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2頁)
這不是王崇古瞧不起北虜,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之後,再也進不來了,彼時大明邊軍連個足餉都沒有,靠著幾千客兵就可以跟北虜打的有來有回,大明對北虜沒辦法,一直以來的問題不是打不贏,而是打贏了無法擴大戰果。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才是弊病,而北虜和大明這兩百年衝突,爭取的也不過是個更好的投降條件,希望大明解除邊方貿易封鎖,讓日子更好過一些罷了。
說到底,北虜都是一群強盜,而大明京營是職業軍隊,是-->>
脫產的客兵,北虜的實力,對應的是大明邊方的軍屯衛所。
費利佩也曾疑惑過這個問題,大明興文匽武,跟自己揮刀把子孫根斬去了一樣的令人不解,文明、秩序、和平,不過是強權在沒有絕對優勢打破平衡下的妥協,這就是泰西的普世價值觀和強盜邏輯。
別說現在的京營,就是正德年間的應州之戰,明武宗帶領京營,在應州城外,跟小王子對砍了一天,小王子退走之後,三十年未曾南下,大明西北邊方安穩了三十年。
北虜強嗎?強弱從來就只有相對。
所以,王謙這個問題,北虜實力強還是弱,其實很好回答,當下大明京營的實力,北虜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但凡是草原的降水每年能達到十二寸以上,哪還有什麼北虜。
王崇古和王謙聊了很多,主要還是土蠻汗入京之事,晉黨深耕草原多年,高利貸放的草原遍地都是。
“其實有個好辦法,也不要怪我們晉人心狠手辣,這也是俺答汗引狼入室。”王崇古的面色極為平靜,卻帶著一絲絲的玩味和殘忍。
“什麼辦法?”王謙疑惑的問道。
“減丁。”
“北宋時候契丹建立了遼國,澶淵之盟後,北宋馬放南山,再復燕雲口號喊得震天響,卻沒什麼行動,而遼國也是類似,喜歡上了佛家,遼國遍地都是寺廟,這寺廟不事生產,就是個聚斂之地,為了信仰,彼時遼國每家要有一個出家人禮佛,這個出家人還是個成丁。”王崇古說起了過往。
遼國的佛寺,金佛不度無緣人,這個緣分便是資財,土地、糧食、牲畜等等,都是緣分。
“這信徒和出家人還是不一樣的,信佛也只是信,去廟裡燒個香火錢就足夠了,但是出家人入了寺廟就不得結婚,但是成為出家人就可以好吃好喝,長期以往,這男丁做了出家人,女子無法嫁人,一座寺廟勝過十萬兵,誠如是也。”王崇古不是無的放矢,遼國信佛以後,國力急速衰弱,到了完顏阿骨打擒殺障鷹官悍然反叛時,遼國徹底走向了滅亡。
這一套,王崇古知道,萬士和知道,朱翊鈞也知道,朱翊鈞將這一套玩法稱之為:佛(nai)頭樂。
“這北虜自己信嗎?”王謙眉頭緊皺,這套辦法,最大的問題是怎麼忽悠北虜人信佛。
“俺答汗閒的沒事幹,把那個和尚接到板升城?”王崇古回答了這個問題,大明也不需要更多的動作,甚至不需要推波助瀾,只需要默默的看著就足夠了,王崇古頗為感慨的說道:“俺答汗把密宗引到了草原啊,信徒會一步一跪將自己一生財富送到喇嘛廟,還怕喇嘛們不收。”
有的時候,好與壞、對與錯,肚子比腦子清楚,吃不上飯的信徒會逐漸變成出家人,這比一刀一箭,一板一眼的征伐要陰險的多,也要好用的多。
“父親啊,你這,你這…”王謙呆滯的說道:“父親理當斷子絕孫啊!太毒了!太毒了!”
王謙極為慶幸自己還活著,而且還有倆兒子,按照陰德的說法,王崇古這種絕戶計,合蓋絕後!
王崇古呆滯了下,看著王謙不敢置信的說道:“你爹這一輩子見多識廣,還沒見過如此這般針對自己罵人的話。”
“讀書人嘛,讀書人的陰險能叫陰險嗎?叫畫策。”
相比較遼國信佛的佛頭樂,北宋的重文輕武,不遑多讓。
土蠻汗並不弱,隆慶元年甚至能攻破喜峰口劫掠京畿。
在原來的歷史上,土蠻汗和李成梁一共交手了五次,第一次是萬曆三年,土蠻汗率眾十萬,號稱五十萬,劫掠錦州,第二次是萬曆六年,土蠻汗、速把亥等人進攻遼陽,速把亥被李成梁射殺,第三次是萬曆七年進攻廣寧,第四次是萬曆八年進攻鐵嶺,第五次是萬曆九年,大掠遼東,被李成梁擊退。
-->>
這五次交鋒,李成梁全都大獲全勝,甚至追擊數十里,萬曆九年,土蠻汗更是來勢洶洶,號稱五十萬大軍,要先去遼東再伐京師,消息傳到京師,安定門逃亡之人不計其數,日有踐死者。
但那一次,土蠻汗仍然沒能在李成梁的手上討到任何的便宜,別說京師了,連遼陽城的城牆都沒看到。
土蠻汗不弱,但不夠強。
萬曆九年二月十七日,蕭崇業作為使臣,帶著禮部諸官,趕往了塞外,土蠻汗已經在宣府外興和所集結,等待著大明使臣的到來,陪同蕭崇業的還有宣大總督吳百朋,蕭崇業要帶走土蠻汗,吳百朋要接管整個土蠻汗的地盤。
土蠻汗投降的消息,在草原根本不是秘密,去年皇帝借的棉服,土蠻汗在失去了開平衛後,壓根沒有任何還款的能力了,除了把自己還給皇帝,哪還有什麼辦法。
投降的消息早就傳遍了草原,不願意臣服和投降的子民,自然會去投奔俺答汗,這類人並不多,但無不是死硬分子。
蕭崇業接到了土蠻汗,開始返京,在回京的路上,使團被偷襲了三次,毫無疑問這是死硬分子們發動的,土蠻汗被下毒兩次,差點就死在了草原上,永遠無法入大明瞭。
草原上有的是人,為了所謂的大元榮光,要將土蠻汗這個宗主大汗永遠留在草原,進一步激化大明和北虜的矛盾,讓大明和北虜永遠深陷戰爭的漩渦之中不可自拔。
蕭崇業早有準備,殺人放火偷襲下毒,這些都被蕭崇業防範了,土蠻汗順利的抵達了宣府,到了這裡,就已經非常安全了,次日,土蠻汗過居庸關入大明,三日後,土蠻汗抵達了德勝門外。
董狐狸曾經問過土蠻汗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黃金家族的後裔,作為宗主大汗,投降大明難道不覺得羞愧嗎?實在是窮途末路,拿起祖傳的彎刀,引刀一快,也算是交待。
土蠻汗覺得董狐狸說的有道理,當年成吉思汗向長生天祈禱的金刀,就在土蠻汗的手裡,但他思前想後,還是沒有引刀一快,他不肯死,自然是惜命,但大明和北虜,同樣需要這樣一個契機。
作為宗主大汗,土蠻汗的命不僅僅是自己的,還有所有草原人的,俺答封貢,大明放開了邊方貿易之後,俺答汗所率領的右翼,生活快速的穩定,甚至修了板升和歸化兩座城池。
土蠻汗也看到了和解的希望,他此番入京自然是走投無路,或許,可以給草原人多一個選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