,不如青苗法刺破白銀堰塞來的簡單,但不好辦也得辦,我覺得可以和均田役聯繫在一起。”
“陛下下旨處決百夫長以上的所有俺答汗帳下,連三娘子名下的兒子都不例外。”王崇古首先開口說道,這件事做的其實很暴戾。
捕魚兒海之戰後,天元帝的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五十餘人被藍玉俘虜,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命有司給地保奴和公主生活所需。
後來,這個地保奴說藍玉和元主天元帝的妃子有染,導致妃子自殺,地保奴抱怨大明朝沒有恩恤前朝遺貴,朱元璋聽聞後大怒,也沒有殺地保奴,而是將他流放到了琉球。
地保奴抱怨的朝廷沒有恩恤前朝遺貴,說的是禮法中的賓禮,二王三恪。
歷代王朝在改朝換代後,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也就是封前二代後裔為二王后,封前三代後裔則稱為三恪。
朱元璋的登基詔書是認可元朝正朔地位,但卻不遵循慣例,恩恤前朝遺貴,這讓地保奴非常不滿,朱元璋性格暴戾,但也沒有殺人,而是將其流放。
地保奴觸怒了太祖皇帝都沒有被殺頭,俺答汗這個大明冊封的順義王,卻要百夫長以上全部斬首,這的確非常的暴戾。
如果不是明初南北撕裂過於嚴重,朱元璋也不會認元朝為正朔,畢竟當時漢人王朝亡了100年,秦嶺淮河以北丟了280餘年,燕雲十六州更是丟了450多年的時間,朱元璋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元朝的正朔。
而朱翊鈞如此處置,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明承唐制,唐朝俘虜了突厥的頡利可汗,可沒有斬首頡利可汗。
王崇古提及這件事,不是要聯合廷臣封駁聖意,讓陛下收回成命,他只是通知大家,陛下有這個決定。
“大明不是沒有懷柔,柔遠人什麼用都沒有,不得已而為之。”萬士和為陛下找補了一下,既沒有說祖宗成法,也沒有提革故鼎新開闢之舉,時代不同,一味的因循舊例,無法妥善處理問題。
嘉靖二十九年,胡虜入寇,那時候被戰火波及的百姓,都還活著,既然已經俘虜,不殺如何能平息民憤,如何能徹底和解?草原人的情緒需要照顧,大明人的情緒就不需要照顧了嗎?
陛下顯然做出了取捨。
“血仇血報罷了。”張居正看著王崇古平靜的說道:“斬首示眾後,勞煩三位國公前往世廟郊祀奏聞世宗皇帝吧。”
“善。”萬士和點頭應承了下來。
上一次是新都楊氏,這一次是俺答汗,這都是讓道爺顏面掃地的仇寇。
右都御史李幼滋面色冷峻的說道:“陛下是不是有點過於暴戾了?這個私掠許可證,泰西的番夷做的,咱們大明如何做的?陛下認真的考慮了一番…”
所有人都看向了張居正,陛下今天這個性子,在廷臣們看來,都是他張居正教的!
張居正的拇指在食指上摩擦著,他身上的黑鍋可太多了,那解刳院根本就是皇帝的主意,但罵名現在張居正還擔著,在儒家傳統文化裡,人之性善,孟子就非常贊同這個主張。
荀子被開除儒籍,就是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就是人性本惡,那些善良的行為都是人為的糾正,是在長期教育、公序良俗的影響下、法律的嚴格約束下,才不再作惡。
人的本性是善,這是儒家所有理論的基礎,人的本性是善,只需要學習,就可以發覺人性之善,修德之後,天下大同。
而荀子作為儒學大家,卻在根本上,否定了儒學,所以他被開除了儒籍。
人性本惡,那還怎麼挖掘靈性裡的善?怎麼修德?
張居正作為矛盾學說的源頭,他再結合陛下這個例子,去看到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個問題的時候,驚訝的發現,人性有善有惡,是對立而統一的存在。
進而張居正立刻思考到了人之所以是人,是人擁有理性,用理性去壓制本性中的惡,合理運用本性中的善,只有人擁有了理性,才會擁有自由。
“我倒是覺得不算是壞事。”張居正停下了思考,認真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大明在鉅變,世界也在鉅變,如果有必要的話,私掠許可,也不是不可以,就許倭寇能搶劫我們大明,我們大明不能搶劫倭國,這是何等的道理?”
汪道昆立刻說道:“火爐裡的火沒有了柴薪就會熄滅,馬匹拉車馬匹力竭後乘輿就會停下!新政滾滾大勢,需要柴薪草料之時,私掠,也未嘗不可!”
“眼下大明大軍征伐河套,橫掃胡虜,傳檄而定,奈何朝廷沒錢修路,只是有點修官道驛路,馳道還要張羅,若是如此,何不私掠?臥馬崗如果能開礦,我大明還會缺銅如此嗎?”
汪道昆是激進派,比陛下還要激進,所以他認為私掠又有何妨?大爭之世,就要不擇手段,朝廷現在想做的事兒太多,缺錢又缺的厲害,即便是徵調民夫,也要每日給兩升米,徵調民夫可不是讓民夫自帶乾糧。
金山銀山銅山煤山,不開採出來,都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朱翊鈞對朱翊鏐說,激進派總會自己毀滅自己,顯然,汪道昆的說辭,就把自己陷入了一個絕地之中。
“譚司馬在的時候,大家都說,河套之地拿下來也守不住,不如直接軍事羈縻,現在好了,個個都是自己扯自己嘴巴子,看見煤銅金銀,就挪不動道了,一個個叫著吼著要修路,修馳道,何其怪哉。”王崇古看著王國光問道:“大司徒,這修路得有銀子,朝廷沒有銀子,陛下說要向民間借錢,這錢,借還是不借呢?”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王國光在打馬虎眼,他還是不想讓內帑國帑向民間借錢,實在是有損朝廷威嚴。
最主要的是,還要出利息。
大明第二摳唆,正是大司徒王國光本人。
“要不這樣吧,咱們讓戚帥把俘虜用於修橋補路?”兵部尚書曾省吾提出了一個建議。
王國光好懸一口氣沒倒騰過來,咳嗽了好幾下,才連連擺手說道:“那還是借錢吧。”
當有人說掀屋頂的時候,王國光就立刻同意開窗了,這頭兒工部尚書要私掠,那頭兒兵部尚書要抓壯丁,還是折中一下,借錢好了,出點利息,總比鬧出民亂來要強。
王國光略顯惆悵,按理說,他這個大司徒可謂是名至實歸,大明邊軍都是全餉,雖然是以實物代銀,但也是實打實的拿到了軍餉,軍餉的餉是是食字旁,軍餉從一開始就不是銀子,而是糧食;
大明皇帝一年一百二十萬金花銀,也能夠如數到賬;大明百官也有足俸可以領取,至少那些清廉的官員,不必和濁流同流合汙的貪腐;
大明國帑內帑,累年皆有結餘,大明甚至還有餘力對開海進行大力投資。
說一句財相經營有方,絕不過分,萬曆九年的大明國朝,比大明大多數時候都要富裕。
就這,可是這事到臨頭,還是缺錢,根本就不夠花,王國光一時間有些迷茫,這多少錢才夠花?
“那就戶部擬個章程吧。”張居正看向了王國光,眉頭緊鎖的說道:“白銀浪費,資產增殖之事,這事不好辦,不如青苗法刺破白銀堰塞來的簡單,但不好辦也得辦,我覺得可以和均田役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