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2頁)

  “仍以西山煤局為例,採煤之事的成本是權豪是小民的命,用命來換煤,是朝廷苛責窮民苦力的危害,而政令的意志來自於朕,窯民下井採煤不可想象的風險。”

  “現在這條政令在執行之中,朕拿出五十萬兩白銀,來鼓勵生產工具的革故鼎新,來減少窯井坍塌的風險,就顯得順理成章了起來。”

  朱翊鈞首先承認了自己在西山煤局這個政令中,做出的一些錯誤決定,太過於理想化了,覺得有王崇古這個聚斂興利的臣子在,就可以做成。

  沒錯,的確是做成了,但是朝廷為此也背上了魚肉小民的風險,上一個魚肉小民的胡元,已經被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給推翻了。

  朱翊鈞詢問過西山煤局的待遇,和毛呢官廠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若是窯民下井再也不出來,朝廷每人會給二十兩白銀的撫卹,這和大明京軍的撫卹已經相差無幾了。

  但是魚肉小民的風險仍在,那麼設立五十萬兩白銀的獎金,降低風險,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一個熟練的工匠死於礦難,是對匠人家庭的巨大損失,也是多官廠的巨大損失,那麼降低損失,就是在降低成本,所以朱翊鈞的鼓勵生產工具的革新,鼓勵技術進步,是非常合理的一件事了。

  “陛下英明。”張居正再次俯首,陛下的矛盾說分析法已經爐火純青了,賤儒們已經忽悠不了小皇帝了,讀矛盾說,就註定了陛下思考問題,會基於事實,這種思維定式已經完全養成,張居正已經沒有必要擔憂什麼了。

  他這個明攝宗的使命已經徹底完成。

  “先生,朕有一個好物。”朱翊鈞站起身來,開始了他的表演,確切的說,他製作了一個火力抽水的基本模型。

  “這是泰西的一種汽轉球,很簡單的,這裡添水,把水燒熱後,蒸汽順著銅管進入小球,小球開始噴出,帶動小球開始旋轉。”朱翊鈞首先演示了第一個物件,汽轉球。

  一個三足鼎立的密閉鍋可以注水,一個空心的小球,小球上帶著兩個和圓相切的出氣管。

  朱翊鈞點燃了桌底的油燈,油燈開始加熱,很快小球開始緩慢轉動,當密閉鍋中的水開始沸騰的時候,小球的轉動速度越來越快,甚至產生了嘯叫聲,慢慢的水變少了,朱翊鈞用蓋子,熄滅了油燈,小球緩緩停止。

  火力、蒸汽、轉動,如果再搭配上一個曲柄,就可以實現往復運動。

  “說是亞歷山大里亞的算學博士希羅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發明,但是按照泰西的說辭,這東西出現的時間,應該不到五十年時間。”朱翊鈞解釋著此物的來源。

  汽轉球最早記載在《機械集》之中,汽轉球是文藝復興時的發明,託名先賢而已,就連機械集很大概率都是文藝復興時候創作。

  “這個汽轉球是朕想到的第一種火力提水的辦法,但是這個辦法,效率極低,先生且隨我來。”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說明,蒸汽噴氣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朱翊鈞之所以如此確定,是他做了一個鍋。

  這個鍋的造型很是別緻,像一個茶壺,但是茶壺嘴在頂部,又細又長,壺嘴吹向銅製的葉片,而葉片帶動一個曲柄,實現往復運動,用來磨粉,但是無論如何嘗試,這個噴氣吹動葉片的方法,都沒有成功。

  動了,但是動的太慢了,磨粉效率太低了。

  “朕之所以做這個,還要說到鰲山燈火,馮大伴讓人做了一種走馬燈,走馬燈上有一個輪輻,點著了燈之後,熱氣帶動輪輻旋轉,輪輻帶動燈屏,徐徐旋轉,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朱翊鈞摸出了一盞宮燈,將宮燈拆開。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明的鰲山燈會已經如期舉行,朱翊鈞為了不賞錢,依舊沒有去湊熱鬧,但是他關注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走馬燈。

  走馬燈有一個葉輪,熱氣吹動葉輪轉動,葉輪帶動畫屏轉動,這東西在兩宋時候就已經極為流行了,而朱翊鈞還專門弄了個蒸汽鍋來,試著吹動葉輪。

  “可惜失敗了。”朱翊鈞略顯苦惱的說道,對於蒸汽機的原理,他很清楚,但是這個探索的過程,似乎並不順利,到了這裡,朱翊鈞就停下了腳步,這是目前,他根據大明已知的科技樹,弄的兩個玩具。

  無一例外,都不能實踐的玩具。

  朱載堉看著陛下做的茶壺輪機和葉片,若有所思了起來,朱翊鈞沒有察覺到朱載堉思考。

  大明皇家格物院的第一任祭酒、大明大科學家、十二平均律和緊密樂器發明者、鄭王錶冠名者、皇帝陛下的叔叔朱載堉,在結束奏對後回到了欽天監衙門。

  他思考著陛下的試驗,陛下的試驗,給朱載堉帶來了許多新奇的思路,他隱隱約約察覺出了陛下未能成形的緣故。

  噴出的蒸汽,速度太慢了,而噴出的蒸汽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葉輪只有一片,而且葉輪不夠密集。

  朱載堉首先要解決噴氣速度太慢的問題,如何把蒸汽鎖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而後將蒸汽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噴發而出,吹動葉片,就成為了朱載堉的頭等工作。

  密封不是什麼難事,利用螺旋和銅片就可以完全做到,朱載堉設計出了一個很奇怪的鍋。

  鍋重四十多斤,全鐵打造而成,鍋蓋底部有墊銅片,用螺絲壓緊密封,注水口也可以旋轉密封,而出水口上壓著一個四兩重的鐵塊。

  在朱載堉的設計裡,蒸汽膨脹的力足夠大,將鐵塊頂起,蒸汽的速度自然極快。

  第一次實驗毫無疑問的失敗了,轟鳴的爆炸聲響起,幸好燒火的人離得遠,爆炸的鐵片飛的哪裡都是,但是失敗的實驗沒有打擊朱載堉的熱情,而是將四兩重的鐵塊降低到了到了二兩。

  在不斷的實驗中,朱載堉詳實的記錄了過程,最終確定了高壓鍋的方案。

  在進行高壓鍋實驗之中,他還製作了新的密閉的走馬燈葉輪,而這這一次他在密閉圓形的內徑為三寸的葉輪艙裡增加了四個葉輪,讓高速氣流,帶動葉輪旋轉。

  朱載堉越是實驗越是興奮,在萬曆五年二月中旬,朱載堉帶著自己的輪機來到了皇帝面前。

  “這麼大的個頭嗎?”朱翊鈞看著面前兩人高、三四丈長的紅綢布,滿是疑惑的說道。

  朱載堉拉開了厚重的紅綢布說道:“陛下,這裡是十六個鍋,蒸汽通過管道進入葉輪室,葉輪帶動軸飛速旋轉。”

  一個鍋提供的蒸汽不夠,那就十六個一起提供,朱翊鈞點檢了並排放置的十六口鍋,鍋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高壓鍋,那個壓著出氣口的鐵塊,就是安全閥,當鍋內的氣壓足夠大,將安全閥頂起時,蒸汽就開始咆哮。

  展示所用的葉輪艙,已經拼接好了,但是朱載堉很貼心的準備了一個敞開的葉輪艙,供陛下查看,朱翊鈞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軸承。

  大鐵環套著小鐵環,小鐵環上並排放著一些銅柱,這些銅柱表面光滑,上面塗滿了鮫油,四面葉輪固定在軸上。

  鮫油就是呂宋總督殷正茂獻上的奇物,其實這東西就是鯨魚的腦油,不過三百斤,但是這等奇物是天然的潤滑劑,所以朱翊鈞就看到了軸承。

  葉輪艙的葉輪也從一層,漲到了四層,葉輪艙是個喇叭狀的頭小腳大的設計,軸承帶著個飛輪,只要能轉起來,從地底取水這件事,就不再困難。

  朱翊鈞眉頭緊皺的拿起了一個葉片,這個葉片是一種扁平狀,一面是平的,一面是流線型的曲面,這就是水翼帆船的基本原理,利用流體產生的壓力差,催動葉輪旋轉,而不是直接吹動。

  直接吹動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而朱載堉將這個技術用到了葉輪上,水翼帆船的經驗告訴朱載堉,大明的硬帆可以逆風航行,對風的利用效率更高,那麼葉輪上直接使用這種樣式的葉片,可以有效的增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