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頁)
“那個糾纏劉七娘的大把頭,讓總辦找他談談,不要糾纏劉七娘了,再弄出亂子來,誰都不好過,人家劉七娘不願意,一直糾纏什麼。”王崇古交代著王謙。
劉七娘當花魁的時候涼藥喝多了,不能生育,也不耽誤別人,自己領養了一個,劉七娘拒絕的很果斷,可是這大把頭就是喜歡,糾纏也不是那種上門逼迫,而是隔三差五送點米麵油糧,這廠裡自然有了風言風語,明明什麼都沒發生,卻造成了一些惡劣的影響。
這件事必須到此打住,若是劉七娘被流言給逼死了,誰都不好過。
流言蜚語,總是殺人無形。
王崇古對坊間傳聞他在皇宮鼎建一事中貪墨鉅萬的流言蜚語,真的很在意,也很生氣,明明把事情辦的妥帖,結果還被人罵的狗血淋頭,還一句不能反駁。
得虧陛下有辦法。
朱翊鈞還真有辦法,他回京之後,馮保就去禮部找到了萬士和,喝了一盞茶的功夫,馮保就走了,小半個時辰之後,萬士和就寫好了一篇雄文,送到了各大雜報刊登。
這篇雄文署名則是朱中興,這個筆名被人認為是張居正的馬甲,而且是張居正意圖僭越的鐵證,但廷臣們很清楚,這個筆名來源於皇帝陛下。
雄文的開篇以萬曆元年,宣大長城鼎建的大窟窿談起,歷數萬曆元年到萬曆五年的貪腐案,比如萬曆二年應天府尹顧章志疏浚運河水路。四十八萬兩銀子貪了三十六萬,再到陝西總督石茂華督辦的陝西七十二營堡貪腐案,再到河南城牆案,如此種種,將貪腐之事具體到人,具體到問題,具體到影響,具體到數字。
在最後,朱中興總結性的說道:反貪亡朋比為黨,不反腐亡國亡種。
反貪,也屬於皇帝的新政,而不屬於張居正新政,張居正的新政不包括反貪,因為他長期接受武將們的賄賂包庇武將,為武將站臺,戚繼光、劉顯父子、鷹揚伯張元勳等等,張居正一年收他們兩千兩的孝敬,真的做事。
討論王崇古皇宮鼎建的風力輿論,立刻就消失不見了,只剩下了全晉、全楚、全浙、南衙等地的雜報,還在轉載這篇朱中興的社論。
“很怪。”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幾份雜報,滿臉的笑意。
輿論的高地你不去佔領,別人就會在高地上,對你指指點點。
當貪腐的打擊面從王崇古個人擴大到整個官僚體系的時候,風力輿論變得古怪了起來,大家立刻開始各忙各的,不再鼓譟王崇古個人問題了,這個問題不能糾纏下去了,再糾纏下去,怕是要死一大片。
明明應該討論貪腐帶來的諸多問題,但是雜報的社論,戛然而止,選擇了左顧而言他。
“大抵是想要息事寧人了。”馮保倒是很理解這種風力輿論的轉變,皇帝拿起了賤儒極為擅長的擴大化,來對付這些賤儒,這些個賤儒可不就只能退一步,停止這種風力的鼓譟。
“他們想息事寧人?晚嘍!”
“就像是戰爭,所有人都只能決定戰爭的開始,無法決定戰爭的結束。”朱翊鈞將手中的雜報扔在了一旁,嘴角帶著幾分殘忍的笑意,從讓他開心的地方回到了皇宮之後,皇帝再次成為了那個德涼幼衝小皇帝,主打一個心狠手辣,窮追猛打。
“下詔曉諭京堂百官,今歲彗星貫日,天人警醒,以貪腐為題,討論其危害。”朱翊鈞不僅不讓這股風力輿論停下,而是選擇了繼續添油加醋。
這是皇帝下旨寫命題作文,每個人都得寫,不寫不行,討論貪腐橫行的危害,就是讓他們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為來年的神劍出鞘製造風力輿論。
朝陽門外快活碑林的碑文還是太少了,沒有足夠的教育意義。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沒事惹皇帝幹什麼,好好的過個年不好嗎?非要盯著王司寇的官廠下手,招致了皇帝的雷霆萬鈞,現在磕頭認罪已經晚了。
朱翊鈞拿著另外一本奏疏,面色變得古怪了起來。
這是馬自強的奏疏,也是他入閣的政治許諾,只不過他的宣言則是瞄準了吏部。
吏部尚書萬士和整天處理禮部諸事,禮部尚書馬自強則瞄準了吏部,朝堂總是以一種奇怪的合理化維繫著動態的平衡。
馬自強的入閣政治許諾是矢志不渝的整飭賤儒。
而這第一件事,就是要完全杜絕賤儒進入大明仕途體系,對大明國朝內外,造成破壞和危害。
大明京堂外官,自嘉靖起,大抵分為了兩種,清流和濁流,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萬曆年間,已經分為了循吏和清流。
能做成事的為循吏,做不成事兒的為清流,按照馬自強的奏疏所言,也的確是禮部的事兒,政,正人者之不正,當下大明官場,烏煙瘴氣,如何正不正之風,就成了禮部的事兒。
所謂的清流對大明制度的破壞是系統性的,他們充斥在大明的官場上,掌握著權力,卻不做事,造成了權力的真空,權力不存在真空,必然有其他人竊取了權力。
當賤儒佔了多數的時候,吏治的敗壞就成為了必然。
馬自強就差那麼一點點就罵賤儒是亡國之臣了,賤儒履任地方,就開始懈怠,尸位素餐,居高位而不用心,做事不成,搞事的能力很強,整天就知道鬥來鬥去,朝廷稍微訓誡,就是躺平擺爛一哭二鬧三上吊輪著番的來,這對吏治的破壞是極為致命的。
而馬自強給出的解決辦法,其一為:初任當年考成為下等,罷免回籍聽用;其二為:連續三年為中等,亦罰俸待崗,增加了考成法對初選官的威力。
其三為考校算學,如果考不過則不給任官。
大明對於算學是否納入科舉爭論不休,同時復古派對算學極為牴觸,而復古派和賤儒又高度重合,那麼利用算學進行遴選,就可以在當下,成為判斷其政治傾向的依據之一。
振興算學,度數旁通,是大明皇帝一力促成,由鄭王世子朱載堉由天文曆書為切入點展開的,這是皇帝所提倡的,如果連算學都不肯學,學不好,忠君二字都談不上,何來體國?
馬自強的入閣許諾是整飭賤儒,而初選官准入標準,是在算學上設限,一百道題,一題一分,九十分合格,低於九十分則不可以選官。
相比較孫丕揚那個抽籤法,馬自強在吏治上用算學設限,可謂是精準打擊。
“敕諭吏部知道,明年廷議,吏部選官,加入算學,大明閣老人人被罵,都是朕的錯,朕有責任。”朱翊鈞硃批了馬自強的奏疏,並且讓吏部推行。
馬自強這一本奏疏入了閣獲准之後,怕是要被萬千讀書人刻成小人,扎到死都不解氣。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劉七娘當花魁的時候涼藥喝多了,不能生育,也不耽誤別人,自己領養了一個,劉七娘拒絕的很果斷,可是這大把頭就是喜歡,糾纏也不是那種上門逼迫,而是隔三差五送點米麵油糧,這廠裡自然有了風言風語,明明什麼都沒發生,卻造成了一些惡劣的影響。
這件事必須到此打住,若是劉七娘被流言給逼死了,誰都不好過。
流言蜚語,總是殺人無形。
王崇古對坊間傳聞他在皇宮鼎建一事中貪墨鉅萬的流言蜚語,真的很在意,也很生氣,明明把事情辦的妥帖,結果還被人罵的狗血淋頭,還一句不能反駁。
得虧陛下有辦法。
朱翊鈞還真有辦法,他回京之後,馮保就去禮部找到了萬士和,喝了一盞茶的功夫,馮保就走了,小半個時辰之後,萬士和就寫好了一篇雄文,送到了各大雜報刊登。
這篇雄文署名則是朱中興,這個筆名被人認為是張居正的馬甲,而且是張居正意圖僭越的鐵證,但廷臣們很清楚,這個筆名來源於皇帝陛下。
雄文的開篇以萬曆元年,宣大長城鼎建的大窟窿談起,歷數萬曆元年到萬曆五年的貪腐案,比如萬曆二年應天府尹顧章志疏浚運河水路。四十八萬兩銀子貪了三十六萬,再到陝西總督石茂華督辦的陝西七十二營堡貪腐案,再到河南城牆案,如此種種,將貪腐之事具體到人,具體到問題,具體到影響,具體到數字。
在最後,朱中興總結性的說道:反貪亡朋比為黨,不反腐亡國亡種。
反貪,也屬於皇帝的新政,而不屬於張居正新政,張居正的新政不包括反貪,因為他長期接受武將們的賄賂包庇武將,為武將站臺,戚繼光、劉顯父子、鷹揚伯張元勳等等,張居正一年收他們兩千兩的孝敬,真的做事。
討論王崇古皇宮鼎建的風力輿論,立刻就消失不見了,只剩下了全晉、全楚、全浙、南衙等地的雜報,還在轉載這篇朱中興的社論。
“很怪。”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幾份雜報,滿臉的笑意。
輿論的高地你不去佔領,別人就會在高地上,對你指指點點。
當貪腐的打擊面從王崇古個人擴大到整個官僚體系的時候,風力輿論變得古怪了起來,大家立刻開始各忙各的,不再鼓譟王崇古個人問題了,這個問題不能糾纏下去了,再糾纏下去,怕是要死一大片。
明明應該討論貪腐帶來的諸多問題,但是雜報的社論,戛然而止,選擇了左顧而言他。
“大抵是想要息事寧人了。”馮保倒是很理解這種風力輿論的轉變,皇帝拿起了賤儒極為擅長的擴大化,來對付這些賤儒,這些個賤儒可不就只能退一步,停止這種風力的鼓譟。
“他們想息事寧人?晚嘍!”
“就像是戰爭,所有人都只能決定戰爭的開始,無法決定戰爭的結束。”朱翊鈞將手中的雜報扔在了一旁,嘴角帶著幾分殘忍的笑意,從讓他開心的地方回到了皇宮之後,皇帝再次成為了那個德涼幼衝小皇帝,主打一個心狠手辣,窮追猛打。
“下詔曉諭京堂百官,今歲彗星貫日,天人警醒,以貪腐為題,討論其危害。”朱翊鈞不僅不讓這股風力輿論停下,而是選擇了繼續添油加醋。
這是皇帝下旨寫命題作文,每個人都得寫,不寫不行,討論貪腐橫行的危害,就是讓他們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為來年的神劍出鞘製造風力輿論。
朝陽門外快活碑林的碑文還是太少了,沒有足夠的教育意義。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沒事惹皇帝幹什麼,好好的過個年不好嗎?非要盯著王司寇的官廠下手,招致了皇帝的雷霆萬鈞,現在磕頭認罪已經晚了。
朱翊鈞拿著另外一本奏疏,面色變得古怪了起來。
這是馬自強的奏疏,也是他入閣的政治許諾,只不過他的宣言則是瞄準了吏部。
吏部尚書萬士和整天處理禮部諸事,禮部尚書馬自強則瞄準了吏部,朝堂總是以一種奇怪的合理化維繫著動態的平衡。
馬自強的入閣政治許諾是矢志不渝的整飭賤儒。
而這第一件事,就是要完全杜絕賤儒進入大明仕途體系,對大明國朝內外,造成破壞和危害。
大明京堂外官,自嘉靖起,大抵分為了兩種,清流和濁流,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萬曆年間,已經分為了循吏和清流。
能做成事的為循吏,做不成事兒的為清流,按照馬自強的奏疏所言,也的確是禮部的事兒,政,正人者之不正,當下大明官場,烏煙瘴氣,如何正不正之風,就成了禮部的事兒。
所謂的清流對大明制度的破壞是系統性的,他們充斥在大明的官場上,掌握著權力,卻不做事,造成了權力的真空,權力不存在真空,必然有其他人竊取了權力。
當賤儒佔了多數的時候,吏治的敗壞就成為了必然。
馬自強就差那麼一點點就罵賤儒是亡國之臣了,賤儒履任地方,就開始懈怠,尸位素餐,居高位而不用心,做事不成,搞事的能力很強,整天就知道鬥來鬥去,朝廷稍微訓誡,就是躺平擺爛一哭二鬧三上吊輪著番的來,這對吏治的破壞是極為致命的。
而馬自強給出的解決辦法,其一為:初任當年考成為下等,罷免回籍聽用;其二為:連續三年為中等,亦罰俸待崗,增加了考成法對初選官的威力。
其三為考校算學,如果考不過則不給任官。
大明對於算學是否納入科舉爭論不休,同時復古派對算學極為牴觸,而復古派和賤儒又高度重合,那麼利用算學進行遴選,就可以在當下,成為判斷其政治傾向的依據之一。
振興算學,度數旁通,是大明皇帝一力促成,由鄭王世子朱載堉由天文曆書為切入點展開的,這是皇帝所提倡的,如果連算學都不肯學,學不好,忠君二字都談不上,何來體國?
馬自強的入閣許諾是整飭賤儒,而初選官准入標準,是在算學上設限,一百道題,一題一分,九十分合格,低於九十分則不可以選官。
相比較孫丕揚那個抽籤法,馬自強在吏治上用算學設限,可謂是精準打擊。
“敕諭吏部知道,明年廷議,吏部選官,加入算學,大明閣老人人被罵,都是朕的錯,朕有責任。”朱翊鈞硃批了馬自強的奏疏,並且讓吏部推行。
馬自強這一本奏疏入了閣獲准之後,怕是要被萬千讀書人刻成小人,扎到死都不解氣。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