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三章 亂長安(八)
潼關,最早的時候只是作為函谷關的備胎,在秦朝的時候略作修繕而已,對於秦朝的御體系,更重要的是函谷關,但是在光武帝時期,潼關作為防禦西羌叛變影響到關中的重要性就逐漸的體現了出來,因此也漸漸的得到了修繕。
不過畢竟三輔之地還是屬於漢朝的領地,這種處於漢帝國內部的關隘,也並沒有得到物資上面多少的傾斜,所以也並不像後世潼關那麼的雄偉和險要。
古代戰爭,關隘這種地形簡直就是進攻方的噩夢。
就算是如今潼關並沒有完善的城防,也宛如不可逾越的天塹一般,將皇甫嵩組織的攻勢一波波的抵擋了下來。
只不過,胡軫防禦得也並不容易。
皇甫嵩畢竟是久經戰陣的將領,統帥起臨時拼湊出來的軍隊,也絲毫不見到有一點點的混亂和障礙,河東的兵卒加上從弘農拉扯來出來的百姓和民壯,一波波的往上湧,似乎無窮無盡,不會斷絕一樣,給與了潼關的守軍極大的壓力。
有了皇甫嵩率領河東這些經過訓練的兵卒作為骨幹,有了楊彪這個弘農的頭面人物進行鼓動,藏在弘農深處的潛力很快得就被挖掘出來,從宜陽,從陸渾,從盧縣,從新城,從泉塢等等地方,一隊隊的兵卒彙集起來,一群群的民壯被組織起來,一輛輛的輜重車被駕駛出來,彙集到了潼關這裡,彙集到了湖縣。
有的民壯比較幸運,負責的是轉運糧草,雖然辛苦一些,做牛做馬死命搬運,但是至少不用像在潼關這邊的民眾一樣,被征伐出來,在督戰隊的兵刃之下,跌跌撞撞的哭天喊地的去用泥土,甚至用自己的性命去填平潼關之下的壕溝……
皇甫嵩指揮得很是坦然,周邊的兵卒也沒有任何的反對意見。在他們看來,本身這個事情就是苦力,讓這些民壯來做有什麼不對?總不能讓兵卒上去幹這種事情吧?好鋼要用在刀刃之上才是正理。
不過防守的胡軫帶著的西涼兵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壕溝被填平,就算是再有憐憫之心也不可以,否則就是在害死自己,因此在大批大批的弓箭攢射之下,這些民壯毫無遮攔,一片片一隊隊一堆堆一層層的受傷,倒下,死去,和泥土一起翻滾在壕溝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