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3頁)
明初四大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唯獨這個空印案最是蹊蹺,時間不詳,人物不詳,處置不詳。
胡惟庸、郭桓、藍玉三個大案要案,太祖高皇帝專門在洪武二十三年寫了兩本《昭示奸黨錄》和《逆臣錄》,把這些人勾結串聯的罪證詳細記錄,時間地點人物最後處置結果,清楚明白。
空印案則最是古怪,就連發生的時間,都眾說紛紜,王崇古實在是不肯相信。
作為大明勳臣第一的太師韓國公李善長,死的時候一家七十二口都記錄在案,怎麼到了空印案就什麼都沒有了呢?
當然可能是王崇古讀史讀的不夠精通,並沒有找到國史的記載,誤會了方孝孺。
“那其他三個案子呢?”朱翊鈞也沒說自己信還是不信,王崇古也說了,那是他一家之言,至於到底有沒有,情況如何,那得個人去判斷了。
“歷歷有據。”王崇古最終選擇了站隊,歷歷有據回答了陛下。
“那這1728人論斬,大司寇以為呢?”朱翊鈞不動聲色的再問。
王崇古根本看不出小皇帝的臉色變化,無法品出聖意究竟如何,再俯首說道:“歷歷有據。”
別問了,殺就是了,你小皇帝天天在地基上開會,不就是為了殺人嗎?
群臣再次安靜了下來,等待著皇帝的決定。
“殺。”朱翊鈞揮了揮手說道:“朕意已絕,此事勿議。”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廷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俯首領命,而後離開了文華殿。
殷正茂和張居正留了下來,殷正茂要告別小皇帝回呂宋去了,而張居正要留下來繼續講筵。
殷正茂斟酌了半天,把自己對張居正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殷正茂認為,張四維等二十四案犯坐罪論誅,或者乾脆送到解刳院裡,但他們的家眷,就隨他的船南下呂宋,永世不得回大明便是。
“先生也覺得不該殺嗎?”朱翊鈞詢問道:“朕之所以略有猶豫,實恐有損先生美名。”
張居正卻搖頭說道:“臣以為該殺,殷部堂反覆跟臣說不該殺,說臣和新政綁縛在一起,但是就臣看來,此新政非臣一人之新政,何來綁縛之說?臣佞臣也好,奸臣也罷,榮辱自有春秋論斷。”
張居正相信,他之後,陛下仍然會堅定的繼續革故鼎新,那張居正新政,變成了萬曆新政,他個人的榮辱就和大明的歷史進程切割了。
至於張思維黨羽家眷之死,日後論斷此事,是他張居正黨同排異,還是為帝王走狗,還是張四維大逆不道咎由自取,這都由後人評述便是,張居正甚至是樂見其成的。
將新政的罪責陣痛攬到自己的身上,將新政的功勞成果歸於陛下身上,他走後,陛下可以將所有的罪名都扣在他的頭上,出清舊賬,輕鬆前行。
殷正茂聽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不再多言,他告別了陛下,到天津衛領船去,離京的時候,殷正茂還領到了一門艦炮,讓殷正茂樂了半天。
朝中再無人為張四維奔走,張四維等一眾夷三族之事,已經快馬加鞭提上了日程。
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個案子已經確定的時候,朱翊鈞帶著馮保和張宏突然出現在了北鎮撫司衙門的天牢,這也是朱翊鈞臨時起意,甚至北鎮撫司的天牢完全沒有打掃,顯得格外的陰冷。
小皇帝決定最後再見一見張四維。
“罪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張四維終於被打疼了,他跪在地上,俯首帖耳不敢有任何不恭順的言論。
朱翊鈞揮了揮手說道:“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臣罪責難逃,臣懇請陛下留臣家眷一命,臣賤命一條,陛下殺了臣等黨羽,臣無話可說,但是政鬥禍及親眷,此端一開,便是始作俑者絕無後乎,臣實為奸佞,天下搖唇鼓舌者眾,以此切題,否定元輔,否定新政之風力輿論,必然甚囂塵上。”張四維跪在地上,驚恐萬分的說道。
朱翊鈞平靜的說道:“這不是你開的頭嗎?威脅李樂的家眷,老母親和小兒子,逼迫李樂就範。”
“臣沒有做,也做不到,只是嚇唬人罷了。”張四維再拜,承認了自己並沒有那麼神通廣大。
張四維再俯首說道:“國家元氣用在臣身上,實在是浪費了,殺罪臣足矣收威嚇之效,殺罪臣家眷,紛更再起,恐天下難安。夫元輔一身,乃群臣之表,若不有以倡率之,則臣下何所觀感?今日元輔殺臣全家滿門,元輔門下,必然以為則而行,天下難安,元輔控御之道竭矣。”
張四維談到了一個殷正茂、張居正和朱翊鈞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那就是張居正不是無所不能的,他是個人,他的門人高啟愚甚至搞出過類似於勸進的舉動來,張居正的控御之道不是無窮無盡的,一旦張居正當國,搞出了禍及家眷的事兒來,那下面的人以為是準則也這麼做,天下難安,傾軋會更加劇烈,天下百官疲於爭鬥,而不再處置國事。
鬥爭會沒有任何規則的擴大化,甚至被有心人利用,擴大到一個張居正控御之道竭矣的地步。
“你接著說。”朱翊鈞的手指在扶手上不停的敲動著問道。
張四維再拜說道:“元輔既率之以興事,而又戒之以守法,天下無此盡善盡美之事也,罪臣誠獲罪於天,罪不容誅,臣為自己親眷求情,若是天下疲於紛更爭鬥,政務堆集而不能整理,紀綱矬下而不能振舉,必傷國之元氣,罪臣罪不容赦,再誤國家大事,弊大於利也。”
既要也要不可取,既要殺了張四維全家,又要天下百官鬥法要遵守規矩,不搞瓜蔓連坐,天下哪有這種好事啊,大家都鬥來鬥去的,政務堆集了不去整理,紀綱敗壞了不能去振奮再舉,有傷大明振奮元氣。
“你接著說。”朱翊鈞的手指停止了敲動繼續問道。
張四維再拜,驚恐的說道:“元輔為人臣之極,帝師當國首輔,青史留芳,所以凡有動作,不但一世之人由之,而世世為天下之所共由,罪臣為佞人只知私利,為害甚大,變亂黑白,顛倒是非,巧為讒言以中傷善類,誅臣等黨羽為威罰,誠恐誤大明振奮之大事。”
不值當,弊大於利,他張四維,爛人一個,元輔那是要青史留名,殺他張四維和黨羽,是他們犯了錯,罪有應得,但是牽連廣眾,真的有利於朝廷,有利於大明的中興嗎?
“罪臣將死之人,其言也善,懇請陛下明鑑聖裁。”張四維顫顫巍巍的說道。
“你早有這個覺悟,何至於落到如此地步呢?”朱翊鈞看著張四維,嗤笑了一聲,滿是感慨的說道,這次奏對,張四維就清醒了很多,說話也變得有了條理起來。
空印案沒有是一種說法,不是否認朱元璋嗜殺,四大案其他三大案,都有明確的記載,唯獨這個空印案有點怪,可能是作者讀史比較少,沒留意到。下午有點事兒,晚上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胡惟庸、郭桓、藍玉三個大案要案,太祖高皇帝專門在洪武二十三年寫了兩本《昭示奸黨錄》和《逆臣錄》,把這些人勾結串聯的罪證詳細記錄,時間地點人物最後處置結果,清楚明白。
空印案則最是古怪,就連發生的時間,都眾說紛紜,王崇古實在是不肯相信。
作為大明勳臣第一的太師韓國公李善長,死的時候一家七十二口都記錄在案,怎麼到了空印案就什麼都沒有了呢?
當然可能是王崇古讀史讀的不夠精通,並沒有找到國史的記載,誤會了方孝孺。
“那其他三個案子呢?”朱翊鈞也沒說自己信還是不信,王崇古也說了,那是他一家之言,至於到底有沒有,情況如何,那得個人去判斷了。
“歷歷有據。”王崇古最終選擇了站隊,歷歷有據回答了陛下。
“那這1728人論斬,大司寇以為呢?”朱翊鈞不動聲色的再問。
王崇古根本看不出小皇帝的臉色變化,無法品出聖意究竟如何,再俯首說道:“歷歷有據。”
別問了,殺就是了,你小皇帝天天在地基上開會,不就是為了殺人嗎?
群臣再次安靜了下來,等待著皇帝的決定。
“殺。”朱翊鈞揮了揮手說道:“朕意已絕,此事勿議。”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廷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俯首領命,而後離開了文華殿。
殷正茂和張居正留了下來,殷正茂要告別小皇帝回呂宋去了,而張居正要留下來繼續講筵。
殷正茂斟酌了半天,把自己對張居正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殷正茂認為,張四維等二十四案犯坐罪論誅,或者乾脆送到解刳院裡,但他們的家眷,就隨他的船南下呂宋,永世不得回大明便是。
“先生也覺得不該殺嗎?”朱翊鈞詢問道:“朕之所以略有猶豫,實恐有損先生美名。”
張居正卻搖頭說道:“臣以為該殺,殷部堂反覆跟臣說不該殺,說臣和新政綁縛在一起,但是就臣看來,此新政非臣一人之新政,何來綁縛之說?臣佞臣也好,奸臣也罷,榮辱自有春秋論斷。”
張居正相信,他之後,陛下仍然會堅定的繼續革故鼎新,那張居正新政,變成了萬曆新政,他個人的榮辱就和大明的歷史進程切割了。
至於張思維黨羽家眷之死,日後論斷此事,是他張居正黨同排異,還是為帝王走狗,還是張四維大逆不道咎由自取,這都由後人評述便是,張居正甚至是樂見其成的。
將新政的罪責陣痛攬到自己的身上,將新政的功勞成果歸於陛下身上,他走後,陛下可以將所有的罪名都扣在他的頭上,出清舊賬,輕鬆前行。
殷正茂聽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不再多言,他告別了陛下,到天津衛領船去,離京的時候,殷正茂還領到了一門艦炮,讓殷正茂樂了半天。
朝中再無人為張四維奔走,張四維等一眾夷三族之事,已經快馬加鞭提上了日程。
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個案子已經確定的時候,朱翊鈞帶著馮保和張宏突然出現在了北鎮撫司衙門的天牢,這也是朱翊鈞臨時起意,甚至北鎮撫司的天牢完全沒有打掃,顯得格外的陰冷。
小皇帝決定最後再見一見張四維。
“罪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張四維終於被打疼了,他跪在地上,俯首帖耳不敢有任何不恭順的言論。
朱翊鈞揮了揮手說道:“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臣罪責難逃,臣懇請陛下留臣家眷一命,臣賤命一條,陛下殺了臣等黨羽,臣無話可說,但是政鬥禍及親眷,此端一開,便是始作俑者絕無後乎,臣實為奸佞,天下搖唇鼓舌者眾,以此切題,否定元輔,否定新政之風力輿論,必然甚囂塵上。”張四維跪在地上,驚恐萬分的說道。
朱翊鈞平靜的說道:“這不是你開的頭嗎?威脅李樂的家眷,老母親和小兒子,逼迫李樂就範。”
“臣沒有做,也做不到,只是嚇唬人罷了。”張四維再拜,承認了自己並沒有那麼神通廣大。
張四維再俯首說道:“國家元氣用在臣身上,實在是浪費了,殺罪臣足矣收威嚇之效,殺罪臣家眷,紛更再起,恐天下難安。夫元輔一身,乃群臣之表,若不有以倡率之,則臣下何所觀感?今日元輔殺臣全家滿門,元輔門下,必然以為則而行,天下難安,元輔控御之道竭矣。”
張四維談到了一個殷正茂、張居正和朱翊鈞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那就是張居正不是無所不能的,他是個人,他的門人高啟愚甚至搞出過類似於勸進的舉動來,張居正的控御之道不是無窮無盡的,一旦張居正當國,搞出了禍及家眷的事兒來,那下面的人以為是準則也這麼做,天下難安,傾軋會更加劇烈,天下百官疲於爭鬥,而不再處置國事。
鬥爭會沒有任何規則的擴大化,甚至被有心人利用,擴大到一個張居正控御之道竭矣的地步。
“你接著說。”朱翊鈞的手指在扶手上不停的敲動著問道。
張四維再拜說道:“元輔既率之以興事,而又戒之以守法,天下無此盡善盡美之事也,罪臣誠獲罪於天,罪不容誅,臣為自己親眷求情,若是天下疲於紛更爭鬥,政務堆集而不能整理,紀綱矬下而不能振舉,必傷國之元氣,罪臣罪不容赦,再誤國家大事,弊大於利也。”
既要也要不可取,既要殺了張四維全家,又要天下百官鬥法要遵守規矩,不搞瓜蔓連坐,天下哪有這種好事啊,大家都鬥來鬥去的,政務堆集了不去整理,紀綱敗壞了不能去振奮再舉,有傷大明振奮元氣。
“你接著說。”朱翊鈞的手指停止了敲動繼續問道。
張四維再拜,驚恐的說道:“元輔為人臣之極,帝師當國首輔,青史留芳,所以凡有動作,不但一世之人由之,而世世為天下之所共由,罪臣為佞人只知私利,為害甚大,變亂黑白,顛倒是非,巧為讒言以中傷善類,誅臣等黨羽為威罰,誠恐誤大明振奮之大事。”
不值當,弊大於利,他張四維,爛人一個,元輔那是要青史留名,殺他張四維和黨羽,是他們犯了錯,罪有應得,但是牽連廣眾,真的有利於朝廷,有利於大明的中興嗎?
“罪臣將死之人,其言也善,懇請陛下明鑑聖裁。”張四維顫顫巍巍的說道。
“你早有這個覺悟,何至於落到如此地步呢?”朱翊鈞看著張四維,嗤笑了一聲,滿是感慨的說道,這次奏對,張四維就清醒了很多,說話也變得有了條理起來。
空印案沒有是一種說法,不是否認朱元璋嗜殺,四大案其他三大案,都有明確的記載,唯獨這個空印案有點怪,可能是作者讀史比較少,沒留意到。下午有點事兒,晚上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