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
朱翊鈞教朱翊鏐的的確是平衡之術,就是權力、名聲、好處,不完全交給一派的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一家獨大,不會發生失衡。
張居正當國這九年時間,他從來沒有獲得過名聲,而王崇古在回京之後,從來沒有獲得過權力,他也在避免自我毀滅,從來不到內閣坐班,而浙黨只得到了名聲,無論是胡宗憲平反,還是徐階之死,浙黨都只得到了名聲。
朝堂有朝堂的自適應平衡。
而萬士和,終於回到了他忠誠的禮部。
禮部尚書確定了下來,吏部尚書有了缺員,但吏部尚書便不像眼下這般急切了,馬自強是多疾致仕,他一走,禮部事兒就沒有了人掌管,吏部不同,萬士和本來就不怎麼管吏部的事兒,是張居正作為首輔兼掌。
“太宰天官之人,擬定上奏,年前廷推便是。”朱翊鈞做出了指示,群臣領命。
戶部開始彙報初步的審計結果,大明清丈的腳步開始緩慢了起來,從去年的784萬頃,漲到了今歲的792萬頃,大明南北直隸、山東、福建、江西、湖廣、兩廣、雲南相繼完成了清丈,四川新都楊氏剛剛解決,剩下的貴州廣西土司太多,陝西是土地過於乾旱,河南是歷代清丈的老大難。
這都是慢工出細活的地方,朱翊鈞沒有過分的催促。
但是相比較沒有大量增長的清丈田畝,讓朱翊鈞比較驚喜的是,大明今歲田賦首次超過了3000萬石,折白銀為大抵為1500萬兩白銀,這個數字和洪武、永樂年間大抵相同,和韃清開國順治年間,卻又有差距。
整個清朝在雍正之前,都是用的大明稅法,土地田畝冊都是用的萬曆十五年魚鱗冊,但順治到雍正年間,韃清一年能收兩千多萬銀的稅賦。
順治年間,天下仍未結束大亂,闖王、大西王、建奴南下,江山被打的千瘡百孔,但多爾袞帶著孤兒寡母入關,一年仍能收2150萬兩白銀+640萬石米粱(清史稿121卷志第96食貨志二)。
朱翊鈞是大明人的皇帝,他不是強盜,也不是劫匪,大明的稅賦的確還沒有到達極限,可制定更加嚴苛的政令,也沒有太多的意義。
稽稅院之所以沒有被廣泛反對,因為稽稅院的追求,不是強取豪奪,是追欠,每一筆都給你算的明明白白,甚至比你自家都明白。
而這次戶部的審計,讓朱翊鈞最驚喜的是,大明朝廷財政收入中,工商稅賦和官廠等,第一次超過了三成,高達723萬銀,這裡面最大的部分來自於開海的關稅,市舶司押送京師的白銀就超過了220萬銀,而三個毛呢官廠貢獻了145萬銀,而皇帝領銜開海投資分紅超過了123萬銀。
大明田賦商稅官廠營收加起來的財政收入,達到了大明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大司徒和少司徒有心了。”朱翊鈞翻看著王國光的奏疏,王國光和張學顏二人,乾的真的不錯,大明清丈之事,是張居正主導的,但做事的人,一直是戶部在推行,朱翊鈞手裡的魚鱗圖冊,更是比之前更加精細了許多。
王崇古的面色五味雜陳,可以說是又喜又憂,喜的是毛呢官廠的分紅今年從一成利潤分成變成了固定的一萬銀分成,憂慮的是,今年開海分紅,比去年的二十三萬兩分紅多了整整四萬兩,來到了27萬兩,絕對數字不大,但增長速度遠超王崇古的估計。
只需要五年時間,開海分紅就能超過五十萬銀。
如此恐怖的增長速度,讓王崇古憂慮無比,王崇古一直在控制著晉黨、王氏的擴張速度,防止其超過朝廷能容忍的上限,而晉黨收益的增長率,遠高於朝廷財政收入的增長率,這就是致命的,這代表著晉黨早晚會超出容忍上限。
王崇古在思慮著,怎麼再給陛下爆點金幣出去。
王崇古眼睛珠子一轉,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奏疏說-->>
道:“今歲工部已經開工兩條馳道,從京師朝陽門修往山海關,從西直門修往宣府,進度倒是極快,但是臣以為,大同到宣府之間的馳道,可以一併修建,臣修書到宣大總督吳百朋,溝通過其中諸事,略有所得。”
王崇古將奏疏遞給了馮保,朱翊鈞看完,並沒有硃批王崇古的奏疏,奏疏的主要內容是宣大馳道修建的種種難點,大概就是晉黨負責初期統籌協調,這部分大約需要十萬銀左右,這部分由晉黨和晉商負責買單,吃進去的再吐出來。
“王次輔忠君體國之心,朕早已知曉,朝廷財用日盈,這次就不必了,濟民渠之事,仍要有勞次輔了。”朱翊鈞對這件事認同,但對晉黨買單不認同,晉黨剛剛爆了一大波金幣,都江堰濟民渠朱翊鈞已經非常滿意了,晉黨把主要精力投入濟民渠就是。
逮著一隻羊薅,會把這隻羊嚇跑的,等再肥點也不遲。
“臣遵旨。”王崇古俯首領命,他總覺得陛下不肯收這個錢,根本就是讓晉黨過個好年,吃飽喝足,再引頸受戮,但仔細一想,濟民渠工期長達十年,濟民渠修好之前,陛下應該不會殺雞取卵。
總之,這不賺銀子,心裡慌,賺得多了,心裡也慌。
廷議仍在繼續,兵部彙報了今歲水師擴軍的詳情,水師從松江鎮擴展到了松江、月港、廣州三鎮水師,而這三鎮水師規模為松江鎮三萬,月港、廣州各一萬五千人,總計規模達到了六萬。
而大明水師數量,在三年內,會從三萬擴展到九萬,並且形成實質性的戰鬥力。
比較有趣的是,今年硝石的產量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從五十萬斤,猛增到了253萬斤,這個恐怖的數字,其實是73艘馬船的鹹砂,明公們對這件事心知肚明,但都是看破不說破。
工部奏聞了隸屬於朝廷的造船廠、織造局、官廠團造、酒窖、明礬等諸事,大明今年的官廠仍然在以一種可怕的速度在快速增長,而匠人的匠戶也從去年的十九萬戶,增長到了21萬戶。
大明的明公們終於有絲綢可以用了,絲綢的產量能夠滿足泰西大帆船的需求,仍有剩餘,可以送到朝廷,雖然數量不多,但足以給京堂百官織造所用。
廷議的內容很多,一到年關,這廷議的時間都會延長一些,朱翊鏐覺得無趣,終於在他忍不住打哈欠的時候,漫長、枯燥而無聊的廷議,在臣等告退的聲浪中,結束了。
“哥,圍繞吏部尚書的位置,應該會有一場血雨腥風的爭搶吧!”朱翊鏐滿眼興奮的問道。
“禮部無所謂,但吏部是張黨的自留地,先生是不會讓的。”朱翊鈞搖頭說道:“考成法是一切新政的基礎,讓你學大道之行你不學。”
“就是說不會有嗎?”朱翊鏐略有些失望的問道。
“嗯。”
朱翊鏐想看熱鬧,但讓他失望了,並沒有圍繞吏部尚書慘烈的黨爭,張居正在朝堂之上,依舊擁有著極為強悍的權威,吏部是沒人能伸手的。
全楚會館,大明次輔王崇古、大司馬譚綸、大宗伯萬士和齊聚文昌閣內。
張居正要和其餘兩黨的黨魁確定吏部尚書的人選,這事宜早不宜遲,年前必須完成,遲則人心思動。
“讓梁夢龍從大寧衛回京吧。”張居正確定了吏部尚書的人選,梁夢龍。
梁夢龍,張居正門下,薊遼總督,梁夢龍在嘉靖三十二年中進士,那一年張居正剛剛回京,李成梁克平古勒寨,戚繼光帶領彼時只有一萬的京營出塞至一片石再至廣寧衛時,梁夢龍為總督軍務,自此,戚繼光每次出征,梁夢龍都是京營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