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第 43 章 小葉同志另闢蹊徑


 所謂的處理剩餘勞動力工作小組,其實就是把街道辦的所有人,以及派出所的所有人整合到一起,共同動員剩餘勞動力回鄉生產。()?()

 葉滿枝對這種工作實在提不起興致,哪怕是郭二妮公公那樣的人,她也不想上門勸人家回鄉。

 §想看鹿子草寫的《五十年代軍工大院》第 43 章 小葉同志另闢蹊徑嗎?請記住.的域名[(.)]§?§@?@?§

 ()?()

 說不上是什麼原因,也許是因為老葉家同樣出身農村吧,反正她就是沒什麼幹勁兒。()?()

 主動回鄉生產和被人勸返回鄉,那心理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

 因此,參加工作以來,小葉幹部第一次出現了消極怠工的情況。

 “小葉,你怎麼回事啊?”劉金寶湊過來問,“我看你對勸返工作好像不太上心呢?”

 葉滿枝繼續低頭織圍巾,信口胡謅道:“勸返也不能盲目勸返啊,我們大院兒里正在有策略地勸返。”

 “你們有什麼策略跟我分享一下唄。”

 “我們的策略就是先讓一部分條件好的人離開。比如在鄉間有田地、有親人可以依靠,在濱江沒有固定職業,而且還沒被派出所批准遷入戶口的,這部分人在農村有退路,對城市的歸屬感也比較低,可以先讓他們自願離開。”

 “那人家怎麼能自願離開啊?”

 葉滿枝也不知道,只好說了句廢話,“靠咱們做工作唄。”

 反正她把郭二妮公婆的情況告訴居委會主任了,能否動員成功還得看居委會的。

 這項勸返工作是個長期任務,最起碼要做到春節前。

 由於大家的勸返成果都不理想,除了劉金寶問過一次,其他人並沒察覺到葉滿枝消極怠工的情況。

 她就在織圍巾和等待開學的日子裡,迎來了56年的初雪。

 行道上的落葉尚未清掃乾淨,天上便紛紛灑灑落下了小雪。

 葉滿枝下班回到大院時,居委會李大娘正拿著大喇叭通知大家收回晾曬的衣物,關好門窗。

 “天氣預報已經說了,預計後半夜有暴雪和大風,還沒生爐子的人家,趕緊把爐子生起來,省那點煤省不出金山,不要再省啦!”

 葉滿枝聽著李大娘的話,笑了一路,剛進家門就問常月娥:“咱家的煤夠不夠燒啊?李主任喊得嗓子都劈了,咱趕緊把爐子生起來吧。”

 “夠燒兩天的,明天讓你四哥去煤站拉點煤回來。”

 “我們街道辦和派出所還想一起批發蜂窩煤呢,咱家買多少?我明天去單位報個數。”

 常月娥卻搖頭說:“算了,那蜂窩煤不好燒,放進爐子裡掌握不好火候。我用了幾個月,感覺沒節省多少用量,還是用原來的散煤吧。”

 “不能吧?”葉滿枝疑惑道,“這是市裡推出的新產品,我那次去市商業局開推介會的時候,副局長說用蜂窩煤能節省不少呢。”

 四嫂插話:“領導自己又沒用過,你別聽領導胡吹了!我天天跟咱媽一起做飯,那蜂窩煤好不好用,我倆最清楚了!”

 葉滿枝不怎麼下廚,對蜂窩煤的情況不甚瞭解。

 但她覺得既然市裡大力推廣使用蜂窩煤,一定是有科學依據的。

 她吃過晚飯以後()?(),

 又去樓裡另幾戶使用蜂窩煤的人家打聽了一下情況。

 大家普遍反映蜂窩煤最大的優點是煙少()?(),

 至於省煤省錢之類的()?(),

 暫時還沒看出來。

 負面反饋太多?[(.)]???。?。??()?(),

 葉滿枝心裡也跟著動搖了。

 她把蜂窩煤滑鐵盧寫在了當天的日記裡,給吳崢嶸寫信的時候,也順便吐槽了一番。

 軍代室正在跟總師室合作研究什麼項目,葉滿枝有兩天沒見到吳崢嶸了。

 他倆不見面的時候,就用甲字16號信箱聯繫。

 相比其他青年男女,他們屬於聯繫極其頻繁的。

 次日一早,葉滿枝套上棉襖,踩著咯吱咯吱的積雪,將信紙投進了甲字16號信箱。

 結果當天晚上她就收到了對方的回信。

 吳崢嶸說,從理論上講,蜂窩煤應該比散煤上火快、火力猛,居民們之所以會覺得蜂窩煤不節能,很可能是煤爐子的問題。

 現在的煤爐子是針對散煤設計的,內部空間比較大,而蜂窩煤的空氣接觸面比散煤小很多,原本用一塊蜂窩煤就能做一頓飯,因為爐子的原因,可能需要加到兩三塊……

 巴拉巴拉,用一張稿紙的內容,幫她分析了蜂窩煤遭遇滑鐵盧的原因。

 而對於葉滿枝拐彎抹角問他想不想自己的話,吳崢嶸只簡單寫了一個“想”。

 葉滿枝不死心地將稿紙背面翻過來瞅瞅。

 這就完啦?

 她其實並不是很想知道蜂窩煤不省煤的原因。

 不過,既然人家認真分析了,她也不好太冷漠,只回了一句“那應該用什麼樣的爐子”,便將字條扔進了投遞口。

 再沒寫黏黏糊糊的廢話。

 吳崢嶸當天沒給她回信,次日一早的信箱裡也是空的。

 葉滿枝心想,這人也許已經感受到她的冷淡,開始鬧脾氣了。

 然而,臨近下班時,吳崢嶸卻將電話打到了街道辦,讓她下班以後去軍代室一趟。

 葉滿枝不知他又搞什麼名堂,時針剛指向五點,就揹著挎包往廠裡跑。

 “讓我來幹嘛啊?”

 “你不是想要能配套蜂窩煤的爐子嗎?”吳崢嶸把她領進辦公室,指向牆邊的兩個煤爐子,“就是這種。”

 葉滿枝好奇地走過去瞅了一眼。

 兩個鐵皮爐子一高一矮,即便是最高的那個也要比普通煤爐小一些。

 爐內的空間非常小,直徑只夠放一塊蜂窩煤的。

 “這是你做的爐子啊?”葉滿枝回頭問。

 “嗯,材料不太齊全,先做兩個簡易的。”

 “爐膛的空間這麼小,每次只能燒一塊煤呀?那做飯的火力可能不夠。”

 “小的能疊放三塊,大的能放五塊。”吳崢嶸將爐子上的燒水壺提起來,介紹道,“如果只是燒水,你引燃一塊蜂窩煤就夠了,燃盡的煤渣再轉移到底部墊高。做飯的話,可以根據火力需求,一次性引燃2-3塊蜂窩煤。這爐子保溫效果還不錯,做完飯的餘溫還能延續小半天的時間,足夠你放在

 房間裡取暖了。()?()”

 葉滿枝摘下手套,伸手在爐火上感受了一下餘溫。

 不燙手,但還是暖的。

 這是一塊煤從下午燃到傍晚,燒了兩壺開水之後,餘下的溫度。

 如此看來,燒蜂窩煤確實比散煤省一些。

 葉滿枝圍著兩個爐子稀罕了一會兒,笑吟吟地問:“你這兩天都在做這個啊??()?3??????()?()”

 她還以為對方不回信是在鬧脾氣呢。

 “沒有,昨天晚上就做好了,主要是等黃泥和保溫材料乾透,需要一些時間。()?()”

 吳崢嶸抬了抬下巴,“小的這個你拿回去吧,大的還沒幹透,還要晾幾天。()?()”

 “沒想到你還會做煤爐子呢,這不是殺雞用牛刀嘛!”葉滿枝挎上他的臂彎,用氣聲表揚,“咱們崢嶸哥哥太棒啦!”

 吳崢嶸看著她笑,“要是隻給你畫個示意圖,告訴你這就是蜂窩煤爐子,我怕你回信的字數越來越少。反正已經做過捕蠅器了,不差一個煤爐子。”

 葉滿枝拒不承認鬧過情緒,拉著他說:“我是因為這兩天工作太忙,才寫得少了。走走走,今天我請客,犒勞一下大功臣!”

 她用軍代表同志的糧票在食堂請了客,吃過晚飯便將那個新型煤爐子帶回了家。

 “你提個油漆桶回來幹嘛?”葉守信揹著手問。

 “這是用油漆桶做的煤爐子!專門給蜂窩煤用的!”

 “你從哪兒買的?現在連蜂窩煤都有專用爐子了?”

 葉滿枝得意道:“這是吳崢嶸給我做的!他說這種煤爐子比傳統爐子省煤,我已經在他辦公室試過了,確實比散煤好用!”

 “嘁,不就是一個煤爐子麼,有什麼了不起的!”葉守信盯著爐子觀察一會兒,說,“這種爐子我也能做,在下面留個通風口,再弄個蜂窩煤內膽進去,然後用黃泥填充空隙就行了。”