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2頁)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對萬物之理已經洞徹明悟的人,是堅定不移的人,任何的困難都不能讓他有任何的改變,這需要勇氣。

  張居正毫無疑問是上知者,對於這樣的上知者而言,亦有大恐怖,那便是未知,也有大進取,那也是未知。

  未知,即是恐懼,也是進步的本源動力,張居正不是懦夫,他能夠直面未知,而且去探索未知。

  張居正的這種投降不是餒弱,而是一種直面未知的大勇氣。

  朱翊鈞發現自己的先生,還真是個勇者。

  朱翊鈞示意馮保把三稜鏡撤下去,而後拿起了一面放大鏡固定在了架子上,一個斜斜的架子上,笑著說道:“先生,朕想知道,為何千里鏡能看到遠處的東西,所以開始著手探索,上下移動放大鏡的時候,朕驚訝的發現,光會透過透鏡發生折射,而後聚集在一個點上。”

  “所以,放大鏡能夠燒死螞蟻。”

  朱翊鈞平移著手中的放大鏡,從空洞中射出的太陽光,被放大鏡折射後,拐了彎,隨著放大鏡的平移,光線被折射出了不同的角度,但是始終經過一點,如果不是在暗室之內,這個放大鏡會匯聚太陽光到一點,會把螞蟻直接燒成灰。Biquge.biz

  “這個點,就是焦點。”朱翊鈞換了一塊放大鏡,開始上下平移,可以發現,焦點的位置改變,朱翊鈞接著說道:“朕還在思索,這個焦點和放大鏡距離遠近,和什麼有關。”

  朱翊鈞已經準備好了大錘,但是看張居正不打算反抗,也不打算繼續砸了,和張居正離開了偏殿,前往正殿去講筵去了。

  講筵結束的時候,張居正獲得了皇帝賞賜的千里鏡一架、三稜鏡、凸透鏡和凹透鏡若干片。

  張居正站在孟冬之月的陽光之下,看著手中幾個檀木小方盒,裡面用天鵝絨填充,放著那些他過去視為奇技淫巧之物。

  萬物無窮之理,奧妙無窮。

  刺王殺駕案後,小皇帝終於一改之前懶懶散散的習性,那時候,張居正直接的天朗氣清,大明的天空,晴空萬里,只有兩片小小的烏雲,這兩片烏雲不過是大明小小的疑惑罷了。

  這兩片烏雲,一片是小皇帝有些不務正業。第二片烏雲就是小皇帝讀書,讀的太好。

  現在這兩片烏雲慢慢擴大一些,漸漸的露出了它本來的面目,顯得格外的猙獰。

  “幸甚至哉。”張居正十分珍惜的收好了的檀木盒子,他打算回去在全楚會館建立一個暗室,而後自己找人磨幾片三稜鏡、凸透鏡和凹面鏡。

  如果實驗結果和文華殿偏殿的暗室相同,那就代表著並不是有人在誆騙小皇帝。

  陳實功在解刳院的當值,手中又多了不少的素材,主要就是錦衣衛們抓到的間諜,這些間諜刺探著大明的諸多情報,有北虜的,有女真的,甚至還有倭國的,當然也有陰結虜人的大明人。

  這些個間諜,平素裡抓到,都是一砍了之,現在都被北鎮撫司衙門的緹騎們,把這些諜子裡裡外外,洗涮乾淨送到解刳院裡解刳了。

  一刀砍了,那不是浪費嗎?

  陳實功最為頭疼的就是,他最近多了一個患者,大明兵部尚書譚綸,譚司馬。

  譚綸豁達,具體而言,就是遇到國事不問自身切身利害關係,以國事為重,對於官位名利看的極輕,居家孝友,禔身端謹,嗛嗛能下士,與人不設城府,精誠足以孚天下,廉潔足以服天下。

  陳實功的壓力很大,譚綸是浙黨黨魁,是朝中的大司馬,是大明肱股之臣,譚綸病了,要是看不好病,皇帝陛下饒不了他,浙黨諸人也饒不了他。

  陳實功給譚綸切完了脈,頗為懇切的說道:“公年未老,軍旅倦勤,或竟日而不食,或連朝而披甲,或數月不得臥榻,或終朝馬上而待旦,或一日而走數百里之遙,或一月而渉千萬之遠,任風雨霜露,身無干衣。懸性命於呼吸,熟暇計及生死?冒矢石於微茫,誰能問此身家?”

  “譚公乃是國之幹臣,這病也落在了這幹臣之上。”

  陳實功對譚綸就倆字,佩服,譚綸這打起仗來,根本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兒,這才落下了病根,以致於到了這五十多歲,身體機能開始下降。

  譚綸則是笑著說道:“彼時東南局面,如薄冰欲破,急如星火,小事而已。”

  譚綸所說的小事,可不是小事,嘉靖三十八年三、四月,譚綸馳援台州桃渚之戰,冒傾盆大雨跋山涉水,只有柿棗充飢,所領隊伍途中幾次與倭寇遭遇戰,連戰連捷。

  兩天三夜夜急行300餘里,大小歷戰二十多陣,一路作戰,一路急行軍,此前此後,也一直皆有作戰急情,需要譚綸處置。

  陳實功翻動著病例無奈的說道:“隆慶五年八月,塘報韃靼合北蠻謀大舉南下,譚公佈置妥當京營兵馬後,親往密雲、昌平等處,集合兩地精銳,開赴長城腳下黃花鎮,七日未歇。”

  “譚公若是還這麼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兒,神仙難救,藥石難醫。”

  隆慶五年的邊方急報,是虛報,韃靼並未南下,但是把譚綸折騰的夠嗆,隆慶五年八月二十二日,譚綸從黃花鎮回到了京師,當晚吃胡椒,到了次日,左臉忽腫,口眼歪斜,飲食言語亦少清利,即服藥調理。

  這是隆慶五年,譚綸在太醫院的診治記錄。

  就是方逢時那套謊報軍情,把譚綸折騰出了中風的症狀,譚綸老了,不年輕了,像年輕時候那般折騰,必然出大事。

  譚綸聽聞也是一愣,露出了一個玩味的笑容,看著陳實功打趣的問道:“陳太醫的意思是,我這病還有得救?咦!還以為沒幾日好活了呢。”

  什麼話,這是什麼話!

  譚綸這話的意思,像是他的命不是他的命一樣!

  陳實功俯首說道:“那得譚公自救,若是譚公仍然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兒,我就是華佗在世,也沒那個本事,我再把前太醫李時珍請回京師來,為譚公調理一番。”

  “譚公日後亥時之前必須休息,不能再點燈熬油,那哪裡是熬的油啊,那是熬的譚公的命!”

  “每日仍需要活動,但是必須要熱身,若是要舞刀弄劍,切忌不可急切,否則很容易出問題。”

  譚綸聽聞如此,立刻神采飛舞的說道:“你這個意思是,我還能舞刀弄劍?”

  “不能上陣廝殺了!”陳實功立刻大聲的說道:“是舞刀弄劍的休養,不是上陣殺敵,也就是譚公身體硬實,換成他人,早就癱了!”

  “萬萬不可再上陣了。”

  陳實功發出了鄭重的警告,譚綸這個病是個慢性病,若是注意調理,還不會出大事,但是非要上陣打仗,恐怕真的命不久矣了。

  “無趣。”譚綸一聽不能打仗,神情灰暗了下來,他其實不是很喜歡朝堂,這裡都是人心鬼蜮、陰謀詭計,還不如打仗來的利索,敵人就是敵人,袍澤就是袍澤,殺死敵人,贏得勝利,簡單而明瞭。

  這朝裡,譚綸是既不喜歡的,套這一層言不由衷的皮,多少有點無趣。

  但是打了一輩子仗的他,再也不能上戰場征伐了。

  譚綸還以為解刳院能讓他再次上陣殺敵,結果解刳院也做不到,他站了起來打算離開。

  陳實功趕忙站了起來送行,一邊送行,一邊說道:“我會上奏請李時珍回朝,為譚公開藥調理。”

  “有勞陳太醫了。”譚綸四處打量著解刳院內外,都說這裡是人間閻王殿,陰森又恐怖,但是譚綸看來看去,也沒覺得這裡有什麼可怕的地方。

  人被殺了,就真的死了。

  若真的是有鬼怪之類的東西,譚綸殺了那麼多的倭寇,怎麼沒見倭寇化成厲鬼,找上門來?

  “送譚公。”

  “陳太醫留步。”譚綸大踏步的離開了解刳院的大門,這東郊米巷,本來極為繁華,現在連個人影都看不到,他左右看了看,向著兵部衙門而去。

  陳實功上奏請李時珍回京,理由是要給譚綸看這中風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