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3頁)
“林纂修讀史書嗎?”朱翊鈞發出了一句靈魂拷問。
林偕春萬般無奈的說道:“臣不讀史。”
“那怪不得不知道呢。”朱翊鈞恍然大悟,原來是不讀史,才出現了這種認知上的差距。
大明的風力輿論裡有一種非常強勁的史學風向,那就是隻需要讀好四書五經,天下萬事即可成。
這種社會現象,被後世命名為理學、心學化用史學,就是以理學或者心學的道理去理解史學,甚至乾脆不讀史,反正科舉不考。
四書五經就完全夠了。
到了嘉靖年間,能讀到正史的,都寥寥無幾,甚至連翰林都讀不到全編,只需要學四書五經就夠了,大多數的讀書人,都是未嘗睹全史,只需要學好四書五經就夠了,為何要讀史書呢?
此時仍在大寧衛督軍的梁夢龍,感慨於這種現象,專門整理史書,編了一本《史要編》,這也是在張居正的要求下編纂的,主要給小皇帝當教材用,小皇帝是肯定要讀史的,作為帝師,張居正對皇帝的教育工作格外看重。
萬士和聽聞陛下問出了這句話,心中那是百感交集,他剛當禮部尚書的時候,也是被陛下摁著頭罵,差點被罵到自殺。尤其是關於嘉靖、隆慶年間的歷史問題,萬士和是真的不知道,被小皇帝引經據典,參考歷史案例,摁著一頓猛捶。
“朕用的《史要編》,林纂修也抄一份,好好看看吧,唉。”朱翊鈞連連搖頭,林偕春是翰林,本身也參與到了明穆宗和明世宗實錄的編纂之中,不讀史,或者不用讀史的風力輿論可想而知。
“臣謹遵聖誨。”林偕春跪在地上見禮,他都不知道英宗天順年間,京營被解散過,後來情勢所逼,再次建立,這個基本史實,他都不知道,那就不用討論更多了。齊聚文學
朱翊鈞的手摸向了下一本奏疏,開口問道:“御史周良寅在不在?”
“臣在。”周良寅從殿外匆匆上殿,見大禮俯首說道:“臣在。”
朱翊鈞看著奏疏,頗為肯定的點頭說道:“爾等上奏來說,遷安伯和寧遠伯在塞外作戰,恐難參詳其功,有殺良冒功之嫌疑,也的確如此,那就爾等十幾個聯名上奏的御史,一起去一趟大寧衛,由喜峰口出關,至廣寧衛,再從廣寧衛前往平虜堡,閱視一二。”
“把人頭一個個的點清楚,然後上奏來看。”
周良寅吞了吞喉嚨說道:“陛下的意思是,讓臣去邊方閱視?”
朱翊鈞點頭說道:“對啊,你們十幾個御史既然疑惑,那就親自去看看,也算是有個結果不是?先生,讓文淵閣擬旨,今天就出發。”
“陛下饒命啊!”周良寅嚇得直接跪在了地上求饒,那可是大寧衛,那可是塞外,出塞去,遍地的,馬匪北虜,走著走著就被截了去!
周良寅更害怕的是,他質疑了戚繼光和李成梁,對於戚繼光的人品,周良寅非常信任,但是李成梁那就是個混不吝,他在朝中攻訐李成梁,到了人家李成梁的地頭上,李成梁敢幹出什麼還不一定呢!
周良寅稍加思忖,他們這十幾個御史下場,恐怕是被熊羆給叼走了,被北虜給殺害了,被馬匪給劫掠,車翻到了溝裡去,李成梁絕對幹得出來這等事,而後上奏表示遺憾。
塞外就是這樣,比較危險。
“你這話說的,你們質疑,你們不去看看,難道讓朕去看看不成?先生,今天能讓他們出發去巡邊嗎?”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問道。
張居正言簡意賅的說道:“可以。”
“嗯,那就去吧。”朱翊鈞看著周良寅笑著說道:“愛卿,一定要多保重啊!塞外現在下了雪,道路溼滑,萬分小心吶!”
張居正俯首說道:“陛下,戚帥會派人保護御史,陳總兵北上,清理的也很乾淨,不會出危險的,寧遠伯雖然猖狂了些,但那也是害了他,他才會發作,不害他,也不會有事。去年楊兆、趙完責等人陰結虜人,今歲劉臺,寧遠伯也只是稟明朝廷,不敢私自處置。”
朱翊鈞當然知道戚繼光是個君子會保護御史考察團,也知道只要這幫御史不作死,李成梁也不會拿他們如何。好人總是被槍指著,這種事,歷代都不算少見。
“周愛卿去看,一定要看仔細了,別搞錯了哦。”朱翊鈞揮了揮手,把周良寅攆走了。
“陛下,要不臣帶著他們去看看?”譚綸聽到了這裡,出列說道,正好譚綸要去看看大寧衛,順帶著把幾個御史帶在身邊。
朱翊鈞答應了譚綸去塞外玩一玩,過年前能回來就是,他點頭說道:“勞煩大司馬了,周良寅,還不趕快感謝大司馬?”
“謝過大司馬。”周良寅忐忑不安的再拜,仍然頭皮發麻的說道:“臣遵旨。”
朱翊鈞看向了下一本奏疏開口說道:“都給事中侯於趙,侯愛卿在不在啊?”
“臣在。”侯於趙出列俯首說道,他是都給事中,六科的一科長官,自然能在皇極殿內。
“侯愛卿這封奏疏,好呀!好得很!”朱翊鈞又認真看了一遍奏疏,不住的點頭說道:“侯愛卿真的是忠心體國的典範,張大伴,賜一張精紡大氅,要對襟有麒麟紋的那種,取一件來。”
“啊?”侯於趙呆滯的說道:“臣寸功未立,何來賜服之說?”
侯於趙人都傻了,他還以為陛下誇他說得好,是在陰陽怪氣,指桑罵槐,但似乎陛下真的很開心他的奏疏,麒麟紋作為賜服多賞賜給四五品的官職,侯於趙雖然只是個七品官,但他是六科,官秩低,權力大。
侯於趙不明白,怎麼好好的,又跟科道言官逆行了!
他這次可是小心斟酌用詞,說的內容和其他臣子沒什麼區別,怎麼就讓陛下如此高興。
侯於趙的奏疏,前半部分都是車軲轆話,法三代之上、修仁德等等陳詞濫調,但是奏疏到了中間,話鋒一轉,侯於趙開始質疑此次作戰的首級戰功來了,他不是質疑多,而是質疑首級功不公平。
朱翊鈞拿著奏疏越看越喜歡,笑著說道:“戚帥已經唸叨過很多次了,說這首級功不妥。”
“所以每一隊十人,專門有一火手,負責首級,往往仗打完了,火手還在割首級,人這個首級是很難割的,否則也不會有虎頭鍘了,戚帥的步營是把這個首級功均分,每人都有,銃手佔三成,炮手佔三成,短兵和長兵佔三成,火手佔一成,這麼分,步營還是有爭功的事兒。”
“首級功不好,所以你這本奏疏好啊!”
“你上奏說,按功分為五等,按等制功牌、按等恩賞,破陣、攻城、奪舟、招降四項專條議敘,給予軍兵功牌者,一律於牌上註明某功字樣。”
“大司馬以為呢?”朱翊鈞將侯於趙的奏疏遞給了馮保,馮保傳給了大司馬譚綸。
譚綸看完眼前一亮,頗為鄭重的說道:“陛下,侯都給事中,忠君體國啊!”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林偕春萬般無奈的說道:“臣不讀史。”
“那怪不得不知道呢。”朱翊鈞恍然大悟,原來是不讀史,才出現了這種認知上的差距。
大明的風力輿論裡有一種非常強勁的史學風向,那就是隻需要讀好四書五經,天下萬事即可成。
這種社會現象,被後世命名為理學、心學化用史學,就是以理學或者心學的道理去理解史學,甚至乾脆不讀史,反正科舉不考。
四書五經就完全夠了。
到了嘉靖年間,能讀到正史的,都寥寥無幾,甚至連翰林都讀不到全編,只需要學四書五經就夠了,大多數的讀書人,都是未嘗睹全史,只需要學好四書五經就夠了,為何要讀史書呢?
此時仍在大寧衛督軍的梁夢龍,感慨於這種現象,專門整理史書,編了一本《史要編》,這也是在張居正的要求下編纂的,主要給小皇帝當教材用,小皇帝是肯定要讀史的,作為帝師,張居正對皇帝的教育工作格外看重。
萬士和聽聞陛下問出了這句話,心中那是百感交集,他剛當禮部尚書的時候,也是被陛下摁著頭罵,差點被罵到自殺。尤其是關於嘉靖、隆慶年間的歷史問題,萬士和是真的不知道,被小皇帝引經據典,參考歷史案例,摁著一頓猛捶。
“朕用的《史要編》,林纂修也抄一份,好好看看吧,唉。”朱翊鈞連連搖頭,林偕春是翰林,本身也參與到了明穆宗和明世宗實錄的編纂之中,不讀史,或者不用讀史的風力輿論可想而知。
“臣謹遵聖誨。”林偕春跪在地上見禮,他都不知道英宗天順年間,京營被解散過,後來情勢所逼,再次建立,這個基本史實,他都不知道,那就不用討論更多了。齊聚文學
朱翊鈞的手摸向了下一本奏疏,開口問道:“御史周良寅在不在?”
“臣在。”周良寅從殿外匆匆上殿,見大禮俯首說道:“臣在。”
朱翊鈞看著奏疏,頗為肯定的點頭說道:“爾等上奏來說,遷安伯和寧遠伯在塞外作戰,恐難參詳其功,有殺良冒功之嫌疑,也的確如此,那就爾等十幾個聯名上奏的御史,一起去一趟大寧衛,由喜峰口出關,至廣寧衛,再從廣寧衛前往平虜堡,閱視一二。”
“把人頭一個個的點清楚,然後上奏來看。”
周良寅吞了吞喉嚨說道:“陛下的意思是,讓臣去邊方閱視?”
朱翊鈞點頭說道:“對啊,你們十幾個御史既然疑惑,那就親自去看看,也算是有個結果不是?先生,讓文淵閣擬旨,今天就出發。”
“陛下饒命啊!”周良寅嚇得直接跪在了地上求饒,那可是大寧衛,那可是塞外,出塞去,遍地的,馬匪北虜,走著走著就被截了去!
周良寅更害怕的是,他質疑了戚繼光和李成梁,對於戚繼光的人品,周良寅非常信任,但是李成梁那就是個混不吝,他在朝中攻訐李成梁,到了人家李成梁的地頭上,李成梁敢幹出什麼還不一定呢!
周良寅稍加思忖,他們這十幾個御史下場,恐怕是被熊羆給叼走了,被北虜給殺害了,被馬匪給劫掠,車翻到了溝裡去,李成梁絕對幹得出來這等事,而後上奏表示遺憾。
塞外就是這樣,比較危險。
“你這話說的,你們質疑,你們不去看看,難道讓朕去看看不成?先生,今天能讓他們出發去巡邊嗎?”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問道。
張居正言簡意賅的說道:“可以。”
“嗯,那就去吧。”朱翊鈞看著周良寅笑著說道:“愛卿,一定要多保重啊!塞外現在下了雪,道路溼滑,萬分小心吶!”
張居正俯首說道:“陛下,戚帥會派人保護御史,陳總兵北上,清理的也很乾淨,不會出危險的,寧遠伯雖然猖狂了些,但那也是害了他,他才會發作,不害他,也不會有事。去年楊兆、趙完責等人陰結虜人,今歲劉臺,寧遠伯也只是稟明朝廷,不敢私自處置。”
朱翊鈞當然知道戚繼光是個君子會保護御史考察團,也知道只要這幫御史不作死,李成梁也不會拿他們如何。好人總是被槍指著,這種事,歷代都不算少見。
“周愛卿去看,一定要看仔細了,別搞錯了哦。”朱翊鈞揮了揮手,把周良寅攆走了。
“陛下,要不臣帶著他們去看看?”譚綸聽到了這裡,出列說道,正好譚綸要去看看大寧衛,順帶著把幾個御史帶在身邊。
朱翊鈞答應了譚綸去塞外玩一玩,過年前能回來就是,他點頭說道:“勞煩大司馬了,周良寅,還不趕快感謝大司馬?”
“謝過大司馬。”周良寅忐忑不安的再拜,仍然頭皮發麻的說道:“臣遵旨。”
朱翊鈞看向了下一本奏疏開口說道:“都給事中侯於趙,侯愛卿在不在啊?”
“臣在。”侯於趙出列俯首說道,他是都給事中,六科的一科長官,自然能在皇極殿內。
“侯愛卿這封奏疏,好呀!好得很!”朱翊鈞又認真看了一遍奏疏,不住的點頭說道:“侯愛卿真的是忠心體國的典範,張大伴,賜一張精紡大氅,要對襟有麒麟紋的那種,取一件來。”
“啊?”侯於趙呆滯的說道:“臣寸功未立,何來賜服之說?”
侯於趙人都傻了,他還以為陛下誇他說得好,是在陰陽怪氣,指桑罵槐,但似乎陛下真的很開心他的奏疏,麒麟紋作為賜服多賞賜給四五品的官職,侯於趙雖然只是個七品官,但他是六科,官秩低,權力大。
侯於趙不明白,怎麼好好的,又跟科道言官逆行了!
他這次可是小心斟酌用詞,說的內容和其他臣子沒什麼區別,怎麼就讓陛下如此高興。
侯於趙的奏疏,前半部分都是車軲轆話,法三代之上、修仁德等等陳詞濫調,但是奏疏到了中間,話鋒一轉,侯於趙開始質疑此次作戰的首級戰功來了,他不是質疑多,而是質疑首級功不公平。
朱翊鈞拿著奏疏越看越喜歡,笑著說道:“戚帥已經唸叨過很多次了,說這首級功不妥。”
“所以每一隊十人,專門有一火手,負責首級,往往仗打完了,火手還在割首級,人這個首級是很難割的,否則也不會有虎頭鍘了,戚帥的步營是把這個首級功均分,每人都有,銃手佔三成,炮手佔三成,短兵和長兵佔三成,火手佔一成,這麼分,步營還是有爭功的事兒。”
“首級功不好,所以你這本奏疏好啊!”
“你上奏說,按功分為五等,按等制功牌、按等恩賞,破陣、攻城、奪舟、招降四項專條議敘,給予軍兵功牌者,一律於牌上註明某功字樣。”
“大司馬以為呢?”朱翊鈞將侯於趙的奏疏遞給了馮保,馮保傳給了大司馬譚綸。
譚綸看完眼前一亮,頗為鄭重的說道:“陛下,侯都給事中,忠君體國啊!”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