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一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


    大明對於船舶的旺盛需求,讓朱翊鈞格外的意外,按照朱翊鈞對殖民統治的刻板印象,宗主國的船舶數量會在快速增長後,進入一個平和的穩定期,而後等待技術突破之後,再次進入爆發期,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才符合萬事總是螺旋上升的基本概況。

    可是大明對於船舶的旺盛需求,完全打破了朱翊鈞的刻板印象,管中窺豹,大明的胃口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一樣,無論多少商品,似乎都無法滿足大明的胃口,而且這個缺口還有越來越大趨勢。

    沒錯,朱翊鈞開海開了六年,造船廠建了一家又一家,船塢作塘一座又一座,每年都在招募學徒,而且規模一次比一次大,造船廠的規模從來沒有停止過擴張,而且速度極快,即便如此,幾個造船廠的訂單,越積累越多,導致造船廠只能暫停接單,因為就現在的產能,已經排到了三年以後。

    擴產,擴產,擴產!成為了大明造船廠的縮影,也是大明現在官廠的現狀。

    無序的擴張必然會遭到反噬,但是現在官廠的擴張,不是無序,是擴張速度遠遠低於需求。

    白銀、黃銅、硫磺、羊毛、桐油、魚油、棕櫚油、甘蔗方糖等等商貨,無論多少進入大明,都像是個石子一樣,無法掀起任何的波浪。

    朱翊鈞也是看完了大明官廠的賬本,才多少能夠明白這種現狀,大明即是天下最大的消費國,同時也是天下最大的生產國,這就註定了大明饕餮屬性,貪得無厭,永遠無法餵飽。

    沒有人的目光能夠闖過時間的迷霧,看到五年以後的未來,因為你看到未來的同時,未來也在改變。

    而另一方面,大明的擴張速度也被限制了,以官廠為例,大明官辦船廠,排產都已經排到了三年之後,如此龐大的市場,大明官辦造船廠根本無法滿足,可是民間造船廠的興起速度,十分的緩慢,因為技術壁壘因為成本控制、因為行政管理、因為僱工成本等等。

    三桅夾板艦,是大明現在主流的海貿船隻,而且只是近海,不是遠洋大帆船,可民間造船廠沒有一家可以完成督造,除了那些錯綜複雜的原因,民坊興建緩慢的原因,是沒有產業匠人。

    大明的勢要豪右們已經失去了信譽,即便是給更好的待遇,但是對於船匠而言,這些豺狼虎豹的話,幾乎沒人相信。

    天下困於兼併,縉紳朘剝百姓。

    百姓早已經深切的認識到了這些豺狼虎豹的嘴臉,根本不會信他們哪怕一句,船匠們在大明官辦船廠的生活很好,十分安穩,孩子們甚至可以上學。

    讓原來燕興樓的花魁劉七娘選擇官廠做工,還是去民坊?

    劉七娘怕是寧願沉了永定河,做那無骨冤魂也不願前往,因為面對這些禽獸,比死還要可怕。

    “這麼一大塊肥肉,這些個勢要豪右就不能爭點氣嗎?!”朱翊鈞對這種現狀,只能拍桌子,誰讓勢要豪右作孽太多?窮民苦力們,幾乎所有人,都被這些勢要豪右給欺負過。

    都是鄉里鄉親,遭了災,借一點點的青稻錢,都會淪為流民。

    張宏給陛下換了根鉛筆,他知道陛下在生什麼氣,陛下有振奮之意,勵精圖治,結果現在朝廷在發力,而佔據了統治地位的勢要豪右,卻跟不上腳步,皇帝不氣才怪。

    張宏搖頭說道:“他們不是不想吃開海這塊肥肉,實在是吃不到,這也不是勢要豪右們想爭氣就能爭氣的,這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在他們眼裡,那不是作孽是什麼?指不定多少人背地裡議論,陛下苦了自己,把銀子都給了軍兵和小民了。”

    “良能、良行,才能致良知,他們沒有良行自然沒有良心,沒有良心,更沒有良行了。”

    “張大伴所言有理。”馮保非常肯定的說道:“前幾天,大司寇帶著一群晉商,試圖弄幾個羊毛官廠,畢竟陛下要削弱草原,眾人拾柴火-->>
                                         
焰高,結果這些晉商,看到了官廠工匠的待遇極好,陛下猜猜看,這些個晉商說了些什麼?”

    朱翊鈞一愣,十分肯定的說道:“大司寇經營有方,這永定、永升毛呢廠,在坊間聲望極高,人人都說大司寇是大善人,這待遇好,官廠賺的多,他老王家都快成京畿第一遮奢戶了,這不是大司寇經營有方是什麼?”

    王崇古賺的錢很多,他的評價也非常割裂,有的人將他稱之為大善人,有的人則視如仇寇,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馮保吐了口濁氣,一臉無奈的說道:“沒有,那些個晉商們,看到的都是可以節省的地方,比如大碗涼茶、水風扇、開工銀、過年銀、官辦學堂、官辦書社等等,這些都可以去掉,這能節省不少錢呢,那個詞怎麼說來著?降什麼增什麼來著?”

    “降本增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張宏補充說道。

    馮保一臉嫌棄的說道:“對,降本增效,哎呀,那給大司寇氣的,好心帶他們發財,他們可倒好,對大司寇的經營指指點點,說些胡話,大司寇把這些晉商,全都踹了出去,讓他們不必想這個買賣,給他們做,都是賠錢。”

    “是真的踹出去了,現在大司寇是晉黨黨魁,自己又有武力傍身,一人一腳,嘖嘖,這些個晉商,好生狼狽。”

    只有晉商這個模樣嗎?其實這些晉商,只是大明勢要豪右們的剪影,他們真的覺得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民苦力是造孽,卻絲毫不去思考,提升的生產積極性和穩定性,能夠帶來多大的效益。

    耿定向和焦竑,這兩個格物博士,對生產定義的時候,對影響生產效率的諸多因素進行了權重分析。

    是基於矛盾說的分階段去權衡。

    在生產技術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生產的積極性和穩定性,對生產效率影響最大;

    在生產技術得到了質變時,生產工具的權重會短暫上升到生產積極性和穩定性同等權重。

    技術的發展也是遵循循環上升的過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積極性和穩定性會影響到量變積累的速度,技術創新需要積極性,而技術創新的主體是產業匠人,這需要穩定性,泰西汞齊法之下沒有老匠人,經驗無法形成累積,會對技術創新產生極惡劣的負面影響。

    技術的革新是人作為主體,生產力的根本定義,是人這個主體,改變自然的能力。

    這也符合萬曆以來,張居正主張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善待小民等政治傾向。

    耿定向和焦竑講的很明白,是基於大明官廠和民坊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大明的社會意識進行了提高,可這些勢要豪右們選擇相信自己,並不想提高,所以一事無成。

    “真的是,給他們機會,他們不中用啊。”朱翊鈞靠在椅背上,對大明肉食者無能的刻板印象,又加重了幾分。

    “李佑恭回來了嗎?”朱翊鈞拿起了一本奏疏,詢問著李佑恭的動向,李佑恭這次回京,帶著一個琉球國王。

    即便是朝臣們反對,朱翊鈞也會把琉球國王的世系永遠留在大明,將琉球群島據為己有。

    來了還想走?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