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3頁)
朱翊鈞則是平靜的說道:“二位御史,除了為了求財,關鍵便是這四書直解早有定式吧,先生所校註解四書,大行其道,諸位的四書直解,諸位學派,恐有顛覆之危,實在是找不到了,只好把張進打人的事兒,拿出來說是了。”
朱翊鈞察覺到了盲點,大明有規定,四書五經,涉及到了科舉的所有書籍,都必須要按照官定版樣,照式翻刻,方許售賣,私刻等同妖書處置。
不談矛盾說,更不說小皇帝的那些理解,就張居正本人註解的四書直解,就已經足夠離經叛道了,就這一個政字,張居正的理解,不僅僅是個名詞,而且還是正人者之不正的動詞表述,單單這一個字,張居正就已經可以被打為法家異端了。
當然,除了小皇帝,也沒人能懲罰張居正。
馮保認為兩人家裡都有書坊,是為了求財,而朱翊鈞則認為他們這兩個御史在爭奪知識的解釋權。
兩個目的兼有。
朱翊鈞略微有些感觸的說道:“張進、張誠捱了十丈,南衙言官王頤當初只是訓誡了一番,你二人這是非要朝廷給他定個讖緯之罪,要王頤死不成?”
司禮監只是想掙錢,但是麻永吉和餘乾貞真的想要王頤死。
“不過朕認真思慮,二位所說也有道理,文教國之大事,朕允了,張進打王頤之案,再行提問一二。”朱翊鈞話鋒一轉,準備核准這份奏疏。
是麻永吉和餘乾貞要翻舊賬,小皇帝這裡也有兩筆舊賬要翻一翻,比如胡宗憲案、比如刺王殺駕案,比如吳兌謊報軍情案,比如徐階長子徐璠殺人案。
麻永吉和餘乾貞面色一喜,陛下居然答應了?
張居正一看這架勢,立刻開口說道:“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廷議已經有了論斷之事,非要拿出來再說,二位可要想清楚了,此端一開,後果難料。”
“先生!”朱翊鈞聽聞,略微有些埋怨的說道,張居正,你到底站哪頭兒!
張居正罕見的產生了一些迷茫,小皇帝沒親政,張居正當國,那他張居正到底是在保護小皇帝,還是在保護朝臣?
若是把小皇帝從不能親政的牢籠裡放出來,到底放出來怎樣一個恐怖的怪物出來?
看看這個陽光開朗的傢伙,這眼睛珠子一轉,就是個鬼主意,一切戰術轉化家。
魯哀公問宰我:做祭祀大地的社,神位應該用什麼木料?
宰我回答說:夏后氏立社用松木,殷人立社,用柏木,周人立社,用慄木,之所以用慄樹,取於戰慄之義。周時祭祀,都會殺死活人戰俘或者國民,目的是使百姓戰戰慄慄,不敢反抗。”
孔子聽到這些話,告誡宰我說:已經過去的事不用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諫了,已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這便是既往不咎的出處。
事之已成、已遂、已往者,不說、不諫、不咎。
聖人訓不總是被遵守的,比如憲宗恢復叔叔朱祁鈺的皇帝號,為于謙平反;比如胡宗憲案,錄胡宗憲平虜之功。
張居正在提醒兩個蠢貨,非要吃餿飯,吃壞了肚子,別怪他這個首輔沒提醒他們。
麻永吉和餘乾貞猛地瞪大了眼睛,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就差一點就上了小皇帝的當了,翻舊賬這種事除非是重大事件,為了宦官打言官這點事,那是要死人的,而且是死一大堆人的。
究竟要死誰尚未可知,但麻永吉和餘乾貞,肯定必死無疑。
“臣等所言有欠思慮之處,懇請收回奏疏。”麻永吉俯首帖耳,那是一個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無聊!”朱翊鈞將奏疏給了張宏,如果不是張居正提醒,這倆傢伙就上當了。
張居正見兩個御史膽戰心驚的離開,俯首說道:“陛下,何必跟兩個渾渾噩噩的凡夫俗子計較,這種弘而不毅之徒,莫不是生而不知,學而不思,困而不解之輩。”
小皇帝書讀的極好,引聖人訓駁斥就是,把這倆人召見過來,顯然從一開始,就是準備好了,給兩個御史下這個套兒,倆蠢貨能玩的過陰險奸詐小皇帝?
“獵物都進套了,先生又把他們嚇跑了。”朱翊鈞略顯不滿的說道。
張居正無奈的說道:“陛下,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誅而不賞,則親屬之民不勸;誅賞而不類,則下疑,俗險而百姓不一。”
不教而誅不是什麼好詞,若是教化不了,再殺伐便是。
萬士和就倡導柔遠人,柔不了再打。
“他們有父母、有恩師,還用朕來教他們嗎?”朱翊鈞眉頭一皺,又反駁道。
張居正再次俯首說道:“君父一體,君國一體,君師一體。”
“行吧行吧,先生常有理。”朱翊鈞聽到這幾個字,就知道不能再辯論下去了,張居正已經開大了。
君師一體,說的其實是,殿試之後,皇帝欽點進士,所有的進士就是天子門生,而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都在拼命讀書,成為進士,成為天子門生。
張居正絕對不會切割這個概念,這個問題進入了不可辯論的環節之中。
朱翊鈞笑著說道:“孃親昨日問朕:先生父母存乎?”
“朕答曰:先生父母俱存年俱七十甚康健。孃親便說:先生為元輔為國操勞殫精極慮,先生為帝師,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父母俱存,年各古稀康徤榮享,理當恩賞,全五常之倫,朕深以為然,特賜大紅蟒衣一襲、銀錢二十兩、玉花墜七件、綵衣紗六疋。”
朱翊鈞的確在尊師重道,若是張居正不是張居正,皇帝不會如此厚賞。
“倒是先生昨日上書,朕有些不解,朕賜了先生‘弼予一人永保天命’八字,也不應該?”朱翊鈞問起了張居正昨天上奏究竟幾個意思。
過年了,朱翊鈞給張居正賜了八個大字,結果張居正上了一道奏疏,好生陰陽怪氣了一番。
朱翊鈞手指在桌上敲著,滿是玩味的說道:“先生說:漢成帝知音律能吹蕭度曲,六朝梁元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寧宗皆能文章且善,盡然無救於亂亡,可見君德之大不在技藝間,也今皇上聖聰日開,宜及時講求治理,以聖帝明王為法,若寫字一事,不過假此以收放心,雖直逼鐘王?亦有何益。”
“在先生眼裡,朕就是漢成帝、梁元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宋寧宗這等亡國之主了嗎?”
張居正聞言,好懸眼前一黑,整天看熱鬧,今天熱鬧竟是我自己的!
他眉頭緊蹙的說道:“陛下斷章取義了。”
“先生的意思是朕錯了?”朱翊鈞嘴角勾出一個笑容,再次追擊問道。
張居正趕忙說道:“陛下無錯。”
戚繼光看到此情此景,直接笑了出來,他是個粗人,藏不住笑,就小皇帝這種表現,哪個科道言官能欺負到小皇帝頭上?
朱翊鈞不肯放過,繼續追擊道:“那就是先生錯了?”
“臣不是這個意思,臣的意思是,弼予一人永保天命,這八個字太沉了,臣擔待不住,這段話就只是辭恩疏的一句,就是以這些亡國之主引以為戒。”張居正極為無奈的說道。
朱翊鈞恍然大悟的說道:“哦,朕明白了,是皇叔朱載堉擅長音樂,先生怕朕跟著皇叔只顧著學音樂,玩物喪志,誤了國事?先生這拐彎抹角的勸諫,是打算離間親親之誼啊!”
“陛下。”張居正認真的斟酌了一番,才說道:“臣有罪。”
自己教出來的,不生氣。
“好了好了,不逗悶子了。”朱翊鈞笑著擺了擺手,才說道:“今歲仍按舊制,接見外官、縣丞、耆老、百姓,先生安排便是。”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說道。
本文內容部分節選於萬曆皇帝和張居正關於鰲山煙火的討論,最後張居正贏了,鰲山煙火不復設。張居正走後,鰲山煙火就成為了常理。靡費頗重。歷史上的求月票,嗷嗚!!!!
朱翊鈞察覺到了盲點,大明有規定,四書五經,涉及到了科舉的所有書籍,都必須要按照官定版樣,照式翻刻,方許售賣,私刻等同妖書處置。
不談矛盾說,更不說小皇帝的那些理解,就張居正本人註解的四書直解,就已經足夠離經叛道了,就這一個政字,張居正的理解,不僅僅是個名詞,而且還是正人者之不正的動詞表述,單單這一個字,張居正就已經可以被打為法家異端了。
當然,除了小皇帝,也沒人能懲罰張居正。
馮保認為兩人家裡都有書坊,是為了求財,而朱翊鈞則認為他們這兩個御史在爭奪知識的解釋權。
兩個目的兼有。
朱翊鈞略微有些感觸的說道:“張進、張誠捱了十丈,南衙言官王頤當初只是訓誡了一番,你二人這是非要朝廷給他定個讖緯之罪,要王頤死不成?”
司禮監只是想掙錢,但是麻永吉和餘乾貞真的想要王頤死。
“不過朕認真思慮,二位所說也有道理,文教國之大事,朕允了,張進打王頤之案,再行提問一二。”朱翊鈞話鋒一轉,準備核准這份奏疏。
是麻永吉和餘乾貞要翻舊賬,小皇帝這裡也有兩筆舊賬要翻一翻,比如胡宗憲案、比如刺王殺駕案,比如吳兌謊報軍情案,比如徐階長子徐璠殺人案。
麻永吉和餘乾貞面色一喜,陛下居然答應了?
張居正一看這架勢,立刻開口說道:“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廷議已經有了論斷之事,非要拿出來再說,二位可要想清楚了,此端一開,後果難料。”
“先生!”朱翊鈞聽聞,略微有些埋怨的說道,張居正,你到底站哪頭兒!
張居正罕見的產生了一些迷茫,小皇帝沒親政,張居正當國,那他張居正到底是在保護小皇帝,還是在保護朝臣?
若是把小皇帝從不能親政的牢籠裡放出來,到底放出來怎樣一個恐怖的怪物出來?
看看這個陽光開朗的傢伙,這眼睛珠子一轉,就是個鬼主意,一切戰術轉化家。
魯哀公問宰我:做祭祀大地的社,神位應該用什麼木料?
宰我回答說:夏后氏立社用松木,殷人立社,用柏木,周人立社,用慄木,之所以用慄樹,取於戰慄之義。周時祭祀,都會殺死活人戰俘或者國民,目的是使百姓戰戰慄慄,不敢反抗。”
孔子聽到這些話,告誡宰我說:已經過去的事不用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諫了,已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這便是既往不咎的出處。
事之已成、已遂、已往者,不說、不諫、不咎。
聖人訓不總是被遵守的,比如憲宗恢復叔叔朱祁鈺的皇帝號,為于謙平反;比如胡宗憲案,錄胡宗憲平虜之功。
張居正在提醒兩個蠢貨,非要吃餿飯,吃壞了肚子,別怪他這個首輔沒提醒他們。
麻永吉和餘乾貞猛地瞪大了眼睛,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就差一點就上了小皇帝的當了,翻舊賬這種事除非是重大事件,為了宦官打言官這點事,那是要死人的,而且是死一大堆人的。
究竟要死誰尚未可知,但麻永吉和餘乾貞,肯定必死無疑。
“臣等所言有欠思慮之處,懇請收回奏疏。”麻永吉俯首帖耳,那是一個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無聊!”朱翊鈞將奏疏給了張宏,如果不是張居正提醒,這倆傢伙就上當了。
張居正見兩個御史膽戰心驚的離開,俯首說道:“陛下,何必跟兩個渾渾噩噩的凡夫俗子計較,這種弘而不毅之徒,莫不是生而不知,學而不思,困而不解之輩。”
小皇帝書讀的極好,引聖人訓駁斥就是,把這倆人召見過來,顯然從一開始,就是準備好了,給兩個御史下這個套兒,倆蠢貨能玩的過陰險奸詐小皇帝?
“獵物都進套了,先生又把他們嚇跑了。”朱翊鈞略顯不滿的說道。
張居正無奈的說道:“陛下,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誅而不賞,則親屬之民不勸;誅賞而不類,則下疑,俗險而百姓不一。”
不教而誅不是什麼好詞,若是教化不了,再殺伐便是。
萬士和就倡導柔遠人,柔不了再打。
“他們有父母、有恩師,還用朕來教他們嗎?”朱翊鈞眉頭一皺,又反駁道。
張居正再次俯首說道:“君父一體,君國一體,君師一體。”
“行吧行吧,先生常有理。”朱翊鈞聽到這幾個字,就知道不能再辯論下去了,張居正已經開大了。
君師一體,說的其實是,殿試之後,皇帝欽點進士,所有的進士就是天子門生,而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都在拼命讀書,成為進士,成為天子門生。
張居正絕對不會切割這個概念,這個問題進入了不可辯論的環節之中。
朱翊鈞笑著說道:“孃親昨日問朕:先生父母存乎?”
“朕答曰:先生父母俱存年俱七十甚康健。孃親便說:先生為元輔為國操勞殫精極慮,先生為帝師,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父母俱存,年各古稀康徤榮享,理當恩賞,全五常之倫,朕深以為然,特賜大紅蟒衣一襲、銀錢二十兩、玉花墜七件、綵衣紗六疋。”
朱翊鈞的確在尊師重道,若是張居正不是張居正,皇帝不會如此厚賞。
“倒是先生昨日上書,朕有些不解,朕賜了先生‘弼予一人永保天命’八字,也不應該?”朱翊鈞問起了張居正昨天上奏究竟幾個意思。
過年了,朱翊鈞給張居正賜了八個大字,結果張居正上了一道奏疏,好生陰陽怪氣了一番。
朱翊鈞手指在桌上敲著,滿是玩味的說道:“先生說:漢成帝知音律能吹蕭度曲,六朝梁元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寧宗皆能文章且善,盡然無救於亂亡,可見君德之大不在技藝間,也今皇上聖聰日開,宜及時講求治理,以聖帝明王為法,若寫字一事,不過假此以收放心,雖直逼鐘王?亦有何益。”
“在先生眼裡,朕就是漢成帝、梁元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宋寧宗這等亡國之主了嗎?”
張居正聞言,好懸眼前一黑,整天看熱鬧,今天熱鬧竟是我自己的!
他眉頭緊蹙的說道:“陛下斷章取義了。”
“先生的意思是朕錯了?”朱翊鈞嘴角勾出一個笑容,再次追擊問道。
張居正趕忙說道:“陛下無錯。”
戚繼光看到此情此景,直接笑了出來,他是個粗人,藏不住笑,就小皇帝這種表現,哪個科道言官能欺負到小皇帝頭上?
朱翊鈞不肯放過,繼續追擊道:“那就是先生錯了?”
“臣不是這個意思,臣的意思是,弼予一人永保天命,這八個字太沉了,臣擔待不住,這段話就只是辭恩疏的一句,就是以這些亡國之主引以為戒。”張居正極為無奈的說道。
朱翊鈞恍然大悟的說道:“哦,朕明白了,是皇叔朱載堉擅長音樂,先生怕朕跟著皇叔只顧著學音樂,玩物喪志,誤了國事?先生這拐彎抹角的勸諫,是打算離間親親之誼啊!”
“陛下。”張居正認真的斟酌了一番,才說道:“臣有罪。”
自己教出來的,不生氣。
“好了好了,不逗悶子了。”朱翊鈞笑著擺了擺手,才說道:“今歲仍按舊制,接見外官、縣丞、耆老、百姓,先生安排便是。”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說道。
本文內容部分節選於萬曆皇帝和張居正關於鰲山煙火的討論,最後張居正贏了,鰲山煙火不復設。張居正走後,鰲山煙火就成為了常理。靡費頗重。歷史上的求月票,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