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2頁)

    朱翊鈞和張居正又說了幾遍,才帶著一大串尾巴,回宮去了。

    大明一共抓了三百餘的活口,這些人來自天南海北,連北虜都有,俺答汗、土蠻汗帳下的北虜,來自山東的響馬,來自浙江的倭患餘孽,北虜佔了大頭,這些亡命之徒,就跟陳壯一樣,其實不知道誰在僱傭他們,他們都是聽命辦事,但是聽誰的命,那就不清楚了。

    信息繭房的存在,讓這三百多的活口,根本不知道聽命與誰,眾說紛紜,而且這些人以訛傳訛,他們交待的越清楚,事情反而越複雜。

    唯一確定的事,就是僱傭這些人,只需要一人二十兩銀子,這就是買命錢。

    唯一知道真相的大當家,已經戰亡,死在了皇帝的戚家腰刀之下,戰場上刀劍無眼,上了戰陣,就要做好被殺的準備,朱翊鈞即便是知道對方是大當家也會下手殺敵,因為在戰陣中,根本顧不得那些。

    信息繭房真實存在,就像九成九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縣太爺和府臺的名字一樣,消息對下的單方面閉塞,也導致信息繭房之下,辦事的人,根本不清楚命令的源頭在何處。

    所以,案子的查辦,直接卡住了,大當家的身份並不神秘,大家都叫他共工,就是那個水神共工。

    共工是水神,大明尚紅火德,這水神到底要幹什麼不言而喻,共工這個名字,不是第一次出現,上一次是刑部尚書王崇古,言江南有大寇共工四處挑唆,打家劫舍,無惡不作,朝廷下了海捕通文,而且懸賞線索,但共工早已逃遁。

    那這次皇帝手刃的共工,真的是在江南四處煽風點火的共工嗎?

    緹帥趙夢祐認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朱翊鈞批閱完了手中的奏疏,江南今年又有水災洪澇,但是並不嚴重,南衙宋陽山疏浚河道的效果極好,今歲南衙的水災沒有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這次陝西、山西的旱災變得嚴重了起來。

    大明皇家格物院上一次有講過信風、講過雨水的形成,東南海風攜帶了大量水汽,和北面來的冷氣形成了降雨,可是大明的情況是,東南海風的水汽在下降,而寒冷在加劇,形成這種天象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是危害極大。

    朱翊鈞其實知道一些結果,小冰川時代越來越嚴重了。

    崇禎皇帝最大的敵人,是失序的天下,同樣也有天災,小冰川時代不就是全年平均溫度降低了兩度嗎?哪有那麼可怕而糟糕的影響?

    可是小冰川氣候之下,在崇禎年間西湖會結冰,而且人馬可行的冰面,甚至連廣州每年都會下雪。

    大明的雨帶主要集中在不怎麼缺水的南方,而北方變得更加乾旱和寒冷,小冰川時代,會大範圍破壞農業生產。

    李成梁奏稟,遼東戰兵勞苦,而糧價滕高,請命實物發餉,以疏浚困苦,同時請命對外墾荒,而墾荒的主持者就是侯於趙,李成梁在奏疏中,大倒苦水,說的事也是一個事實,那就是遼東米貴,而且越往遼東送銀子,遼東的米就會越貴。

    要解決這個問題,在李成梁看來,只有拓土開疆,擴大耕種面積。

    侯於趙作為巡按,一直從彰武向西墾荒,現在全寧衛方向要打仗,不適合墾荒,那就向東好了。

    朱翊鈞硃批了李成梁的奏疏,對於李成梁,朱翊鈞的觀感是極為複雜的,張居正還活著的時候,這個人是要多恭順有多恭順,朝廷是往東,他連往西看一眼都不會,但是張居正一走,李成梁養的鷹犬,清太祖努爾哈赤,就開始了他彪悍的一生。

    朱翊鈞的目光看向了堪輿圖,大明需要一個血袋,度過這個小冰川時代,需要大量的糧食進入大明,而這個血袋,其實一直在規劃,那就是南洋諸多的紅毛番種植園。

    大明需要清楚的知道這些種植園的位置,需要海文環境,需要情報,需要成熟的海路,總之,想要把這些種植園全部拿到手,需要一支強大的水師。

    而松江總督軍務王叔果上了一道奏疏,說的是請求減免部分漁稅,漁稅按船抽分,一船百值十三,就是一百斤魚收十三斤的稅,王叔果認為這個稅真的太高了,漁民打魚,本就是風吹日曬苦熬,百般辛苦,朝廷直接拿走13%實在是太多了,王叔果要求降低為3%,而且王叔果以極其嚴苛的措辭,斥責了稽稅院的成立。

    在王叔果看來,稽稅院的出現,是皇帝失去了仁德的不義之舉,誰提議建立稽稅局,誰就是蠱惑皇帝的佞臣,王叔果並不知道,稽稅院的成立是皇帝一意孤行,連張居正都攔不住。

    同樣,王叔果考慮到朝廷稅賦下降,所以他搞出了一個階梯稅價來。

    松江府萬畝以上豪奢戶,稅賦增長到四成半;營收萬兩以上坐商,稅賦增長到五成。

    王叔果也是直言,這個稅法是朝廷朝鞭,是政策工具箱裡的法門,是皇帝控制天下的手腳,坐商一體百值抽三,這個稅賦實在是太低了。

    “這個王叔果,朕記得是浙江永嘉人,拜師楊博,是正經的晉黨吧,怎麼突然一下子變得忠君體國來了?”朱翊鈞看完了奏疏,有些不確信的詢問著自己的秘書張宏,這個王叔果的政治光譜。

    “是,官宦世家王叔果。”張宏翻出了備忘錄,確定了王叔果的身份。

    王叔果的身份是官宦世家,王叔果父親的舅舅是張璁,就是在嘉靖初年,大禮儀之爭中,幫嘉靖皇帝搞定大禮儀的那個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三任首輔、贈官太師,諡號文忠的張璁。

    是道爺在恥辱的二十五年裡,最為懷念的人。

    嘉靖登極時才十五歲,楊廷和這個老東西,仗著自己元老的身份,和宮裡的張太后形成政治同盟,壓制嘉靖皇帝,道爺正是依靠著張璁,叫自己親爹為爹,叫自己親孃為娘,叫張太后為伯母。

    張璁,嘉靖年間的改革派的中流砥柱中的人物,嘉靖十四年張璁病重致仕,道爺每年都派人去溫州瑤溪貞義書院看望張璁,而且幾次下旨,希望張璁回朝,但是張璁久病,始終未能成行。

    張璁,嘉靖初年的張居正,張居正的很多新政,源頭都是張璁新政,比如吏治考成法、財稅清丈還田、整飭學政等等。

    王叔果的老師是前吏部尚書楊博,而且是正經拜師,納了束脩,每年交孝敬的晉黨核心人物之一。

    但是這個王叔果搞出的這個累進稅法,就是要勢要豪右們的命。

    王叔果這本奏疏,將營收不足萬餘白銀的商賈開除了商籍,秉持著誰有錢問誰收錢的基本思路制定的稅法,符合朝中善待小民,苦一苦勢要豪右的風力。

    在王叔果看來,營收不足萬餘的商賈,就是走卒販夫,根本不配叫商人,就像田畝不過萬,你也好意思叫縉紳?

    累進稅法的威力,是無法想象的可怕稅賦,以五成為例,你賺了十萬兩銀子,就要交五萬兩銀子,收入越高越疼,之所以覺得累進稅法沒有威力,大抵是累進稅法沒收到自己身上。

    之所以朱翊鈞說王叔果忠君體國,是因為攻訐稽稅院,攻訐並沒有不對的地方,因為朱翊鈞違約了。

    朱翊鈞曾經答應過張居正,稽稅院會有文官的掌稽稅院事,在地方會有戶部清吏司郎中管理,受巡撫、巡檢的監察,但是朱翊鈞食言了,稽稅院現在沒有任何文官,只有錦衣衛和內番,稽稅院到底稽稅多少,給朝廷多少就是多少。

    張居正不在朝,他根本不信任文官,所以王叔果罵,罵的很有道理,就像是道爺沒法反駁海瑞一樣,朱翊鈞也不反駁王叔果對稽稅院的質疑,因為的確是朱翊鈞做得不對,說好的事兒,居然違約,天子一諾千金,怎麼能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