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2頁)
農戶們都很清楚,即便是到了魚米之鄉,也得不到一旮屬於自己的、產魚產米的土地。
無安身立命之地,繁華也只是不屬於自己的繁華。
出了山海關,復行百餘里,大地和天空在極遠之處交匯,在地與天遠遠相融的那地平線之下,是你想不出用什麼單位來衡量的土地,自亙古以來的生命在這裡生、在這裡死,在土地裡腐爛,變成了土地的養分,最終饋贈給勤勞的你。
這就是出關的原因。
你到了遼陽,跟著官差,官差隨手指給揹著孩子的你,這一片都是你的,伱就種吧,種出來的東西,三年內都是你的。
第一個冬天是那麼的冷,你住進了土窖裡,不用嫌棄土窖,因為宋徽宗和宋欽宗北狩之後,也住這種土窖,你學會了使用土炕,你還領到了半車的煤,這是營堡的煤,明年是要用糧食還這筆債,不必擔心,營堡的煤六文一斤。
你熬過了冬天,開春開始開荒了,你抓了一把土地,黑色的土地黏在手上,作為農戶,你知道這是肥土,即便是隻能一年一熟,也足夠讓你和你的孩子活下去。
你得到了五垧地,孩子被你寄養在了莊子裡,莊子的婦人看這些孩子,只需要幾鬥糧食就會看顧一年。
春天是一片充滿希望的黑,夏天則是喜人的綠,冬天那麼白,讓你分不清楚東西南北甚至是上下的白。
兩年後,你蓋起了一個小院,有院牆也有雞窩,你趁著農閒回了老家,你以為你媳婦和父母已經死了,很幸運的是,他們還活著,你告訴了鄉親們在遼東的生活,而後你把自己快餓死的媳婦和父母,接到了遼東。
你似乎察覺到了你的媳婦為了弄點糧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連嫁妝都沒有的她,能出賣的東西,你心裡有數,但你不是很在意,因為她活著,你的父母也活著,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天大的幸運,她活著的唯一希望,就是你在遼東真的能找到了活路。
人,以食為天,也以希望為食。
你真的找到了。
三年後,你又多了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有一個和你的眉眼不太像,但你沒有計較,因為這長大了也是個壯勞力,他喊你爹,也不會喊別人當爹,這一年遼東大將軍李成梁又要打仗,徵召了你,你還以為要去送命,匆匆告別了父母和妻兒,甚至還大哭了一場。
結果到了地方,你才知道只是運糧,回來時,你還得了一兩銀子的賞錢。
你回到了家,老邁的母親憂思成疾,撒手人寰,埋在了村外的山丘上,父親也逐漸認不清人,但你知道,你在這片土地紮下了根兒。
隋煬帝自然有資格說江南好,哪怕最後死在了鶯鶯燕燕的胭脂堆裡,也不曾悔過,但農夫沒有資格資格。
我夢江南好,赴遼亦偶然。】
朱翊鏐讀完了這篇散的不行,甚至連個中心思想都無法總結的散文,這更像是宋大為旅途中那些零零散散的夢囈,但卻讓他完全想明白了自己當初的那個問題,流民為何不去江南,而是去遼東。
他都是流民了,他還去什麼江南。
“這個宋大為倒是沒有浪費內帑。”朱翊鏐覺得這篇文章,值得陛下批下去的內帑,沒有浪費。
“哥,這個農戶,為何還把這個失節的媳婦帶到了遼東,那個不該有的孩子,居然還活的好好的?”朱翊鏐反覆看完之後,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朱翊鈞看向了朱翊鏐,眉頭稍微皺了一下,便釋然了,朱翊鏐是天生貴人,他思考問題,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而不是農夫的立場上。
朱翊鈞認真的想了想說道:“你這話說的,這農戶揹著孩子入遼,必然是帶走了家裡所有的糧食,甚至沒打算把爹孃媳婦接過去的,這農戶和背上的孩子,就是窮途末路之下最後的希望了。”
“這爹孃,其實在農戶入遼東後,就已經是在等死了。”
“媳婦失節,是為了讓自己和爹孃活下去,她沒有捨棄已經幹不動活的婆婆丈人,改嫁別人,已然對得起夫君了。”
“矛盾說裡講,生存才是第一需要,也是人和大明的第一主要矛盾,即民以食為天。”
朱翊鏐是個天生貴人,他思考問題下意識就是站在貴人的價值觀裡,而不是這個農戶,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朱翊鏐不具備,也很難學會。而朱翊鈞是個後來者,他在後世也不過是稍有餘財而已,朱翊鈞個人非常欣賞安東尼奧,因為在道德荒地的泰西,安東尼奧的眼裡,居然有平民。
“還是哥想的明白啊!我,只適合享樂!”朱翊鏐立刻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他身形一垮,又躺倒了。
他不裝了,攤牌了,他就是不是那個明君的料,學再多,也只是虛有其表。
朱翊鈞搖頭笑了笑沒有訓誡,他對朱翊鏐的成長非常滿意,虛有其表,那也是表,封到海外後,不會把自己折騰沒了。
大明皇帝繼續讀著雜報,這些雜報大部分都是一月一刊,朱翊鈞很喜歡看,因為是用俗文俗語寫的,帶有標點符號,看起來可比奏疏有意思的多了,這也是他枯燥無趣的生活裡,少數的調劑品之一。
朱翊鈞回到了離宮御書房,朱翊鏐想跑卻被命運扼住了喉嚨。
大明皇帝抓著親弟弟的脖領,把他拉到了離宮御書房東花廳,和西花廳議事職能不同,東花廳則是朱翊鈞見王公軍勳的地方。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躬安。”大明親王德王、鄭王世子、大明皇家格物院院長、大明音樂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皇叔朱載堉,帶著兩名格物博士,來到了離宮御書房。
“皇叔客氣,免禮。”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坐下說話便是。
格物博士黃子復,就是那個和譚綸有些關係、發明了奉茶童子的機械手工達人,他發明的奉茶童子傳到倭國,甚至成為了倭國特色文化之一。
格物博士宋大為,就是那個那篇文章的作者,拿著皇帝的內帑,吃吃喝喝寫了篇散狀文章。
“皇叔啊,哥欺負我啊!”朱翊鏐一看見朱載堉,就開始倒苦水,開始告狀,李太后和陳太后現在圍著皇長子朱常治轉,對朱翊鏐的愛已經消失了,朱翊鏐只能選擇朱載堉告狀了。
朱載堉語重心長的說道:“陛下都是為了殿下好啊,殿下這個年紀,正是長性格的年紀,自然是要嚴加約束。”
“皇叔這個年紀在幹什麼?”朱翊鏐好奇的問道。
“在鄭王府宮門前築了土室,風餐露宿十九載。”朱載堉猶豫了很久,才開口說道。
朱載堉他爹被道爺關到了鳳陽高牆之內,理由是:厚烷不理朕勸告,在鄭國中驕傲無禮,是大逆不道。
朱載堉覺得父親被冤枉。
若不是眼饞精密製造的六分儀,他也不會入京來了。
朱翊鏐直接止住了話頭,皇叔素來親善,不提這茬,他都忘了,還有這段舊事。
朱載堉對這件事怨念很大很大,甚至大到了拒絕鄭王的王位,但他對自己的道也很執著,即便是對朝廷怨念極深,制好了律書之後,也上奏朝廷,希望引起朝廷對科學的重視。
朱載堉當著皇帝的面說舊事,不是為了給自己的父親喊冤,隆慶元年,隆慶皇帝就把他爹放歸繼續做鄭王了,朱載堉是個狂士,素來非常堅持,朱載堉也是個很講道理的人,道爺的過錯是道爺的,不是陛下的。
無安身立命之地,繁華也只是不屬於自己的繁華。
出了山海關,復行百餘里,大地和天空在極遠之處交匯,在地與天遠遠相融的那地平線之下,是你想不出用什麼單位來衡量的土地,自亙古以來的生命在這裡生、在這裡死,在土地裡腐爛,變成了土地的養分,最終饋贈給勤勞的你。
這就是出關的原因。
你到了遼陽,跟著官差,官差隨手指給揹著孩子的你,這一片都是你的,伱就種吧,種出來的東西,三年內都是你的。
第一個冬天是那麼的冷,你住進了土窖裡,不用嫌棄土窖,因為宋徽宗和宋欽宗北狩之後,也住這種土窖,你學會了使用土炕,你還領到了半車的煤,這是營堡的煤,明年是要用糧食還這筆債,不必擔心,營堡的煤六文一斤。
你熬過了冬天,開春開始開荒了,你抓了一把土地,黑色的土地黏在手上,作為農戶,你知道這是肥土,即便是隻能一年一熟,也足夠讓你和你的孩子活下去。
你得到了五垧地,孩子被你寄養在了莊子裡,莊子的婦人看這些孩子,只需要幾鬥糧食就會看顧一年。
春天是一片充滿希望的黑,夏天則是喜人的綠,冬天那麼白,讓你分不清楚東西南北甚至是上下的白。
兩年後,你蓋起了一個小院,有院牆也有雞窩,你趁著農閒回了老家,你以為你媳婦和父母已經死了,很幸運的是,他們還活著,你告訴了鄉親們在遼東的生活,而後你把自己快餓死的媳婦和父母,接到了遼東。
你似乎察覺到了你的媳婦為了弄點糧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連嫁妝都沒有的她,能出賣的東西,你心裡有數,但你不是很在意,因為她活著,你的父母也活著,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天大的幸運,她活著的唯一希望,就是你在遼東真的能找到了活路。
人,以食為天,也以希望為食。
你真的找到了。
三年後,你又多了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有一個和你的眉眼不太像,但你沒有計較,因為這長大了也是個壯勞力,他喊你爹,也不會喊別人當爹,這一年遼東大將軍李成梁又要打仗,徵召了你,你還以為要去送命,匆匆告別了父母和妻兒,甚至還大哭了一場。
結果到了地方,你才知道只是運糧,回來時,你還得了一兩銀子的賞錢。
你回到了家,老邁的母親憂思成疾,撒手人寰,埋在了村外的山丘上,父親也逐漸認不清人,但你知道,你在這片土地紮下了根兒。
隋煬帝自然有資格說江南好,哪怕最後死在了鶯鶯燕燕的胭脂堆裡,也不曾悔過,但農夫沒有資格資格。
我夢江南好,赴遼亦偶然。】
朱翊鏐讀完了這篇散的不行,甚至連個中心思想都無法總結的散文,這更像是宋大為旅途中那些零零散散的夢囈,但卻讓他完全想明白了自己當初的那個問題,流民為何不去江南,而是去遼東。
他都是流民了,他還去什麼江南。
“這個宋大為倒是沒有浪費內帑。”朱翊鏐覺得這篇文章,值得陛下批下去的內帑,沒有浪費。
“哥,這個農戶,為何還把這個失節的媳婦帶到了遼東,那個不該有的孩子,居然還活的好好的?”朱翊鏐反覆看完之後,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朱翊鈞看向了朱翊鏐,眉頭稍微皺了一下,便釋然了,朱翊鏐是天生貴人,他思考問題,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而不是農夫的立場上。
朱翊鈞認真的想了想說道:“你這話說的,這農戶揹著孩子入遼,必然是帶走了家裡所有的糧食,甚至沒打算把爹孃媳婦接過去的,這農戶和背上的孩子,就是窮途末路之下最後的希望了。”
“這爹孃,其實在農戶入遼東後,就已經是在等死了。”
“媳婦失節,是為了讓自己和爹孃活下去,她沒有捨棄已經幹不動活的婆婆丈人,改嫁別人,已然對得起夫君了。”
“矛盾說裡講,生存才是第一需要,也是人和大明的第一主要矛盾,即民以食為天。”
朱翊鏐是個天生貴人,他思考問題下意識就是站在貴人的價值觀裡,而不是這個農戶,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朱翊鏐不具備,也很難學會。而朱翊鈞是個後來者,他在後世也不過是稍有餘財而已,朱翊鈞個人非常欣賞安東尼奧,因為在道德荒地的泰西,安東尼奧的眼裡,居然有平民。
“還是哥想的明白啊!我,只適合享樂!”朱翊鏐立刻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他身形一垮,又躺倒了。
他不裝了,攤牌了,他就是不是那個明君的料,學再多,也只是虛有其表。
朱翊鈞搖頭笑了笑沒有訓誡,他對朱翊鏐的成長非常滿意,虛有其表,那也是表,封到海外後,不會把自己折騰沒了。
大明皇帝繼續讀著雜報,這些雜報大部分都是一月一刊,朱翊鈞很喜歡看,因為是用俗文俗語寫的,帶有標點符號,看起來可比奏疏有意思的多了,這也是他枯燥無趣的生活裡,少數的調劑品之一。
朱翊鈞回到了離宮御書房,朱翊鏐想跑卻被命運扼住了喉嚨。
大明皇帝抓著親弟弟的脖領,把他拉到了離宮御書房東花廳,和西花廳議事職能不同,東花廳則是朱翊鈞見王公軍勳的地方。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躬安。”大明親王德王、鄭王世子、大明皇家格物院院長、大明音樂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皇叔朱載堉,帶著兩名格物博士,來到了離宮御書房。
“皇叔客氣,免禮。”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坐下說話便是。
格物博士黃子復,就是那個和譚綸有些關係、發明了奉茶童子的機械手工達人,他發明的奉茶童子傳到倭國,甚至成為了倭國特色文化之一。
格物博士宋大為,就是那個那篇文章的作者,拿著皇帝的內帑,吃吃喝喝寫了篇散狀文章。
“皇叔啊,哥欺負我啊!”朱翊鏐一看見朱載堉,就開始倒苦水,開始告狀,李太后和陳太后現在圍著皇長子朱常治轉,對朱翊鏐的愛已經消失了,朱翊鏐只能選擇朱載堉告狀了。
朱載堉語重心長的說道:“陛下都是為了殿下好啊,殿下這個年紀,正是長性格的年紀,自然是要嚴加約束。”
“皇叔這個年紀在幹什麼?”朱翊鏐好奇的問道。
“在鄭王府宮門前築了土室,風餐露宿十九載。”朱載堉猶豫了很久,才開口說道。
朱載堉他爹被道爺關到了鳳陽高牆之內,理由是:厚烷不理朕勸告,在鄭國中驕傲無禮,是大逆不道。
朱載堉覺得父親被冤枉。
若不是眼饞精密製造的六分儀,他也不會入京來了。
朱翊鏐直接止住了話頭,皇叔素來親善,不提這茬,他都忘了,還有這段舊事。
朱載堉對這件事怨念很大很大,甚至大到了拒絕鄭王的王位,但他對自己的道也很執著,即便是對朝廷怨念極深,制好了律書之後,也上奏朝廷,希望引起朝廷對科學的重視。
朱載堉當著皇帝的面說舊事,不是為了給自己的父親喊冤,隆慶元年,隆慶皇帝就把他爹放歸繼續做鄭王了,朱載堉是個狂士,素來非常堅持,朱載堉也是個很講道理的人,道爺的過錯是道爺的,不是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