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說錯話(第3頁)
我們回來那天,三姐非常地高興,她終於解放啦!
農村人,解放是不可能的,無非就是比以前輕鬆一點罷了。
回到家裡,母親把我叫四姨公四叔的囧事告訴了父親他們。大家都笑個不停。
“還笑,我當時都尷尬死了”,母親說。
父親說:“好大點事兒,準時你稱呼的時候叫四叔,讓這小子學到了。”
“我還沒改過口來,就按以前的稱呼叫了。”
大姐夫補刀,“難怪,這怪誰呢?”
父親說:“以後他們小子在的時候,要用他們的稱呼。”
“還用你說,我算是長教訓了。”
父親說:“吃飯吃飯。”
大家便轉移了話題,聊著最近發生我們不在家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從這以後,母親和我一起的時候,準會稱呼他四叔為四姨公。
我不在旁邊的時候,她還是叫四叔。
其實,我也知道了,原來彼此稱呼之間是由區別的,我得按照自己的身份來稱呼長輩。
當然,以後我如果有小孩,也得跟著他稱呼。不然害得還得上演這一幕。
小孩子的學習,都是在模仿。一開始大人怎麼教我們就怎麼學。
最開始學習爸爸、媽媽等詞,也是他們在我們面前一邊一邊地說。每個抱著自己的人都會說叫什麼。
當發出他們期望的聲音時,他們便會十分地開心。
慢慢地便會將發音和周圍的事物建立其聯繫,漸漸地又發現事物之間的區別。
十八個月的時候,意識到我是我。
在長大些,發現自己我和別人不一樣,自己在關係中有自己獨特的地位,不附屬任何一個人,無關係親疏。
但我們的行為又會引其別人的不同的反應。
最終,我們將人物的關係與自己建立起特殊性。例如:
這個男人是我父親,而不是其他人。
這個女人是我母親,而不是其他人。
這個人是我姐,而不是其他人。
……
接著我們又會學會,父親可以是別人的父親,母親也可以別人的母親,姐姐也可以是別人的姐姐。
知道了母親的四叔是我的四姨公,我只能叫四姨公,還不是四叔;也知道了,母親稱呼四姨公時,是站在我的角度稱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