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7章付出,要有回報(第3頁)
以華夏統御外邦,這麼一說,似乎上上下下都覺得不錯了。
上層的人覺得這樣有利可圖,非常認可,多勞動多賺錢,自家財富看著增加,笑得腿都合不攏。
中層的官吏也好傳達,那誰誰,都注意點啊,不能欺負教化民啊,要不然這徭役修渠搬石頭挖泥土你們自己幹啊!
下層的民眾也覺得不錯,雖然難免會有些矯情的自覺的是大漢人了,瞧不起外面來的教化民,但是也確實是減輕了自己的勞動負擔……
所以斐潛推行的『教化』,和其他朝代所謂的教化最大的不同,也是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利益均沾。
從上到下,從漢到胡,都有利益。
同時,斐潛也在這個過程當中,給從上至下的這些人,埋進去了一個潛意識。
付出,也是回報。
想要回報,就要付出。
這其實就是商業最為基礎的觀念,要有成本的觀念,也要有產出的概念,有衡量成本和產出,然後就有了控制成本,研究技術,增加產出等等後續的研究……
斐潛帶來的超出這個時代的眼光和觀念,也在漸漸的改變著當下的大漢。
之前大漢的做法,上層是不管中層死活的,然後中層的人也是不管下層人死活的。
因為他們都看不遠,或者說只是看到了一個點,看不見一個面。
皇帝是隨意玩弄大臣,說好的,可以隨時變卦,或者是想著方法來變卦。
老劉頭髮誓說他不殺韓信,然後一轉頭叫他老婆來殺,幼西,這樣就不算是違背誓言了。
諸如此類。
然後中層一看,幼西,這誰不會啊?
一轉頭中層官吏對著下面的人說,好好幹啊,看見沒,這位置等著你了,我發誓,只要你們努力,放心去做,我給你們撐腰!然後幹好了,是老子領導有方,幹不好,你他孃的乾的都是啥?
下層被耍得多了,翻臉了,麻蛋,幹個錘子!
然後封建王朝之中,下層被迫害的走投無路了,可不就是反了麼?
可偏偏又記不住教訓,同樣的路子一遍遍的走。
嗯,其實也不能說完全不接受教訓,只是很多時候即便接受了教訓,卻導致矯枉過正。
劉邦說割韭菜就要割韭菜,而且是手法生硬的連根刨斷的那種,而且嘎啦了一次又一次,割得中層韭菜心驚膽戰,結果到了王莽時期,王莽同志想要搞革命,稍微透露點意思,中層那些便是一拍巴掌,太好了,王聖人啊,搞啊,我們支持你!
所以王莽起初非常順利,要名聲有名聲,要實力有實力,要配合有配合,要姿勢有姿勢,結果等王莽同志一上臺,一張嘴,結果要比老劉同志搞得還狠,中層瞬間傻眼了……
扶王莽上臺是為了不再當韭菜,結果這倒好,王莽不僅是要割韭菜,連地都要刮三尺了,於是立刻不扶王同學了,一轉頭去找劉秀了,覺得還是老劉家靠譜些。
秀兒啊,你將那老王打趴下,我們扶你當皇帝!先說好,你當皇帝了,要罩著我們!對了,這兵權不能都給你,就給你留點禁軍做門面好了,其餘的,還是留在我們手裡比較好,就這麼說定了,來,簽字畫押娶媳婦!
於是乎,東漢皇帝在兵力兵權上面,一直都沒有辦法超過西漢。同時,外戚的勢力對於朝堂的影響,也是一直彈壓不下去,順帶著山東士族對於關中河西的將領,也是提防得不得了,稍微有些風吹動靜,便是一個屎盆子扣上去……
這就是東漢矯枉過正後遺症。
而現在,斐潛就是在治病,治理這個後遺症。
斐潛在關中,有事沒事召開擴大會議,大夥兒一聽,哦,不是要搞我們啊,要搞外人啊,好啊,搞外人就是好啊!而且不要出兵,不要徵調,不要錢糧,出幾個人,出點主意,算是事麼?搞來了大夥兒還有好處,那還等什麼,不搞就是孫子!
這不叫征伐,就只是教化!
而且斐潛做得最好的,是他將大部分的事情都擺在了檯面上。
堂堂正正。
這堂堂正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不容易。
因為能擺在檯面上的東西,都是要經得住推敲的。
在斐潛這裡,一般來說要辦什麼事情,都是廣而告之的,或是召開擴大會議,或是參律院出臺律法,或是乾脆用佈告貼出去,多多少少都是有那麼一段的緩衝時間,這要是還聽不懂,不明白,亦或是揣著明白裝湖塗,那麼該死的也就真該死了。
跟著玩了,或者說被斐潛玩了這麼多次,關中的這些官吏也就漸漸的跟上了節奏。
通過商業控制外邦,或是叫做聯盟,使之形成統一的整體,構建出一個龐大的體系,這並不是後世,亦或是什麼西洋的首創,而是在華夏上古時期,有一群人,有這麼一個部落,就已經依靠著商業的各種行為和聯繫,構建出了一個王朝。
那個王朝,叫做殷商。
所以上古之民走得出去,後世反倒是走不去了?上古可用武力商業技術等來制約四方諸侯,後世反倒是隻剩下了之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