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頁)

    顧紹芳猶豫了,他不是立刻大聲爭辯說自己的不知道,求駱秉良饒命,而是猶豫了。

    這一猶豫,讓駱秉良大喜過望,他立刻站了起來說道:“把銅鼎抬上來!”

    “我說,我說!我說!”顧紹芳立刻選擇了投降,他沒辦法不投降,不投降就要下油鍋了。

    很快緹騎們就掌握了重要的線索,這瓜蔓法,這可不是陸緹帥的法子,是永樂年間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的法子。

    錦衣衛在外廷做事,辦案兩百多年,和徐氏、沈氏、顧氏,一樣源遠流長,緹騎累積了相當豐富的刑事經驗,對付一個顧紹芳,那真的是三根指頭捏田螺,手拿把攥。

    駱秉良得到了重要的線索,立刻就開始派人瓜蔓。

    張誠歎為觀止的說道:“駱千戶,果然厲害。”

    “不如我兒子厲害啊,他敢打陛下!我都快把這逆子的腿打斷了,這逆子還是隻聽陛下的話,跟我要害他一樣。”駱秉良說起自己的兒子駱思恭,那就是頭疼無比。

    得虧緹帥怕對練真的砍傷,給所有人都帶了護具,否則駱思恭真的把小皇帝打的斷子絕孫,駱家就是祖宗十八代,都不夠砍的。

    但是帶著護具打巧了,那也要疼好幾天。

    “那銅鼎何在?”張誠問起了那個銅鼎,下油鍋的招數,他也想瞧個稀罕。

    “若是顧紹芳問出來,我還不奇怪,張大璫這麼問,我多少有些不明白了。”駱秉良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張誠。

    張誠一想,立刻了然了,頗有感觸的說道:“駱千戶教訓的是,還是得讀書啊,顧紹芳他就不讀書,他就不懂。”

    “確實,讀書少,就辦不了差,顧紹芳他讀書少,才被我騙了。”駱秉良頗為贊同的說道。

    根本沒有銅鼎,也沒有下油鍋,甚至連五毒之刑,都是北鎮撫司對外打造的人設,正經的五毒之刑,沒那麼可怕,也沒那麼的恐怖,這火刑連烙鐵都沒有一塊。

    因為矛盾存在於萬物之間,所以沖和與平衡,也存在於萬物之間。

    北鎮撫司衙門在六部衙門對面,一旦緹騎們對有功名在身和官身的文官用刑,那就會被言官給口誅筆伐,言官甚至能把皇帝逼的極為被動,緹騎們辦案,也要維持在一個度的範圍內。

    紀綱當年把解縉扔到冰天雪地裡,一桶水給凍死了,紀綱後來也是死罪難逃,有矛盾就有鬥爭,有鬥爭就會循環向前,這是矛盾說最主要的觀點,也是目前的現狀。

    北鎮撫司一般不會輕易動刑,但也夠用了,顧紹芳不交代,緹騎們也能把案子辦妥帖,要是沒這份能力,怎麼對得起緹騎這兩百年的威風?

    很快,一份各家各戶藏甲冑強弩數目的清單,就被送到了應天府。

    應天巡撫宋陽山,再次張榜公告,要求各家各戶不要抱有僥倖心理,朝廷已經切實的掌握了他們手中甲冑強弩的數量,抱有僥倖心理,顧氏就是下場!

    大明的甲冑,以《紀效新書》中為例,主要以棉甲為例,棉甲也分為三六九等,最下等的就是用布縫棉如夾襖,僅僅上半身棉甲就七斤重,見雨不重、黴鬒不爛,鳥銃不能大傷。

    紀效新書所載的緝甲,就是這種價格低廉,能防箭矢和鉛子的棉甲。

    中等的棉甲,則是扎甲外披綿甲,盔外戴大厚棉帽。

    而重甲,則是棉鐵複合甲,也被叫做布面鐵甲,兩層棉布包裹鐵甲片縫好後,內外再用銅釘(甲泡)固定好,這才是重甲。

    這種重甲,是朝廷嚴格禁止的,只要能查出顧氏的來源,進而查清楚南衙地面的甲冑數量。

    根據緹騎的稽查,甲冑流出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朝廷的軍器監流出,這些甲冑都是朝廷的甲冑,只不過通過各種方式流了出去,比如火龍燒倉,比如五鬼搬運;第二種就是私自制造,這一類的作坊比較難找,但有了顧紹芳提供的線索,就簡單了。

    徐階終於來到了南衙,遞了拜帖,要見宋陽山,宋陽山在自傢俬宅,見了徐階。

    “好久不見,徐太師風采依舊。”宋陽山先行了個禮,見過了徐階。

    宋陽山宋儀望,和徐階是師出同門,都是王陽明弟子聶豹的親傳弟子,兩個人是同門師兄弟。

    “師弟生分了。”徐階看著宋陽山,面色五味成雜,他本以為宋陽山做應天巡撫,能姑容他徐家一番,結果宋陽山可倒好,一點情面都不講。

    就徐階收到的消息而言,若非張居正反覆寫信給宋陽山,讓他不要吹求過急,隆慶六年,宋陽山就要追查侵佔和還田事,大有拿他這個師兄開刀的架勢。

    “無論你我私交如何甚篤,私下如何稱呼與我,既然是為了公事而來,請稱呼巡撫吧,坐。”宋陽山卻沒接師弟這個話茬,而是申明瞭規則。

    工作的時候,稱職務。

    徐階頗為懇切的說道:“師弟,你這是,這是打定了主意要跟張居正一條道走到黑嗎?張居正若是倒了呢,你到時候必然身敗名裂,你清醒一點。”

    “他連自己都護不住,能護得住你?我知道,是元輔下了令,你不得不從,我也不能讓你難做。”

    “張居正要什麼,他不就是要銀子嗎?或者是那七萬頃田的稅賦嗎?我可以說服南衙地面的縉紳,這七萬頃的稅賦,可以納。”

    宋陽山一聽就不樂意了,搖頭說道:“布縷之徵、粟米之徵、力役之徵,自古有之。”

    “徐太師,南衙、浙江、福建、兩廣的倭患是縉紳平定的嗎?若是,那朝廷所為不合道義,可明明就是朝廷費勁了心思,把倭患平定,還了天下太平,怎麼聽太師的意思,這正賦不該納?”

    “現在還是讓交還甲弩,不交就抄家,我手裡可使用有份清單,徐氏可有甲三十餘副,弩三百張,我以為徐太師是來交甲弩的。”

    宋陽山的話有些不客氣了,朝廷養兵不需要賦稅?

    縉紳只管自掃門前雪,還要趁機喝人血,這天下好不容易在朝廷主持之下,才恢復了幾分元氣,就還田這點事,死活不肯,百般計較。

    朝廷沒賦稅,怎麼安天下,兵兇戰危,天下皆受其害。

    “宋陽山,你別忘了,當年胡宗憲的事兒!”

    “張居正現在給胡宗憲正名,給諡號,現在收拾我,明天他就收拾你,他連我這個老師都不放在眼裡,還能把你這個師叔放在眼裡?他要治賄政姑息之弊,從我開始,下一個就是你!”徐階見商量不通,語氣立刻就變了,說起了往事。

    宋陽山在嘉靖四十一年彈劾了胡宗憲,胡宗憲下了臺。

    胡宗憲當嘉靖四十四年再次被下獄,是因為一封胡宗憲親筆手書,假傳聖旨。

    而這封偽造的聖旨,正是宋陽山做的偽證。

    徐階看宋陽山面色大變,知道宋陽山開始糾結。

    徐階的表情從兇狠,變為了溫和,頗為語重心長的說道:“現在張居正、汪道昆、沈一貫,看你主持查處侵佔事得力,倚仗於你,你做完了,他們立刻就會給你算舊賬!”

    “咱們師兄弟師出同門,何必同門相殘?不如就和朝廷商量一二,朝廷要稅,我們交不就是了嗎?”

    宋陽山面露掙扎,他攥緊了拳頭,看著徐階,若是徐階拿出了那本偽造的聖旨,那胡宗憲的案子就不是冤案了,就是一起典型的迫害。

    到時候,宋陽山安有命在?

    偽造聖旨和冤死胡宗憲,他宋陽山也有份兒!

    “你別想了,這案子,張居正護不住你的,就是天下言官,也能把你吃了,你早就沒有回頭路了,現在做什麼忠臣良臣呢?”徐階再勸,語氣更加溫和的說道:“朝廷就是要稅,我們給,別折騰了。”

    求月票,嗷嗚!!!今天晚上可能會有,可能沒有,我努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