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2頁)

  郡縣化,算是中原王朝的傳統技能,可以追溯到秦始皇。

  王崇古有些不贊同的說道:“海總憲所言,不切實際,就大明這些個賤儒,出了京堂都是為貶斥,彈劾戚帥,還不肯去軍營裡哪怕待一天!讓周良寅去大寧衛,多少人給他喊冤,郡縣化說得容易,在堪輿圖上畫府、縣,但是官員呢?”

  “根本沒有肯去的,一聽說要去呂宋,怕是當做流放海外看待,是,對於國朝而言,這很重要,但是具體到每個儒生身上,他們跑去呂宋當官,那就是流放,就是吃苦,呂宋什麼環境,大明什麼環境,若是能吃這份苦,在大明腹地就能升官,還用跑去呂宋去?”

  王崇古這話說的所有人都很贊同,大明就這麼個情況,連讀書都只讀四書五經,連史學都不讀,自《春秋》之後,史筆無大倫,只有記事,大明哪來的儒生肯前往呂宋的?

  所以王崇古一直很認同張居正整飭學政,不僅僅是張四維被何心隱、曾光之流的邪說所蠱惑,不整飭學政,肯做事的都沒幾個,富國強兵,根本就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

  做事是要人去做的,遴選人才不搞好,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戚繼光脫離了遴選出來的優質軍士,也不能打勝仗。

  “有人會去的。”海瑞非常確信的說道。

  “哦?”王崇古疑惑的問道:“什麼人去?”

  “舉人,大明三次不中式,就不能科舉了,多少舉人等著當官,卻沒有職位,只能困於吏員,讓他們去,他們是肯定要去的。”海瑞笑著說道:“我就是個舉人出身,爬到廷臣的位置上,還是因為當年上了治安疏。”

  海瑞從來不否認上《治安疏》,怒斥世宗皇帝修仙給他帶來的堪稱恐怖的政治資本,他今天能坐在右都御史的位置上,做了總憲而無人反對,光明正大的坐在這裡,鑑定科道言官是否有骨鯁正氣,都是當年的諍諫。

  而去呂宋任事,也是一種政治資本。

  “很好!”王崇不住的點頭說道:“確實,大明還能缺了當官的人?很好,我的目光只看到了進士,沒看到大明無數的舉人。”

  每一科會試,參加會試的超過了四千人,而進士額定有300多人,而每一次科舉的舉人為1280人。

  洪武三年,鄉試額定舉人數量為470人,宣德元年定額為550人,正統五年為760人,景泰四年為1145人,到了萬曆二年為1287人。

  兩百年的時間,舉人越來越多,科舉越來越捲了。

  “若是能特賜恩科進士,必然趨之若鶩,怕是整個呂宋都是舉人了。”海瑞接著說道,提出了一種鼓勵的方法,特賜恩科進士。

  大明有三種進士,第一種進士及第,就是科舉的前三名,為第一甲;第二種是進士出身,就是二甲;第三種為同進士出身,三甲名錄。

  張居正是二甲第九名是進士出身,館選入翰林院,是庶吉士;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進士是第二甲87名,沒館選入翰林院,所以他想要入閣很難;而方逢時是嘉靖二十年第三甲31名就是同進士出身,連館選的資格都沒有。

  高拱、王崇古和方逢時是同榜,都是嘉靖二十年。

  而海瑞所言的特賜恩科進士,也是一種出身,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就是柳永柳三變了。

  柳永屢試不中,考不中進士,只能流連於青樓之中,靠寫詞為生,但是他還是很想考的,景祐元年,宋仁宗親政了,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終於成為了特賜恩科進士。

  大明沒有科場沉淪之士,因為大明考三次考不中就不讓考了…

  所以放到大明的語境之下,特賜恩科進士,就是有大功者特別賞賜一個皇帝格外開恩的進士出身。

  “這個法子好。”張居正將海瑞說的抄到了自己的題本上,這玩意兒用到改土歸流上,也是大招中的大招!好用的很,能夠調動積極性的法子,那真的需要細心留意才是。

  “那麼等殷部堂回京之後,再細細商議吧,我也願意相信,殷部堂不是大明的敵人。”張居正當然希望殷正茂不會變成大明的敵人,呂宋能夠變成大明的布政司,平穩落地。

  張居正寫好了浮票,大致擬定了接見殷正茂的若干問題,這需要看面聖的具體結果,然後做出各種相應的準備,若是殷正茂入京連臣子禮儀都不遵守了,那大明應該做的就是備戰威罰,而不是慶賞了。

  王崇古開口說道:“惠潮參將魏宗瀚、王如澄,及碣石把總朱相,俱論死。”

  “我誠知國朝振武之必然,但是這兩個參將和把總論死,亦為振武之長策。”

  王崇古作為刑部尚書,把三個武將論斬,這是個陳年舊案了,也算是疑難案件,已經好多年了,遲遲沒有定論。

  王崇古開口說道:“隆慶二年五月,已經被招安的海寇曾一本復叛,殺澄海知縣,焚潮汕百姓,十月,曾一本入寇雷州,參將魏宗瀚、王如澄,把總朱相,見死不救,坐看會城(東莞)守備李茂才孤軍奮戰數十日,城破李茂才戰亡,東莞百姓慘遭屠略。”

  “李茂才、李節、林清等人戰亡,海寇焚戮,會城(東莞)潰敗,而魏宗瀚等望風而逃,相繼退走,致使海賊遂橫行海澳中,會城之敗,其禍蓋尤烈。”

  王崇古把這幾個人犯的錯簡明扼要的告訴了一番。

  這就是當初殷正茂要招降林阿鳳不得不出海的原因,再把林阿鳳留在廣州,豈不是又要搞一個曾一本出來?所以殷正茂直接把林阿鳳約束到了呂宋的範圍內。

  這個曾一本被朝廷招安,而後復叛,聚集紅毛番、黑番、倭寇、亡命之徒橫行無忌,直到隆慶六年,才被俞大猷給擊敗,最後被抓,梟首示眾。

  而這兩個參將和把總的作為,大約總結一下就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迂迴包抄其徐如林,劫掠錢財侵略如火,三杯兩盞難知如陰,升官發財動如雷霆。

  “為何現在才論死?”朱翊鈞不明所以的問道,按照大明興文匽武的烈度,這三個武將,隆慶二年犯的錯,居然被收押到了現在?

  王崇古沉默了片刻說道:“陛下,現在可以殺了。”

  “以前為何不能殺?”朱翊鈞仍然不甘心的追問道。

  “陛下,別問了,別問了。”王崇古仍然堅持不肯說。

  “究竟為何?大司寇為何忌諱莫深?”朱翊鈞繼續追問,他今天還真的要問個明白。

  萬士和見王崇古死活不肯說,想了想說道:“大司寇這有什麼不能講的,文華殿內,不就是議事的嗎?這三人都託庇於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而王世貞,號稱復古七子之首,主盟文壇魁首罷了。”

  朱翊鈞聽懂了,不住的點頭說道:“原來是姑息啊。”

  “王世貞不是鄖陽督撫嗎?他主盟文壇?好大的名號啊,先生都不敢號稱主盟文壇。”

  復古七子之首,這個名頭朱翊鈞非常不喜歡,復古崇古蔚然成風,連高拱都不贊成這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