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54章
沈清棠是在河邊兒堆了些柴火,燒了一會兒,把火堆下面烤化凍,才艱難的挖回來一碗沙子。
做實驗足夠用。
可想而知,這樣挖來的河沙並不純淨。
所以還需要提純處理。
淘洗乾淨不需要的泥土,沙子再點火灼燒。
儘量去除沙子中的雜質,留下石英砂。
和碳酸鉀一起放進泥碗。
泥碗是坩堝的平替。
泥碗用的不是普通的泥,是買青瓦時問商家要得一點兒耐火泥,還摻了一點兒石墨。
碳酸鉀是沈清棠自己做的。
挑了點鹼性的軟草燒成草木灰,用冷水浸泡過後,再用麻布當濾網反覆過濾。
像煮鹽一樣把溶液熬幹,得到較為純淨的碳酸鉀。
最難的是燒石英砂的溫度要過千。
別說在山谷,就是放眼整個大乾,恐怕窯裡的爐火都達不到需要的溫度。
想要燒製出玻璃,只能延長燒製時間。
為此沈清棠還燒了一些木炭。
住山裡就這好處,不缺木材。
用泥土搭了一個小小的泥爐,把木材用斧頭劈成合適大小,塞進爐子裡密封好,從下面的灶膛裡塞柴火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