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2頁)
“最讓朕憂慮的是,遼東督撫張學顏,寧遠伯本不欲劾二人,只彈劾了王念這個郎中,是全餉、恩賞、聖旨到了遼鎮,張學顏和寧遠伯才肯上奏彈劾二人。”
“劉鉉,你說,朕怎麼批覆這封奏疏?苛責張學顏和寧遠伯知情不報?還是說寧遠伯不肯信任朝廷?”
“你往前走,身後的人拼命的拖後腿,還要給你一刀,凱旋後,還要臉上帶笑虛與委蛇,你待如何?”
李成梁之所以把大將軍炮架在龍王廟求雪,朱翊鈞一直以為李成梁是想要打個漂亮的殲滅戰,彰顯自己的武功,直到恩賞到了遼東,李成梁和張學顏才試探性的彈劾了總督和副總兵,朱翊鈞這才知道,李成梁不僅在等一個殲滅戰的機會,也在等一個敵人無援的機會。
下雪了,李成梁打贏了,王杲、來力紅被俘了,軍功在身,李成梁仍不肯劾,直到真的察覺到了朝廷風向可能變了,才把事情攤開了說。
觸目驚心。
劉鉉跪在地上,顫顫巍巍的說道:“臣死罪。”
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張宏說道:“天地君親師,你在張四維門下,他日後授意你做事,定要看看清楚,若是再有下次,重懲不宥,拿著奏疏,好好想想,張四維真的不知情嗎?你在他身邊,比朕更清楚才是。”
張四維一定知情,因為他們在宣大也是這麼幹的,抗敵滅虜屢屢戰死,苟且之徒蛇鼠一窩。
劉鉉稍微一想,就知道他的座主知之甚詳,所以才不敢上奏,反而把他推到了舞臺中央來。
王念、楊兆、趙完責已經押解入京徐行提問,王念大抵尸位素餐,削官身回籍不得籤書公事,而楊兆和趙完責按大明律理當論斬,陰結虜人,這個事兒被彈劾了,查實了就是死。
“臣,叩謝陛下隆恩。”劉鉉捧著奏疏長跪不起,很久之後,才退出了文華殿。
劉鉉完全沒想到自己會全身而退,陛下也只是訓誡了兩句。
朱翊鈞看著張居正,略有些無奈的說道:“先生,楊兆和趙完責能斬得了嗎?”
“事實確鑿,必死無疑。”張居正頗為肯定的說道。
張居正一共說了兩次臣無能,一次是刺王殺駕案,一次是趕王崇古出京回宣大任事,這兩件事,張居正都是略顯無力,在矛盾的激烈碰撞中,張居正贏了,可沒有完全贏。
但是張居正決不允許自己第三次說出自己無能。
兩個晉黨的佞臣,斬就斬了,遼東大勝,九邊皆是鼓舞振奮,士氣可用,西北俺答汗瘋了,這個時候南下輕啟邊釁。
“有賴先生了。”朱翊鈞聽聞,眼前一亮,當初刺王殺駕案,先生可不是這麼說的!終於,張居正不肯退讓,就代表著族黨大抵已經不能再威脅到京師了。
確實,那時候張居正是真的做不到,現在王崇古再跳一個試試,晉黨那麼多人,把王崇古斬了,換吳兌上,也能主持封貢之事,穩定西北安定。
“宣禮科給事中梁式題入殿。”朱翊鈞拿起了第二本奏疏。
梁式題上奏說:今年過年,上元燈會,能不能辦鰲山煙火,國朝有捷,這麼大好的時候,慶祝一下,都熱鬧熱鬧。
“梁給事中。”朱翊鈞拿著奏疏笑著說道:“不用緊張。”
“臣在。”梁式題打了個哆嗦,就想熱鬧熱鬧,開個燈會,還至於被拉到文華殿捱罵?皇帝陛下說不緊張,他梁式題就不緊張了嗎?
朱翊鈞笑著說道:“你上奏說,鰲山煙火為祖制。”
“梁卿還是要多讀書,鰲山煙火可不是祖制,始成化年間,憲宗皇帝以奉母后,然當時諫者不獨言官,即如翰林亦有三四人上疏。”
“嘉靖年間,也是間接舉辦,亦以奉神,非為遊觀,全然沒有今日鰲山煙火三萬兩靡費之多,隆慶以來,乃歲供元夕之娛,糜費無益,是在新政,所當節省。”
這是張居正批評先帝的話,而且是寫的奏疏,日後修史,就會記上一筆,張居正痛斥先帝靡費過重無益國事,這沒有恭順之心。
自從隆慶元年起,為了先帝花費太多的事兒,張居正沒少上奏,從戶部支取三十萬兩銀子的事,也被張居正砍價砍到了十萬兩。
隆慶年間,張居正批評先帝靡費,萬曆年間,張居正也批評靡費。
梁式題一聽不是嚴厲批評,膽子有些大了,試探性的說道:“臣知國朝財用大虧,但是今日大捷,而且是出關作戰,蕩平賊巢的大捷,臣以為,或許可以一舉以彰盛事?”
禮部就是負責慶典的,小皇帝反覆申明修省,搞得禮部好像光吃飯不幹活一樣。
朱翊鈞看著梁式題,平靜的說道:“沒錢。”
“啊?”梁式題驚呆了,小皇帝說話都是這麼直接的嗎?
朱翊鈞看著梁式題說道:“沒錢,內帑和國帑都沒錢,梁卿入朝不久,不知道這事兒,聖節、元旦、上元,舊例賞賜各十餘萬銀,無名之費太多了。其他縱不得已,亦當量省。”
“天下民力殫詘,有司計無所出。及今無事時,加意撙節,稍蓄以待用,今征戰古勒,國帑積蓄一空,朕恐浚民脂膏不給也。”
“就不辦了。”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
萬曆元年、萬曆二年過年的鰲山煙火都沒辦,今年有大捷,不說清楚,禮部怕是洩洩沓沓喋喋不休,朱翊鈞也不用過年了,天天聽他們嘮叨便是。
朱翊鈞拿到奏疏的時候,也想熱鬧熱鬧,去去晦氣,結果王國光把賬本一盤,除了燈火的三萬兩,還有賞賜十萬多兩,地主家沒有餘糧,朱翊鈞選擇了不辦。
辦什麼辦!
“臣遵旨。”梁式題俯首領命,這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陛下都如此真誠了,再糾纏,那就是給臉不要臉了。
“宣御史麻永吉、餘乾貞覲見。”朱翊鈞再點一言官入殿。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爾上奏來,說的這些事兒,是要把餿飯熱一熱再吃嗎?”
朱翊鈞罵兩個人,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麻永吉和餘乾貞就很有意思,他們倆吃餿飯。
具體就是張進上一年過年前揍了一個言官王頤,王頤自己辦書坊,侵犯了小皇帝的版權,刊行天下的矛盾說,自然是誰想印誰印,但是這加了料的奏對版本,那可是有皇帝的話在裡面,可不是能胡亂解讀的,至少朱翊鈞活著的時候,想都不要想。
馮保立刻開口說道:“你們倆,家裡都辦書坊,看著三經廠出的書好賣,就非要摻和一腳,對吧,洪武元年八月,太祖高皇帝下詔,書籍、筆墨、田器不得納稅。詔除了這書籍稅,平日裡不納稅也就罷了,這是要作甚?簡直貪得無厭。”
“嘉靖十二年,監本不可翻刻另刻,乃是明文,如此糾纏不休,就是圖財。”
嘉靖十年,嘉靖皇帝下詔擴建三經廠,三經廠屬於內署,由太監全權負責,三經廠所轄刻字匠、雕印匠、裱褙匠、折配匠等工役已達千餘人,為大明內署規模最大的刻書機構。
內署刻的名叫監本,製作精良,售價昂貴,但同樣購書者極多。
嘉靖十一年起,司禮監刊印羅貫中所作長篇《三國志淺顯演義》,賣的極好,賣書也是個買賣營生,但是很快民間的書坊就開始翻刻,宮裡的收入大減。
嘉靖皇帝想了個小妙招,讓司禮監專門加了幾句嘉靖皇帝的原話,再敢翻刻,就以造讖緯、妖書處置,才算是止住了翻刻,後來幾次大規模的刊刻,嘉靖都來這招兒。
司禮監今年比去年多印了一本,除了矛盾說,還有張居正註解的《四書直解》,而且都有小皇帝讀書的筆記,有小皇帝的理解,當然那些君父君國是否一體的問題,並沒有刻錄。
就是小皇帝讓刻,司禮監也沒那個膽子。
皇帝使用,大明元輔註解的論語,這可是頂級教科書,這一下子就激活了大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極其恐怖的購買力,三經廠今年賺的盆滿缽滿。
馮保一眼就看穿了,兩個御史吃這口餿飯,明面上打著不可傷耳目之臣骨鯁正氣、宦官出宮魚肉四方、大明文教當興、四書直解早有定式、內官貪得無厭,將皇帝所用書籍、所言章句刊刻為書,是大不敬之罪。
“劉鉉,你說,朕怎麼批覆這封奏疏?苛責張學顏和寧遠伯知情不報?還是說寧遠伯不肯信任朝廷?”
“你往前走,身後的人拼命的拖後腿,還要給你一刀,凱旋後,還要臉上帶笑虛與委蛇,你待如何?”
李成梁之所以把大將軍炮架在龍王廟求雪,朱翊鈞一直以為李成梁是想要打個漂亮的殲滅戰,彰顯自己的武功,直到恩賞到了遼東,李成梁和張學顏才試探性的彈劾了總督和副總兵,朱翊鈞這才知道,李成梁不僅在等一個殲滅戰的機會,也在等一個敵人無援的機會。
下雪了,李成梁打贏了,王杲、來力紅被俘了,軍功在身,李成梁仍不肯劾,直到真的察覺到了朝廷風向可能變了,才把事情攤開了說。
觸目驚心。
劉鉉跪在地上,顫顫巍巍的說道:“臣死罪。”
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張宏說道:“天地君親師,你在張四維門下,他日後授意你做事,定要看看清楚,若是再有下次,重懲不宥,拿著奏疏,好好想想,張四維真的不知情嗎?你在他身邊,比朕更清楚才是。”
張四維一定知情,因為他們在宣大也是這麼幹的,抗敵滅虜屢屢戰死,苟且之徒蛇鼠一窩。
劉鉉稍微一想,就知道他的座主知之甚詳,所以才不敢上奏,反而把他推到了舞臺中央來。
王念、楊兆、趙完責已經押解入京徐行提問,王念大抵尸位素餐,削官身回籍不得籤書公事,而楊兆和趙完責按大明律理當論斬,陰結虜人,這個事兒被彈劾了,查實了就是死。
“臣,叩謝陛下隆恩。”劉鉉捧著奏疏長跪不起,很久之後,才退出了文華殿。
劉鉉完全沒想到自己會全身而退,陛下也只是訓誡了兩句。
朱翊鈞看著張居正,略有些無奈的說道:“先生,楊兆和趙完責能斬得了嗎?”
“事實確鑿,必死無疑。”張居正頗為肯定的說道。
張居正一共說了兩次臣無能,一次是刺王殺駕案,一次是趕王崇古出京回宣大任事,這兩件事,張居正都是略顯無力,在矛盾的激烈碰撞中,張居正贏了,可沒有完全贏。
但是張居正決不允許自己第三次說出自己無能。
兩個晉黨的佞臣,斬就斬了,遼東大勝,九邊皆是鼓舞振奮,士氣可用,西北俺答汗瘋了,這個時候南下輕啟邊釁。
“有賴先生了。”朱翊鈞聽聞,眼前一亮,當初刺王殺駕案,先生可不是這麼說的!終於,張居正不肯退讓,就代表著族黨大抵已經不能再威脅到京師了。
確實,那時候張居正是真的做不到,現在王崇古再跳一個試試,晉黨那麼多人,把王崇古斬了,換吳兌上,也能主持封貢之事,穩定西北安定。
“宣禮科給事中梁式題入殿。”朱翊鈞拿起了第二本奏疏。
梁式題上奏說:今年過年,上元燈會,能不能辦鰲山煙火,國朝有捷,這麼大好的時候,慶祝一下,都熱鬧熱鬧。
“梁給事中。”朱翊鈞拿著奏疏笑著說道:“不用緊張。”
“臣在。”梁式題打了個哆嗦,就想熱鬧熱鬧,開個燈會,還至於被拉到文華殿捱罵?皇帝陛下說不緊張,他梁式題就不緊張了嗎?
朱翊鈞笑著說道:“你上奏說,鰲山煙火為祖制。”
“梁卿還是要多讀書,鰲山煙火可不是祖制,始成化年間,憲宗皇帝以奉母后,然當時諫者不獨言官,即如翰林亦有三四人上疏。”
“嘉靖年間,也是間接舉辦,亦以奉神,非為遊觀,全然沒有今日鰲山煙火三萬兩靡費之多,隆慶以來,乃歲供元夕之娛,糜費無益,是在新政,所當節省。”
這是張居正批評先帝的話,而且是寫的奏疏,日後修史,就會記上一筆,張居正痛斥先帝靡費過重無益國事,這沒有恭順之心。
自從隆慶元年起,為了先帝花費太多的事兒,張居正沒少上奏,從戶部支取三十萬兩銀子的事,也被張居正砍價砍到了十萬兩。
隆慶年間,張居正批評先帝靡費,萬曆年間,張居正也批評靡費。
梁式題一聽不是嚴厲批評,膽子有些大了,試探性的說道:“臣知國朝財用大虧,但是今日大捷,而且是出關作戰,蕩平賊巢的大捷,臣以為,或許可以一舉以彰盛事?”
禮部就是負責慶典的,小皇帝反覆申明修省,搞得禮部好像光吃飯不幹活一樣。
朱翊鈞看著梁式題,平靜的說道:“沒錢。”
“啊?”梁式題驚呆了,小皇帝說話都是這麼直接的嗎?
朱翊鈞看著梁式題說道:“沒錢,內帑和國帑都沒錢,梁卿入朝不久,不知道這事兒,聖節、元旦、上元,舊例賞賜各十餘萬銀,無名之費太多了。其他縱不得已,亦當量省。”
“天下民力殫詘,有司計無所出。及今無事時,加意撙節,稍蓄以待用,今征戰古勒,國帑積蓄一空,朕恐浚民脂膏不給也。”
“就不辦了。”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
萬曆元年、萬曆二年過年的鰲山煙火都沒辦,今年有大捷,不說清楚,禮部怕是洩洩沓沓喋喋不休,朱翊鈞也不用過年了,天天聽他們嘮叨便是。
朱翊鈞拿到奏疏的時候,也想熱鬧熱鬧,去去晦氣,結果王國光把賬本一盤,除了燈火的三萬兩,還有賞賜十萬多兩,地主家沒有餘糧,朱翊鈞選擇了不辦。
辦什麼辦!
“臣遵旨。”梁式題俯首領命,這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陛下都如此真誠了,再糾纏,那就是給臉不要臉了。
“宣御史麻永吉、餘乾貞覲見。”朱翊鈞再點一言官入殿。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爾上奏來,說的這些事兒,是要把餿飯熱一熱再吃嗎?”
朱翊鈞罵兩個人,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麻永吉和餘乾貞就很有意思,他們倆吃餿飯。
具體就是張進上一年過年前揍了一個言官王頤,王頤自己辦書坊,侵犯了小皇帝的版權,刊行天下的矛盾說,自然是誰想印誰印,但是這加了料的奏對版本,那可是有皇帝的話在裡面,可不是能胡亂解讀的,至少朱翊鈞活著的時候,想都不要想。
馮保立刻開口說道:“你們倆,家裡都辦書坊,看著三經廠出的書好賣,就非要摻和一腳,對吧,洪武元年八月,太祖高皇帝下詔,書籍、筆墨、田器不得納稅。詔除了這書籍稅,平日裡不納稅也就罷了,這是要作甚?簡直貪得無厭。”
“嘉靖十二年,監本不可翻刻另刻,乃是明文,如此糾纏不休,就是圖財。”
嘉靖十年,嘉靖皇帝下詔擴建三經廠,三經廠屬於內署,由太監全權負責,三經廠所轄刻字匠、雕印匠、裱褙匠、折配匠等工役已達千餘人,為大明內署規模最大的刻書機構。
內署刻的名叫監本,製作精良,售價昂貴,但同樣購書者極多。
嘉靖十一年起,司禮監刊印羅貫中所作長篇《三國志淺顯演義》,賣的極好,賣書也是個買賣營生,但是很快民間的書坊就開始翻刻,宮裡的收入大減。
嘉靖皇帝想了個小妙招,讓司禮監專門加了幾句嘉靖皇帝的原話,再敢翻刻,就以造讖緯、妖書處置,才算是止住了翻刻,後來幾次大規模的刊刻,嘉靖都來這招兒。
司禮監今年比去年多印了一本,除了矛盾說,還有張居正註解的《四書直解》,而且都有小皇帝讀書的筆記,有小皇帝的理解,當然那些君父君國是否一體的問題,並沒有刻錄。
就是小皇帝讓刻,司禮監也沒那個膽子。
皇帝使用,大明元輔註解的論語,這可是頂級教科書,這一下子就激活了大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極其恐怖的購買力,三經廠今年賺的盆滿缽滿。
馮保一眼就看穿了,兩個御史吃這口餿飯,明面上打著不可傷耳目之臣骨鯁正氣、宦官出宮魚肉四方、大明文教當興、四書直解早有定式、內官貪得無厭,將皇帝所用書籍、所言章句刊刻為書,是大不敬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