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3頁)
“兩廣總督凌雲翼上捷報,呂宋總兵張元勳、廣西總兵李錫統領十哨軍兵,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經歷四個月的時間,鐵壁合圍羅旁山,平定羅旁民亂,斬首一萬六千餘級,招降兩萬三千餘人,請命廢土司,設東安、西寧兩縣,營建羅定州,寓意羅旁瑤亂已平定。”張居正上了一份捷報,內容是兩廣民亂的結束。
凌雲翼為了打贏這個仗,專門請了在呂宋的張元勳回到兩廣,主持戰局。
羅旁民亂,招安又叛,招安又叛,反反覆覆,已經持續了將近一百多年,這次終於落下了帷幕,土司被取消,羅定州的設立,意味著廣東的瑤民民亂,畫上了一個句號。
按照舊例,凌雲翼賜二品莽服一襲,又加賜兵部侍郎。
“凌雲翼上奏曰,安民務在安居樂業,故此懇請朝廷准許兩廣瑤民,可採木販售至廣州府,以安定瑤民。”張居正詳細解釋了一下凌雲翼的這本奏疏裡安民樂業法。
和殷正茂當初的鹽法很相似,都是給瑤民找點生計,伐木,伐木雖然很累,但是伐木現在還是蠻賺錢的,至少廣州造船廠每年都要買木頭。
伐木之後可以墾荒種地,這都是生民之事。
在凌雲翼打羅旁山之前,這些事兒也都經過了廷議。
主要廷議的內容是,鷹揚伯張元勳要回呂宋,凌雲翼卻不太想讓張元勳回去,朝廷相繼從兩廣調走了陳璘、殷正茂、鄧子龍,張元勳再走,凌雲翼打個仗,還得問呂宋借人,借不借,還得看國姓爺的臉色。
廷議最後的結論是,鷹揚伯張元勳,還是得回呂宋去。
理由也很簡單,兩廣方便從內地調撥軍兵,但是呂宋做不到。
現在有了海巡巡檢司、海巡巡檢、水翼帆船,傳消息,從廣州府到松江府,也不過三日的時間,在渤海沒有結冰的時候,兩廣奏聞之事,只需要五日,就能送到北衙。
即便是渤海結冰,從膠州上岸,入山東,送至京師,也不過八九日。
所以凌雲翼所請,朝廷只能駁回,仍然調任張元勳回呂宋去了。
“把凌雲翼調至山東做巡撫如何?凌雲翼不是好殺人嗎?”朱翊鈞在廷議結束之前,提出了一個想法。
山東得找個好殺人的去,看看到底是脖子硬,還是刀硬。
張居正俯首說道:“陛下,羅旁山新定,凌巡撫,還是得在兩廣做總督,安頓軍民為宜,否則瑤民恐怕復叛。”
“不急。”朱翊鈞笑著說道。
廷議結束了,朱翊鈞帶著廷臣前往了皇家格物院,大隆興寺的另外一半也要被拆了營建講武學堂,佛塔和附近的四間房,就成了大隆興寺的全部。
朱翊鈞的車駕穩穩當當的停在了格物院之前,皇叔朱載堉已經等候多時,一看到陛下的車駕,就帶著一眾格物院、明理堂臣僚官員見禮。
朱翊鈞下了大駕玉輅,看著牌額上硃紅色的皇家格物院五個大字,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是他親筆寫的,格物院之所以叫皇家格物院,是因為皇家格物院是小皇帝獨家冠名贊助籌建而成。
朱翊鈞走進了格物院內,入門後是十分開闊的回字形廊道,正中間是一人高,兩丈多長的臥石,上面刻著:【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朱中興】
這八個字是張居正教小皇帝的,雖然大多數儒學士講,這個一是仁,但是張居正認為這個一,是實。
張居正是這麼教的也是這麼做的。
朱中興從來不是朱翊鈞一個人的筆名,是所有期盼大明再起的集合,張居正顯然有資格用這個筆名,在雜報上發表任何的文章。
格物院內四處都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那是藏經閣嗎?”朱翊鈞手指向了整個格物院最高的建築物,六層的藏經閣,這本來是大隆興寺藏經書的地方,後來大隆興寺破敗之後,書都被偷沒了,後來朝廷營建之時,就把這裡收拾起來,成為了藏書樓,此樓正式名字叫天一樓。
只不過現在裡面藏書,可不是經書,而是萬物無窮之理的書籍。
朱翊鈞一直以為天一樓是木製的,走近一敲柱子,發現這玩意兒是貼皮的,裡面是石灰澆築鋼筋建成,只不過建築風格上,卻和原來類似。
朱翊鈞站在藏經樓前,看著窗戶,頗為驚訝的說道:“玻璃窗?”
“玻璃窗。”王崇古俯首說道。
朱翊鈞遲遲不肯進去,玻璃是帶著一些淡綠色的,在陽光下尤其明顯,沒有經過磁選,也沒有高品質的石英礦的必然結果,朱翊鈞的千里鏡,當然能用天然水晶燒製,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
即便是帶著點綠,卻也足夠的引人注目了,至少屋內的光線是極為明亮的。
窗戶的框架是全木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桐油的味道。
“好好好。”朱翊鈞踏入了格物院的藏經閣內,入目就是一排排的書架,而朱載堉走到了所有人的面前,笑著說道:“此天一樓,設有九學,每學設有十二部,每部共有十四書架,共計藏書十八萬卷,臣還在整理。”
每一個書架都是鐵製的,書架上都上了鎖,這裡的確可以借書,但很多都是孤本,上鎖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防盜,而是為了防止失火。
鐵箱藏書,就是怕某一處燒起來,整個樓都燒沒了。
朱翊鈞一步步走過了這些藏書鐵櫃,偶爾打開看看,九學分別是:算學、農桑、天文律歷、冶鑄、萃精、地理、舟車、丹青、佳兵。
大抵就是儒學堂不會收錄的,這裡都收錄了,這都是一部分是朱載堉從鄭王府拉來的,有一些是格物院督辦,問民間採買而來的書籍。
萃精其實是穀物加工,就是食品加工,舟車是船舶和車輛設計,丹青是染料,佳兵就是軍器製造。
比如舟車這一門又分成了十二部,主要是舟車營造的十二個主要步驟,分科治學,單獨研究。
朱翊鈞拿出了一本桐油圖說,看的津津有味,裡面記錄了薑片防凍、密封桐油桶等等內容,這些都能有效的提高桐油的保存時間。
而佳兵,則是記錄了大明各種軍器營造方法,其中朱翊鈞就看到了戚家炮車。
戚家炮車是將炮放在鋼架上,而後抬動鋼架卡在支撐架上,可以改變炮口的俯仰角度,在鋼架下有滑軌,可以實現九十度範圍內的轉動。
戚家炮車是朱翊鈞給起的名字,戚繼光原來叫振武炮車,專門用來運輸野戰火炮,而且在炮車上還有一個雨棚,方便下雨天發炮。
但是經過戚繼光的實際測試,下雨天也只能發一炮,第二炮裝填會有些困難,但是用來防止火藥行軍受潮是極好的。
振武炮車,讓火炮從固定炮位,走向野外戰場。
不知不覺之間,朱翊鈞就上到了六樓,看著格物院的一切,雄心勃勃。
這裡就是新政的發動機,為大明的新政,持續不斷的注入動力。
把你們手裡的月票統統交出來,再不交出來,就過期了啊喂!!!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凌雲翼為了打贏這個仗,專門請了在呂宋的張元勳回到兩廣,主持戰局。
羅旁民亂,招安又叛,招安又叛,反反覆覆,已經持續了將近一百多年,這次終於落下了帷幕,土司被取消,羅定州的設立,意味著廣東的瑤民民亂,畫上了一個句號。
按照舊例,凌雲翼賜二品莽服一襲,又加賜兵部侍郎。
“凌雲翼上奏曰,安民務在安居樂業,故此懇請朝廷准許兩廣瑤民,可採木販售至廣州府,以安定瑤民。”張居正詳細解釋了一下凌雲翼的這本奏疏裡安民樂業法。
和殷正茂當初的鹽法很相似,都是給瑤民找點生計,伐木,伐木雖然很累,但是伐木現在還是蠻賺錢的,至少廣州造船廠每年都要買木頭。
伐木之後可以墾荒種地,這都是生民之事。
在凌雲翼打羅旁山之前,這些事兒也都經過了廷議。
主要廷議的內容是,鷹揚伯張元勳要回呂宋,凌雲翼卻不太想讓張元勳回去,朝廷相繼從兩廣調走了陳璘、殷正茂、鄧子龍,張元勳再走,凌雲翼打個仗,還得問呂宋借人,借不借,還得看國姓爺的臉色。
廷議最後的結論是,鷹揚伯張元勳,還是得回呂宋去。
理由也很簡單,兩廣方便從內地調撥軍兵,但是呂宋做不到。
現在有了海巡巡檢司、海巡巡檢、水翼帆船,傳消息,從廣州府到松江府,也不過三日的時間,在渤海沒有結冰的時候,兩廣奏聞之事,只需要五日,就能送到北衙。
即便是渤海結冰,從膠州上岸,入山東,送至京師,也不過八九日。
所以凌雲翼所請,朝廷只能駁回,仍然調任張元勳回呂宋去了。
“把凌雲翼調至山東做巡撫如何?凌雲翼不是好殺人嗎?”朱翊鈞在廷議結束之前,提出了一個想法。
山東得找個好殺人的去,看看到底是脖子硬,還是刀硬。
張居正俯首說道:“陛下,羅旁山新定,凌巡撫,還是得在兩廣做總督,安頓軍民為宜,否則瑤民恐怕復叛。”
“不急。”朱翊鈞笑著說道。
廷議結束了,朱翊鈞帶著廷臣前往了皇家格物院,大隆興寺的另外一半也要被拆了營建講武學堂,佛塔和附近的四間房,就成了大隆興寺的全部。
朱翊鈞的車駕穩穩當當的停在了格物院之前,皇叔朱載堉已經等候多時,一看到陛下的車駕,就帶著一眾格物院、明理堂臣僚官員見禮。
朱翊鈞下了大駕玉輅,看著牌額上硃紅色的皇家格物院五個大字,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是他親筆寫的,格物院之所以叫皇家格物院,是因為皇家格物院是小皇帝獨家冠名贊助籌建而成。
朱翊鈞走進了格物院內,入門後是十分開闊的回字形廊道,正中間是一人高,兩丈多長的臥石,上面刻著:【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朱中興】
這八個字是張居正教小皇帝的,雖然大多數儒學士講,這個一是仁,但是張居正認為這個一,是實。
張居正是這麼教的也是這麼做的。
朱中興從來不是朱翊鈞一個人的筆名,是所有期盼大明再起的集合,張居正顯然有資格用這個筆名,在雜報上發表任何的文章。
格物院內四處都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那是藏經閣嗎?”朱翊鈞手指向了整個格物院最高的建築物,六層的藏經閣,這本來是大隆興寺藏經書的地方,後來大隆興寺破敗之後,書都被偷沒了,後來朝廷營建之時,就把這裡收拾起來,成為了藏書樓,此樓正式名字叫天一樓。
只不過現在裡面藏書,可不是經書,而是萬物無窮之理的書籍。
朱翊鈞一直以為天一樓是木製的,走近一敲柱子,發現這玩意兒是貼皮的,裡面是石灰澆築鋼筋建成,只不過建築風格上,卻和原來類似。
朱翊鈞站在藏經樓前,看著窗戶,頗為驚訝的說道:“玻璃窗?”
“玻璃窗。”王崇古俯首說道。
朱翊鈞遲遲不肯進去,玻璃是帶著一些淡綠色的,在陽光下尤其明顯,沒有經過磁選,也沒有高品質的石英礦的必然結果,朱翊鈞的千里鏡,當然能用天然水晶燒製,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
即便是帶著點綠,卻也足夠的引人注目了,至少屋內的光線是極為明亮的。
窗戶的框架是全木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桐油的味道。
“好好好。”朱翊鈞踏入了格物院的藏經閣內,入目就是一排排的書架,而朱載堉走到了所有人的面前,笑著說道:“此天一樓,設有九學,每學設有十二部,每部共有十四書架,共計藏書十八萬卷,臣還在整理。”
每一個書架都是鐵製的,書架上都上了鎖,這裡的確可以借書,但很多都是孤本,上鎖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防盜,而是為了防止失火。
鐵箱藏書,就是怕某一處燒起來,整個樓都燒沒了。
朱翊鈞一步步走過了這些藏書鐵櫃,偶爾打開看看,九學分別是:算學、農桑、天文律歷、冶鑄、萃精、地理、舟車、丹青、佳兵。
大抵就是儒學堂不會收錄的,這裡都收錄了,這都是一部分是朱載堉從鄭王府拉來的,有一些是格物院督辦,問民間採買而來的書籍。
萃精其實是穀物加工,就是食品加工,舟車是船舶和車輛設計,丹青是染料,佳兵就是軍器製造。
比如舟車這一門又分成了十二部,主要是舟車營造的十二個主要步驟,分科治學,單獨研究。
朱翊鈞拿出了一本桐油圖說,看的津津有味,裡面記錄了薑片防凍、密封桐油桶等等內容,這些都能有效的提高桐油的保存時間。
而佳兵,則是記錄了大明各種軍器營造方法,其中朱翊鈞就看到了戚家炮車。
戚家炮車是將炮放在鋼架上,而後抬動鋼架卡在支撐架上,可以改變炮口的俯仰角度,在鋼架下有滑軌,可以實現九十度範圍內的轉動。
戚家炮車是朱翊鈞給起的名字,戚繼光原來叫振武炮車,專門用來運輸野戰火炮,而且在炮車上還有一個雨棚,方便下雨天發炮。
但是經過戚繼光的實際測試,下雨天也只能發一炮,第二炮裝填會有些困難,但是用來防止火藥行軍受潮是極好的。
振武炮車,讓火炮從固定炮位,走向野外戰場。
不知不覺之間,朱翊鈞就上到了六樓,看著格物院的一切,雄心勃勃。
這裡就是新政的發動機,為大明的新政,持續不斷的注入動力。
把你們手裡的月票統統交出來,再不交出來,就過期了啊喂!!!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