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2頁)
趙夢祐其實特別想把這個案子,辦到張四維的頭上,但最終也沒有找到證據,確切的說,張四維知道劉臺在做什麼,但並非主謀。
張四維唯一跟這件案子有關的就是,張四維給劉臺分享了下西北的成功經驗,當然說的時候,都是一種痛心疾首的模樣,告誡劉臺,國法俱在,千萬不要明知故犯,到時候斧鉞加身,悔之莫及。
但張四維的話,勾出了劉臺心裡那個躁動不安的心。
事兒是劉臺做的,張四維沒有參與其中,便不能坐罪。
朱翊鈞也懶得搭理張四維,趙夢祐作為緹帥,其實很多次暗示,陛下若是看張四維不順眼,趙夢祐可以羅織一些個罪名,保證張四維難以逃脫,但是朱翊鈞沒有答應,緹騎辦冤假錯案,這個頭兒一開,就是始作俑者,貽害無窮了。
“有人要救劉臺嗎?朕給京堂一刻鐘的時間。”朱翊鈞滿是平靜的問道。
朝堂安安靜靜,陰結虜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死罪難逃,嘉靖年間,首輔夏言、大同總兵、咸寧侯仇鸞重賄俺答汗,最後堂堂首輔,被斬首在了西市。
劉臺跟喀爾喀第五大營的鄂拓克炒花內外勾結,那就是劉臺父親、劉臺弟弟和劉臺都要坐罪論斬。
“既然沒人搭救,那就押下去吧,查補之後再坐罪論斷。”朱翊鈞一擺手,示意將第二名案犯押下去。
這是第一個和第二個被坐罪斬首的言官,朱翊鈞的的確確傷害到了耳目之臣,但是他們失去了耳目的職責,還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謀利,這還是耳目之臣?
傅應禎跪在地上,有些茫然,左右看了看俯首帖耳的說道:“臣死罪。”
前兩個案犯起步都是死刑,劉臺的父親和弟弟都一併被坐罪,傅應禎只覺得絕望,覺得自己怕是在劫難逃。
朱翊鈞看著傅應禎搖頭說道:“你的案子查清楚了,就是個貪腐,罪不至死,罰沒一千二白銀,明日把錢交到戶部,給驛回家去吧。”
“啊?”傅應禎茫然的抬起頭,看著皇帝陛下,滿是疑惑,前兩個人都是板上釘釘的死罪難逃,輪到他,就可以走了嗎?
“不想回去,要去解刳院嗎?”朱翊鈞沒好氣的問道。
“臣叩謝陛下聖恩!”傅應禎趕緊磕頭,而後歡天喜地的走了。
傅應禎彈劾張居正,是弟子彈劾座師,兩百年未有之事,但是之前事主張居正都不追究了,那就沒有了後續,是傅應禎牽扯到了貪腐的事兒,才被扔進了天牢裡關了幾個月,調查問題,調查清楚,就讓傅應禎走了。
科道言官一直在救這三個人,餘懋學、劉臺、傅應禎,若是說救到了,餘懋學和劉臺坐罪了,無一人敢申辯。若是沒救到,那傅應禎歡天喜地,還能配驛回家,這不是救出來一個嗎?
朝臣們很擅長把水攪混,而朱翊鈞也很擅長這招,無論如何歲月史書,到最後,都得解釋為何餘懋學、劉臺都是死罪難逃,而傅應禎卻可以滾蛋回家。
要知道傅應禎是帶頭彈劾座主的那個。
朱翊鈞的手摸向了奏疏,開口說道:“翰林院纂修林偕春來了沒?”
“臣在。”林偕春心裡發苦,那麼多人上奏,怎麼就只有他一個人先被拿出來捱罵!這不公平。
朱翊鈞拿著奏疏說道:“你上奏來說,說朝廷養京營百無一用,還浪費國用,理當裁撤革兵。那朕來問你,若是俺答汗,和土蠻汗再破關隘入寇京師,如何處置?朕去俺答汗和土蠻汗那兒磕頭,說趕緊退兵吧,朕答應你們了,封你們為王,給你們貢市?”
林偕春沉默了許久說道:“陛下,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
“古之王者尊居九重、而控四海、薄海內外、靡不環向、而止帚令者、此無他故焉,惟德哉。自三代聖王、未有百年不變之制、所貴乎承之者、在善體其製法之心而不必拘其故,夫天下之事、不能無敝、敝則不能不變不通之、變而通之、以不失其舊、此其為善守法者。”
“今日京營靡費極重,裁撤京營,可謂是…”
朱翊鈞當然能聽懂林偕春在逼逼賴賴個什麼東西,意思是天下之重就是德,有了德就有了一切,天天握著刀嚇唬誰呢!
他一伸手打斷了林偕春的施法,問道:“你打住,朕問你話呢,俺答汗和土蠻汗已經來到了西直門外,沒有京營,如何處置?朕去虜營,求他們嗎?”
林偕春俯首說道:“臣以為鄉民聯防,可使不法之徒銷聲匿跡,如有戰事,便可以下詔令天下勤王。”
朱翊鈞聽明白了林偕春的提議,不住的點頭說道:“朕聽明白了,就像北宋那樣,然後金兵到了汴梁城,皇帝被俘,你的意思是朕到時候也北狩去?或者像是唐中晚期那樣,遍地藩鎮割據,朕沒事就四處逃竄是吧。”
“英宗皇帝北狩,最後得歸,你猜是瓦剌人有恭順之心,還是因為瓦剌人打到了大明京師,被打退了,不得不歸還英宗皇帝?你這話說的,簡直是可笑。”
“你的意思就是英宗時,天順年間,解散京營,才是仁君、德君?”
“臣不是那個意思。”林偕春額頭頓時升起了一層的冷汗,趕忙說道。
朱翊鈞兩手一攤,開口說道:“那你什麼意思?”
“咱大明也不是沒有解散過京營,英宗南宮復辟,解散京營,把遼東總兵範廣的妻小家宅,賞賜給瓦剌人皮兒馬黑麻凌辱,把範廣的兒子範昇,發配至廣西煙瘴之地,就因為範廣擊退了瓦剌也先入寇。”
“範廣一死,東北的建奴李滿住、董山等乘間竊掠邊境,遼東為之困弊,最後鬧到了成化年間,不得不再組建京營,對其犁庭掃穴,才安穩了幾十年。”
“林纂修的意思是,咱們把京營解散,然後任由入寇,直到京師被圍困,下令天下勤王?這可是嘉靖二十九年,和隆慶元年發生過的事兒。”
林偕春只覺得自己額頭上都是汗,這小皇帝實在是太難糊弄了。
“陛下,臣以為國用大虧,再養京營,實在是靡費過重,也是為朝廷著想,還請陛下明鑑。”林偕春已經麻了,只能發動了我也是為了大明國朝!
朱翊鈞嗤笑一聲說道:“你知道為什麼財用大虧嗎?以隆慶五年年末為例,是歲,戶部計天下戶口田賦之數,戶僅一千萬八千八百零五戶,丁口止62537419人,田地四百六十七萬七千七百五十頃一十一畝有奇,洪武元年,咱們可是有八百多萬頃,到了隆慶五年,壞了,只有467萬頃了。”
“你知道為什麼國家財用大虧了嗎?你是不知道,還是本末倒置、因果顛倒來糊弄朕來了?”
自從孝宗皇帝以來,朝廷都是按著467萬頃收稅,朝廷沒錢是因為稅基萎縮數十年,所以才養不起京營,而不是因為養了京營,而財用大虧。
朱翊鈞打量著林偕春,他在判斷,林偕春到底是真的不知道,還是在糊弄他這個小皇帝。
只是看了半天,朱翊鈞終於確定,林偕春可能真的是這麼想的,就是養京營導致了財用大虧,而讓鄉民聯防,下詔勤王,是個省錢的好辦法。
省錢是真的省錢,就是省著省著,把朝廷給省沒了,把皇帝的腦袋也省沒了。
張四維唯一跟這件案子有關的就是,張四維給劉臺分享了下西北的成功經驗,當然說的時候,都是一種痛心疾首的模樣,告誡劉臺,國法俱在,千萬不要明知故犯,到時候斧鉞加身,悔之莫及。
但張四維的話,勾出了劉臺心裡那個躁動不安的心。
事兒是劉臺做的,張四維沒有參與其中,便不能坐罪。
朱翊鈞也懶得搭理張四維,趙夢祐作為緹帥,其實很多次暗示,陛下若是看張四維不順眼,趙夢祐可以羅織一些個罪名,保證張四維難以逃脫,但是朱翊鈞沒有答應,緹騎辦冤假錯案,這個頭兒一開,就是始作俑者,貽害無窮了。
“有人要救劉臺嗎?朕給京堂一刻鐘的時間。”朱翊鈞滿是平靜的問道。
朝堂安安靜靜,陰結虜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死罪難逃,嘉靖年間,首輔夏言、大同總兵、咸寧侯仇鸞重賄俺答汗,最後堂堂首輔,被斬首在了西市。
劉臺跟喀爾喀第五大營的鄂拓克炒花內外勾結,那就是劉臺父親、劉臺弟弟和劉臺都要坐罪論斬。
“既然沒人搭救,那就押下去吧,查補之後再坐罪論斷。”朱翊鈞一擺手,示意將第二名案犯押下去。
這是第一個和第二個被坐罪斬首的言官,朱翊鈞的的確確傷害到了耳目之臣,但是他們失去了耳目的職責,還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謀利,這還是耳目之臣?
傅應禎跪在地上,有些茫然,左右看了看俯首帖耳的說道:“臣死罪。”
前兩個案犯起步都是死刑,劉臺的父親和弟弟都一併被坐罪,傅應禎只覺得絕望,覺得自己怕是在劫難逃。
朱翊鈞看著傅應禎搖頭說道:“你的案子查清楚了,就是個貪腐,罪不至死,罰沒一千二白銀,明日把錢交到戶部,給驛回家去吧。”
“啊?”傅應禎茫然的抬起頭,看著皇帝陛下,滿是疑惑,前兩個人都是板上釘釘的死罪難逃,輪到他,就可以走了嗎?
“不想回去,要去解刳院嗎?”朱翊鈞沒好氣的問道。
“臣叩謝陛下聖恩!”傅應禎趕緊磕頭,而後歡天喜地的走了。
傅應禎彈劾張居正,是弟子彈劾座師,兩百年未有之事,但是之前事主張居正都不追究了,那就沒有了後續,是傅應禎牽扯到了貪腐的事兒,才被扔進了天牢裡關了幾個月,調查問題,調查清楚,就讓傅應禎走了。
科道言官一直在救這三個人,餘懋學、劉臺、傅應禎,若是說救到了,餘懋學和劉臺坐罪了,無一人敢申辯。若是沒救到,那傅應禎歡天喜地,還能配驛回家,這不是救出來一個嗎?
朝臣們很擅長把水攪混,而朱翊鈞也很擅長這招,無論如何歲月史書,到最後,都得解釋為何餘懋學、劉臺都是死罪難逃,而傅應禎卻可以滾蛋回家。
要知道傅應禎是帶頭彈劾座主的那個。
朱翊鈞的手摸向了奏疏,開口說道:“翰林院纂修林偕春來了沒?”
“臣在。”林偕春心裡發苦,那麼多人上奏,怎麼就只有他一個人先被拿出來捱罵!這不公平。
朱翊鈞拿著奏疏說道:“你上奏來說,說朝廷養京營百無一用,還浪費國用,理當裁撤革兵。那朕來問你,若是俺答汗,和土蠻汗再破關隘入寇京師,如何處置?朕去俺答汗和土蠻汗那兒磕頭,說趕緊退兵吧,朕答應你們了,封你們為王,給你們貢市?”
林偕春沉默了許久說道:“陛下,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
“古之王者尊居九重、而控四海、薄海內外、靡不環向、而止帚令者、此無他故焉,惟德哉。自三代聖王、未有百年不變之制、所貴乎承之者、在善體其製法之心而不必拘其故,夫天下之事、不能無敝、敝則不能不變不通之、變而通之、以不失其舊、此其為善守法者。”
“今日京營靡費極重,裁撤京營,可謂是…”
朱翊鈞當然能聽懂林偕春在逼逼賴賴個什麼東西,意思是天下之重就是德,有了德就有了一切,天天握著刀嚇唬誰呢!
他一伸手打斷了林偕春的施法,問道:“你打住,朕問你話呢,俺答汗和土蠻汗已經來到了西直門外,沒有京營,如何處置?朕去虜營,求他們嗎?”
林偕春俯首說道:“臣以為鄉民聯防,可使不法之徒銷聲匿跡,如有戰事,便可以下詔令天下勤王。”
朱翊鈞聽明白了林偕春的提議,不住的點頭說道:“朕聽明白了,就像北宋那樣,然後金兵到了汴梁城,皇帝被俘,你的意思是朕到時候也北狩去?或者像是唐中晚期那樣,遍地藩鎮割據,朕沒事就四處逃竄是吧。”
“英宗皇帝北狩,最後得歸,你猜是瓦剌人有恭順之心,還是因為瓦剌人打到了大明京師,被打退了,不得不歸還英宗皇帝?你這話說的,簡直是可笑。”
“你的意思就是英宗時,天順年間,解散京營,才是仁君、德君?”
“臣不是那個意思。”林偕春額頭頓時升起了一層的冷汗,趕忙說道。
朱翊鈞兩手一攤,開口說道:“那你什麼意思?”
“咱大明也不是沒有解散過京營,英宗南宮復辟,解散京營,把遼東總兵範廣的妻小家宅,賞賜給瓦剌人皮兒馬黑麻凌辱,把範廣的兒子範昇,發配至廣西煙瘴之地,就因為範廣擊退了瓦剌也先入寇。”
“範廣一死,東北的建奴李滿住、董山等乘間竊掠邊境,遼東為之困弊,最後鬧到了成化年間,不得不再組建京營,對其犁庭掃穴,才安穩了幾十年。”
“林纂修的意思是,咱們把京營解散,然後任由入寇,直到京師被圍困,下令天下勤王?這可是嘉靖二十九年,和隆慶元年發生過的事兒。”
林偕春只覺得自己額頭上都是汗,這小皇帝實在是太難糊弄了。
“陛下,臣以為國用大虧,再養京營,實在是靡費過重,也是為朝廷著想,還請陛下明鑑。”林偕春已經麻了,只能發動了我也是為了大明國朝!
朱翊鈞嗤笑一聲說道:“你知道為什麼財用大虧嗎?以隆慶五年年末為例,是歲,戶部計天下戶口田賦之數,戶僅一千萬八千八百零五戶,丁口止62537419人,田地四百六十七萬七千七百五十頃一十一畝有奇,洪武元年,咱們可是有八百多萬頃,到了隆慶五年,壞了,只有467萬頃了。”
“你知道為什麼國家財用大虧了嗎?你是不知道,還是本末倒置、因果顛倒來糊弄朕來了?”
自從孝宗皇帝以來,朝廷都是按著467萬頃收稅,朝廷沒錢是因為稅基萎縮數十年,所以才養不起京營,而不是因為養了京營,而財用大虧。
朱翊鈞打量著林偕春,他在判斷,林偕春到底是真的不知道,還是在糊弄他這個小皇帝。
只是看了半天,朱翊鈞終於確定,林偕春可能真的是這麼想的,就是養京營導致了財用大虧,而讓鄉民聯防,下詔勤王,是個省錢的好辦法。
省錢是真的省錢,就是省著省著,把朝廷給省沒了,把皇帝的腦袋也省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