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54章(第2頁)
等時間不多,滅了火,等冷卻。
沈清棠就著燒炭的泥爐,把中間的木炭抽出幾根,把裝著沙子和碳酸鉀的的泥碗放進去。
沙子跟碳酸鉀的比例十比三。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燒製過程。
從天亮燒到晚上睡覺。
打開泥爐一看,已經成功燒製出液體。
沈清棠拿了一片青瓦,用細木棍把泥碗夾出來,裡面的液體倒在青瓦的凹槽中。
因為實驗,液體量很少,連青瓦的凹槽都沒填滿。
接下來就是等待冷卻。
天剛矇矇亮,沈清棠就爬起來,滿懷期待地看燒製的玻璃。
成了也沒成。
得到了形似玻璃的固體,但是很不透明甚至有點像黑曜石。
沈清棠思來想去還得需要一點兒氟。
她所知道的在古代含氟的就是螢石。
當然螢石在古代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夜明珠。
夜明珠在古代比較值錢,不是因為稀缺而是因為炒作。
就好像生蠔一樣,一旦賦予它某種功能或者意義就變得值錢起來。
其實自然界中很常見,花崗岩、偉晶岩、正長巖等岩石內都有。
說白了就是火山岩漿,在冷卻過程中,汽水溶液裡的氟上升時與周圍岩石中的鈣離子結合,氧化冷卻後就成了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